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切割裝置,具體為一種家具板材高效切割裝置,屬于家具制造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在家具的生產中,需要使用平推鋸進行板材的切割,現有技術中的平推鋸的使用一般是使用人工進行推動板材在平推鋸上進行,但這樣的作業方式,大大地增加了工人師傅們的勞動量,而且工作效率低,不適合現代工業家具的生產需要。而且,傳統的平推鋸是在一個水平面上進行板材的切割,而平推鋸在切割時需要很大的推動力才能進行,這樣也給平推鋸的切割帶來一定的局限性。
為解決上述問題,因此我們提出一種家具板材高效切割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家具板材高效切割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家具板材高效切割裝置,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上方設置有液壓泵,所述立柱一側設置有底座,所述液壓泵上端連接有第一電機,液壓泵下端連接有液壓桿,所述立柱內設置有機座,所述機座內設置有第二電機,所述機座與機頭連接,所述機頭內包括皮帶、主動輪、從動輪、鋸刀片和變速箱,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設置有家具板,所述定位板側面設置有定位件。
進一步的,所述立柱內設置有導槽,且導槽為矩形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機座上設置有導軌,且導軌與導槽配合。
進一步的,所述變速箱與主動輪連接,所述主動輪通過皮帶與從動輪連接,所述從動輪上設置有鋸刀片。
進一步的,所述定位板內設置有板槽和鋸刀片槽。
進一步的,所述定位件包括螺桿、頂板和螺帽,所述螺帽與螺桿一端焊接,所述螺桿另一端焊接頂板,所述定位板側面設置有螺孔,且螺孔內設置有內螺紋,所述螺桿上設置有外螺紋,且內螺紋與外螺紋相配合。
進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廢料箱。
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該種家具板材高效切割裝置結構簡單、造型獨特,節省了大量的電動動力,保證了切割的穩定性,整個過程自動化操作,省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家具板材高效切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家具板材高效切割裝置定位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電機;2、液壓泵;3、液壓桿;4、導槽;5、立柱;6、機座;61、第二電機;62、導軌;7、機頭;71、皮帶;72、主動輪;73、從動輪;74、鋸刀片;75、變速箱;8、定位板;81、定位件;82、鋸刀片槽;811、螺桿;812、頂板;9、家具板;10、底座;11、板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如圖1-2所示,一種家具板材高效切割裝置,包括立柱5,所述立柱5上方設置有液壓泵2,所述立柱5一側設置有底座10,所述液壓泵2上端連接有第一電機1,液壓泵2下端連接有液壓桿3,所述立柱5內設置有機座6,所述機座6內設置有第二電機61,所述機座6與機頭7連接,所述機頭7內包括皮帶71、主動輪72、從動輪73、鋸刀片74和變速箱75,所述底座10上設置有定位板8,所述定位板8上設置有家具板9,所述定位板8側面設置有定位件81。
所述立柱5內設置有導槽4,且導槽4為矩形結構,導槽4實現了機座6的上下滑動,使得鋸刀片74能夠上下運動,所述機座6上設置有導軌62,且導軌62與導槽4配合,導軌62實現了機座6的穩定運動,進而使得鋸刀片74能夠穩定運行,所述變速箱75與主動輪72連接,所述主動輪72通過皮帶71與從動輪73連接,所述從動輪73上設置有鋸刀片74,皮帶71、主動輪72、從動輪73、鋸刀片74和變速箱75之間的連接,保證了鋸刀片74切割過程中的穩定性,所述定位板8內設置有板槽11和鋸刀片槽82,板槽11為了固定家具板9,鋸刀片槽82為了與鋸刀片74配合,所述定位件81包括螺桿811、頂板812和螺帽813,所述螺帽813與螺桿811一端焊接,所述螺桿811另一端焊接頂板812,所述定位板8側面設置有螺孔,且螺孔內設置有內螺紋,所述螺桿811上設置有外螺紋,且內螺紋與外螺紋相配合,定位件81能夠更好的固緊家具板9,并且可以適應不同大小家具板9的固定,所述底座10上設置有廢料箱,廢料箱用于收集木屑廢料。
需要說明的是,該種家具板材高效切割裝置在投入使用的時候,首先定位板8準確定位其與鋸刀片74之間的距離,然后在板槽11內放上家具板9,并用定位件81固緊,開啟第二電機61和第一電機1,液壓桿3在液壓泵2的作用下伸長,使得機頭7沿著導槽4向下運動,控制變速箱75,主動輪72帶動從動輪73的運動,從動輪73進一步帶動鋸刀片74轉動,鋸刀片74沿著鋸刀片槽82對家具板9進行切割。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