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紡織面料整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宗毛織物面料抗菌整理工藝。
背景技術:
毛織物因其彈性好、手感柔等優點而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但是毛織物在穿洗過程中易發生蟲蛀、霉變、滋養細菌等現象,從而嚴重影響了毛織物的外觀、壽命和衛生性。市場上大多毛織物的抗菌整理都采用大量的化學試劑,容易產生大量的可吸收性有機鹵素,不僅嚴重污染環境,還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抗菌效果好,同時對人體無毒,對環境無污染的毛織物面料抗菌整理工藝。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毛織物面料抗菌整理工藝,其創新點在于:包括浸泡、預烘干、一次浸軋、二次浸軋、水洗和烘干步驟,具體步驟如下:
(1)浸泡:將毛織物面料放入溫水中浸泡8-10min,所述水溫為30-45℃;
(2)預烘干:所述烘干溫度為40-45℃,烘燥時間為3-5min;
(3)一次浸軋:將預烘干后的毛織物放于90-95℃的抗菌整理劑中浸漬4-5小時,然后扎一遍;
(4)二次浸軋:將預烘干后的毛織物放于90-95℃的抗菌整理劑中浸漬1-2小時,然后扎一遍;
(5)水洗:將毛織面料用清水進行沖洗;
(6)烘干:將水洗后的毛織面料放于30-35℃的烘箱中,進行烘干,所述毛織面料含水率為1-3%。
進一步的,所述抗菌整理劑的配方為:每升水中含有2-3g的液體姜黃素、1-1.5g的水性聚氨酯類粘結劑和8-12g的氯化鈉。
進一步的,所述水洗步驟中采用清水進行三次清洗。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發明采用了一種天然抗菌的物質作為抗菌整理劑,對毛織物進行抗菌整理,實現了毛織物面料的抗菌性和健康環保相兼容的優點,同時本發明的工藝,能夠符合健康環保的要求,同時檢測整理后的織物的尺寸穩定性、色牢度等指標沒有任何波動。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發明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實施例1
一種毛織物面料抗菌整理工藝,包括浸泡、預烘干、一次浸軋、二次浸軋、水洗和烘干步驟,具體步驟如下:
(1)浸泡:將毛織物面料放入溫水中浸泡8min,水溫為30℃;
(2)預烘干:烘干溫度為40℃,烘燥時間為3min;
(3)一次浸軋:將預烘干后的毛織物放于90℃的抗菌整理劑中浸漬4小時,然后扎一遍,抗菌整理劑的配方為:每升水中含有2g的液體姜黃素、1g的水性聚氨酯類粘結劑和8g的氯化鈉;
(4)二次浸軋:將預烘干后的毛織物放于90℃的抗菌整理劑中浸漬1小時,然后扎一遍;
(5)水洗:將毛織面料用清水進行沖洗,采用清水進行三次清洗;
(6)烘干:將水洗后的毛織面料放于30℃的烘箱中,進行烘干,毛織面料含水率為1%。
實施例2
一種毛織物面料抗菌整理工藝,包括浸泡、預烘干、一次浸軋、二次浸軋、水洗和烘干步驟,具體步驟如下:
(1)浸泡:將毛織物面料放入溫水中浸泡10min,水溫為45℃;
(2)預烘干:烘干溫度為45℃,烘燥時間為5min;
(3)一次浸軋:將預烘干后的毛織物放于95℃的抗菌整理劑中浸漬5小時,然后扎一遍,抗菌整理劑的配方為:每升水中含有3g的液體姜黃素、1-1.5g的水性聚氨酯類粘結劑和12g的氯化鈉;
(4)二次浸軋:將預烘干后的毛織物放于95℃的抗菌整理劑中浸漬2小時,然后扎一遍;
(5)水洗:將毛織面料用清水進行沖洗,采用清水進行三次清洗;
(6)烘干:將水洗后的毛織面料放于35℃的烘箱中,進行烘干,毛織面料含水率為3%。
實施例3
一種毛織物面料抗菌整理工藝,包括浸泡、預烘干、一次浸軋、二次浸軋、水洗和烘干步驟,具體步驟如下:
(1)浸泡:將毛織物面料放入溫水中浸泡9min,水溫為37℃;
(2)預烘干:烘干溫度為42℃,烘燥時間為4min;
(3)一次浸軋:將預烘干后的毛織物放于93℃的抗菌整理劑中浸漬4.5小時,然后扎一遍,抗菌整理劑的配方為:每升水中含有2.5g的液體姜黃素、1.2g的水性聚氨酯類粘結劑和10g的氯化鈉;
(4)二次浸軋:將預烘干后的毛織物放于93℃的抗菌整理劑中浸漬1.5小時,然后扎一遍;
(5)水洗:將毛織面料用清水進行沖洗,采用清水進行三次清洗;
(6)烘干:將水洗后的毛織面料放于32℃的烘箱中,進行烘干,毛織面料含水率為2%。
本發明采用了一種天然抗菌的物質作為抗菌整理劑,對毛織物進行抗菌整理,實現了毛織物面料的抗菌性和健康環保相兼容的優點,同時本發明的工藝,能夠符合健康環保的要求,同時檢測整理后的織物的尺寸穩定性、色牢度等指標沒有任何波動。
上述實施例只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是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經過創造性勞動即可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實現的技術方案,均應視為落入本發明專利的權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