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醫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敷貼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是指供給心臟營養物質的冠狀動脈發生嚴重粥樣硬化或痙攣,使冠狀動脈狹窄或堵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的管腔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種心臟病,亦稱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是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器官病變的最常見類型,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并呈現年輕化傾向。冠脈變窄的原因在于:血液中的血脂長期過高、膽固醇日積月累地沉淀在冠狀動脈管腔的內膜上,形成地圖樣斑塊,使本來光滑的內膜變的粗糙,柔軟的管壁變得僵硬,在此基礎上,破裂的血小板也凝聚粘附上去,于是就像河道被淤泥堵塞一樣,使冠脈管腔變窄,甚至完全閉塞。冠脈的不暢甚至完全閉塞,造成心肌供血不好,心肌得不到血液的營養而壞死稱為心肌梗死,這是冠心病最嚴重的表現。一旦心肌大面積梗死,又不能快速消除的話,那么人的生命也就結束了。
冠心病多為本虛標實,本虛以氣虛為主,標實則以心脈瘀阻為主,氣虛則無以行血,使血行不暢,致使心脈痹阻,心行失度,心失所養,病程日久,造成瘀血內停,氣血虛衰,表現癥狀有心律失常、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并且惡性循環。
目前在臨床上一般采用藥物治療如硝酸脂類,抗血小板制劑等等藥物,大部分都是需要終身服藥來控制。重病患者手術治療用冠動脈搭橋或者介入治療安裝支架,心臟起搏器等方法,這樣只作了物理性改變,并還需長期服藥來維持??诜幬锞哂谢虼蠡蛐〉母弊饔?,像抗心律失常的藥物,在抗心律失常的同時,本身也有引起心律失常的副作用,而且禁忌諸多,長期使用會引起耐藥性,從而不得不加大劑量,這更加導致副作用的發生,另外加大藥物用量使藥物毒素大量在人體內積累,對臟腑功能造成傷害。手術治療和介入治療雖然治愈了局部病灶,但治標不治本若干年后又堵塞了,也同時對人體整體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中醫治療冠心病有許多經典的處方和針炙、推拿等方法,但對重癥病人和高齡老人的治療效果差風險高。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是一個以臟腑為中心,聯絡經絡、精、氣、血、神的高度統一體。人類的腳掌是動物中最發達的,它有著豐富的血管和神經,血管和神經是運行氣血的通道,如果人體血管、經絡通暢、精氣充沛,陰陽平衡,代謝正常,一般情況下不會發生疾病,如果循環受阻則百病叢生。氣滯、血瘀、濕(痰)積、毒聚是影響循環、代謝功能的重要原因,在治療病癥時,首先是如何改善、修復人體的循環、代謝功能。人體十二條經絡中有六條直接與足部相連,而且人體各臟腑器官在足部均有其對應的反射區,通過刺激這些反射區可以取到調和氣血、協調臟腑、平衡陰陽的作用,足底的涌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要穴,是人體排泄病濁之氣的通道?!饵S帝內經》中說:“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蹦I是先天之本、元氣之根,所以涌泉穴在人體養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面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敷貼劑及其制備方法。
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敷貼劑,所述的中藥敷貼劑主要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材制成:葛根210~230份,丹參180~200份,澤瀉130~150份,益母草140~160份,毛冬青210~230份,三七140~160份,桂枝90~110份,三棱130~150份,莪術130~150份,杭白菊110~130份,北豆根90~110份,山楂130~150份,防已130~150份,川芎130~150份,紅花90~110份,肉桂90~110份。
進一步優選,所述的中藥敷貼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材制成:葛根220份、桂枝100份、三棱130份、莪術130份、丹參190份、澤瀉140份、杭白菊120份、益母草150份、毛冬青220份、北豆根100份、山楂140份、防已140份、川芎140份、紅花100份、肉桂90份、三七150份,該優選范圍內藥效最佳。
進一步優選,所述的中藥敷貼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材制成:葛根230份、桂枝90份、三棱150份、莪術130份、丹參200份、澤瀉130份、杭白菊130份、益母草140份、毛冬青230份、北豆根90份、山楂150份、防已130份、川芎150份、紅花90份、肉桂110份、三七140份。
