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吻合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釘倉組件及具有該組件的吻合器。
背景技術:
吻合器是醫學上使用的替代手工縫合的設備,由于現代科技的發展和制作技術的改進,目前臨床上使用的吻合器質量可靠,使用方便,嚴密、松緊合適,尤其是其縫合快速、操作簡便及很少有副作用和手術并發癥等優點,還使得過去無法切除的腫瘤手術得以病兆切除,很受國內外臨床外科醫生的青睞和推崇。吻合器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鈦釘對組織進行離斷或吻合,類似于訂書機。
如申請號CN201420297192.2公開的實用新型專利一種釘倉組件,包括釘倉及組織定位柱,組織定位柱設置釘倉前部,釘倉表面設置有釘倉孔,所述釘倉的后部設有組織止退立柱,前端釘倉孔向前超出組織定位柱,后端釘倉孔向后過組織止退立柱。
但是這種釘倉組件及現有技術中常用的釘倉組件,多數為四排釘的結構設計,吻合效果和止血效果都不夠理想,且在手術過程中,現有的釘倉組件與手術刀片會在同一次手術中使用數次,這樣,既有可能降低手術刀片的鋒利程度,又有造成交叉感染的風險。
因此,設計一種釘倉組件,保證同一次手術中的每次切除都采用全新的手術刀片,且避免已經用過的手術刀片被二次使用的釘倉結構是尤為必要的。
鑒于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創作者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實踐終于獲得了本實用新型。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缺陷,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在于,提供一種釘倉組件,其用于實現一吻合器的切割動作,包括釘倉和手術刀片,所述釘倉組件還包括:一推拉桿,其用于帶動所述手術刀片進行切割運動;
一限位塊,其用于對處于卡停狀態的所述推拉桿進行限位;
一釘倉保險,其用于在第一位置時保證所述推拉桿通過所述限位塊,并在第二位置時,使所述推拉桿處于卡停狀態。
較佳的,所述推拉桿上設置有一抵觸部,所述的推拉桿下方設置有一彈簧片,當所述釘倉保險處于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推拉桿被所述彈簧片抬起,使所述推拉桿被所述限位塊限位。
較佳的,所述推拉桿上還設置有一保險推塊,所述保險推塊能夠帶動所述釘倉保險轉動,使所述釘倉保險由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
較佳的,所述手術刀片一端設置有卡刀母頭,所述推拉桿上設置有與所述卡刀母頭相對應的卡刀公頭,所述卡刀母頭與所述卡刀公頭相互卡接,從而使所述手術刀片與所述推拉桿連接固定。
較佳的,所述釘倉上設置有切割刀滑道,所述切割刀滑道兩側各設置有三排釘倉孔,每排所述釘倉孔的起始位置不相同,相鄰兩排的釘倉孔分布位置相互交錯。
較佳的,所述釘倉保險上設置有一旋轉卡塊,通過所述旋轉卡塊將所述釘倉保險卡接于所述釘倉上,使所述釘倉保險僅能夠繞所述旋轉卡塊轉動。
較佳的,所述釘倉保險一端尾部設置有一扭力片,所述扭力片端面與所述釘倉相抵接,使所述釘倉保險能夠在不受外力作用時,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當所述釘倉保險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扭力片的尾端又會與所述釘倉相抵觸,從而使所述釘倉保險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
較佳的,所述釘倉保險處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釘倉保險下壓所述推拉桿,使所述推拉桿能夠順利通過所述限位塊。
一種具有如上述所述釘倉組件的吻合器。
