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用于建筑工業中的裝載平臺。
背景技術:
裝載平臺用于例如多層建筑物的建造,以將負載輸送到建筑物的各個樓層(即,用于建筑物的建造)。通常,每層建筑物設置有從建筑物的該層的一個地板懸挑的平臺。這些平臺通常直接位于彼此的上方,因為這使得建筑物圍護結構中的開口最小化。
為了裝載最上面的甲板(deck),操作者僅需要將負載定位在最上面的甲板上,例如使用起重機,然后負載可由建筑物內的工人從甲板移開。然而,當負載將被提供到較低的樓層(即,在最高樓層的下方)時,位于較低樓層上方的任何裝載平臺將阻礙起重機進入較低的平臺。
因此,一種類型的裝載平臺設置有滾子,以允許其滑回到建筑物中。因此,為了裝載所選的平臺,所選平臺上方的平臺將移動(例如經由滑動機構)回到建筑物中,以允許起重機進入,從而將負載降低到所選平臺上。
這種設置的一個問題是滑動或滾動或滑動機構可能很重且很昂貴。該顯著的重量意味著更難以安裝平臺、更難以移動平臺,當平臺懸挑時需要更大的支撐結構來支撐該平臺,并且有更多的負載放置在建筑物的地板上(特別是在支撐結構上方的地板,其通常不設計用于這種裝載)。該滑動機構還可能存在安全問題。例如,當安裝平臺時,工人可能忘記鎖定滑動機構(以防止其滑動)。在這種情況下,平臺的甲板能在安裝期間(即,當其通過起重機定位在建筑物層面時)快速地滑離支撐結構。在滑動甲板的路徑上的任何工人都可能受到嚴重傷害。
應當理解的是,如果在此提及任何現有技術,則這種引用并不代表認可該現有技術形成在澳大利亞或任何其它國家中本領域的公知常識的一部分。
技術實現要素:
公開了用于建筑施工的裝載平臺,所述裝載平臺包括適于固定到建筑物并從建筑物向外延伸的支撐結構;以及可安裝到所述支撐結構上的甲板,使得所述甲板從所述建筑物延伸,所述支撐結構配置為使得當固定到所述建筑物時,所述支撐結構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建筑物的地板表面齊平地延伸或在其下方延伸。
在一些形式中,裝載平臺提供了用于提供基本水平的裝載區域的廉價選擇。
還公開了用于建筑施工的裝載平臺,所述裝載平臺包括:適于固定到建筑物的支撐結構;以及可安裝到所述支撐結構并且配置為從所述建筑物延伸的甲板,所述甲板包括固定的甲板部分和可移動的甲板部分,所述可移動的甲板部分可操作以采用:第一構造,其中所述可移動的甲板部分和固定的甲板部分形成水平的甲板平臺,水平甲板平臺的界限限定了所述甲板的裝載區域;以及第二構造,其中提供了通過甲板的裝載區域的進入路徑。
裝載平臺提供了廉價選擇,用于提供可調節以允許負載在裝載平臺之間移動的平臺。
進一步公開了將負載輸送到建筑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多個裝載平臺,設置所述裝載平臺以在所述建筑物的多個樓層上大致垂直的對準;選擇用于接收所述負載的裝載平臺;在所選擇的裝載平臺上方移動所述裝載平臺的甲板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將所述負載輸送到所選擇的裝載平臺。
還公開了在建造中使用的裝載平臺,所述裝載平臺包括:適于固定到建筑物的支撐結構;以及用于接收負載的甲板,所述甲板可安裝到所述支撐結構上,并且包括寬度尺寸和長度尺寸,所述長度尺寸大體上正交于寬度尺寸且大于所述寬度尺寸;所述裝載平臺進行配置,使得在使用中,所述甲板設置為在由所述支撐結構支撐的同時從所述建筑物延伸,所述甲板定向,使得所述甲板的寬度尺寸在所述甲板延伸的大致方向上。
附圖簡要說明
現在將僅通過示例的方式、參考附圖來描述實施方式,其中
圖1是用于將負載輸送到建筑物的系統的側視圖;
圖2a和2b是處于第一構造中的裝載平臺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透視圖和俯視圖;
圖2c和2d是處于第二構造中的裝載平臺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透視圖和俯視圖;
圖2e是第一實施方式的支撐結構的透視圖;
圖3a、3b和3c是裝載平臺的第二實施方式的俯視圖;
圖4示出了裝載平臺的第三實施方式;
圖5示出了裝載平臺的第四實施方式;
圖6示出了裝載平臺的第五實施方式;
圖7示出了裝載平臺的第六實施方式的透視圖;
圖8示出了處于提升構造中的圖7的裝載平臺的透視圖;
圖9示出了圖7的裝載平臺的俯視圖;
圖10示出了處于提升構造中的圖7的裝載平臺的俯視圖;
圖11示出了圖7的裝載平臺的側視圖;
圖12示出了處于提升構造中的圖7的裝載平臺的側視圖;
圖13示出了本發明的第七實施方式的裝載平臺的透視圖;
