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乳酸菌的包埋顆粒,尤指一種以猴頭菇菌絲包埋可提升神經生長因子乳酸菌的包埋顆粒。
背景技術:
乳酸菌屬于益生菌(Probiotics)的一種,乃泛指利用碳水化合物進行發酵,生產多量乳酸的細菌。乳酸菌為原生保健性菌種,功能上來說,是借由附著在宿主的腸道上,而防止病原菌入侵,對宿主有正面效益。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產品型態為液體、粉體或硬膠囊。其中,由于乳酸菌的產品型態將影響其功效的發揮,故在開發和生產時是扮演重要的一環。
公知的乳酸菌例如中國臺灣發明專利公告第587098號,公開一種增進免疫能力的乳酸菌,包含刺激免疫性濃度的下列任一或多種生物性純培養物:鼠李糖乳桿菌HN001 CCRC 910107;鼠李糖乳桿菌HN067 CCRC 910108;乳酸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HN019 CCRC 910110或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HN017 CCRC 910109,及生理上可接受的賦形劑或稀釋劑,其中該賦形劑或該稀釋劑為食品,而該食品為酦酵乳、優格、奶酪、乳制飲品或乳粉。或如中國臺灣發明專利公告第I451871號,公開一種食品組合物,用以抑制發炎反應,包含:多株乳酸菌菌株,其包含唾液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AP-32菌株,寄存編號BCRC 910437、路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reuteri)TE-33菌株,寄存編號BCRC 910441、嗜酸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F-1菌株,寄存編號BCRC 910469及鼠李糖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CT-53菌株,寄存編號BCRC 910468,其中該些乳酸菌菌株具有胃酸、膽鹽及抑霉劑克霉唑(Clotrimazole)耐受性;以及生理上可接受的一賦形劑或一稀釋劑,其中該賦形劑或該稀釋劑為酦酵乳、優格、奶酪、乳制飲品乳粉、茶或咖啡。以上現有技術中,乳酸菌劑型是為未經包埋處理的液體、粉體,由于乳酸菌對于環境的酸堿度很敏感,又人體的胃酸、膽汁有殺菌作用,未經包埋的乳酸菌進入人體后菌體易被破壞,而不能發揮應有的療效;其次,由于未經包埋,乳酸菌的安定性不足,易使活菌數降低,導致儲存期短,不耐久存。有鑒于以上缺點,另有采膠囊包埋的乳酸菌,如中國臺灣新型專利公告第M384660號,公開一種可抑制體內多余脂肪生長的LS66膠囊組合結構,包含一本體、一個以上的LS66孢子乳酸菌以及一涂布層,該本體包含一上膠囊與一下膠囊,而該上膠囊與該下膠囊結合后內部形成一容置空間,該LS66孢子乳酸菌是填設于上述容置空間內,該涂布層涂布于該本體內部表面,其中該涂布層是為一活化劑。然而,經過硬膠囊包埋的乳酸菌,雖可保護菌體通過酸性的胃部環境,但硬膠囊于腸道不易溶解,使得釋出菌體的時機不穩定,且同樣有不耐久存的問題。
而除了以上液體、粉體和硬膠囊的產品型式之外,還有采用晶球作為包覆乳酸菌的材料者,然雖具有耐久存和耐胃酸、膽汁等優點,但其熱穩定性不佳,且于腸道中大約需六小時才能溶解釋出,此外,更重要的是,其價格昂貴。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以猴頭菇菌絲包埋可提升神經生長因子乳酸菌的包埋顆粒,解決現有液體和粉體乳酸菌產品,不耐胃酸、膽汁以及安定性不足和不耐久存的問題,而硬膠囊包埋的乳酸菌于腸道不易溶解及不耐久存的問題,晶球作包埋的乳酸菌價格昂貴的問題。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以猴頭菇菌絲包埋可提升神經生長因子乳酸菌的包埋顆粒,包含一乳酸菌核;一膠狀物質層,包覆該乳酸菌核;以及一猴頭菇菌絲殼層,包覆該膠狀物質層。
其中,該乳酸菌核包括一乳酸菌保護劑以及一分散于該乳酸菌保護劑之中的乳酸菌。
其中,該乳酸菌保護劑選自于海藻糖、奶粉、聚糊精、味精、焦磷酸鹽、維他命及精氨酸所組成的群組。
其中,該乳酸菌包括多個乳酸菌粉末。
其中,該乳酸菌選自于干酪乳酸桿菌、短乳酸菌、洛德乳酸桿菌及鼠李糖乳桿菌所組成的群組。