與現有技術比較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設計所述釘倉保險能夠對所述釘倉組件的工作狀態進行切換,只有當所述釘倉保險處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釘倉組件才能夠被擊發,而當所述釘倉保險處于所述第二位置時,默認所述釘倉組件為非全新狀態,進而防止非全新狀態的所述釘倉組件被二次使用導致的二次擊發;2、在所述釘倉上布置6排所述釘倉孔,較傳統的四排釘倉孔排數釘縫更加緊密,能起到更佳的止血效果,且每排釘倉孔的起始位置略不相同,相鄰兩排的釘倉孔分布位置相互交錯,從減少切口處的出血點,使出血位置釘縫更加合理,比并排布置的釘倉孔達到更好的止血效果;3、所述手術刀片與所述推拉桿為卡接連接、分體式設計,與傳統的手術刀片和吻合器器身相組合的形式相比,采用這種設計,可以避免在同一次手術中對手術刀片的反復使用,實現手術過程中在不拆卸吻合器的情況下對手術刀片的更換,從而保證每次切割使用的都是新刀片;4、設計所述扭力片,使所述釘倉保險能夠在不受外力作用時,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從而使所述釘倉組件不會因為晃動撞擊等因素意外的切換使用狀態,對手術過程造成不必要的麻煩;當所述釘倉保險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扭力片的尾端又會與所述釘倉相抵觸,從而使所述釘倉保險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且使所述釘倉保險不會因為晃動撞擊等因素意外的返回到所述第一位置;在每個釘倉組件完成過一次擊發動作后,該釘倉組件將會報廢,無法完成第二次擊發,此時只有更換新的釘倉組件才能繼續進行手術,這種設計可以保證同一次手術中的每次切割所采用的手術刀片都為全新的,進而避免已經用過的手術刀片被二次使用,保證了手術中使用的手術刀片是最新的和最鋒利的,防止手術中的交叉感染。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釘倉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釘倉保險未觸發狀態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釘倉保險觸發狀態的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推拉桿與彈簧片的位置示意圖;
圖5是夾持子單元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6是夾持子單元尾端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7是釘倉座下滑道結構示意圖;
圖8是抵釘座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9是切割刀結構示意圖;
圖10是釘倉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槍管整體結構剖面圖;
圖12是夾持傳動子單元前端結構示意圖;
圖13是夾持傳動子單元尾端結構示意圖;
圖14是第一固定套結構示意圖;
圖15是剪切傳動子單元結構示意圖;
圖16是旋轉傳動子單元結構示意圖;
圖17是旋轉內頭位置示意圖;
圖18是旋轉聯動件結構示意圖;
圖19是旋轉接頭內部示意圖;
圖20是內芯與旋轉聯動件的連接示意圖;
圖21是轉動頭結構示意圖;
圖22是轉動底座結構示意圖;
圖23是鎖定桿結構示意圖;
圖24是自動復位結構示意圖;
圖25是轉動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術特征和優點作更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的釘倉組件結構示意圖。
結合圖2、圖3所示,所述釘倉組件,包括:一釘倉131,其為所述釘倉組件的主體結構部分;一手術刀片132,其用于對手術部位進行切割;
所述釘倉組件還包括:一推拉桿134,其用于帶動所述手術刀片132進行切割運動;