圖14示出了處于提升構造中的圖13的裝載平臺的透視圖;
圖15示出了處于提升構造中的圖13的裝載平臺的透視圖;
圖16示出了圖13的裝載平臺的俯視圖;
圖17示出了處于提升構造中的圖13的裝載平臺的俯視圖;
圖18示出了處于提升構造中的圖13的裝載平臺的側視圖;
圖19示出了處于提升構造中的圖13的裝載平臺的前視圖;
圖20示出了裝載平臺的第八實施方式的透視圖;
圖21示出了裝載平臺的第九實施方式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面的詳細說明中,參考形成了詳細說明的一部分的附圖。在詳細說明中描述的、在附圖中描繪的以及在權利要求中限定的說明性實施方式并不是為了限制。在不脫離所呈現的主題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可利用其它實施方式并且可進行其它改變。將容易理解的是,如在本文中一般描述和在附圖中示出的,本發明的方面可以各種各樣的不同配置來設置、替換、組合、分離和設計,所有這些在本發明中都是預期的。
公開了用于建筑施工的裝載平臺,所述裝載平臺包括適于固定到建筑物并從建筑物向外延伸的支撐結構;以及可安裝到所述支撐結構上的甲板,使得所述甲板從所述建筑物延伸,所述支撐結構進行配置,使得當固定到所述建筑物時,所述支撐結構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與所述建筑物的地面表面齊平延伸或在其下方延伸。
在一些形式中,裝載平臺提供了從建筑物的地板延伸超出建筑物的周邊的大致水平的表面。減少了障礙和危險,這具有安全益處并對移動設備成本具有益處。
在一些形式中,支撐結構包括建筑物接合部分和甲板支撐部分,該甲板支撐部分從建筑物的地板向外延伸,甲板支撐部分的上表面與建筑物地板的地板表面齊平或低于地板表面。
在一些形式中,支撐結構的整個甲板支撐部分配置為與地板表面齊平或低于地板表面定位。
在一些形式中,支撐結構配置為使得建筑物接合部分的下表面覆蓋樓層表面。
在一些形式中,建筑物接合部分和甲板支撐部分連接。
在一些形式中,支撐結構在建筑物接合部分和甲板支撐部分之間垂直延伸。
在一些形式中,建筑物支撐結構在建筑物接合部分和甲板支撐部分之間是階梯式的。
在一些形式中,建筑物接合部分與甲板支撐部分焊接。在一些形式中,焊接是全結構焊接。在一些形式中,提供加強構件以加強接合。
在一些形式中,建筑物接合部分延伸穿過建筑物的地板表面并且在延伸到建筑物的地板之外,甲板支撐部分固定到建筑物接合部分的下表面,該下表面懸掛在建筑物地板的邊緣上。
在一些形式中,建筑物接合部分包括接合建筑物地板表面的梁,并且甲板支撐部分包括接合該建筑物接合部分的梁,使得甲板支撐部分低于建筑物接合部分。
在一些形式中,提供平臺作為用于裝載平臺組件的模塊,并且配置為使得多個平臺可彼此相鄰地定位以形成裝載平臺組件。
還公開了用于建筑施工的裝載平臺,所述裝載平臺包括:適于固定到建筑物的支撐結構;以及可安裝到所述支撐結構并且配置為從所述建筑物延伸的甲板,所述甲板包括固定的甲板部分和可移動的甲板部分,所述可移動的甲板部分可操作以采用第一構造,其中所述可移動的甲板部分和固定的甲板部分形成水平的甲板平臺,水平甲板平臺的界限限定了所述甲板的裝載區域;以及第二構造,其中提供了通過甲板的裝載區域的進入路徑。
在一些形式中,在第一構造中,可移動部分基本上與固定的甲板部分一致地延伸,在第二構造中,可移動部分橫向于固定的甲板部分延伸。
在一些形式中,可移動的甲板部分與固定的甲板部分偏離大約90度,以相對于固定的甲板部分向上延伸。
在一些形式中,可移動部分可包括整個甲板。
該進入路徑可通過起重機繩索和/或負載提供通過裝載區域的進入。在一些形式中,通過僅提供可移動的部分,可減少裝載平臺的重量和成本(與整個甲板滑入建筑物中的那些設置相比)。這種重量的減少還意味著工人更快、更容易地形成通過裝載區域的進入路徑。
本文還公開了用于建筑施工中的裝載平臺。該裝載平臺包括適于固定到建筑物的支撐結構,以及可安裝到支撐結構并配置為從建筑物延伸的甲板。該甲板可操作以采用第一和第二構造。在第一構造中,甲板限定了用于接收負載的裝載區域。在第二構造中,甲板的可移動部分移位以提供通過裝載區域的進入路徑。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當處于第二構造時,可移動部分可支撐在甲板上。以這種方式,當處于第二構造中時,建筑物中的空間不被甲板(或甲板的一部分)占據。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進入路徑可在甲板的遠側邊緣處。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可移動部分可相對于甲板滑動。