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創手術機器人立體內窺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體內窺鏡鏡體(1)、雙路攝像組(2)、攝像機處理單元(3)和可調節式照明冷光源(4),所述的立體內窺鏡鏡體(1)包括內窺鏡后鏡體(1-1),所述的內窺鏡后鏡體(1-1)包括殼體,在所述的殼體后端和前端分別固定有后端蓋(1-1-5)和前端蓋(1-2-27),在所述的殼體的左右兩側分別對稱的開有左右凹槽,在所述的殼體的中間開有中間凹槽,在所述的中間凹槽中通過轉軸安裝有連接旋鈕(1-1-8),所述的連接旋鈕(1-1-8)與一個螺紋連接在后端蓋(1-1-5)上的旋緊螺釘(1-1-14)的前端固定相連,在所述的殼體的后端蓋的左右兩側設置有兩個尺寸不相等的大定位凸臺(1-1-5a)和小定位凸臺(1-1-5b)并在所述的殼體的后端蓋(1-1-5)的前側、后側開有傳遞光纖的前光纖孔(1-1-5c)和后光纖孔(1-1-5d);所述的雙路攝像組(2)包括后端為敞口的前端支撐架(2-2),在所述的前端支撐架(2-2)的后端敞口處固定有支撐架后端蓋(2-7),所述的前端支撐架(2-2)通過滑軌插在攝像組外殼(2-1)內,在所述的前端支撐架(2-2)的左側和右側分別開有大槽口(2-2a)和小槽口(2-2b),在所述的前端支撐架(2-2)的中間開有螺紋槽,在所述的支撐架(2-2)的前后側分別設置有前光纖凸臺(2-2c)和后光纖凸臺(2-2d),所述的大定位凸臺(1-1-5a)和小定位凸臺(1-1-5b)分別插入大槽口(2-2a)和小槽口(2-2b)以定位,所述的旋緊螺釘(1-1-14)穿過殼體后端蓋與螺紋槽螺紋連接,所述的前光纖凸臺(2-2c)和后光纖凸臺(2-2d)分別插入前光纖孔(1-1-5c)和后光纖孔(1-1-5d),在所述的支撐架后端蓋(2-7)上開有控制線穿過孔和兩個光纖穿過孔,所述的前端支撐架(2-2)前端的尺寸大于殼體的后端蓋(1-1-5)尺寸以使兩者在連接處形成臺階結構,在所述的前端蓋(1-2-27)的前壁中間固定有內窺鏡前鏡體(1-2),所述的內窺鏡前鏡體(1-2)包括外管,所述的外管采用醫用不銹鋼管,在所述的外管的前端部固定有前鏡體擋片(1-2-5),在所述的外管的縱向對稱軸的上下兩側分別非對稱固定有前擋片(1-2-10)和后擋片(1-2-11),在所述的外管的橫向對稱軸的左右兩側分別對稱固定有左保護片(1-2-22)和右保護片(1-2-13),在所述的左保護片(1-2-22)和右保護片(1-2-13)后方的立體內窺鏡鏡體內分別設置有結構相同的內窺鏡左光路(1-2-1)與內窺鏡右光路(1-2-4),所述的內窺鏡左光路(1-2-1)和內窺鏡右光路(1-2-4)分別包括設置在所述的外管內前端的鏡體頭部(1-2-19),每一個所述的鏡體頭部包括固定在組合支撐架(1-2-7)內的一組視向角鏡頭結構,所述的組合支撐架固定在外管內壁上,兩組視向角鏡頭結構用于將從左保護片(1-2-22)和右保護片(1-2-13)射入的光線沿與外管的中心軸線平行的方向射出傳遞至轉像結構的透鏡組,在所述的組合支撐架(1-2-7)的后端上分別與兩組視向角鏡頭結構射出的光軸線同軸線固定有左套管(1-2-25)和右套管(1-2-26),所述的左套管(1-2-25)和右套管(1-2-26)的后端和前端蓋(1-2-27)上的開孔膠合固定連接。所述的左套管(1-2-25)和右套管(1-2-26)中間分別通過前后間隔設置的前支撐架(1-2-8)和后支撐架(1-2-14)固定在外管內壁上,在所述的左套管和右套管的后部均設置有自物側向像側依次設置的后部透鏡(1-2-17)、彈簧補償間隔圈(1-2-16)和間隙調整彈簧(1-2-15),在所述的前擋片(1-2-10)和后擋片(1-2-11)后方的立體內窺鏡前鏡體(1-2)內分別通過所述的組合支撐架(1-2-7)安裝有第一分支導光束(4-3)和第二分支導光束(4-4);在所述的殼體內安裝有主體支架(1-1-10),在所述的主體支架(1-1-10)內的左右兩側對稱安裝有兩組結構相同的轉像結構的透鏡組,每一組轉像結構的透鏡組包括自物側向像側依次安裝有轉折棱鏡組(1-1-15)、間隔圈(1-1-20)、前透鏡(1-1-12)、微調彈簧(1-1-13)、后透鏡(1-1-16)以及分別安裝在大定位凸臺和小定位凸臺的開孔口處的保護片(1-1-19),所述的間隙調整彈簧(1-2-15)安裝在所述的彈簧補償間隔圈(1-2-16)和轉折棱鏡組(1-1-15)之間,所述的轉折棱鏡組(1-1-15)通過其反射面將沿內窺鏡左光路(1-2-1)與內窺鏡右光路(1-2-4)上的后部透鏡(1-2-17)射出的入射光線反射為與入射光線平行設置的左光軸線反射光線(1-2-28)