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用品的領域,尤其涉及病床的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救護病床存在以下缺陷:1、只適合在醫院使用,不能移至手術室外使用。2、體積大,即使有折疊病床,但還是不方攜帶和運輸。3、不能根據需要靈活組裝。4、病員不方便翻身,腿部只能抬高,但不能彎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便于攜帶、可用于戶外的多功能救護病床。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多功能救護病床,包括若干組結構相同的支撐模塊,若干組支撐模塊呈多行多列布置;所述支撐模塊包括面板和支撐腿,在面板的一個側邊上一體設置兩個側邊安裝塊,面板上的兩個側邊安裝塊之間形成安裝凹槽,在面板上與安裝凹槽相對的側邊一體設置一個中間安裝塊;每塊面板的中間安裝塊設置在另一塊面板的安裝凹槽內,同一直線處的每塊面板的中間安裝塊與對應面板的兩個側邊安裝塊通過一根長軸相鉸接。
本實用新型由一個個結構相同的支撐模塊拼接而成,便于生產、攜帶和運輸。到達目的地處,可根據需要拼裝成長方形、正方形或其它形狀,從而可在特殊條件下使用,為傷員急救、休息、護理提供了方便。
優選地,所述支撐腿包括四根,四根支撐腿連接在面板背面的四個角上,每根支撐腿均包括上支撐桿、連接套和下支撐桿,連接套的上端與上支撐桿的下端螺紋連接,連接套的下端與下支撐桿的上端螺紋連接。支撐桿通過螺紋可調節高矮。在拼裝時,將支撐模塊排成兩組,將其中一組通過調節支撐桿的高度進行調節,形成一組平面一組斜面,便于病員翻身。或排成兩組時,調節腿部處的支撐模塊,便于病員的腿部彎曲。
優選地,所述支撐腿呈X形,支撐腿包括第一斜撐桿和第二斜撐桿,第一斜撐桿的中部與第二斜撐桿的中部相鉸接,在所述面板的背面設置多個調節凹槽,第一斜撐桿的上端與面板的背面相鉸接,第二斜撐桿的上端卡在其中一個調節凹槽內。每組支撐模塊可通過第二斜撐桿的上端卡在不同位置的調節凹槽內,來調節支撐腿的高度。可將支撐模塊排成兩組,將其中一組調高,形成一組平面一組斜面,便于病員翻身。或排成兩組時,調節腿部處的支撐模塊,便于病員的腿部彎曲。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支撐模塊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所示,多功能救護病床,包括若干組結構相同的支撐模塊1,若干組支撐模塊1呈多行多列布置,可拼裝成長方形、正方形。
支撐模塊1包括面板6和四根支撐腿2,在面板6的一個側邊上一體設置兩個側邊安裝塊8,面板6上的兩個側邊安裝塊8之間形成安裝凹槽7,在面板6上與安裝凹槽7相對的側邊一體設置一個中間安裝塊10。每塊面板6的中間安裝塊10設置在另一塊面板6的安裝凹槽7內,同一直線處的每塊面板6的中間安裝塊10與對應面板6的兩個側邊安裝塊8通過一根長軸9相鉸接。
四根支撐腿2連接在面板背面6的四個角上,每根支撐腿2均包括上支撐桿3、連接套4和下支撐桿5,連接套4的上端與上支撐桿3的下端螺紋連接,連接套4的下端與下支撐桿5的上端螺紋連接。
如圖4所示,支撐腿2′呈X形,支撐腿2′包括第一斜撐桿11和第二斜撐桿12,第一斜撐桿11的中部與第二斜撐桿12的中部相鉸接,在面板6′的背面設置多個調節凹槽13,第一斜撐桿11的上端與面板6′的背面相鉸接,第二斜撐桿12的上端卡在其中一個調節凹槽13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