這種滑動可通過輪、軌道、鐵軌等實現。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可移動部分可相對于甲板樞轉。可移動部分可包括可相對于彼此和甲板樞轉的多個部件。也就是說,可移動部分可以折疊方式移位。可替代地,可移動部分可像門一樣(向內或向外)擺動。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裝載平臺可包括圍繞甲板的周邊延伸的側壁。這可以為工人提供安全屏障,并且還可防止材料從甲板上掉落。側壁的一個或多個部分(例如在甲板的遠側邊緣處)可配置為可移除或可移位(例如通過鉸接),以允許更容易地進入裝載區域(通過負載)。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可移動部分可形成在第一構造中的側壁的一部分。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可移動部分可形成在第二構造中的側壁的一部分。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裝載平臺還可包括可在第一縮回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一個或多個門,其中一個或多個門在側壁和可縮回位置之間延伸。這可在裝載平臺處于第二構造時為工人提供(連續的)安全屏障。所述門可鉸接地連接到側壁。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進入路徑可適于提供通過裝載區域的圍護結構對起重機繩索的訪問。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甲板可安裝在建筑物的地板處,使得甲板與地板大致共面。如上所述,這可避免對于占據建筑物空間的大斜坡的需求。例如,甲板可與地板平齊,或者當安裝到地板上時可在地板上方6-12mm。
本文還公開了裝載平臺,其包括適于固定到建筑物的支撐結構,以及可安裝到支撐結構并配置為從建筑物延伸的甲板。該甲板包括在其邊緣處的切口,以提供通過甲板的進入路徑。
該切口的尺寸和位置可設置為當接收在甲板上時允許負載跨越切口(即,支撐在切口的任一側上)。例如,該切口通常可位于甲板的遠側邊緣的中央,并且可僅沿著該邊緣延伸短于負載的長度的長度(以允許負載延伸穿過該切口)。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該切口可在甲板的遠側邊緣處。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該切口可適于提供對起重機的繩索的訪問。
本文還公開了將負載輸送到建筑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多個如上所述的裝載平臺。該方法還包括設置所述裝載平臺以便于在所述建筑物的多個樓層上大致垂直的對準;選擇用于接收所述負載的裝載平臺;在所選擇的裝載平臺上方縮回所述裝載平臺的可移動部分;以及將所述負載輸送到所選擇的裝載平臺。
在一些形式中,提供平臺(上述的任何形式)作為裝載平臺組件的模塊,并且配置為使得多個平臺可彼此相鄰地定位以形成裝載平臺組件。在一些形式中,當多個裝載平臺彼此相鄰地定位時,甲板和支撐結構形成橫跨多個裝載平臺中的每一個延伸的基本水平的甲板區域。
還公開了裝載平臺組件,其包括彼此相鄰定位的多個裝載平臺。
在一種形式中,組件中的裝載平臺的甲板和支撐結構形成橫跨多個裝載平臺中的每一個延伸的基本水平的甲板區域。
在一些形式中,裝載平臺組件具有寬度尺寸和長度尺寸,該長度尺寸大體上正交于該寬度尺寸并大于該寬度尺寸;所述裝載平臺組件進行配置,使得在使用中,所述組件的甲板設置為在由所述支撐結構支撐的同時從所述建筑物延伸,所述甲板定向,使得所述甲板的寬度尺寸在所述甲板延伸的大致方向上。
本文公開了用于施工的裝載平臺。裝載平臺包括適于固定到建筑物的支撐結構和用于接收負載的甲板。甲板可安裝到支撐結構上,并且包括寬度尺寸和大致正交于該寬度尺寸且大于該寬度尺寸的長度尺寸。裝載平臺配置為使得在使用中,甲板設置為在由所述支撐結構支撐的同時從所述建筑物延伸。所述甲板定向,使得所述甲板的寬度尺寸在所述甲板延伸的大致方向上。