和右光軸線反射光線(1-2-18),所述的左光軸線反射光線(1-2-28)和右光軸線反射光線(1-2-18)之間的軸線距離大于左套管內的后部透鏡(1-2-17)射出的入射光線與右套管內的后部透鏡(1-2-17)射出的入射光線之間的軸線距離;在殼體的左右凹槽中分別設置有一個對焦旋鈕(1-1-1),每一個所述的對焦旋鈕分別通過軸線與外管平行設置的對焦旋鈕軸(1-1-2)與一個設置在主體支架(1-1-10)內的上齒輪(1-1-4)固定相連,所述的對焦旋鈕軸通過軸承轉動連接在所述的主體支架(1-1-10)上,所述的上齒輪(1-1-4)與一個下齒輪(1-1-11)嚙合配合,所述的下齒輪固定在一個微調絲杠(1-1-7)的前端,所述的微調絲杠的中間部分與調整螺母(1-1-6)螺紋配合連接并且后端通過軸承支撐設置在殼體的后端蓋(1-1-5)上,所述的調整螺母的下部兩側分別通過導軌滑塊結構與主體支架滑動相連,所述的調整螺母能夠在微調絲杠的帶動下前后移動與后透鏡(1-1-16)的后端面接觸以推動后透鏡的軸向移動,在所述的前端支撐架(2-2)內左右兩側分別安裝有左攝像機(2-6)、右攝像機(2-11),所述的左攝像機(2-6)的感光面、右攝像機(2-11)的感光面分別對準前端支撐架(2-2)上的大槽口(2-2a)和小槽口(2-2b)設置并且左攝像機(2-6)的感光面(2-9)和右攝像機(2-11)的感光面(2-4)分別與經保護片(1-1-19)射出的兩路光線的光軸中心線重合,所述的左攝像機(2-6)、右攝像機(2-11)通過穿過控制線穿過孔的控制線與攝像機處理單元相連,所述的攝像機處理單元讀取左攝像機(2-6)、右攝像機(2-11)輸出的光學信號并進行處理后輸出用于讀取的圖形文件,在所述的支撐架后端蓋上連接有合流器(4-2),在所述的合流器(4-2)中間設置有內腔,所述的內腔的前部為Y型斜孔并且后部為直孔,所述的第一分支導光束(4-3)分別穿過外管、殼體內的空腔、前光纖凸臺(2-2c)、前光纖孔(1-1-5c)以及所述的支撐架后端蓋(2-7)上的一個光纖穿過孔,所述的第二分支導光束(4-4)分別穿過外管、殼體內的空腔、后光纖凸臺(2-2d)、后光纖孔(1-1-5d)和所述的支撐架后端蓋(2-7)上的另一個光纖穿過孔,穿過兩個光纖穿過孔設置的兩個分支導光束通過彈性鎖緊片(4-6)固定在合流器(4-2)的Y型斜孔內并在直孔內合并為一個總導光束(4-5),所述的總導光束與可調節式照明冷光源(4)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創手術機器人立體內窺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視向角鏡頭結構包括自物側向像側依次設置的間隔圈(1-2-24)、第一透鏡(1-2-20)、光軸偏向構件(1-2-12)、第二透鏡(1-2-21)和透鏡組(1-2-23),從第一透鏡射入的光線與從光軸偏向構件射出的光線的夾角為30度,經光軸偏向構件射出的光線與外管的中心軸線平行并經第二透鏡(1-2-21)和透鏡組(1-2-23)射出后在在相應側的套管內傳輸至后部透鏡。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創手術機器人立體內窺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視向角鏡頭結構包括自物側向像側依次設置的多個透鏡,所述的多個透鏡中心在一條直線上并沿與外管(1-2-6)的中心軸線平行的方向放置,經過多個透鏡射出的光線在相應側的套管內長距離傳輸至后部透鏡。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創手術機器人立體內窺鏡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前端支撐架(2-2)的左側壁、右側壁和底壁上分別開有兩個螺栓孔,在所述的左攝像機(2-6)和右攝像機(2-11)的內側壁以及頂部上分別安裝有彈片(2-10),分別穿過前端支撐架(2-2)的左側壁、右側壁和底壁上的螺栓孔的緊定螺釘(2-5)與左攝像機(2-6)的外側壁、右攝像機(2-11)的外側壁、左攝像機(2-6)的底壁以及右攝像機(2-11)的底壁能夠接觸配合。
5.根據權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微創手術機器人立體內窺鏡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后端蓋(1-1-5)與保護片(1-1-19)之間設有密封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