進一步優選,所述的中藥敷貼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材制成:葛根210份、桂枝110份、三棱130份、莪術150份、丹參180份、澤瀉150份、杭白菊110份、益母草160份、毛冬青210份、北豆根110份、山楂130份、防已150份、川芎130份、紅花110份、肉桂90份、三七160份。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上述治療冠心病的中藥敷貼劑的制備方法,具體為:將葛根、桂枝、三棱、莪術、丹參、澤瀉、杭白菊、益母草、毛冬青、北豆根、山楂、防已、川芎、紅花、肉桂和三七去雜質,烘干殺菌消毒后按重量配比混合研磨成150~200目的中藥粉末,所得中藥粉未加入輔料,在45~80℃下加熱攪拌制成所述中藥敷貼劑。
作為優選,所述輔料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材制成:麻油600~620份、甘油440~460份、凡士林400~420份、羊毛脂580~600份。
進一步優選,所述輔料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材制成:麻油620份、甘油460份、凡士林420份、羊毛脂580份。
本發明通過把藥物敷貼在人體足部涌泉穴上,中藥敷貼劑直接與皮膚接觸,通過透皮吸收、經絡的傳導、體液的調節、神經的反射,在達到治療作用的同時,改善全身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使人體的各種生理功能得到修復,用藥量少,使用方便,經濟實惠,而且治療過程無創傷、無痛苦、無副作用,符合人性化治療。
作為優選,在中藥敷貼劑外配置加熱片,上述加熱片可通過其內設置的電熱絲、電磁線圈、pct發熱體、電阻、電子元件、半導體加熱片等及其它物理加熱方式進行加熱。熱是一種物理因子,能夠松弛肌筋、疏松理、活血通絡,通過中藥熱敷的溫熱刺激,可引起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新陳代謝,加快疾病的痊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發明所采用的原藥材具體描述如下:
葛根:解肌生津、升提陽氣、擴張血管、增加冠脈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脂、血糖、血壓;
桂枝:溫通經脈、助陽、解肌、擴張血管、抗炎;
三棱、莪術:破血行氣、消積止痛、抗血栓;
丹參:活血通經、祛瘀、清心、擴張冠脈、增流;
澤瀉:性寒味甘淡,歸腎、膀胱經,利水滲濕,清熱益陰,降血脂,降低血清膽固醇;
杭白菊:具有止痢、消炎、明目、降壓、降脂、強身的作用;
益母草:活血調經、利尿消腫、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
毛冬青:活血通脈、清熱解毒、擴冠、增流、增強心肌收縮力、降低血清膽固醇、降低甘油三酯;
北豆根: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降低血壓、擴冠增流、抗心律失常、抗菌;
山楂:行氣消瘀、強心、增流、降血壓、血脂;
防已:利水消腫、祛風止痛、降壓、擴心肌缺血、抗心室肥大;
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增流、鎮靜、改善心肌供氧;
紅花:活血通經、散瘀止痛、擴冠增流、抗凝血、鎮靜、抗炎;
肉桂: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活血通經、降壓、擴冠、升白細胞、抗血栓形成;
三七:散瘀止血、消腫定痛、增冠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降低血壓血脂、提高免疫力。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中藥敷貼劑敷貼在人體足底涌泉穴上,外附加熱片,由于直接與皮膚接觸、通過透皮吸收,起到溫通經脈、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擴張血管、活血通經、散瘀祛風、擴冠增流、抗菌消炎、祛瘀血、抗凝血、利水消腫、升白細胞、抗血栓形成,抗心律失常、擴心肌缺血、抗心室肥大;行氣消瘀、強心、降血壓、血脂;逐步修復血管的各種病變,改善血液循環,恢復心血管的正常功能。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敷貼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材制成:葛根220份、桂枝100份、三棱130份、莪術130份、丹參190份、澤瀉140份、杭白菊120份、益母草150份、毛冬青220份、北豆根100份、山楂140份、防已140份、川芎140份、紅花100份、肉桂90份、三七150份。
制備及使用方法:將上述中藥材去雜質,烘干殺菌消毒后,按重量配比混合研磨成150~200目的粉末,所得中藥粉未加入麻油680份、甘油400份、凡士林380份、羊毛脂620份,在55℃下加熱攪拌制成所述中藥敷貼劑。所得中藥敷貼劑直接敷貼在人體足部涌泉穴處,24小時更換新貼,30天為一個療程。
實施例2
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敷貼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材制成:葛根230份、桂枝90份、三棱150份、莪術130份、丹參200份、澤瀉130份、杭白菊130份、益母草140份、毛冬青230份、北豆根90份、山楂150份、防已130份、川芎150份、紅花90份、肉桂110份、三七140份。
