本發明涉及生成用于制造矯正器的牙齒數據的裝置,其使用通過CT裝置生成的數據,以及使用該裝置制造透明矯正器的方法。
背景技術:
通常,牙齒矯正方法分為使用金屬矯正器的牙齒矯正方法、在口腔中設置矯正器的舌側矯正方法,以及透明矯正方法,在所述透明矯正方法中,將由透明材料制成的透明矯正器附著在牙齒上用以牙齒矯正。
特別地,透明矯正方法是將由透明材料制成的透明矯正器覆蓋在牙齒上的方法。在這種方法中,從外側不能看到矯正器,并且矯正器可拆卸式附著在牙齒上。由此,上述方法受到歡迎,這歸因于與其他矯正方法相比,這種方法具備舒適性。
但是,在現有技術的透明矯正方法中,在牙醫要求使用用于生成矯正目標牙齒的數據的裝置來制造透明矯正器的情況下,通過由3D掃描器掃描得到的患者的牙齒數據能生成多個矯正目標牙齒的數據,根據牙齒運動而不得不排列該多個矯正目標牙齒。牙齒的模型成形則通過3D打印所得到的矯正目標牙齒的數據而形成,并且透明矯正器則通過使用壓膜機將透明膜按壓在牙齒的模型上而制成,所述透明矯正器能以多個步驟完成牙齒矯正。
在這一點上,用于生成矯正目標牙齒的數據的裝置不得不以在實際形狀的牙齒之間的實際間隔距離將牙齒彼此分離開,但不能夠實現。由此,在生成矯正目標牙齒的數據時,會發生錯誤。
另外,在移動牙齒的情況下,在大多數情況下,在牙齒矯正完成之后,一部分牙齒向上移動到牙床之外,或者向下移動到牙床內。因此,在使用預測并設置牙齒移動的方法時,在僅處于牙床之上的部分牙齒處于為牙齒移動的目標的情況下,存在有不能將牙齒在預期方向內移動足夠遠的問題,這歸因于由于其他牙齒的干擾而使得牙床或牙床骨或牙齒難以精確矯正。
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生成用于制造透明矯正器的牙齒數據的裝置,該裝置 使用了移動牙齒的機構,以及使用該裝置制造透明矯正器的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詳細說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生成用于制造矯正器的牙齒數據的裝置,所述裝置能精確地執行牙齒移動,以及一種使用該裝置制造透明矯正器的方法。
詳細說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生成用于制造矯正器的牙齒數據的裝置,該裝置能使用3D打印機制造矯正器,和一種使用該裝置制造透明矯正器的方法。
為了實現這些和其他優點并與本說明書的目的相一致,如這里具體和廣泛的描述,本發明提供了生成用于制造矯正器的牙齒數據的裝置,該裝置包含:牙齒數據生成單元,該牙齒數據生成單元基于患者牙齒的當前排列而以多個步驟生成矯正目標牙齒的數據,其中,牙齒數據生成單元包含預處理模塊,預處理模塊包括第一模塊,該第一模塊從掃描患者牙齒的當前狀態的掃描器處接收關于患者牙齒的當前狀態的數據,第二模塊,第二模塊基于從掃描器處接收的數據將患者的牙齒及牙齒附近的狀態生成為3D數據,第三模塊,第三模塊在3D數據中設置牙齒移動的中心點,第四模塊,第四模塊在3D數據中設置用于牙齒的牙冠、頰側面和舌側面的各個中心基準,以及第五模塊,第五模塊在3D數據中設置用于牙根點的基準。
在該裝置中,掃描器可為扇形波束計算機斷層掃描(扇形波束CT)裝置。
在該裝置中,從扇形波束裝置處接收的數據可包含第一數據和第二數據,第一數據用于表達牙齒彼此嚙合的狀態,以檢查彼此嚙合的牙齒的形狀,第二數據用于表達在牙齦上附著蠟或將口銜件插入到患者的口腔內的狀態,使得在牙齒和相鄰的唇之間存在有空間,以檢查牙齦的厚度。