一限位塊135,其用于對處于卡停狀態的所述推拉桿134進行限位;
一釘倉保險133,其用于在第一位置時保證所述推拉桿134通過所述限位塊135,并在第二位置時,使所述推拉桿134處于卡停狀態;這樣,所述釘倉保險133在第一位置時,默認所述釘倉組件為全新狀態,所述推拉桿134可以順利通過所述限位塊135,從而帶動所述手術刀片132實現擊發動作;而當所述釘倉保險133處于第二位置時,默認所述釘倉組件為非全新狀態,從而在所述限位塊135的作用下,限制所述推拉桿134的運動,進而防止非全新狀態的所述釘倉組件被二次使用導致的二次擊發。
所述釘倉131上設置有切割刀滑道,所述切割刀滑道用于使所述手術刀片在其內部滑動,起到導向作用,當所述手術刀片作用于手術部位時,所述手術刀片會沿著所述切割刀滑道將患病部位切開,此時為避免患病部位有大量血液流出,應先將切口兩側進行釘縫,所述切割刀滑道兩側各設置有數排釘倉孔1311,當所述釘倉孔排數越多時,對患病部位切口進行釘縫后,切口處的吻合效果與止血效果越佳,本實用新型中,選取的釘倉孔排數總計為6排,即,所述切割刀滑道兩側各設置3排所述釘倉孔;6排釘倉孔排數較傳統的四排釘倉孔排數能起到更佳的止血效果。每排釘倉孔1311的起始位置略不相同,相鄰兩排的釘倉孔分布位置相互交錯,從減少切口處的出血點,使出血位置釘縫更加合理,比并排布置的釘倉孔達到更好的止血效果。
所述手術刀片132由所述推拉桿134帶動進行切割運動,所述手術刀片132一端設置有卡刀母頭1321,所述推拉桿134上設置有與所述卡刀母頭1321相對應的卡刀公頭1341,當所述釘倉組件安裝到吻合器裝置上時,所述卡刀母頭1321與所述卡刀公頭1341相互卡接,從而使所述手術刀片132與所述推拉桿134連接固定;所述手術刀片132與所述推拉桿134為卡接連接、分體式設計,與傳統的手術刀片和吻合器器身相組合的形式相比,采用這種設計,可以避免在同一次手術中對手術刀片的反復使用,實現手術過程中在不拆卸吻合器的情況下對手術刀片的更換,從而保證每次切割使用的都是新刀片。
所述推拉桿134由所述限位塊135下部穿過,所述限位塊135上方設置有所述釘倉保險133,所述推拉桿134上設置有一抵觸部1343,當所述釘倉保險133處于第一位置時,所述釘倉保險133將所述推拉桿134下壓,所述抵觸部1343不與所述限位塊135碰觸,從而使所述推拉桿134上的所述抵觸部1343能夠順利的從所述限位塊135處穿過,從而使所述推拉桿134帶動所述手術刀片132實現擊發動作;所述釘倉保險133在第一位置時,默認所述釘倉組件為全新狀態;
配合圖4所示,所述的推拉桿134下方設置有一彈簧片136,當所述釘倉保險133處于第二位置時,所述釘倉保險133被打開,從而無法將所述推拉桿134壓下,所述推拉桿134被所述彈簧片136抬起,此時,當所述推拉桿134移動時,所述抵觸部1343會與所述限位塊135碰觸,從而使所述推拉桿134處于卡停狀態,在所述限位塊135的作用下,限制所述推拉桿134的運動;所述釘倉保險133處于第二位置時,默認所述釘倉組件為非全新狀態,由于推拉桿134的移動被限制,進而防止非全新狀態的所述釘倉組件被二次使用導致的二次擊發;
所述推拉桿134上還設置有一保險推塊1342,當所述釘倉保險133處于第一位置時,所述推拉桿134能夠被擊發,在所述推拉桿134的擊發過程中,所述保險推塊1342能夠帶動所述釘倉保險133轉動,使所述釘倉保險133由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此時所述釘倉保險133被打開。
所述釘倉保險133上設置有一旋轉卡塊,通過所述旋轉卡塊將所述釘倉保險133卡接于所述釘倉131上,使所述釘倉保險133不能前后移動,僅能夠繞所述旋轉卡塊轉動;
