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潤腸通便的中成藥及其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便秘是臨床常見的復雜癥狀,而不是一種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數減少、糞便量減少、糞便干結、排便費力等。必須結合糞便的性狀、本人平時排便習慣和排便有無困難作出有無便秘的判斷。如超過6個月即為慢性便秘。
便秘從病因上可分為器質性和功能性兩類。
1.器質性
(1)腸管器質性病變 腫瘤、炎癥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腸腔狹窄或梗阻;
(2)直腸、肛門病變 直腸內脫垂、痔瘡、直腸前膨出、恥骨直腸肌肥厚、恥直分離、盆底病等;
(3)內分泌或代謝性疾病 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旁腺疾病等;
(4)系統性疾病 硬皮病、紅斑狼瘡等;
(5)神經系統疾病 中樞性腦部疾患、腦卒中、多發硬化、脊髓損傷以及周圍神經病變等;
(6)腸管平滑肌或神經源性病變;
(7)結腸神經肌肉病變 假性腸梗阻、先天性巨結腸、巨直腸等;
(8)神經心理障礙;
(9)藥物性因素 鐵劑、阿片類藥、抗抑郁藥、抗帕金森病藥、鈣通道拮抗劑、利尿劑以及抗組胺藥等。
2.功能性
功能性便秘病因尚不明確,其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
(1)進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纖維素或水分不足,對結腸運動的刺激減少;
(2)因工作緊張、生活節奏過快、工作性質和時間變化、精神因素等干擾了正常的排便習慣;
(3)結腸運動功能紊亂所致,常見于腸易激綜合征,系由結腸及乙狀結腸痙攣引起,除便秘外同時具有腹痛或腹脹,部分病人可表現為便秘與腹瀉交替;
(4)腹肌及盆腔肌張力不足,排便推動力不足,難于將糞便排出體外;
(5)濫用瀉藥,形成藥物依賴,造成便秘;
(6)老年體弱、活動過少、腸痙攣導致排便困難,或由于結腸冗長所致。
潤腸通便是指用于治療年老津枯,產后血虛,熱病傷津及失血等所致的便秘的一種方法。在中醫治療上需要根據不同的病情,辨證論治進行治療。具體的潤腸通便療法除了中藥湯劑之外還包括飲食生活調理、物理灌腸療法進行輔助治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全、有效、無副作用的中藥制劑。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潤腸通便的中成藥及其制備工藝。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根據中醫理論,總結多年臨床經驗組成有效方藥。
其處方如下:
細生地100~170份,生甘草20~30份,玄參80~150份,生大黃150~200份,芒硝50~70份,麥冬50~70份,當歸100~170份,生姜50~70份。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的處方與目前治療同類疾病的處方相比,組方合理,藥味少而精,各藥物產生協同作用,可產生良好的治療潤腸通便功效。
2、本發明的制劑工藝研究設計縝密合理,將藥效學與活性成分相結合制定了提取工藝,在良好的潤腸通便,治療潤腸通便基礎上最大程度地除去雜質,保證了處方的藥效,又縮小了藥物體積,為制劑的成型工藝研究奠定了基礎。
3、本發明為治療潤腸通便中成藥也可以做成系列劑型,包括膠囊劑、片劑、顆粒劑、軟膠囊劑或其他劑型等。這些劑型都具有使用方便、穩定性好、質量可控性好、患者適應性好等優點。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實施例1
一種用于潤腸通便中成藥,由以下質量份的中藥材制成:細生地100份,生甘草30份,玄參130份,生大黃150份,芒硝50份,麥冬70份,當歸100份,生姜70份。
實施例2
一種用于潤腸通便中成藥,由以下質量份的中藥材制成:細生地120份,生甘草30份,玄參120份,生大黃160份,芒硝60份,麥冬70份,當歸110份,生姜60份。
實施例3
一種用于潤腸通便中成藥,由以下質量份的中藥材制成:細生地100份,生甘草30份,玄參130份,生大黃150份,芒硝50份,麥冬70份,當歸100份,生姜70份。
實施例4
一種用于潤腸通便中成藥,由以下質量份的中藥材制成:細生地130份,生甘草20份,玄參140份,生大黃150份,芒硝70份,麥冬70份,當歸130份,生姜70份。
實施例5 一種用于潤腸通便膠囊的制備
可通過以下工藝,將實施例1~4的中成藥制成一種潤腸通便膠囊,具體步驟如下:
(1)按比例稱取各藥物;
(2)所有藥材加水煎煮2次,煎液,濾過,靜置,取上清液濃縮至適量;
(3)加入乳糖、微晶纖維素適量,混勻,制成顆粒,干燥,整粒,
備用;
(4)顆粒加入1%硬脂酸鎂、1%二氧化硅混勻,灌裝膠囊,制成用于潤腸通便的中成藥;
使用方法:口服。
實施例6一種潤腸通便片的制備
可通過以下工藝,將實施例1~4的中成藥制成一種潤腸通便片,具體步驟如下:
(1)按比例稱取各藥物;
(2)所有藥材加水煎煮2次,煎液,濾過,靜置,取上清液濃縮至適量;
(3)加入乳糖、微晶纖維素適量,混勻,制成顆粒,干燥,整粒,
備用;
(4)顆粒加入1%硬脂酸鎂、1%二氧化硅混勻,壓片,制成用于潤腸通便的中成藥;
使用方法:口服。
實施例7一種潤腸通便散的制備
可通過以下工藝,將實施例1~4的中成藥制成一種潤腸通便散,具體步驟如下:
(1)按比例稱取各藥物;
(2)所有藥材加水煎煮2次,煎液,濾過,靜置,取上清液濃縮至適量;
(3)加入乳糖、微晶纖維素適量,混勻,制成顆粒,干燥,粉碎,
備用;
(4)細粉加1%二氧化硅混勻,裝袋,制成用于潤腸通便的中成藥;
使用方法:溫水沖服。
實施例8一種潤腸通便顆粒的制備
可通過以下工藝,將實施例1~4的中成藥制成一種潤腸通便顆粒,具體步驟如下:
(1)按比例稱取各藥物;
(2)所有藥材加水煎煮2次,煎液,濾過,靜置,取上清液濃縮至適量;
(3)加入乳糖、微晶纖維素適量,混勻,制成顆粒,干燥,整粒,
備用;
(4)顆粒加入1%硬脂酸鎂、1%二氧化硅混勻,裝袋,制成用于潤腸通便的中成藥;
使用方法:溫水沖服。
實施例9一種潤腸通便軟膠囊的制備
可通過以下工藝,將實施例1~4的中成藥制成一種潤腸通便軟膠囊,具體步驟如下:
(1)按比例稱取各藥物;
(2)所有藥材加水煎煮2次,煎液,濾過,靜置,取上清液濃縮至適量;
(3)干燥,制成細粉后備用;
(4)加入適量大豆油,混勻,作為內容物,制備合適的膠皮,在軟膠囊機上制成軟膠囊,制成潤腸通便的中成藥;
使用方法:溫水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