在該裝置中,第二模塊可基于第一數據和第二數據來識別牙齦的厚度,并由此可生成3D數據用于表達牙齒和包圍牙齒的牙槽骨,以及包圍牙槽骨的牙齦。
在該裝置中,可以以不同顏色表達牙齒、牙槽骨和牙齦。
在該裝置中,第二模塊構造為在3D數據中將上顎和下顎彼此分開。
在該裝置中,在3D數據中,第二模塊可將患者的牙齒彼此分離為牙齒移動單元,然后單獨識別牙齒,以能夠移動每一個牙齒。
在該裝置中,在設置牙齒移動的中心點時,第三模塊可識別牙齒、包圍牙齒 的牙槽骨、以及包圍牙槽骨的牙齦,并且可設置牙齒移動的中心點。
該裝置還包含第六模塊,第六模塊使牙齒從牙齒移動的中心點處移動預定的距離。
在該裝置中,第三模塊可使牙齒移動預定距離,然后可基于移動后的牙齒的數據而重新設置牙齒移動的中心點。
在該裝置中,第六模塊可使牙齒牙周復合體移動,所述牙齒牙周復合體包含牙齒、包圍牙齒的牙槽骨、以及包圍牙槽骨的牙齦。
在該裝置中,基于在執行牙齒矯正之后得到的牙齒狀態,使用由扇形波束CT裝置獲取的數據可預測在執行牙齒矯正之后得到的患者的面部輪廓,并且患者可觀察到嘴或唇的附近的狀態隨時間的變化,以確定改變范圍。
在該裝置中,可將患者照片的數據與患者牙齒的當前狀態相結合,以詳細表達在執行牙齒矯正之后得到的牙齒狀態。
在該裝置中,掃描器可為錐形波束計算機斷層掃描裝置。在該裝置中,掃描器可為全景X射線(全景射線照相)裝置。在該裝置中,掃描器可為用于掃描口腔的3D掃描器。
在該裝置中,第二模塊使用的作為基本數據的數據可包括從掃描器處接收的數據,以及由模擬患者口腔的石膏模型而獲取的作為從掃描器處接收的數據的補充的數據。
在該裝置中,在設置牙齒的根部和牙齒移動的中心點時,移動中心點可設置在患者的牙槽骨的下部上。
在該裝置中,在牙齒為單根牙齒且設置了所述牙齒的牙齒移動的中心點的情況下,牙齒移動的中心點可位于從牙槽骨的頂部向下至由牙槽骨包圍的牙齒的根部的40%到42%的距離處。
在該裝置中,在牙齒為多根牙齒且設置了所述牙齒的牙齒移動的中心點的情況下,牙齒移動的中心點可位于從分叉處向下1mm到2mm的距離處,牙齒的根部從所述分叉處分開。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使用產生用于制造矯正器的牙齒數據的裝置制造透明矯正器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從掃描器處接收患者牙齒的當前狀態的數據,該掃描器掃描患者牙齒的當前狀態;基于上述數據而生成口腔狀態的3D數據;在3D數據中將上顎和下顎彼此分離開;在上顎和下顎彼此分開的情況下, 在牙齒的根部上設置牙齒移動的中心點;生成牙齒的3D數據,該牙齒從牙齒移動的中心點移動了預定距離;以及基于移動后的牙齒的3D數據而制造透明矯正器。
在該方法中,牙齒的3D數據可為牙齒牙周復合體的數據,牙齒牙周復合體包含牙齒、牙槽骨、和牙齦。
該方法還可包含,在將上顎和下顎分離開之后,將牙齒彼此分離開并將牙齒單獨識別為牙齒移動單元。
在該方法中,在生成牙齒的3D數據中,可將牙齒牙周復合體移動,以高精度地執行牙齒矯正。
在該方法中,在生成牙齒的3D數據中,矯正目標牙齒的每月移動的距離可設置為1.0mm到1.5mm,在每個預定時間段中可生成矯正目標牙齒的多段3D數據,并且可生成矯正目標牙齒的移動狀態以及患者的面部輪廓。
在該方法中,在生成牙齒的3D數據中,在每個牙齒牙周復合體中移動了預定時間段之后,可基于移動后的牙齒牙周復合體而重新設置牙齒移動的中心點。
在該方法中,在牙齒牙周復合體中,可以以不同顏色表達患者的牙齒、牙槽骨和牙齦。
該方法還可包含在設置牙齒移動的中心點之后,在每個牙齒的牙冠、頰側面和舌側面上設置中心基準點。
