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配方及其制備方法,具體是一種白癜風膏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白癜風作為一種皮膚頑癥,已嚴重地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環境污染的影響,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飲食結構的變化,白癜風發病率呈遞增趨勢,幼兒發病率上升尤為明顯。據調查,全世界人群中白癜風平均患病率達1%-2%。白癜風雖不影響人的日常生活,但對人外觀形象乃至身心健康損傷極大,因而,攻克白癜風頑癥,已經成為醫學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白癜風的病理
白癜風作為一種后天性皮膚黑色素脫失癥,可以從皮膚的構造加以說明。皮膚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構成。皮膚黑色素的產生、存儲以及丟失均發生在皮膚表皮。表皮分為5層,從基底到表面分別為基底層、棘層、顆粒層、透明層和角質層。表皮主要由角質形成細胞和非角質形成細胞(主要是黑素細胞)兩種構成。通常黑色素細胞主要位于基底層。黑素細胞具有合成和分泌黑素的功能,其中酪氨酸酶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黑色素就是通過棘層輸送到角質形成細胞處,角質形成細胞內黑素量的多少就決定皮膚的顏色。白癜風之白斑就是角質形成細胞黑色素的脫失所致。由此可以說,治療白癜風就是補充或者讓機體自生黑色素。
(二)白癜風的治療以及本項發明的特點
目前白癜風的治則主要是中西醫結合綜合療法。即內服藥物與外用藥物相結合,藥物與理療和食療相結合,以及手術移植等等。西醫主要是以補骨脂素為代表的呋喃香豆素類藥物+紫外線光化學療法、糖皮質激素、免疫調節藥以及脫色療法。這些療法大都是用來促進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讓黑素細胞產生黑色素達到治療效果。但這些藥物都有許多毒副作用,如消化道潰瘍、糖尿病、骨質疏松和肌無力,白內障與眼部并發癥等等。以中草藥為主的中醫療法能達到甚至超過西醫的療效而副作用卻極少。
目前白癜風的中西醫療法之所以還不能盡如人意,除與其病因仍不確切,還未找到病源微生物等科研水平限制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所有的劑型和療法都在黑色素細胞生成黑素通過棘層輸送到角質層過程中受到棘層屏障的阻礙,使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中藥及其各種劑型在這方面的缺陷更為明顯。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白癜風膏劑及其制備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白癜風膏劑,由下列重量的原料組成:蒺藜30-60克、海州骨碎補30-60克、馬齒莧20-60克、白芷30-70克、補骨脂30-70克、干胡桃皮30-110克、菜油300-700克、凡士林150-350克、75%酒精700-1100毫升、二甲基亞砜3-10毫升。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由下列重量的原料組成:蒺藜40-50克、海州骨碎補40-50克、馬齒莧30-50克、白芷40-60克、補骨脂40-60克、干胡桃皮50-90克、菜油400-600克、凡士林200-300克、75%酒精800-1000毫升、二甲基亞砜5-8毫升。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由下列重量的原料組成:蒺藜45克、海州骨碎補45克、馬齒莧40克、白芷50克、補骨脂50克、干胡桃皮70克、菜油500克、凡士林250克、75%酒精900毫升、二甲基亞砜7毫升。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白癜風膏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準備原料:按重量稱取蒺藜、海州骨碎補、馬齒莧、白芷、補骨脂和干胡桃皮,洗凈晾干備用;
(2)將蒺藜、海州骨碎補、馬齒莧、干胡桃皮粗粉至12-30目,用75%酒精浸泡一周制成流浸膏劑備用;