其中,該膠狀物質層的組成選自于蟲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玉米蛋白、明膠、阿拉伯膠、膠原蛋白及海藻酸鈉所組成的群組。
其中,該猴頭菇菌絲殼層的組成選自于猴頭菇菌絲、猴頭菇多醣及猴頭菇蛋白所組成的群組。
其中,該乳酸菌核、該膠狀物質層以及該猴頭菇菌絲殼層依序由內向外形成一多層同心球結構。
其中,該包埋顆粒為呈一球狀。
由以上可知,本實用新型相較于現有技術具有至少以下功效:
一、利用該猴頭菇菌絲殼層和該膠狀物質層作為包埋結構,可有效保護乳酸菌在進入生物體的消化系統前,保有其活性且不受周遭環境影響,使乳酸菌能順利到達小腸及大腸。
二、其次,利用該乳酸菌核配合該猴頭菇菌絲殼層,依照細胞試驗,該包埋顆粒具有刺激神經細胞分泌的生長因子,且該猴頭菇菌絲殼層本身所含的活性物Erinacine也擁有刺激神經細胞分泌的生長因子,故可進一步加強其功效。
三、該包埋顆粒較傳統冷凍干燥粉具較好的耐酸、耐膽鹽、耐胃蛋白酶特性。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面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
10 乳酸菌核
11 乳酸菌保護劑
12 乳酸菌
20 膠狀物質層
30 猴頭菇菌絲殼層
具體實施方式
涉及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現就配合圖式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1和圖2所示,分別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以及圖1的A-A剖面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為一種以猴頭菇菌絲包埋可提升神經生長因子乳酸菌的包埋顆粒,包含一乳酸菌核10、一膠狀物質層20以及一猴頭菇菌絲殼層30,該膠狀物質層20包覆該乳酸菌核10的一外表面,而該猴頭菇菌絲殼層30包覆該膠狀物質層20的一外表面,于本實施例中,該乳酸菌核10、該膠狀物質層20和該猴頭菇菌絲殼層30依序由內向外形成一多層同心球結構,而使該包埋顆粒呈一球狀,本文所稱的球狀包括表面光滑的完全球狀以及接近真球的多面體。于本實用新型中,該包埋顆粒可利用低溫低濕流動床以及干燥設備制備。
如圖2所示,于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該乳酸菌核10包括一乳酸菌保護劑11以及一分散于該乳酸菌保護劑11之中的乳酸菌12,且該乳酸菌12包括多個乳酸菌粉末,其中,該乳酸菌保護劑11可為海藻糖、奶粉、聚糊精、味精、焦磷酸鹽、維他命、精氨酸或前述的組合,該乳酸菌12可為干酪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短乳酸菌(Lactobacillus brevis)、洛德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reuteri)、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或前述的組合。該膠狀物質層20的組成可為蟲膠(Shellac)、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 phthalate,簡稱HPMCP)、玉米蛋白(Zein)、明膠(Gelatine)、阿拉伯膠(Gum arabic)、膠原蛋白(Collagen)、海藻酸鈉(Alginic acid sodium)或前述的組合,該猴頭菇菌絲殼層30的組成選自于猴頭菇菌絲、猴頭菇多醣、猴頭菇蛋白或前述的組合。以上涉及該乳酸菌保護劑11、該乳酸菌12、該膠狀物質層20和該猴頭菇菌絲殼層30的組成僅為舉例說明,并非限制,依照實際使用需求,其也可采用其它組成。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利用該猴頭菇菌絲殼層和該膠狀物質層作為包埋結構,可以有效保護乳酸菌在進入生物體的消化系統前,保有其活性且不受周遭環境影響,使乳酸菌能順利到達小腸及大腸;其次,利用該乳酸菌核配合該猴頭菇菌絲殼層,依照細胞試驗,該包埋顆粒具有刺激神經細胞分泌的生長因子,且該猴頭菇菌絲殼層本身所含的活性物Erinacine也擁有刺激神經細胞分泌的生長因子,故可進一步加強其功效;再者,該包埋顆粒較傳統冷凍干燥粉具較好的耐酸、耐膽鹽、耐胃蛋白酶特性。
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