在該方法中,可使用下述任一種方法制造透明矯正器,使用激光燒結PET粉末的方法,使用加熱或粘合劑鋪設PET絲的方法,或者使用3D打印機在熔點以上使PET絲成型為透明矯正器的形狀,然后使透明矯正器固化的方法。
在該方法中,可通過使用激光使液態PET成型為基于上述數據的具體形狀來制造透明矯正器。
通過下文給出的詳細描述,可使得本申請另外的范圍更加清楚。但是,應理解地是,在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案時,僅以說明的方式給出了詳細說明和具體實施例,這是因為通過詳細描述,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會明白在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的多種改變和修改。
附圖說明
附圖,其提供為進一步理解本發明并且被包含且組成為說明書的一部分,解 釋了示例性實施方案,并且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的原則。
在附圖中:
圖1是示意性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案的生成用于制造矯正器的牙齒數據的裝置的系統結構圖;
圖2和圖3是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案的使用扇形波束計算機斷層掃描(扇形波束CT)裝置掃描患者頭部而獲得的一些數據段的示意圖;
圖4是牙齒牙周組合體的截面圖;
圖5是顯示了在下顎內的牙齒和牙周膜(組合體),以及用于牙齒移動的每個中心點的示意圖;
圖6A和圖6B分別是在從側面觀察和從前面觀察時,移動前的牙齒牙周復合體的示意圖;
圖7A和圖7B分別是在從側面觀察和從前面觀察時,移動后的牙齒牙周復合體的示意圖;
圖8是顯示了使用扇形波束CT裝置獲得的患者臉部的圖像的示意圖;
圖9是顯示了使用X射線裝置獲得的在執行牙齒矯正之前的患者牙齒狀態的示意圖;
圖10是顯示了使用X射線裝置獲取的在執行牙齒矯正完之后的患者牙齒狀態的示意圖;
圖11是顯示了使用X射線裝置獲得的圖像的示意圖;
圖12是顯示了使用全景式X射線裝置獲得的患者口腔的圖像的示意圖;以及
圖13是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制造透明矯正器的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基準附圖來詳細描述示例性的實施方案。為了基準附圖進行簡要說明,相同或等同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圖標記,并由將不重復描述。
下面將基準附圖對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案的生成用于制造矯正器的牙齒數據的裝置以及使用生成用于制造矯正器的牙齒數據的裝置制造透明矯正器的方法進行描述。可在不背離本發明的本質和主旨的范圍內構造本發明的其他具體實施方案,這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
圖1是示意性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案的生成用于制造矯正器的牙齒數據的裝置100的系統結構圖。
生成用于制造矯正器的牙齒數據的裝置100是基于患者牙齒的當前排列,通過多個步驟生成關于矯正目標牙齒的數據的裝置。
生成用于制造矯正器的牙齒數據的裝置100包含數據庫10,牙齒數據管理程序20,預處理模塊牙齒數據生成單元30,以及牙齒數據生成模塊40。
