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十二指腸支架以及十二指腸支架置入器。
背景技術:
治療十二指腸狹窄梗阻和吻合口狹窄的常用方法,是在腸道狹窄的部位放置一個支架將腸道撐開,使腸道狹窄或阻塞部位重新恢復通暢。傳統的支架植入十二指腸后,可能出現移位問題,而且人體組織容易嵌入支架中,給今后支架的取出帶來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不易移位的十二指腸支架。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便捷的十二指腸支架置入器。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十二指腸支架,它包括管形的網狀支架以及設于網狀支架端頭的環形氣囊;所述環形氣囊的外周直徑大于網狀支架端頭的外徑;所述環形氣囊上設有帶密封結構的注氣口。
所述的十二指腸支架的置入器,它包括由內而外依次套設并可相對滑動的芯管、中管以及外管;所述外管的遠端設有開刃的缺口。
較之現有技術而言,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1.環形氣囊的設置,使整個十二指腸支架能夠穩定的掛設于十二指腸與胃幽門管的連接部位,防止十二指腸支架隨腸道的蠕動而移位或脫落。
2.覆膜能夠有效防止人體組織嵌入網狀支架中,便于將來十二指腸支架的取出。
3.利用鈷基合金等材料制成的十二指腸支架在體溫環境下具有良好的超彈性,能隨腸道蠕動而變形,不會給患者帶來不適。
4.注氣管的設置便于環形氣囊充氣。
5.本發明的十二指腸支架置入器不僅能夠將十二指腸支架植入到腸道的所需部位,而且十二指腸支架置入器外管遠端的缺口可以切斷注氣管,無需利用額外的器械將注氣管切斷,使十二指腸支架的植入操作便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植入十二指腸中的狀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注氣管被剪斷時的狀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另一種十二指腸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另一種十二指腸支架植入十二指腸中的狀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另一種十二指腸支架的注氣管被剪斷時的狀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二植入十二指腸中的狀態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另一種十二指腸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另一種十二指腸支架植入十二指腸中的狀態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十二指腸支架置入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十二指腸支架置于十二指腸支架置入器的狀態示意圖。
圖13是外管切斷注氣管的狀態示意圖。
標號說明:1網狀支架、2環形氣囊、3覆膜、4單向閥、5胃、6十二指腸、7注氣管、8收口線、9密封塞、10芯管、11中管、12外管、13支架限位帽、14前手柄、15后手柄、16缺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內容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
如圖1、2、3所示:一種十二指腸支架,它包括管形的網狀支架1以及設于網狀支架1端頭的環形氣囊2;所述環形氣囊2的外周直徑大于網狀支架1端頭的外徑;所述環形氣囊2上設有帶密封結構的注氣口。
十二指腸支架植入腸道前,環形氣囊2處于未充氣狀態,因此環形氣囊2的設置并不會影響整個十二指腸支架的植入。環形氣囊2的設置相當于增加了網狀支架1端頭的外徑,讓整個十二指腸支架穩定的掛設于十二指腸與胃幽門管的連接部位,避免因腸道的蠕動而發生位移或脫落。
所述的十二指腸支架,它還包括覆設于網狀支架1外壁面上的覆膜3。
所述覆膜3覆設于整個網狀支架1的外壁面上。
該十二指腸支架集覆膜3、網狀支架1以及環形氣囊2為一體,使該十二指腸支架不僅能穩定的支撐于十二指腸6與胃幽門管的連接部位,而且可以防止人體組織嵌入網狀支架中,便于今后十二指腸支架的取出。
所述網狀支架1的材料為鈷基合金、鎳基合金、鈦合金或可降解鎂合金。