(3)將白芷、補骨脂細粉至100-140目,與菜油浸泡24-30小時后加熱至冒泡,加入凡士林融化成糊狀混合物;
(4)將步驟(2)所制流浸膏劑和步驟(3)的糊狀混合物混合,并加入二甲基亞砜攪拌均勻,冷卻即得。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步驟(2)中將蒺藜、海州骨碎補、馬齒莧、干胡桃皮粗粉至20目。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步驟(2)中所述的75%酒精浸泡采用滲漉法。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步驟(3)將白芷、補骨脂細粉至120目。
針對影響黑素生成輸送的這一瓶頸問題,本發明著重對棘層障礙加以突破,增強了酪氨酸酶的活性,使黑素的產生和輸送有了顯著改善。本發明針對解決這一瓶頸所采取的技術手段是,選用胡桃皮(核桃皮)所含有效活性成分胡桃醌作為打通棘層的關鍵物質。現代研究證明,胡桃醌是一種具有很高活性的化學物質,它的毒性作用,通過參與細胞的基本生化反應而達到疏通棘層的作用及效果。從而使這一技術成為突破黑素生成輸送瓶頸的關鍵性技術。
本發明的關鍵性物質—胡桃醌的性質及其作用
受屠呦呦從中草藥中提取治瘧疾青蒿素而獲諾獎的影響以及近幾年全國大面積種植核桃的產業推動,醫藥生物領域對胡桃生物活性物質的研究也熱潮涌動。
胡桃醌,分子式c10h6o3,分子量174.16,有毒性,天然存在于胡桃屬植物中,也存在于胡(核)桃皮和胡桃葉中。制法:從胡桃皮中直接提取,也可以化學合成。不溶冷水,微溶于熱水,溶于乙醇、乙醚,與氯仿、苯混溶。其用途為染料、顏料,醫藥用止血劑,解毒,殺蟲,接觸皮膚,刺激粘膜,使皮膚變黑以治療白癜風,又可治濕疹、頑癬、禿瘡。《本草綱目》有“青胡桃皮與硫磺研勻日日搽之,取效”治白癜風的記載。
現代研究表明,胡桃皮有毒,主要在于其活性成分胡桃醌有毒性,它具有抗腫瘤、抗炎和抑菌等藥理作用,隨著對中草藥活性成分深入研究,許多醫藥專家認為,中草藥的毒性能治好許多西醫治不了的疑難雜癥,尤其象惡性腫瘤以及白癜風牛皮癬這樣一些頑癥,許多具有毒性的中草藥的治療效果非常明顯。我們在白癜風的醫藥研究實踐中深切地體會到,毒昆蟲、毒植物在治療白癜風方面有著巨大潛力。
本發明技術的治病機理是,白癜風膏劑涂抹到皮膚白斑部位后,通過刺激皮膚粘膜,誘導細胞凋亡,激活酪氨酸酶,使皮膚表皮棘層松懈,讓基底層黑色素細胞產生的黑色素能順利通過棘層,到達角質層角質細胞中而使黑色素增加,祛除白斑,消除白癜風。
本發明技術的藥理
采用以凡士林為主要載體的膏劑劑型,克服了酊劑和霜劑易于揮發的弱點。加之根據中草藥的特性分別采取油提、醇提的活性成分提取方式,有效地保證了活性成分不致丟失,而且使配伍更為合理,使其更好地發揮出療效;
蒺藜、骨碎補、馬齒莧含有豐富的黑素物質成分,涂抹于皮膚,可以直接被白斑皮膚所吸收而改善膚色;
白芷、補骨脂均含有豐富的光敏物質,經日光照射所產生的光化作用,促使黑色素細胞分泌出黑色素來;
胡桃皮除含有黑色素外,更主要的其含有的活性物質胡桃醌。它通過刺激皮膚粘膜,誘導抗原細胞凋亡而使皮膚棘層松懈通透,激活酪氨酸酶,便于黑色素細胞生成黑色素通過棘層到達角質層的角質細胞之間,使治療效果很快顯現。克服了目前中西醫外用制劑在基底層黑色素細胞生成黑色素通過棘層時的屏障,使其總有效率可達90%以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吸收西醫的優點,發揮中醫的優勢,分別選取具有光敏物質的中草藥,含有黑色素的中草藥,以及具有促進酪氨酸酶活性含有毒性的中草藥這3類,吸收現代工藝制成膏劑,在療效上達到或超過了目前的中西醫外用制劑,又避免了西藥的毒副作用,把中草藥外用制劑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為白癜風患者康復帶來一個新的希望。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白癜風膏劑,由下列重量的原料組成:蒺藜30克、海州骨碎補30克、馬齒莧20克、白芷30克、補骨脂30克、干胡桃皮30克、菜油300克、凡士林150克、75%酒精700毫升、二甲基亞砜3毫升。
所述的白癜風膏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準備原料:按重量稱取蒺藜、海州骨碎補、馬齒莧、白芷、補骨脂和干胡桃皮,洗凈晾干備用;
(2)將蒺藜、海州骨碎補、馬齒莧、干胡桃皮粗粉至12目,采用滲漉法用75%酒精浸泡一周制成流浸膏劑備用;
(3)將白芷、補骨脂細粉至100目,與菜油浸泡30小時后加熱至冒泡,加入凡士林融化成糊狀混合物;