所述釘倉保險133一端尾部設置有一扭力片,所述扭力片端面與所述釘倉131相抵接,使所述釘倉保險133能夠在不受外力作用時,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從而使所述釘倉組件不會因為晃動撞擊等因素意外的切換使用狀態,對手術過程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當所述釘倉保險133被所述保險推塊1342推動時,所述保險推塊1342的作用力能夠克服所述扭力片的彈力,從而將所述釘倉保險133由所述第一位置切換到所述第二位置,當所述釘倉保險133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扭力片的尾端又會與所述釘倉131相抵觸,從而使所述釘倉保險133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且使所述釘倉保險133不會因為晃動撞擊等因素意外的返回到所述第一位置,即,已使用過的釘倉保險133將被打開,形成通道,失去下壓推拉桿的作用,此時由于所述限位塊135的作用,無法推動所述推拉桿134,從而實現空釘倉保護功能;這樣,在每個釘倉組件完成過一次擊發動作后,該釘倉組件將會報廢,無法完成第二次擊發,此時只有更換新的釘倉組件才能繼續進行手術,這種設計可以保證同一次手術中的每次切割所采用的手術刀片都為全新的,進而避免已經用過的手術刀片被二次使用,保證了手術中使用的手術刀片是最新的和最鋒利的,防止手術中的交叉感染。
一種具有上述釘倉組件的吻合器,與上述結構不同,其還包括:
一執行單元,用于實現夾持,剪切和釘縫功能動作;一傳動單元,用于將動力傳遞給所述的執行單元;一控制單元,用于控制上述功能實現的時序過程;一動力單元,用于輸出進行夾持、剪切和釘縫動作的動力;一電池單元,用于給電機和電路供電。一夾緊保持單元,用于維持所述閉合手柄呈閉合狀態;一自動復位單元,用于在非鎖定狀態時使轉動頭自動復位。
所述的執行單元包括:一夾持子單元、一切割子單元和一釘縫子單元。
如圖5-圖8所示,所述夾持子單元用于完成對治療對象的夾持動作,所述的夾持子單元包括:抵釘座111和釘倉座121,所述釘倉座121設有釘倉座滑道122,所述釘倉座滑道122兩端分別為釘倉座滑道位置一1221和釘倉座滑道位置二1222,所述釘倉座121底部設有一釘倉座下滑軌124,所述抵釘座111包括抵釘座上滑軌1112、抵釘座成型槽1113、抵釘座滑塊1111和圓弧凹槽1114,所述抵釘座滑塊1111置于釘倉座滑道122中,可沿釘倉座滑道122滑動。所述圓弧凹槽1114外部套裝有第二槍套112,所述第二槍套112有一凸塊,當第二槍套軸向運動時,所述凸塊將力作用于圓弧凹槽1114,用于使抵釘座滑塊1111移動。當所述抵釘座滑塊1111位于釘倉座滑道位置二1222處,抵釘座111呈張開狀態。當抵釘座滑塊1111位于釘倉座滑道位置一1221處時,抵釘座111呈閉合狀態。所述夾持子單元通過第二槍套112的軸向運動完成釘倉座121與抵釘座111的夾持。
如圖9所示,所述切割子單元用于在釘縫動作后對治療對象進行剪切處理。所述的切割子單元包括切割刀151。所述切割刀151包括:切割刀上凸起152、切割刀刃153和切割刀下滑塊154。所述切割刀上凸起152在抵釘座上滑軌1112內滑動,所述切割刀下滑塊154在釘倉座下滑軌124內滑動。所述切割刀背部凸塊155與推刀桿231結合,所述推刀桿231推動切割刀151滑動,用于切割物體。
如圖10所示,所述釘縫子單元用于完成對治療對象的釘縫動作。所述的釘縫子單元包括釘倉組件。所述釘倉組件包括釘倉1231、吻合釘1232、第一推釘片1233、第二推釘片1234、第三推釘片1235、推釘滑板1236和釘倉罩1237。所述切割刀151頂住推釘滑板1236向靠近釘倉方向運動,在推釘滑板1236的作用下,第一推釘片1233、第二推釘片1234和第三推釘片1235帶動吻合釘1232向上擊發,擊發后的吻合釘1232撞擊抵釘座成型槽1113,繼而吻合釘1232變為B字形,完成縫合。
所述的傳動單元包括:一夾持傳動子單元,用于向所述的夾持子單元傳遞夾持動作;一釘縫傳動子單元,用于向所述的釘縫子單元傳遞釘縫動作;一剪切傳動子單元,用于向所述的切割子單元傳遞剪切動作;一旋轉傳動子單元,用于向夾持子單元傳遞旋轉動作;一轉動傳動子單元,用于鎖定所述夾持子單元的轉動角度。
其中,所述的釘縫傳動子單元和剪切傳動子單元共用同一個結構。