所述的鈷基合金、鎳基合金、鈦合金以及可降解鎂合金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及彈性,由這些材料制得的十二指腸支架具備優越性能,在體溫環境下具有良好的彈性,能隨正常的腸道蠕動而變形,使腸道既保持通暢又無不舒適感。
所述密封結構為單向閥4。所述的十二指腸支架,它還包括與單向閥4連接的注氣管7。該十二指腸支架植入十二指腸6中后,注氣管7從胃部的幽門管附近延伸至胃的賁門,甚至可沿食道延伸至人體口部,醫生通過注氣管7可以便捷的為環形氣囊2充氣。當環形氣囊氣2充滿氣后,只需從注氣管7與單向閥4的連接部位將注氣管7剪斷。
所述網狀支架1的口端呈蘑菇頭形狀,所述環形氣囊2設于網狀支架1的口端。
當然,如圖4、5、6所示,所述網狀支架1的口端、肛端也可以均呈蘑菇頭形狀,所述環形氣囊2設于網狀支架1的口端;如圖5、6所示:設有環形氣囊2的口端位于胃5的幽門管處,肛端留置于十二指腸6中。
該十二指腸支架植入人體中后,靠近人體口部的一端為口端,靠近人體肛門的一端為肛端。如圖2所示:該十二指腸支架經口植入十二指腸中后,網狀支架1的口端位于胃5的幽門管處,網狀支架1的肛端位于十二指腸中。
網狀支架1的口端呈蘑菇頭形狀,增加了整個十二指腸支架端頭的擴張力,讓整個十二指腸支架更加穩定地固定于腸道中。
環形氣囊2與網狀支架1口端的蘑菇頭形狀相得益彰:當網狀支架1的口端不呈蘑菇頭形狀時,環形氣囊2容易被腸道壓變形,使十二指腸支架產生移位的可能;當網狀支架1的端頭呈蘑菇頭形狀,但未設環形氣囊2時,為了防止十二指腸支架移位,就必須增大蘑菇頭的尺寸,當蘑菇頭變大之后,給十二指腸支架今后的取出帶來不便。而環形氣囊2與蘑菇頭形狀的共同設置既能讓整個十二指腸支架更加穩定地固定于腸道中,又便于將來取出十二指腸支架。
所述的環形氣囊2可以套設于網狀支架1端頭的外壁面上,或者直接貼于網狀支架1端頭的端面上;
環形氣囊2設于網狀支架1的端頭時,環形氣囊2的圓心與網狀支架1端頭端面的圓心相重合。網狀支架1端頭的蘑菇頭直徑為20mm左右,所述環形氣囊2的外圈直徑為30mm-32mm,所以環形氣囊的外圍超出網狀支架1蘑菇頭外壁面的距離為5-6mm。
所述的十二指腸支架,它還包括環設于網狀支架1口端的收口線8。收口線的牽引端可延伸至人體胃部。
該十二指腸支架的植入方法為:該十二指腸支架在內窺鏡和X射線透射的輔助下經口植入十二指腸6中。如圖2所示,十二指腸支架植入后,設有環形氣囊2的口端位于胃5的幽門管處,肛端留置于十二指腸6中,之后再利用針筒或其他充氣裝置通過注氣管7給環形氣囊2充氣;接著利用器械沿注氣管7與單向閥4的連接部位將注氣管7剪斷。
當需取出該十二指腸支架時,先由口部向胃5中輸入一管道,然后沿管道進入器械(如注射針、導絲等)將環形氣囊2刺破,接著將收口線8的牽引端拽入管道中,用力拉扯收口線8,十二指腸支架的口端收緊并進入管道中,之后繼續拉拽收口線8直至整個該十二指腸支架進入管道中,即可將該十二指腸支架隨管道一并取出。
實施例二:本發明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結構大體相似,其主要區別在于:如圖7-10所示:所述密封結構為橡膠材質的密封塞9。
實施例二的十二指腸支架在使用時,將注射器的注射針插入密封塞9給環形氣囊2充氣,當環形氣囊2充滿氣之后,移走注射器。因為密封塞9的材質為橡膠,所以注射針插入的針孔并不會使環形氣囊2出現漏氣現象。
本發明所述的環形氣囊2上也可以不設置注氣口,環形氣囊2中可以裝有在體溫環境下能夠生成氣體的化學物質,這樣環形氣囊2可以不通過外界充氣就能自然膨脹。
本發明所述的十二指腸支架不僅僅局限用于十二指腸中,還可以運用于腸道的任何部位。
實施例三:如圖11-13所示:一種十二指腸支架置入器,它包括由內而外依次套設并可相對滑動的芯管10、中管11以及外管12;所述外管12的遠端設有開刃的缺口16。缺口16可用于切斷注氣管7。
所述芯管10遠端連接有位于外管12遠端外側的支架限位帽13;所述外管12的近端設有前手柄14;所述中管11的近端設有后手柄15。
如圖12所示:十二指腸支架容置于該十二指腸支架置入器中,十二指腸支架套設于芯管10外并受限于外管12中,且十二指腸支架的肛端受制于支架限位帽13,十二指腸支架的口端與中管11的遠端相接觸。該十二指腸支架將十二指腸支架送入十二指腸中的合適位置中后,迅速撤回外管12,讓十二指腸支架的肛端先釋放,之后推動中管11繼續釋放十二指腸支架。(釋放后的十二指腸支架可容支架限位帽12穿過,亦可供外管12穿過。)當十二指腸支架徹底釋放后,給環形氣囊2充氣;之后將外管12從環形氣囊2穿入十二指腸支架(如圖13所示),外管12穿入環形氣囊2時,注氣管7容置于外管12的缺口中,外管12在穿入過程中將注氣管7切斷;最后將該十二指腸支架置入器移出,即完成十二指腸支架的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