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氣囊式多功能氣墊床,涉及床體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就床體而言,有手術床的床體、醫療床的床體、康復床的床體、護理床的床體、家庭床的床體等各種各樣,由于各自結構與連接方式及使用目的不同的原因,其共同存在的不足、缺陷與弊端是:結構與連接方式復雜、不易安裝與拆卸、功能單一、使用效果不夠缺穩定可靠、不易制作且成本高。基于發明人的專業知識與豐富的工作經驗及對事業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在認真而充分的調查、了解、分析、總結、研究已有公知技術與現狀基礎上,從實際應用出發,特采取“氣囊式多功能”關鍵技術,研制成功了本實用新型,實現了所述各種床體的所有功能、且尤其有利于對癱瘓臥床患者的護理及在床上進行各種方式的體能鍛煉。解決了已有公知技術與現狀的不足、缺陷與弊端,具有多功能的突出特點,使用效果穩定可靠。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采取“氣囊式多功能”關鍵技術,其A氣囊前端上面與B氣囊凸邊固定,A氣囊上的中間與D氣囊內側邊、且與E氣囊內側邊固定,A氣囊上D氣囊向外位置與H氣囊內側邊、A氣囊上E氣囊向外位置與I氣囊內側邊固定,A氣囊后端邊與F氣囊前端邊且與G氣囊前端邊固定,F氣囊后端上面與C氣囊一個凸邊、G氣囊后端上面與C氣囊另一凸邊固定,F氣囊外側邊與J氣囊內側邊、G氣囊外側邊與K氣囊內側邊固定,床體上放連接為一體的A、F、G、J、K氣囊,A、B、C、D、E、F、G、H、I、J、K氣囊上面及床體上放氣墊。
通過本實用新型達到的目的是:①、本實用新型采取了“氣囊式多功能”關鍵技術,提供了“氣囊式多功能氣墊床”的嶄新床體。②、本實用新型的多功能主要體現在:A、作為氣墊床或普通床進行使用的功能;B、可使頭部抬高或放平的功能;C、可使腿部抬高或放平的曲腿功能;D、可使背部抬起或放平的功能;E、可使身體左側側身或平躺的功能;F、可使身體右側側身或平躺的功能;G、可使身體在睡眠模式下的搖床功能;H、可對身體進行背部按摩、臀部按摩、膝關節按摩的按摩功能。③、本實用新型的多功能操作簡便易行、效果穩定可靠。④、本實用新型的設計科學合理、結構簡單巧妙、使用方便快捷、易于制作且成本低、有利于廣泛推廣應用。⑤、本實用新型便于維修與維護。⑥、本實用新型徹底解決了已有公知技術與現狀的不足、缺陷與弊端。⑦、本實用新型有效的提高了本行業的技術水平。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氣囊式多功能氣墊床,由A氣囊、B氣囊、C氣囊、D氣囊、E氣囊、F氣囊、G氣囊、H氣囊、I氣囊、J氣囊、K氣囊、床體、氣墊構成;
所述氣囊式多功能氣墊床,其A氣囊的前端上面與B氣囊的凸邊固定連接,其所述A氣囊上面的中間位置與D氣囊的內側邊、且與E氣囊的內側邊固定連接,其所述A氣囊上所述D氣囊的向外位置與H氣囊的內側邊、所述A氣囊上所述E氣囊的向外位置與I氣囊的內側邊均固定連接,其所述A氣囊的后端邊與F氣囊的前端邊且與G氣囊的前端邊均固定連接,其所述F氣囊的后端上面與C氣囊的一個凸邊、所述G氣囊的后端上面與所述C氣囊的另一個凸邊均固定連接,其所述F氣囊的外側邊與J氣囊的內側邊、所述G氣囊的外側邊與K氣囊的內側邊均固定連接,其床體的上面放置有相互連接為一體的所述A氣囊、F氣囊、G氣囊、J氣囊、K氣囊,其所述A氣囊、B氣囊、C氣囊、D氣囊、E氣囊、F氣囊、G氣囊、H氣囊、I氣囊、J氣囊、K氣囊的上面及所述床體的上面放置有氣墊。
