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久性復合抗菌織物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耐久性復合抗菌織物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織物通過軋槽,在80~95℃下同時加入含有復合抗菌整理劑的浸漬液,浸軋車速控制在20~50米/分鐘;然后將織物在115~130℃之間恒溫0.5~2小時;降至常溫后用中和劑水洗至pH值為6.5~6.8,烘干即得到所述耐久性復合抗菌織物;本發明將無機類和有機類抗菌整理劑有機結合,精選特定的抗菌劑和助劑復合而成,兼具多種抗菌整理劑的優點,可和織物牢固結合,耐久性強,對織物有顯著的抗菌作用,無毒安全。
【專利說明】耐久性復合抗菌織物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耐久性復合抗菌織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紡織品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是微生物直接或間接的傳播媒介之一。在人體的上半身,每平方厘米皮膚上有各種微生物約50?5000個,如果條件適宜,某些微生物會產生異常的繁殖,即使是有益的微生物也可能發生變異。天然纖維中的棉、羊毛等本身就是微生物的糧食,微生物的繁殖會引起某些疾病或使皮膚產生異常的刺激而引起不適感覺。人體分泌的汗水、皮脂等排泄物附在皮膚上,容易招致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從而使內衣產生惡臭,襪子誘發腳癬,嬰兒尿布引起斑疹等。醫生、護士及病人的服裝、床上用品等,由于不抗菌和不抗病毒會造成細菌或病毒的交叉傳染。紡織品在運輸、儲藏過程中,在溫濕度適宜的條件下或因沾污等原因,也會引起微生物的繁殖,如霉菌的繁殖形成霉斑,使織物局部著色或變色,甚至產生生物降解發生脆損,使用價值和衛生性能受到損失。
[0003]天然纖維是最易受到微生物損害的紡織材料。天然纖維易吸濕,在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其大分子結構易被所沾污的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水解而釋放出營養物質;從而使微生物獲得更多的營養而大量繁殖,最終造成紡織品的霉變、脆化和力學性能下降等。合成纖維的大分子結構本身具有很強的抗微生物性能,但由于其在紡、織、染和后整理加工過程中,會“沾染”上各種油劑、助劑和整理劑等,微生物通過這些營養源得以繁殖,其各種酸性或堿性代謝產物會使聚合物的大分子鏈發生降解,纖維的力學性能下降和變色等現象也就隨之發生。
[0004]人的皮膚表面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其中有些是對人體有益的菌,而有些則是致病菌。這些微生物從人體的分泌物、汗水以及脫落的皮屑中獲取營養,經歷著生長、繁殖和死亡的新陳代謝過程。同時,由于汗水和分泌物中的脂肪酸、乳酸能殺死多種微生物,加上微生物之間相互殘殺和滅活作用,構成了他們在數量上的平衡協調,一般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一旦這種平衡打破,造成菌種失調,少量致病菌就會大量繁殖,并通過皮膚、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生殖道黏膜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0005]某些與人體密切接觸的紡織品在使用時,不可避免地會沾污細菌。由于普通紡織品并無殺菌作用,故其本身也會成為各種致病菌大量繁殖的“溫床”,反過來又對人體皮膚表面的菌群失調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此外,沾污在紡織品上的細菌,在其獲得營養迅速繁殖的同時,會代謝或分解出各種低級脂肪酸、氨和其他有刺激性臭味的揮發性化合物,加上細菌本身的分泌物和死骸的腐敗氣味,使紡織品產生各種令人厭惡的氣味,影響衛生。
[0006]90年代抗菌防臭紡織品得到迅猛發展,從以后整理為主的抗菌紡織品發展為抗菌纖維和衛生整理并舉的功能紡織品,織物的抗菌性、安全性和耐洗滌性進一步提高,并出現了消臭、防蟲等衛生性能的紡織品。
[0007]抗菌整理劑一般分為無機類、有機類和天然產物類三種。無機類抗菌整理劑具有無污染、安全等優點,但往往耐久性差,多次水洗后抗菌效果大大減弱。CN102493181A公開了一種抗菌織物的制造方法,其利用射頻反應磁控濺射技術將納米銀抗菌顆粒覆蓋在普通纖維織物上,得到抗菌織物,納米銀抗菌顆粒構成的薄膜均勻的覆蓋在纖維上,與纖維較好的結合,增強了抗菌織物的使用壽命。但對設備要求較高,生產成本高。有機類抗菌整理劑一般耐久性強,但往往有一定毒性。天然產物類抗菌整理劑天然環保,但一般成本較聞。
[0008]因此,開發一種即無毒安全、又具有優異耐久性的抗菌整理織物成為科研人員的
重要研究課題。
【發明內容】
[0009]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耐久性復合抗菌織物的制造方法,以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
[0010]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耐久性復合抗菌織物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織物通過軋槽,在80~95°C下同時加入含有復合抗菌整理劑的浸潰液,浸軋車速控制在20~50米/分鐘;然后將織物在115~130°C之間恒溫0.5~2小時;降至常溫后用中和劑水洗至PH值為6.5~6.8,烘干即得到所述耐久性復合抗菌織物;