如圖11-圖14所示,所述的夾持傳動子單元包括:傳動桿215、第一固定套214、第二固定套213、第一槍套212、閉合彈簧218、第一連接片2173和第二連接片2174,所述第一固定套214通過第一固定套銷軸2141與傳動桿215鉸接。所述第一固定套214是環形結構,其內部設有第一固定套卡槽2142。所述第一槍套212上設有第一槍套卡槽2124。所述第一槍套212一端放于第一固定套214內部,使得所述第一槍套卡槽2124與第一固定套卡槽2142對接放置,從而形成環形凹槽。所述第二固定套213置于所述環形凹槽中,用于卡緊第一槍套212。因此,所述第一保護套214、第二保護套213與所述第一槍套212形成固接關系,限定了所述第一槍套212只能沿所述第一槍套212所定義的軸向移動,但沒有限定其在垂直于軸向平面內的旋轉。所述第一槍套212另一端與第二槍套112通過第一連接片2173和第二連接片2174連接,使得所述第一槍套212的軸向運動能夠帶動第二槍套112軸向運動,進而控制抵釘座111的打開或閉合。
如圖15所示,所述的剪切傳動子單元包括:齒輪桿232、拉桿233和推刀桿231,所述推刀桿231包括并列的四個子連桿,所述推刀桿231一端與切割刀151固定連接,所述推刀桿231另一端與拉桿233卡接,所述拉桿233還與齒輪桿232連接。所述拉桿233與所述推刀桿231連接一端設有拉桿凹槽2331,用于連接所述推刀桿231。所述推刀桿231與拉桿233連接一端有推刀桿凸起2311,所述推刀桿凸起2311與所述拉桿凹槽2331固定連接。所述齒輪桿232一端設有齒輪桿卡接凹槽2324,所述拉桿233連接所述齒輪桿232一端設有拉桿卡接件2332,所述拉桿卡接件2332與所述齒輪桿卡接凹槽2324固定連接。
如圖16所示,所述旋轉傳動子單元包括:旋轉花頭251、旋轉接頭252和第一槍套212。所述旋轉花頭251與吻合器的手持部分相連接,所述槍套212作為通過微創口探入人體內部的一部分,并且能夠定義一個軸,探入人體內部的其他結構沿該軸延伸設置。
所述旋轉接頭252包括相對的兩個部分,兩個部分通過所述旋轉接頭連接公頭2521與旋轉接頭連接母頭2522進行固接。
所示旋轉花頭251具有一個旋轉花頭頭部與一旋轉花頭尾部,所示旋轉花頭頭部與所述旋轉接頭252相靠近。所述旋轉花頭尾部呈花朵形狀,以方便操作者使用。如圖17所示,所述旋轉花頭251還包括一個被所述旋轉接頭252包裹的旋轉內頭2511,所述旋轉花頭251通過卡接的方式與所述旋轉接頭252進行連接,并且能夠帶動所述旋轉接頭252進行沿所述第一槍套212所定義的一個軸向方向進行移動,所述旋轉花頭251能夠旋轉,并且帶動其他相關的結構進行轉動,但是所述旋轉接頭252并不必然與所述旋轉花頭251同時進行與所述第一槍套212所定義的軸所垂直的平面內進行轉動。所述旋轉花頭251在轉動的時候,能夠帶動所述第一槍套212在與所述第一槍套212所定義的軸所垂直的平面內進行旋轉。
如圖18、圖19所示,所述旋轉接頭252設有一旋轉聯動件253,該旋轉聯動件253為一個環狀結構,所述旋轉聯動件253上設有聯動內陷2531、聯動凸起2532、卡接凹槽2533和卡接凸起2534。所述卡接凹槽2533和卡接凸起2534卡接在一起,用于固定鎖定拉動桿2743遠離鎖定桿274的一端。所述旋轉聯動件253為一個環狀結構,首先所述旋轉聯動件253包括一個凸起的凸緣,所述凸緣與所述旋轉內頭相卡接,所述旋轉內頭能夠帶動所述旋轉聯動件進行沿所述第一槍套212軸向方向運動,這種沿軸向方向的運動是由所述凸緣與所述旋轉內頭卡接所實現的。
所述旋轉聯動件253包括若干聯動內陷2531,所述聯動內陷2531沿所述旋轉聯動件253外壁向內壁下陷,在外壁形成坑狀結構,在內壁形成凸起,所述聯動內陷2531在所述內壁上形成的凸起能夠與所述第一槍套212相配合,當所述旋轉聯動件253被所述旋轉內頭2511帶動進行旋轉時,能夠帶動所述第一槍套212進行旋轉,所述旋轉聯動件253能夠被所述旋轉內頭2511帶動旋轉,是由于所述旋轉聯動件253上設置有若干聯動凸起2532,所述聯動凸起2532與所述旋轉內頭2511具有良好的卡接,使所述旋轉內頭2511旋轉時候,帶動所述聯動凸起2532從而帶動所述旋轉聯動塊253旋轉。
如圖20,為內芯與旋轉聯動件的連接示意圖。所述第一槍套212中存在一個管狀空腔,其中包括一管狀內芯281,所述內芯281具有與所述第一槍套相似的軸,但所述軸并不一定與所述第一槍套212的軸嚴格相同。所述內芯281上設置有第一內芯缺塊2811、第二內芯缺塊2812與第三內芯缺塊2813。所述第二內芯缺塊2812能夠與所述聯動內陷2531進行匹配,這樣所述旋轉聯動塊2531進行旋轉的時候,所述旋轉聯動塊253能夠通過與所述內芯缺塊之間的聯動作用帶動所述內芯281進行轉動。
