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紡織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針織面料的整理工藝。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著裝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特別是對服裝面料的各種性能有了新的要求,如抗靜電、抗菌、抗病毒、環保、健康等等。目前對于服裝面料的抗靜電性能研究己經有了初步的成果,但對于其抗菌、抗病毒處理的研究還處于萌芽狀態。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出一種具有優異的阻燃、抗菌、抗皺、防靜電性能,且耐洗性強,且能夠提高面料的抗菌性能,抗菌效果好的針織面料的整理工藝。
技術方案:本發明所述的一種針織面料的整理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在20-50質量份去離子水中投入1~5質量份羥丙基甲基纖維素、3質量份胍類抗菌劑、5質量份聚氧乙烯多胺、2質量份納米級氫氧化鎂混合,攪拌均勻;
2)再同時緩慢加入1質量份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2質量份荊芥揮發油、3質量份四羥甲基氯化磷、1質量份蘆薈大黃苷,繼續攪拌,至充分混合均勻,制得整理液;
3)將面料在整理液中浸軋處理,取出后恒溫烘干;
4)第一次抗菌處理:將針織面料脫水處理,然后浸入納米抗菌液中,升溫至40-60℃,浸泡1-3小時,然后再升溫至60-90℃,浸泡3-5小時;
5)第二次抗菌處理:將抗菌整理液涂覆在針織面料的表面,然后在60-90℃的溫度下進行烘干成型,烘干時間為2-5分鐘,接著在100-160℃的溫度下進行烘焙交聯,時間為5-10分鐘;
6)還原清洗處理:將針織面料放入清洗溶液中進行清洗;
7)后處理:依次進行脫水、松式烘干、拉幅定形和檢驗。
進一步的,所述納米抗菌液是由納米氯化銀分散液以及納米銀離子粘結劑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抗菌整理液由竹醋液、涂層劑和添加劑混合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6)中的針織面料先通過拉幅烘干機烘干,再通過熱定型機烘焙交聯。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7)中的清洗溶液的ph值為5-5.5,清洗溫度為40-55℃,清洗時間為10-20分鐘。
有益效果:本發明全棉針織面料的后整理工藝,其整理后的面料具有優異的阻燃、抗菌、抗皺、防靜電性能,且耐洗性強,且能夠提高面料的抗菌性能,抗菌效果好,使用時間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一種針織面料的整理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在20質量份去離子水中投入1質量份羥丙基甲基纖維素、3質量份胍類抗菌劑、5質量份聚氧乙烯多胺、2質量份納米級氫氧化鎂混合,攪拌均勻;
2)再同時緩慢加入1質量份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2質量份荊芥揮發油、3質量份四羥甲基氯化磷、1質量份蘆薈大黃苷,繼續攪拌,至充分混合均勻,制得整理液;
3)將面料在整理液中浸軋處理,取出后恒溫烘干;
4)第一次抗菌處理:將針織面料脫水處理,然后浸入納米抗菌液中,升溫至40℃,浸泡1小時,然后再升溫至60℃,浸泡3小時;
5)第二次抗菌處理:將抗菌整理液涂覆在針織面料的表面,然后在60℃的溫度下進行烘干成型,烘干時間為2分鐘,接著在100℃的溫度下進行烘焙交聯,時間為5分鐘;
6)還原清洗處理:將針織面料放入清洗溶液中進行清洗;
7)后處理:依次進行脫水、松式烘干、拉幅定形和檢驗。
進一步的,所述納米抗菌液是由納米氯化銀分散液以及納米銀離子粘結劑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抗菌整理液由竹醋液、涂層劑和添加劑混合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6)中的針織面料先通過拉幅烘干機烘干,再通過熱定型機烘焙交聯。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7)中的清洗溶液的ph值為5-5.5,清洗溫度為40℃,清洗時間為10分鐘。
實施例2
一種針織面料的整理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在50質量份去離子水中投入5質量份羥丙基甲基纖維素、3質量份胍類抗菌劑、5質量份聚氧乙烯多胺、2質量份納米級氫氧化鎂混合,攪拌均勻;
2)再同時緩慢加入1質量份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2質量份荊芥揮發油、3質量份四羥甲基氯化磷、1質量份蘆薈大黃苷,繼續攪拌,至充分混合均勻,制得整理液;
3)將面料在整理液中浸軋處理,取出后恒溫烘干;
4)第一次抗菌處理:將針織面料脫水處理,然后浸入納米抗菌液中,升溫至60℃,浸泡3小時,然后再升溫至90℃,浸泡5小時;
5)第二次抗菌處理:將抗菌整理液涂覆在針織面料的表面,然后在90℃的溫度下進行烘干成型,烘干時間為5分鐘,接著在160℃的溫度下進行烘焙交聯,時間為10分鐘;
6)還原清洗處理:將針織面料放入清洗溶液中進行清洗;
7)后處理:依次進行脫水、松式烘干、拉幅定形和檢驗。
進一步的,所述納米抗菌液是由納米氯化銀分散液以及納米銀離子粘結劑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抗菌整理液由竹醋液、涂層劑和添加劑混合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6)中的針織面料先通過拉幅烘干機烘干,再通過熱定型機烘焙交聯。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7)中的清洗溶液的ph值為5-5.5,清洗溫度為55℃,清洗時間為20分鐘。
實施例3
一種針織面料的整理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在30質量份去離子水中投入3質量份羥丙基甲基纖維素、3質量份胍類抗菌劑、5質量份聚氧乙烯多胺、2質量份納米級氫氧化鎂混合,攪拌均勻;
2)再同時緩慢加入1質量份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2質量份荊芥揮發油、3質量份四羥甲基氯化磷、1質量份蘆薈大黃苷,繼續攪拌,至充分混合均勻,制得整理液;
3)將面料在整理液中浸軋處理,取出后恒溫烘干;
4)第一次抗菌處理:將針織面料脫水處理,然后浸入納米抗菌液中,升溫至50℃,浸泡2小時,然后再升溫至80℃,浸泡4小時;
5)第二次抗菌處理:將抗菌整理液涂覆在針織面料的表面,然后在75℃的溫度下進行烘干成型,烘干時間為3分鐘,接著在130℃的溫度下進行烘焙交聯,時間為8分鐘;
6)還原清洗處理:將針織面料放入清洗溶液中進行清洗;
7)后處理:依次進行脫水、松式烘干、拉幅定形和檢驗。
進一步的,所述納米抗菌液是由納米氯化銀分散液以及納米銀離子粘結劑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抗菌整理液由竹醋液、涂層劑和添加劑混合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6)中的針織面料先通過拉幅烘干機烘干,再通過熱定型機烘焙交聯。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7)中的清洗溶液的ph值為5-5.5,清洗溫度為45℃,清洗時間為15分鐘。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