數據庫10存儲并管理生成的矯正數據段,例如矯正前和矯正后的輪廓數據段、引導信息等。
牙齒矯正數據管理程序20為生成用于制造矯正器的牙齒數據的裝置100的單元和模塊的功能提供了接口。
預處理模塊牙齒數據生成單元30包含生成用于制造矯正器的牙齒數據的預處理模塊。下面描述對患者的由預處理模塊執行以生成用于制造矯正器的牙齒數據的當前牙齒數據的預處理過程。
第一模塊31接收患者的當前牙齒狀態的數據,所述數據來源于掃描患者的當前牙齒狀態的掃描器。此時,所需要地是,掃描器使用扇形波束計算機斷層掃描(扇形波束CT)裝置。扇形波束CT通過在多個方向上對患者口腔的所選面進行X射線照射而獲取到適合于生成3D數據的信息。
另外,掃描器是錐形波束計算機斷層掃描(錐形波束CT)裝置、全景X射線(全景射線照相)裝置、或者3D掃描器。在錐形波束CT裝置的情況下,有可能獲取不到關于患者牙齒的信息。由此,作為對從錐形波束CT裝置處接收到的數據的補充,提供了包含由模擬患者口腔的石膏模型而獲取到的數據。
第二模塊32基于從掃描器處接收到的數據生成患者牙齒和牙齒附近的狀態的3D數據。
也就是說,基于由扇形波束CT裝置、錐形波束CT裝置、全景X射線裝置,或者3D掃描器獲取到的數據以及由掃描口腔的石膏模型獲取到的數據,而生成了患者的牙齒和牙齒附近的狀態的3D數據。牙齒和牙齒附近包含牙冠、牙根、牙齦、以及牙槽骨是所需要的。
另外,下面將描述在使用由全景X射線裝置獲取的數據以及由掃描口腔的石膏模型而獲取的數據的情況下,對患者的牙根形狀的預測。
當沿牙冠和牙根之間的邊界截斷由掃描患者口腔的石膏模型而獲取的數據 時,能獲取到牙根截面的數據。通過這種方式來預測牙根截面。這樣做是因為牙根截面不能由通過全景X射線裝置獲取的數據而得到。
第三模塊33在3D數據中設置了牙齒移動的中心點。
通過使用繞牙齒移動的中心點來轉動牙齒的方法來完成根據本發明的牙齒矯正。在這方面上,設置牙齒移動的中心點是重要的。
具有一個根部的單根牙齒的移動中心點設置在大約位于從由牙槽骨支撐的牙根的頂部向下至牙根長度的40%到42%的點處。也就是說,位于從包圍牙齒的牙槽骨的頂部向下至埋覆的牙根的整體長度的大約40%到42%的點為牙齒移動的中心點。
具有兩個根部的多根牙齒的移動中心點位于從分叉處向下大約1mm到2mm的距離處,牙齒的根部從所述分叉處分開。
第四模塊34在3D數據中設置了牙齒的冠部、頰側面以及舌側面的中心基準中的每一個。中心基準用作用于設置每顆牙齒的整體尺寸以及用于設置每顆牙齒的位置信息的數據。
第五模塊35在3D數據中設置了牙根點的參考。基于牙齒的牙冠、頰側面和舌側面的中心基準中的每一個而設置了每個牙根的移動中心點的基準。
圖2和圖3均為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案的由扇形波束計算機斷層掃描(扇形波束CT)裝置獲得的一些數據段的示意圖。
圖2是在患者的上牙210和下牙220彼此接觸的狀態下,使用扇形波束CT采集到的圖像。圖3是使用扇形波束CT采集到的,具有插入到患者口腔內的口銜件的圖像。
基于兩個數據段生成3D數據。一段為用作第一數據的圖2,并且另一段為用作第二數據的圖3。
第一數據用于表達牙齒210和220彼此嚙合的狀態,以檢查彼此嚙合的牙齒210和220的形狀。第二數據用于表達通過在牙齦210a附著蠟或將口銜件插入到患者的口腔內的狀態,通過這種方式在牙齦210a與相鄰的唇211和221之間存在有空間,以檢查牙齦210a的厚度。