所述的氣囊式多功能氣墊床,所述A氣囊、B氣囊、C氣囊、D氣囊、E氣囊、F氣囊、G氣囊、H氣囊、I氣囊、J氣囊、K氣囊、氣墊均為氣囊狀結構,所述床體為護理床的床體。
所述的氣囊式多功能氣墊床,所述B氣囊與C氣囊、D氣囊與E氣囊、F氣囊與G氣囊、H氣囊與I氣囊、J氣囊與K氣囊均為鏡像結構。
所述的氣囊式多功能氣墊床,所述床體及氣墊上均設置有排便孔,所述床體上設置的排便孔與氣墊上設置的排便孔相對應。
所述的氣囊式多功能氣墊床,所述A氣囊、B氣囊、C氣囊、D氣囊、E氣囊、F氣囊、G氣囊、H氣囊、I氣囊、J氣囊、K氣囊、氣墊均與充氣裝置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是:如說明書附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極為方便。本實用新型具有多功能的突出有益效果,其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具體表現在:
①、本實用新型既具有可作為氣墊床進行使用的功能、又具有可作為普通床進行使用的功能;即就像氣墊床或普通床那樣使用。
②、本實用新型具有可使頭部抬高或放平的功能;即通過對B氣囊充氣便可使頭部抬高、通過對B氣囊放氣便可使頭部放平。
③、本實用新型具有可使腿部抬高或放平的曲腿功能;即通過對C氣囊充氣便可使腿部彎曲且抬高、通過對C氣囊放氣便可使腿部放平。
④、本實用新型具有可使背部抬起或放平的功能;即通過對C氣囊充氣以防止坐起時人體下滑,然后對H氣囊、I氣囊、J氣囊、K氣囊同步充氣,將人體調整到中間位置以后,之后再對A氣囊充氣,從而實現背部坐起的功能。
⑤、本實用新型具有可使身體左側側身或平躺的功能;即通過對H氣囊、J氣囊同時充氣二分之一,保護住人體的一側,再對E氣囊、G氣囊同時充氣二分之一,以使背部、臀部向左側傾斜,15秒后對H氣囊、J氣囊、E氣囊、G氣囊同時充滿氣,從而實現左側翻身;如果需要平躺時,對E氣囊、G氣囊同時放氣二分之一,對D氣囊、F氣囊同時充氣,15秒后對氣囊、J氣囊、E氣囊、G氣囊、D氣囊、F氣囊同時放氣,從而實現平躺。
⑥、本實用新型具有可使身體右側側身或平躺的功能;即通過對I氣囊、K氣囊先充氣二分之一,以保護住人體的一側,然后對D氣囊、F氣囊同時充氣,以使背部、臀部向右側傾斜,15秒后對I氣囊、K氣囊、D氣囊、F氣囊同時充氣,從而實現右側翻身;如果需要平躺時,對D氣囊、F氣囊放氣二分之一,對E氣囊、G氣囊充氣,15秒鐘以后,對I氣囊、K氣囊、D氣囊、F氣囊、E氣囊、G氣囊同時放氣,從而實現平躺的功能。
⑦、本實用新型具有可使身體在睡眠模式下的搖床功能;即通過對D氣囊、F氣囊同時充氣6秒后、再同時放氣10秒,然后再對E氣囊、G氣囊同時充氣6秒后、再同時放氣10秒,如此定時自動循環20分鐘。
⑧、本實用新型具有可對身體進行背部按摩、臀部按摩、膝關節按摩的按摩功能;即通過對D氣囊、E氣囊同時充氣6秒后、再同時放氣8秒、且自動循環三次,從而實現對背部的按摩;通過對F氣囊、G氣囊同時充氣8秒后、再同時放氣10秒、且自動循環三次,從而實現對臀部的按摩;通過對C氣囊充氣10秒后、再放氣12秒、且自動循環三次,從而實現對膝關節的按摩。
