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紡領域,具體的說,涉及一種直角一次成型縫制輔助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家紡行業生產中對枕套直角的縫制依然采用傳統的手工枕套直角縫制方法,傳統的手工縫制方法對縫制技術人員的專業操作技能要求較高,但即便如此依然不能達到客戶要求的標準直角、標準直線度以及對邊的等長的要求,而且同一個人每次縫制出的產品尺寸也各不相同,因此很難保證同一產品的統一性要求。另外,傳統的手工縫制方法效率極低,很難滿足當今社會對該產品的需求,因此現在亟須改變傳統的操作工藝解決該領域內的實際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操作便捷、直角標準、對邊等長的一種直角一次成型縫制輔助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直角一次成型縫制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縫制軌道、第一壓板、第二壓板以及第三壓板,其中所述底板下邊緣一側設有一縫制軌道,所述底板板面兩端上各開有兩組對稱分布的直角開口,在上述直角開口內側同時連接有一第一壓板,所述底板左右兩側各連接有一第二壓板,上下兩側各連接有對稱分布的兩塊第三壓板,所述第二壓板和第三壓板上同樣設有與底板直角開口相適配的直角開口。
優選地,所述底板上設有數個磁鐵。
優選地,所述第一壓板,第二壓板以及第三壓板上同樣設有與底板上磁鐵相對應的磁鐵。
優選地,所述各直角開口處均設有防滑墊。
優選地,所述第一壓板邊緣處同樣設有與直角開口處防滑墊相對應的防滑墊。
優選地,所述底板整體為矩形結構。
優選地,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壓板、第二壓板以及第三壓板可通過鉸鏈連接,也可通過銷軸連接。
優選地,所述第二壓板和第三壓板的外側設有提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該直角一次成型縫制輔助裝置的壓板和底板上均開有相適配的直角槽,壓板按照特定形狀在繞鉸鏈或銷軸翻轉后可自動折疊布料,這樣使縫制操作變得更加簡單,直角的縫制也更加精準,同時開口槽處的防滑墊結構可以保證壓料的可靠性,防止滑料,并且底板和壓板上設有的相對應的磁鐵結構也可以增加壓料力,獲得雙重保障。本設計通過不同人員操作也能保證產品的統一,減少對操作工技術的依賴,效率是傳統方法的六倍以上,適合推廣使用。
同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直角一次成型縫制輔助裝置半打開狀態示意圖;
圖2為一種直角一次成型縫制輔助裝置閉合狀態示意圖;
圖3為一種直角一次成型縫制輔助裝置完全打開狀態示意圖;
圖4為一種直角一次成型縫制輔助裝置布料放置第一指定區域示意圖;
圖5為一種直角一次成型縫制輔助裝置布料放置第二指定區域示意圖;
其中圖中:1-底板 2-縫制軌道 3-第一壓板 4-第二壓板 5-第三壓板 6-鉸鏈 7-磁鐵 8-防滑墊 9-提手 10-直角開口 11-第一指定區域 12-第二指定區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根據圖1-圖3所示,一種直角一次成型縫制輔助裝置,包括底板1、縫制軌道2、第一壓板3、第二壓板4以及第三壓板5,其中所述底板1下邊緣一側設有一縫制軌道2,所述底板1板面兩端上各開有兩組對稱分布的直角開口10,在上述直角開口10內側同時連接有一第一壓板3,所述底板1左右兩側各連接有一第二壓板4,上下兩側各連接有對稱分布的兩塊第三壓板5,所述第二壓板4和第三壓板5上同樣設有與底板直角開口10相適配的直角開口10。
本實用新型的操作過程為;
①.首先將第一壓板3、第二壓板4以及第三壓板5全部展開,然后取兩塊短布放在如圖4所示的第一指定區域11上;②.然后拉動提手9翻轉底板1左右兩側的第二壓板4,再順次翻轉底板直角開口10內側的四塊第一壓板3,壓住兩塊短布;③.再取兩塊長布料放在如圖5所示的第二指定區域12上,調整好后依次拉動提手9翻轉四塊第三壓板5,壓住兩塊長布;④.最后將上述準備好的裝置放于數控縫紉機工作臺面上開始加工,數控縫紉機沿直角開口10順次縫制;⑤.加工完畢后依次打開第三壓板5、第二壓板4以及第一壓板3,則該直角一次成型縫制完畢。
進一步優化方案,所述底板1和所述第一壓板3、第二壓板4以及第三壓板5可通過鉸鏈連接,也可通過銷軸連接。通過銷軸連時,每塊壓板與底板1連接處設有圓柱孔,壓板與底板1的圓柱孔同心、同軸,再通過與軸孔適配的小軸穿過圓柱孔,從而將底板1與壓板連接。
進一步優化方案,為防止底板1和壓板之間壓力不足,所述底板1和壓板上均設有磁鐵7,且底板1和壓板的磁鐵10相上下對應,壓上壓板后,通過磁力自動吸合,可以增加壓料力。
進一步優化方案,為防止在縫合過程中滑料,該直角一次成型縫制輔助裝置在各個直角開口10處均設有防滑墊8,第一壓板5邊緣處同樣設有與直角開口10處防滑墊8相對應的防滑墊8,這種結構設計使布料在縫合過程中更加的穩固、不易跑位。
進一步優化方案,所述底板1整體為矩形結構,但底板1形狀又不僅局限于矩形形狀,任何為適應縫制操作而設計的其他形狀均在本申請的保護范圍之內。
需要說明的是,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任何人應該得知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做出的結構變化,凡是與本實用新型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