在這一點上,第二模塊會基于第一數據和第二數據而識別牙齦210a的厚度,并由此生成3D數據,所述3D數據用于表達牙齒210和220和包圍牙齒210和220的牙槽骨,以及包圍所述牙槽骨的牙齦210a。這是由于牙槽骨和牙齦210a 以及牙齒210和220的表達在設置牙齒210和220中的每一個的移動中心點或者牙根的移動中心點中起著重要作用。
另外,可以以不同顏色區別地表達牙齒210和220、牙槽骨以及牙齦210a。
第二模塊構造為使得在3D數據中,上顎(包含上牙齒210的部分)和下顎(包含下牙齒220的部分)為分開。
圖4是牙齒牙周復合體300的截面示意圖。
牙齒牙周復合體300包含牙齒、牙槽骨304、以及牙齦303。牙齒包含牙冠301以及牙根302。牙槽骨304涉及包圍牙根302的牙床骨。牙齦303涉及在牙齒和牙槽骨304之間的牙床。
在進行矯正時,將牙槽骨304和牙齦303一起移動。因此,在識別整個牙齒矯正中,隨著牙齒牙周復合體的移動而牙齒移動的識別是重要的因素。
圖5是顯示了在下顎內的牙齒和牙周膜(復合體),以及牙齒移動的中心點322a中的每一個的示意圖。
作為一個實施例,描述了具有一個根部的單根牙齒301。根據本發明的生成用于制造矯正器的牙齒數據的裝置的第三模塊會識別牙齒、包圍牙齒的牙槽骨、以及包圍牙槽骨的牙齦(未顯示)以設置牙齒移動的中心點322a,然后設置牙齒移動的中心點322a。在僅對在牙床線360以上的牙齒進行矯正時,牙槽骨304和牙齦會被一起移動,并由此而在矯正中發生錯誤。
因此,在設置牙齒移動的中心點322a時,第三模塊會識別牙齒、包圍牙齒的牙槽骨、以及包圍牙槽骨的牙齦210a,并且設置牙齒移動的中心點322a。為了減少錯誤并且更精確地矯正,將牙齒移動的中心點322a設置在牙齒牙周復合體300的單元內是必要的(參考圖4)。
另外,用于產生制造矯正器的牙齒數據的裝置還可包含第六模塊,所述第六模塊使牙齒從牙齒移動的中心點322a處移動預定距離。
在設置牙根302和牙齒移動的中心點322a時,將牙齒移動的中心點322a設置在牙槽骨304的下方。需要地是,牙齒移動的中心點322a位于從牙床線360向下至牙根的整體長度的40%到42%的點處。另外,可將牙齒移動的中心點322a設置在位于從牙床(牙齦)線360向下至牙根的整體長度的大約三分之一的點處。
此時,在牙齒為具有一個根部的單根牙齒的情況下,設置了該牙齒的牙齒移動的中心點322a,牙齒移動的中心點322a位于從牙槽骨的頂部向下至由牙槽骨 包圍的牙齒根部的40%到42%的距離處。
另外,在牙齒為多根牙齒的情況下,設置了該牙齒的牙齒移動的中心點352a,牙齒移動的中心點352a位于從分叉處向下在1mm到2mm之間的距離處,牙齒的根部從所述分叉處分開。
圖6A和圖6B分別是在從側面觀察和從前面觀察時,移動前的牙齒牙周復合體的示意圖。圖7A和圖7B分別是在從側面觀察和從前面觀察時,移動后的牙齒牙周復合體的示意圖。
在3D數據中,根據本發明的生成用于制造矯正器的牙齒數據的裝置的第二模塊將患者的牙齒作為牙齒移動單元而彼此分離,然后單獨識別牙齒,由此可移動每一個牙齒。
另外,第三模塊使牙齒移動預定距離,然后基于移動后的牙齒的數據而重新設置牙齒移動的中心點。
然后,第六模塊使牙齒牙周復合體移動,所述牙齒牙周復合體包含牙齒、包圍牙齒的牙槽骨、以及包圍牙槽骨的牙齦。
具體來說,參考圖6A,將第一牙齒牙周復合體310和第二牙齒牙周復合體320被單獨地設置為牙齒移動單元。然后,設置兩個牙齒牙周復合體310和320以移動兩個牙齒牙周復合體310和320。在兩個牙齒牙周復合體移動時,相鄰的牙齒牙周復合體與這兩個牙齒牙周復合體310和320一起有組織地移動。因此,生成了更加精確的牙齒矯正數據。
圖8是顯示了使用扇形波束CT裝置獲得的患者面部的圖像的示意圖。