[0011]所述復合抗菌整理劑由如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
[0012]氧化鋯50~80份、
[0013]胍類抗菌劑2~5份、
[0014]2,4,4’-三氯-2’-羥基二苯醚 10~15份、
[0015]8-羥基喧琳銅 0.5~I份、
[0016]鋁鋯酸酯偶聯劑I~5份。
[0017]復合抗菌整理劑可采用一般的混合方法,優選采用如下方法制備:
[0018]將胍類抗菌劑、2,4,4’ -三氯-2’ -羥基二苯醚和8-羥基喹啉銅混合,然后同時緩慢加入氧化鋯和鋁鋯酸酯偶聯劑,I~2小時內投料完畢,繼續混合30~50分鐘。
[0019]復合抗菌整理劑各組分混合后加水配成質量含量不低于15%的浸潰液;優選配成質量含量35~50%的浸潰液。
[0020]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氧化鋯優選平均粒徑100~1000納米。
[0021 ] 所述胍類抗菌劑可選自十二烷基胍、1,6- 二(4’ -氯苯雙胍)己烷或聚六亞甲基雙胍鹽酸鹽。
[0022]鋁鋯酸酯偶聯劑可采用重慶高耀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TL系列鋁鋯酸酯偶聯劑產品O
[0023]本發明將無機類和有機類抗菌整理劑有機結合,精選特定的抗菌劑和助劑復合而成,兼具多種抗菌整理劑的優點,可和織物牢固結合,耐久性強,對織物有顯著的抗菌作用,
無毒安全。
【具體實施方式】
[0024]實施例1
[0025]復合抗菌整理劑的制備:
[0026]將十二烷基胍5克、2,4,4’ -三氯_2’ -羥基二苯醚10克和8_羥基喹啉銅0.5克混合,然后同時緩慢加入平均粒徑500納米的氧化鋯65克和鋁鋯酸酯偶聯劑3克,2小時內投料完畢,繼續混合50分鐘。然后加水配制成質量含固量為40%的浸潰液。
[0027]抗菌織物的整理:
[0028]將織物通過軋槽,在80°C下同時加入含有復合抗菌整理劑的浸潰液,浸軋車速控制在20米/分鐘;然后將織物在115°C之間恒溫2小時;降至常溫后用中和劑水洗至pH值為6.5,烘干即得到所述耐久性復合抗菌織物;
[0029]實施例2
[0030]復合抗菌整理劑的制備:
[0031]將1,6_ 二(4’_氯苯雙胍)己烷3克、2,4,4’-三氯-2’-羥基二苯醚15克和8-羥基喹啉銅I克混合,然后同時緩慢加入平均粒徑100納米的氧化鋯80克和鋁鋯酸酯偶聯劑I克,1.5小時內投料完畢,繼續混合30分鐘。然后加水配制成質量含固量為50%的浸潰液。
[0032]抗菌織物的整理:
[0033]將織物通過軋槽,在95 °C下同時加入含有復合抗菌整理劑的浸潰液,浸軋車速控制在50米/分鐘;然后將織物在130°C之間恒溫0.5小時;降至常溫后用中和劑水洗至pH值為6.8,烘干即得到所述耐久性復合抗菌織物。
[0034]應用實施例
[0035]1、耐久性
[0036]將織物用含I克/升的中性洗滌劑以1:50的織物與洗滌劑溶液的比例,在60°C左右洗滌30分鐘,離心機脫水后60°C左右干燥。按上述方法分別洗滌5次、30次。
[0037]2、抗菌性能
[0038]按照國家標準GBT20944.1-2007《紡織品抗菌性能的評價第I部分:瓊脂擴散法》的方法測定織物在不同洗滌條件下的抗菌性能,結果如下:
[0039]表1不同洗滌次數后的抗菌性能
【權利要求】
1.一種耐久性復合抗菌織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將織物通過軋槽,在80?95°C下同時加入含有復合抗菌整理劑的浸潰液,浸軋車速控制在20?50米/分鐘;然后將織物在115?130°C之間恒溫0.5?2小時;降至常溫后用中和劑水洗至pH值為6.5?6.8,烘干即得到所述耐久性復合抗菌織物;所述復合抗菌整理劑由如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 氧化錯50?80份、 胍類抗菌劑2?5份、 2,4,4’-三氯-2’-羥基二苯醚 10?15份、 8-羥基喹啉銅0.5?I份、 鋁鋯酸酯偶聯劑I?5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復合抗菌整理劑采用如下方法制備:將胍類抗菌劑、2,4,4’ -三氯-2’ -羥基二苯醚和8-羥基喹啉銅混合,然后同時緩慢加入氧化鋯和鋁鋯酸酯偶聯劑,I?2小時內投料完畢,繼續混合30?50分鐘。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復合抗菌整理劑各組分混合后加水配成質量含量不低于15%的浸潰液。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復合抗菌整理劑各組分混合后加水配成質量含量35?50%的浸潰液。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鋯平均粒徑100?1000納米。
6.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胍類抗菌劑選自十二烷基胍、1,6_ 二(4’_氯苯雙胍)己烷或聚六亞甲基雙胍鹽酸鹽。
【文檔編號】D06M13/432GK103469549SQ201310365922
【公開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1日
【發明者】蔣建業 申請人:昆山鐵牛襯衫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