本實用新型多功能的突出有益效果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是已有公知技術與現狀所無法比擬的。
由于采用了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由于本實用新型采取“氣囊式多功能”關鍵技術;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所述;由于本實用新型其A氣囊前端上面與B氣囊凸邊固定,A氣囊上的中間與D氣囊內側邊、且與E氣囊內側邊固定,A氣囊上D氣囊向外位置與H氣囊內側邊、A氣囊上E氣囊向外位置與I氣囊內側邊固定,A氣囊后端邊與F氣囊前端邊且與G氣囊前端邊固定,F氣囊后端上面與C氣囊一個凸邊、G氣囊后端上面與C氣囊另一凸邊固定,F氣囊外側邊與J氣囊內側邊、G氣囊外側邊與K氣囊內側邊固定,床體上放連接為一體的A、F、G、J、K氣囊,A、B、C、D、E、F、G、H、I、J、K氣囊上面及床體上放氣墊。使得本實用新型與已有公知技術與現狀相比獲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采取了“氣囊式多功能”關鍵技術,提供了“氣囊式多功能氣墊床”的嶄新床體。
2、本實用新型具有多功能的突出有益效果。
3、本實用新型具有可作為普通床進行使用的功能。
4、本實用新型具有可使頭部抬高或放平的功能。即通過對B氣囊充氣便可使頭部抬高、通過對B氣囊放氣便可使頭部放平。
5、本實用新型具有可使腿部抬高或放平的曲腿功能。即通過對C氣囊充氣便可使腿部彎曲且抬高、通過對C氣囊放氣便可使腿部放平。
6、本實用新型具有可使背部抬起或放平的功能。即通過對C氣囊充氣以防止坐起時人體下滑,然后對H氣囊、I氣囊、J氣囊、K氣囊同步充氣,將人體調整到中間位置以后,之后再對A氣囊充氣,從而實現背部坐起的功能。
7、本實用新型具有可使身體左側側身或平躺的功能。即通過對H氣囊、J氣囊同時充氣二分之一,保護住人體的一側,再對E氣囊、G氣囊同時充氣二分之一,以使背部、臀部向左側傾斜,15秒后對H氣囊、J氣囊、E氣囊、G氣囊同時充滿氣,從而實現左側翻身;如果需要平躺時,對E氣囊、G氣囊同時放氣二分之一,對D氣囊、F氣囊同時充氣,15秒后對氣囊、J氣囊、E氣囊、G氣囊、D氣囊、F氣囊同時放氣,從而實現平躺。
8、本實用新型具有可使身體右側側身或平躺的功能。即通過對I氣囊、K氣囊先充氣二分之一,以保護住人體的一側,然后對D氣囊、F氣囊同時充氣,以使背部、臀部向右側傾斜,15秒后對I氣囊、K氣囊、D氣囊、F氣囊同時充氣,從而實現右側翻身;如果需要平躺時,對D氣囊、F氣囊放氣二分之一,對E氣囊、G氣囊充氣,15秒鐘以后,對I氣囊、K氣囊、D氣囊、F氣囊、E氣囊、G氣囊同時放氣,從而實現平躺。
9、本實用新型具有可使身體在睡眠模式下的搖床功能。即通過對D氣囊、F氣囊同時充氣6秒后、再同時放氣10秒,然后再對E氣囊、G氣囊同時充氣6秒后、再同時放氣10秒,如此定時自動循環20分鐘。
10、本實用新型具有可對身體進行背部按摩、臀部按摩、膝關節按摩的按摩功能。即通過對D氣囊、E氣囊同時充氣6秒后、再同時放氣8秒、且自動循環三次,從而實現對背部的按摩;通過對F氣囊、G氣囊同時充氣8秒后、再同時放氣10秒、且自動循環三次,從而實現對臀部的按摩;通過對C氣囊充氣10秒后、再放氣12秒、且自動循環三次,從而實現對膝關節的按摩。
11、本實用新型的多功能操作簡便易行、效果穩定可靠。