使用扇形波束CT裝置獲得的材料包含患者照片的數據。另外,患者照片的數據可與使用扇形波束CT裝置獲得的材料相結合,以詳細表達在執行牙齒矯正之后產生的牙齒狀態。
圖9是顯示了使用X射線裝置獲得的在執行牙齒矯正之前的患者牙齒狀態的示意圖。圖10是顯示了使用X射線裝置獲得的在執行牙齒矯正之后的患者牙齒的狀態的示意圖。
掃描器包含掃描患者牙齒的當前狀態的X射線裝置。此外,在第六模塊移動牙齒牙周復合體的情況下,會生成在牙齒移動之后的由CT裝置生成的牙齒狀態的數據或者在牙齒移動之后的牙齒狀態下的數據。基于所生成的數據,可預測在執行牙齒矯正之后的牙齒狀態。
另外,為了預測在執行牙齒矯正之后的患者牙齒的狀態,除了X射線裝置生成的數據之外,還可使用CT裝置生成數據生成在執行牙齒矯正之后的牙齒狀態的數據。
具體來說,圖9顯示了患者的上牙401、下牙402、和唇404的的狀態。圖10顯示了在執行牙齒矯正之后的患者牙齒的狀態。與圖9的上牙401、下牙402、和唇404相比,圖10顯示了上牙401、下牙402、和唇404被朝向患者的面部而向里移動。
圖11是顯示了使用X射線獲得的圖像的示意圖。圖12是顯示了使用全景X射線裝置獲得的患者口(口)腔的圖像的示意圖。
如上文中所描述的那樣,掃描患者牙齒的當前狀態的掃描器包含X射線裝置和全景X射線裝置。但是,在使用X射線裝置或全景X射線裝置的情況下,通過掃描患者口腔的石膏模型而獲得的數據對于將患者牙齒的當前狀態轉換為3D數據來說也是必要的。
另外,掃描患者牙齒的當前狀態的掃描器包含用于口腔的3D掃描器。
具體來說,圖12顯示了患者的上牙502和下牙503。此外,使用掃描器掃描了上牙502和下牙503,在上牙502和下牙503之間插入有口銜件,以分別得到上牙502的狀態的數據和下牙503的狀態的數據。
圖13是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制造透明矯正器的方法的流程圖。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案,使用生成用于制造矯正器的牙齒數據的裝置制造透明矯正器的方法包含步驟S10、步驟S20、步驟S30、步驟S40、步驟S50、以及步驟S60,步驟S10為從掃描患者牙齒的當前狀態的掃描器處接收患者牙齒的當前狀態的數據,步驟S20為基于該數據而生成口腔狀態的3D數據,步驟S30為在3D數據中,將上顎和下顎彼此分離,步驟S40為伴隨以上顎和下顎彼此分離,在牙齒的根部上設置牙齒移動的中心點,步驟S50為生成牙齒的3D數據,所述牙齒從牙齒移動的中心點處移動預定距離,步驟S60為基于所移動的牙齒的3D數據而制造透明矯正器。
牙齒的3D數據可為如上所述的牙齒牙周復合體的數據,所述牙齒牙周復合體包含牙齒、牙槽骨、和牙齦。
制造透明矯正器的方法還可包含在將上顎和下顎分離開的步驟S30之后的步驟S32,步驟S32為將牙齒彼此分離開并單獨地將牙齒識別為牙齒移動單元。
另外,在生成牙齒的3D數據的步驟S50中,移動牙齒牙周復合體以高精度地執行牙齒矯正。
在生成牙齒的3D數據的步驟S50中,確定預定距離以將移動目標牙齒每月移動1.0mm到1.5mm。接下來,生成在移動目標已經移動了預定時間段后的距離(例如,在每月1.0mm到1.5mm之間的距離)的3D數據。
例如,在移動目標牙齒的數量為3個并且可移動牙齒的每月最大距離為3mm的情況下,當每月最大距離為1mm時,對于完成牙齒矯正來說,三個月的時間是必要的。此時,在生成牙齒的3D數據的步驟S50中,由原始數據生成三顆牙齒的三段3D數據,所述三顆牙齒被分別移動,其中一個每月移動的最大距離為1mm。