制備及使用方法:將上述中藥材去雜質,烘干殺菌消毒后,按重量配比混合研磨成150~200目的粉末,所得中藥粉未加入麻油650份、甘油420份、凡士林400份、羊毛脂610份,在65℃下加熱攪拌制成所述中藥敷貼劑。所得中藥敷貼劑直接敷貼在人體足部涌泉穴處,24小時更換新貼,30天為一個療程。
實施例3
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敷貼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材制成:葛根210份、桂枝110份、三棱130份、莪術150份、丹參180份、澤瀉150份、杭白菊110份、益母草160份、毛冬青210份、北豆根110份、山楂130份、防已150份、川芎130份、紅花110份、肉桂90份、三七160份。
制備及使用方法:將上述中藥材去雜質,烘干殺菌消毒后,按重量配比混合研磨成150~200目的粉末,所得中藥粉未加入麻油650份、甘油430份、凡士林410份、羊毛脂600份,在50℃下加熱攪拌制成所述中藥敷貼劑。所得中藥敷貼劑直接敷貼在人體足部涌泉穴處,24小時更換新貼,30天為一個療程。
實施例4
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敷貼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材制成:葛根225份、桂枝90份、三棱145份、莪術130份、丹參180份、澤瀉145份、杭白菊110份、益母草160份、毛冬青220份、北豆根110份、山楂140份、防已145份、川芎130份、紅花105份、肉桂90份、三七150份。
制備及使用方法:將上述中藥材去雜質,烘干殺菌消毒后,按重量配比混合研磨成150~200目的粉末,所得中藥粉未加入麻油620份、甘油460份、凡士林420份、羊毛脂580份,在80℃加熱攪拌制成所述中藥敷貼劑。所得中藥敷貼劑直接敷貼在人體足部涌泉穴處,24小時更換新貼,30天為一個療程。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心絞痛等主要癥狀消失或達到顯效標準,心電圖恢復至正常心電圖或達到大致正常(即正常范圍心電圖)。有效:心絞痛等主要癥狀消失或達到有效標準,心電圖改善達到有效標準。無效:心絞痛等主要癥狀無改善,心電圖基本與治療前相同。在綜合療效判斷時,若心絞痛等主要癥狀療效與心電圖療效兩者不一致時,應以療效低的結果為綜合療效。
一般臨床資料:臨床觀察病例共200例,使用本發明實施例1制備的中藥敷貼劑,療效見下表:
如上表1所示,本發明臨床觀察病例200例,采用本發明實施例1制備的中藥敷貼劑直接敷貼在人體足部涌泉穴處,24小時更換新貼,30天為一個療程。治療一個療程后,療效結果為:顯效121例,占60.5%,有效77例,占38.5%,無效2例,占1%,總有效率99%。本發明中藥敷貼劑敷貼在人體足底涌泉穴上,外附加熱片,由于直接與皮膚接觸、通過透皮吸收,起到溫通經脈、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擴張血管、活血通經、散瘀祛風、擴冠增流、抗菌消炎、祛瘀血、抗凝血、利水消腫、升白細胞、抗血栓形成,抗心律失常、擴心肌缺血、抗心室肥大;行氣消瘀、強心、降血壓、血脂;逐步修復血管的各種病變,改善血液循環,恢復心血管的正常功能,適合藥品上市推廣。
典型病例
病例1
劉某某,男,80歲,上海離休老干部,經醫院檢查,患者竇性心律嚴重心緩(心率38跳/分鐘),早博,房顫,心房擴大,專家建議先安裝心臟起博器再用藥物調理。由于當年老人已經80歲高齡了,身體十分虛弱,加之安裝起搏器也會帶來其它的副作用,故本人不愿意安裝,后用中藥敷貼劑敷貼足底涌泉穴,30天后癥狀基本消除,心率恢復到60跳/分鐘左右。以后每年用該中藥敷貼劑敷貼足底進行保健,至今還健在,每年體檢心血管類指標基本達到健康要求。而且十余年來未服過心血管類藥物。
病例2
陳某某,男,68歲,由于多次昏厥后到醫院進行體檢,24小時動態心電圖顯示,房性早搏34次,單個31次,短陣房速1次,室性早搏12105次,單個11834次,二聯律4750次,成對130次,大于2.0秒間歇39次,最長2.3秒,診斷為(1)竇性心律,(2)頻發室性早搏、部分呈二聯律,(3)二度Ⅰ型房室傳導阻滯,(4)左室高電壓V5-6ST段壓低。使用中藥敷貼劑敷貼足底涌泉穴30天后(一個療程)不舒癥狀基本消除,期間未服用過藥物、未經過其它任何治療手段。間隔一年后再次使用中藥敷貼劑30天進行保健,復診時顯示:室早總數降為266次占比0.32%,室早二聯律降為26次,房性早搏7次,未見左室高電壓V5-6ST段壓低與房室傳導阻滯等癥狀。
病例3
錢某某,女,84歲,經心電圖顯示診斷為竇性心動過緩(40次/分鐘),II度I型房室傳導阻滯,T波改變,心電軸重度左偏,不完全性右束枝傳導阻滯。使用本發明中藥敷貼劑30天,復診時心率恢復到67次/分鐘,未見II度I型房室傳導阻滯,T波改變,心電軸重度左偏等癥狀,在此期間未經過其它任何治療手段,該患者以前每年住院治療4至5次,每次10至15天,中藥敷貼后至今18個月時間未見不舒癥狀出現。
病例4
陳某某,女,52歲,患者因心臟疾病,安裝心臟起搏器2年余,一直身體不舒,每天中藥、西藥未間斷,之后使用本發明中藥敷貼劑30天,不適癥狀全部消除,無需服藥,復診時心臟起搏器已經不需要補充即能達到供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