12、本實用新型的設計科學合理、結構簡單巧妙、使用方便快捷、易于制作且成本低、有利于廣泛推廣應用。
13、本實用新型便于維修與維護。
14、本實用新型徹底解決了已有公知技術與現狀的不足、缺陷與弊端。
15、本實用新型有效的提高了本行業的技術水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在沒有放置氣墊狀態下的俯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俯視示意圖。
圖中的標號:1、A氣囊,2、B氣囊,3、C氣囊,4、D氣囊,5、E氣囊,6、F氣囊,7、G氣囊,8、H氣囊,9、I氣囊,10、J氣囊,11、K氣囊,12、床體,13、氣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正如說明書附圖1、2所示:
一種氣囊式多功能氣墊床,由A氣囊1、B氣囊2、C氣囊3、D氣囊4、E氣囊5、F氣囊6、G氣囊7、H氣囊8、I氣囊9、J氣囊10、K氣囊11、床體12、氣墊13構成;
所述氣囊式多功能氣墊床,其A氣囊1的前端上面與B氣囊2的凸邊固定連接,其所述A氣囊1上面的中間位置與D氣囊4的內側邊、且與E氣囊5的內側邊固定連接,其所述A氣囊1上所述D氣囊4的向外位置與H氣囊8的內側邊、所述A氣囊1上所述E氣囊5的向外位置與I氣囊9的內側邊均固定連接,其所述A氣囊1的后端邊與F氣囊6的前端邊且與G氣囊7的前端邊均固定連接,其所述F氣囊6的后端上面與C氣囊3的一個凸邊、所述G氣囊7的后端上面與所述C氣囊3的另一個凸邊均固定連接,其所述F氣囊6的外側邊與J氣囊10的內側邊、所述G氣囊7的外側邊與K氣囊11的內側邊均固定連接,其床體12的上面放置有相互連接為一體的所述A氣囊1、F氣囊6、G氣囊7、J氣囊10、K氣囊11,其所述A氣囊1、B氣囊2、C氣囊3、D氣囊4、E氣囊5、F氣囊6、G氣囊7、H氣囊8、I氣囊9、J氣囊10、K氣囊11的上面及所述床體12的上面放置有氣墊13。
所述的氣囊式多功能氣墊床,所述A氣囊1、B氣囊2、C氣囊3、D氣囊4、E氣囊5、F氣囊6、G氣囊7、H氣囊8、I氣囊9、J氣囊10、K氣囊11、氣墊13均為氣囊狀結構,所述床體12為護理床的床體。
所述的氣囊式多功能氣墊床,所述B氣囊2與C氣囊3、D氣囊4與E氣囊5、F氣囊6與G氣囊7、H氣囊8與I氣囊9、J氣囊10與K氣囊11均為鏡像結構。
所述的氣囊式多功能氣墊床,所述床體12及氣墊13上均設置有排便孔,所述床體12上設置的排便孔與氣墊13上設置的排便孔相對應。
所述的氣囊式多功能氣墊床,所述A氣囊1、B氣囊2、C氣囊3、D氣囊4、E氣囊5、F氣囊6、G氣囊7、H氣囊8、I氣囊9、J氣囊10、K氣囊11、氣墊13均與充氣裝置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設置有自動控制系統,可使所有的操作與功能均實現自動化,使其使用操作智能化而方便快捷、多功能的效果穩定可靠。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業普通技術人員均可順暢地實施;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而作出演變的等同變化,均為本實用新型的等效實施例,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