另外,為了預測在執行牙齒矯正之后的患者面部的狀態,除了三顆牙齒的數據段之外,還可生成患者面部狀態的數據,所述患者面部狀態的數據在三顆牙齒中的一個每月移動1mm的最大距離時產生。
此外,在生成牙齒的3D數據的步驟S50中,在每個牙齒牙周復合體被移動預定時間段之后,基于所移動的牙齒牙周復合體而重新設置牙齒移動的中心點。
在可動牙齒的每月可移動的最大距離為3mm的情況下,以及在生成牙齒的數據段,所述牙齒中的一個每月移動1mm的情況下,在牙齒首先移動了1mm的距離后,基于移動后的牙齒牙周復合體而再次重新設置牙齒牙周復合體的移動中心點。此后,基于在數據中重新設置的牙齒移動的中心點使牙齒移動1mm的距離,然后基于移動后的牙齒牙周復合體而重新設置牙齒移動的中心點。
重新設置牙齒移動的中心點的原因是,在牙齒矯正的過程中,牙齒牙周復合體被移動了。在牙齒移動時,每個牙根的一部分在牙床之外,并由此改變了每個牙根的長度。為此,在牙齒矯正的過程中,改變了牙齒移動的中心點。因此,在牙齒已經移動了預定的時間段之后,要重新設置牙齒的移動中心點。
在牙齒牙周復合體的數據中,可以以不同的顏色來區分地表達患者的牙齒、牙槽骨、和牙齦。
另外,制造透明矯正器的方法還可包含在設置牙齒移動的中心點的步驟S40之后,在每顆牙齒的牙冠、頰側面和舌側面上設置中心基準點的步驟。
此外,在制造透明矯正器的步驟S60中,可使用下述方法中的任一種來制造透明矯正器,即使用激光燒結PET粉末的方法,用加熱或粘合劑來鋪設PET絲 的方法,或者使用3D打印機在熔點以上使PET絲成型為透明矯正器的形狀,然后使透明矯正器固化的方法。
另外,可通過使用激光而使液態PET成型為基于數據的具體形狀來制造透明矯正器。
由此,在制造透明矯正器時,可使用用鋪設PET絲的方法,用激光燒結PET粉末的方法,或者用激光固化PET溶液的方法。
另外,制造透明矯正器的方法還可包含在將上顎和下顎彼此分離的步驟S30之后的步驟S32,所述步驟S32為將牙齒識別為牙齒移動單元。
此外,制造透明矯正器的方法還可包含在設置牙齒移動的中心點的步驟S40之后的步驟S42,所述步驟S42為在牙冠、頰側面和舌側面中的每一個上設置中心基準點。
根據本發明的生成用于制造矯正器的牙齒數據的裝置和使用該裝置制造透明矯正器的方法的效果如下。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案中的至少一個,基于由扇形波束CT裝置、錐形波束裝置、全景X射線裝置或3D掃描器獲得的數據以及口腔的石膏模型的數據生成了患者牙齒的3D數據,并由此可使用多種類型的掃描器。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案中的至少一個,在設置牙齒運動中心點時,考慮了牙根、牙齦、和牙槽骨、以及牙齒而設置牙齒運動中心點,并由此可更精確地執行牙齒矯正。
上述實施方案和優點僅是示例的并且不認為是限制本發明公開。可將本發明的教導容易地應用到其他類型的裝置上。本說明意在解釋,并且不限制權利要求的范圍。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多個替換、修改和變體是顯而易見的。這里所描述的示例性實施方案的特點、結構、方法以及其他特征可以多種方式結合以得到額外的和/或替換性的示例性實施方案。
由于本發明的特點可呈現為多種形式中而不背離該特征,因此還應理解地是,除非另作說明,上述描述的實施方案不被前文說明的任何細節所限制,而是應當在其由所附權利要求限定的范圍內來廣泛地考慮,并因此落入到權利要求的界限和范圍,或這種界限和范圍的等價物內的所有改變和修改也由此包含在所附的權利要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