(4)將步驟(2)所制流浸膏劑和步驟(3)的糊狀混合物混合,并加入二甲基亞砜攪拌均勻,冷卻即得。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步驟(2)中將蒺藜、海州骨碎補、馬齒莧、干胡桃皮粗粉至20目。
實施例2
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白癜風膏劑,由下列重量的原料組成:蒺藜40克、海州骨碎補40克、馬齒莧30克、白芷40克、補骨脂40克、干胡桃皮50克、菜油400克、凡士林200克、75%酒精800毫升、二甲基亞砜5毫升。
所述的白癜風膏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準備原料:按重量稱取蒺藜、海州骨碎補、馬齒莧、白芷、補骨脂和干胡桃皮,洗凈晾干備用;
(2)將蒺藜、海州骨碎補、馬齒莧、干胡桃皮粗粉至15目,用75%酒精浸泡一周制成流浸膏劑備用;
(3)將白芷、補骨脂細粉至110目,與菜油浸泡28小時后加熱至冒泡,加入凡士林融化成糊狀混合物;
(4)將步驟(2)所制流浸膏劑和步驟(3)的糊狀混合物混合,并加入二甲基亞砜攪拌均勻,冷卻即得。
實施例3
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白癜風膏劑,由下列重量的原料組成:蒺藜45克、海州骨碎補45克、馬齒莧40克、白芷50克、補骨脂50克、干胡桃皮70克、菜油500克、凡士林250克、75%酒精900毫升、二甲基亞砜7毫升。
所述的白癜風膏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準備原料:按重量稱取蒺藜、海州骨碎補、馬齒莧、白芷、補骨脂和干胡桃皮,洗凈晾干備用;
(2)將蒺藜、海州骨碎補、馬齒莧、干胡桃皮粗粉至20目,用75%酒精浸泡一周制成流浸膏劑備用;
(3)將白芷、補骨脂細粉至120目,與菜油浸泡26小時后加熱至冒泡,加入凡士林融化成糊狀混合物;
(4)將步驟(2)所制流浸膏劑和步驟(3)的糊狀混合物混合,并加入二甲基亞砜攪拌均勻,冷卻即得。
實施例4
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白癜風膏劑,由下列重量的原料組成:蒺藜50克、海州骨碎補50克、馬齒莧50克、白芷60克、補骨脂60克、干胡桃皮90克、菜油600克、凡士林300克、75%酒精1000毫升、二甲基亞砜8毫升。
所述的白癜風膏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準備原料:按重量稱取蒺藜、海州骨碎補、馬齒莧、白芷、補骨脂和干胡桃皮,洗凈晾干備用;
(2)將蒺藜、海州骨碎補、馬齒莧、干胡桃皮粗粉至25目,用75%酒精浸泡一周制成流浸膏劑備用;
(3)將白芷、補骨脂細粉至130目,與菜油浸泡24小時后加熱至冒泡,加入凡士林融化成糊狀混合物;
(4)將步驟(2)所制流浸膏劑和步驟(3)的糊狀混合物混合,并加入二甲基亞砜攪拌均勻,冷卻即得。
實施例5
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白癜風膏劑,由下列重量的原料組成:蒺藜60克、海州骨碎補60克、馬齒莧60克、白芷70克、補骨脂70克、干胡桃皮110克、菜油700克、凡士林350克、75%酒精1100毫升、二甲基亞砜10毫升。
所述的白癜風膏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準備原料:按重量稱取蒺藜、海州骨碎補、馬齒莧、白芷、補骨脂和干胡桃皮,洗凈晾干備用;
(2)將蒺藜、海州骨碎補、馬齒莧、干胡桃皮粗粉至30目,用75%酒精浸泡一周制成流浸膏劑備用;
(3)將白芷、補骨脂細粉至140目,與菜油浸泡24小時后加熱至冒泡,加入凡士林融化成糊狀混合物;
(4)將步驟(2)所制流浸膏劑和步驟(3)的糊狀混合物混合,并加入二甲基亞砜攪拌均勻,冷卻即得。
本發明的治病機理是,白癜風膏劑涂抹到皮膚白斑部位后,通過刺激皮膚粘膜,誘導細胞凋亡,激活酪氨酸酶,使皮膚表皮棘層松懈,讓基底層黑色素細胞產生的黑色素能順利通過棘層,到達角質層角質細胞中而使黑色素增加,祛除白斑,消除白癜風。本發明吸收西醫的優點,發揮中醫的優勢,分別選取具有光敏物質的中草藥,含有黑色素的中草藥,以及具有促進酪氨酸酶活性含有毒性的中草藥這3類,吸收現代工藝制成膏劑,在療效上達到或超過了目前的中西醫外用制劑,又避免了西藥的毒副作用,把中草藥外用制劑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為白癜風患者康復帶來一個新的希望。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