所述旋轉花頭251通過所述旋轉內頭2511帶動旋轉聯動塊253進行旋轉,所述旋轉聯動塊253通過其上設置的旋轉內陷2531帶動所述內芯281與所述第一槍套212轉動,并進一步帶動其他結構進行旋轉。
所述旋轉花頭251通過旋轉內頭2511將所述旋轉聯動塊253進行同步運動,并且所述旋轉接頭252將所述旋轉內頭2511與所述旋轉聯動塊253包裹固定。所述內芯281位于所述第一槍套212之內。
所述旋轉聯動塊253上設置有聯動凸塊2532,所述聯動塊能夠與一鎖定拉動桿2743上設置的鎖定拉動孔套接,從而能夠帶動所述鎖定拉動桿2743進行運動,從而帶動一些前端結構執行相關的動作。在這個過程中,其他的相關結構也被帶動,例如推動桿231。
如圖21-23所示,所述轉動傳動子單元包括:轉動頭271、彈簧銷2711、轉動底座272、鎖定桿274和鎖定拉動桿2743,釘倉座111與轉動頭271通過彈簧銷2711連接;轉動頭271與轉動底座272一側通過銷結構2722連接,轉動頭271可繞轉動底座272的轉軸沿圓周向轉動;轉動底座272底部有一鎖定導向槽2723,鎖定桿274上套有鎖定彈簧2741并置于鎖定導向槽2723內,鎖定桿274可在鎖定導向槽2723內滑動。所述轉動頭271上設有棘輪2712,所述棘輪2712端部有7個齒,所述鎖定桿274與棘輪2712相接觸一側有齒狀結構2742,齒狀結構2742可卡住棘輪2712中任意一個齒,限制轉動頭271轉動。
鎖定桿274遠離轉動頭271的一端設有凹槽,鎖定拉動桿2743與鎖定桿274通過該凹槽相勾連。所述鎖定拉動桿2743遠離鎖定桿274的另一端與旋轉聯動件253卡接。
向遠離抵釘座111方向拉動旋轉花頭251,可依次拉動旋轉接頭252、旋轉聯動件253、鎖定拉動桿2743和鎖定桿274,當齒狀結構2742與棘輪2712分離時,轉動頭271可繞轉動底座272轉軸轉動。轉動到合適的角度,松開旋轉接頭252,所述棘輪2712其中一個齒會被齒狀結構2742卡住,上述過程,能夠達到轉動釘倉座121和抵釘座111的目的。
如圖24所示,為自動復位結構示意圖;如圖25所示,為轉動結構示意圖。所述自動復位單元包括轉動底座272、轉動頭271與復位桿273。所述轉動底座272作為自動復位單元的主體支撐結構,對所述轉動頭271與所述復位桿273起到支撐的作用。
所述轉動底座272上設置有與所述復位桿273數量相同的復位導槽2721,所述復位導槽2721靠近所述轉動頭371的一端具有開口,所述復位導槽2721遠離所述轉動頭271的一端設置有堵頭。
所述復位導槽2721用于為所述復位桿273提供滑動的空間,所述復位桿273上包括一膨起的復位限位塊2731,所述復位限位塊2731起限位作用,用于防止所述復位桿273脫出所述復位導槽2721,相應的所述復位導槽2721上中端設置有能夠供所述復位限位塊2731通過的開放段。
所述復位桿273以所述復位限位塊2731為劃分界限,包括復位前端2733和復位后端2732,所述復位前端2733與所述復位后端2732均有部分被放置在所述復位導槽2721中,使所述復位桿273的運動方向受所述復位導槽2721所限制。所述復位前端2733包括一復位接觸頭2734,所述復位接觸頭2734與所述轉動頭271上設置的轉動突出端2713時刻抵觸,形成抵觸面。所述轉動頭271與所述轉動底座272之間通過銷結構2722進行連接,使所述轉動頭271能夠繞所述銷結構2722進行轉動。
所述轉動底座272上設置有鎖定導向槽2723用于為鎖定桿274提供容置空間。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而言僅僅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專業技術人員理解,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內可對其進行許多改變,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