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組合物,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 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常常被稱為“冠心病”。多發生在40 歲以后,老年人較多。冠狀動脈供應心臟自身血液,冠狀動脈發生嚴重粥樣硬化或痙攣,使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臨床癥狀有胸悶、心慌、呼吸困難、心前區疼痛,還有頭暈、目眩、耳鳴等癥候發生;嚴重者可發生心律失常,常因心肌缺血、缺氧而導致心肌大面積壞死,危及生命;目前市場上治療冠心病的中藥種類繁多,如通心絡膠囊,復方丹參滴丸等,傳統中藥物多以活血化痕為主,雖然也取得了比較好的臨床效果,但忽視了痰濁對血燎的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緩解現有技術的不足和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治療冠心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熟地黃8-12、黨參5-10、地龍3-5、桃仁10-15、杜仲6-8、柏子仁8-10、炒蒲黃6-8、制乳香2-4、制何首烏5-7、五靈脂6-8、元胡8-10、延胡索5-10、酸棗仁15-20、瓜萎皮6-8、葛根5-6、枳殼6-10、川牛膝2-4、白芷4-6、丹參6-8、生山楂2-4、郁金5-6、唇香草2-4和蠟瓣花根2-3。
治療冠心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熟地黃10、黨參8、地龍4、桃仁12、杜仲7、柏子仁9、炒蒲黃7、制乳香3、制何首烏6、五靈脂7、元胡9、延胡索8、酸棗仁18、瓜萎皮7、葛根5.5、枳殼8、川牛膝3、白芷5、丹參7、生山楂3、郁金5.5、唇香草3和蠟瓣花根2.5。
用量及用法:按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稱取各原料,洗凈曬干后切碎,加入適量的純凈水混合水煎半個小時,過濾服用煎煮液,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15天為一療程,一般3-4個療程即可治愈。
本發明中
本發明中熟地黃、黨參、丹參合用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等功效,枳殼、地龍具有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的功效;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炒蒲黃、制何首烏、延胡索、川牛膝、杜仲合用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調理沖任、固經安胎的功效;柏子仁、制乳香具有養心安神,潤腸通便,止汗的功效;葛根、白芷、五靈脂可溫經散寒、活血化淤和止痛之效;酸棗仁、瓜萎皮具有清肺化痰,利氣寬胸散結之功效;生山楂、郁金健脾胃;諸藥合用,具有益氣養陰、溫經通脈、活血止痛、理氣止痛和補脾腎的功效,可有效治療冠心病及其引起的多種癥狀。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精選多種常見藥材制成,組方獨特、配方嚴謹,各藥物之間相輔相成作用,具有益氣養陰、溫經通脈、活血止痛、理氣止痛和補脾腎的功效,可有效治療冠心病及其引起的多種癥狀,本發明可及時減輕病患病癥,對冠心病進行徹底的根治。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治療冠心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g)為:熟地黃10、黨參8、地龍4、桃仁12、杜仲7、柏子仁9、炒蒲黃7、制乳香3、制何首烏6、五靈脂7、元胡9、延胡索8、酸棗仁18、瓜萎皮7、葛根5.5、枳殼8、川牛膝3、白芷5、丹參7、生山楂3、郁金5.5、唇香草3和蠟瓣花根2.5。
用量及用法:按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稱取各原料,洗凈曬干后切碎,加入適量的純凈水混合水煎半個小時,過濾服用煎煮液,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15天為一療程,一般3-4個療程即可治愈。
典型病例:
患者1、戚某某,男,55歲,患有冠心病多年,常伴有心前區不適和心絞痛,并可有惡心、嘔吐、出汗、發熱等全身不適癥狀,長期服用西藥以減緩病情,始終不得根治,后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連服兩個療程,心前區不適和心絞痛等其他癥狀均好轉,發病頻率明顯降低,后續服用兩個療程,治愈,諸癥全消,心絞痛再無復發。
患者2、季某某,女,67歲,無明顯原因出現胸悶氣短及頭暈,時伴有心悸,疲勞時加劇,去醫院檢查確診為冠心病,患者時常感覺發熱、出汗、驚恐、惡心、嘔吐等癥狀,多方治療一直未治愈,后經人介紹,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每日一劑,連服三個療程,患者自覺冠心病癥狀明顯好轉,繼續服用兩個月后,諸癥全消,未見任何不適癥狀,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