通過以這種方式定向甲板,可減小甲板懸挑的距離。這可減少從甲板傳遞到支撐結構并且隨后從支撐結構傳遞到建筑物的負載。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甲板可相對于支撐結構固定。也就是說,甲板可不具有滑動機構以使其能夠滑回到建筑物中。這可減少裝載平臺的重量和復雜性。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支撐結構可安裝到建筑物的地板上。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支撐結構可安裝在建筑物的兩個地板之間。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甲板可適于接收定向為大致平行于建筑物的負載。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甲板可安裝在建筑物的地板處,使得甲板與地板大致共面。這可避免需要提供斜坡,以從建筑物進入甲板。無論在甲板和建筑物的高度上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可能需要相對較長的斜坡來提供對于甲板的訪問。這可能占用建筑物中的寶貴空間。
圖1示出了包括多個裝載平臺110的系統100,多個裝載平臺110設置為在建筑物114的多個樓層上大致垂直的對準。每個裝載平臺110包括適于固定到建筑物114的支撐結構112,以及可安裝到支撐結構112的甲板116。每個甲板116具有寬度尺寸w和大于寬度尺寸w的長度尺寸(圖中不明顯)。甲板116設置為在由支撐結構112支撐的同時從建筑物114的側面延伸(例如懸挑)。每個甲板116定向,使得寬度尺寸w在甲板116的延伸方向上,并且長度尺寸l大體上橫向于建筑114的側面。也就是說,甲板116定向為大致平行于建筑物114的正面(甲板116從其懸挑)。
每個甲板116可操作以采用第一和第二構造。在第一構造中,甲板116限定了用于接收負載120的裝載區域118。在第二構造中,甲板116的可移動部分122縮回,以提供通過裝載區域118(例如其圍護結構)的進入路徑124。
如圖1所示,負載120可輸送到建筑物114的較低樓層(例如除了最高樓層之外的任何樓層),而不必將每個上部平臺110滑回到建筑物114中。如圖1所示的平臺110不能滑動,并且不包括使整個平臺110能夠移動到建筑物114中的任何機構。也就是說,當安裝到其上時,甲板116相對于支撐結構112固定。因此,為了允許例如起重機進入以降低裝載平臺110,該裝載平臺110替代地包括可移動的部分(即,可移動部分122)。
在使用中,每個上部平臺110的可移動部分122(即,平臺110上方的那些平臺110,在此將輸送負載120-“輸送樓層”)縮回。通過移位可移動部分122而產生的裝載區域118中的開口或進入路徑124的尺寸和形狀設定為允許用于起重機的繩索126的空間。因此,例如,負載120可由起重機沿著超出裝載平臺110的遠端的軸線降低(到輸送樓層),并且負載120隨后可朝向建筑物114橫向移動,使得繩索126進入每個上部平臺110的進入路徑124(由可移動部分122的縮回而形成)。然后,負載120可定位在輸送樓層裝載平臺110的甲板116的裝載區域118中,并且然后可由位于該樓層的工人處理(例如用手、使用手推車、液壓車、叉車等)。
在圖2a、b、c和d中更詳細地示出了裝載平臺210的實施方式。平臺210包括適于固定到建筑物214的支撐結構212和安裝到支撐結構212以及配置為從建筑物214懸挑的甲板216。
圖2e中單獨示出了支撐結構212(即,沒有甲板216),其包括兩個間隔開的基本上平行的軋制鋼托梁228,其沿大致垂直于建筑物214的地板邊緣的方向延伸。這些托梁228中的每一個的一部分從建筑物214的邊緣延伸,以便從建筑物214的地板懸挑。縱向梁232和橫向梁234的框架固定(例如焊接或螺栓連接)到托梁228的懸臂部分的下側以及之間,以便為甲板提供基座結構230。在使用中,由縱梁232形成的基部結構230的內側(面向建筑物214)鄰接建筑物214的地板的外邊緣。這種設置意味著甲板216的上表面(當固定到基座結構230時)通常與建筑物214的地板上表面處于相同的平面中,并且建筑物214和甲板216之間的任何間隙被最小化。
支柱236固定到每個托梁228的近端(建筑物內部)。每個支柱226在托梁228的端部和上方的地板下表面之間延伸。由懸挑甲板216的重量(和甲板216上的任何負載)產生的下壓力通過支柱236向上傳遞到上地板。支柱236可以是伸縮式螺旋千斤頂、液壓缸或用于將負載傳遞到上地板的一些其它裝置。該負載中的一些可附加地或替代地向下傳遞到建筑物214的地板,支撐結構212位于其上。負載的該部分可通過將托梁228安裝到建筑物214的地板上的鐙形件238a或螺栓238b來傳遞。例如,在沒有上地板的情況下(例如在屋頂上)可使用鐙形件238a或螺栓238b。因此,這些可用作支柱236的替代物。
回到圖2a、b、c和d,甲板216包括長度尺寸l和寬度尺寸w;長度尺寸l大于寬度尺寸w。從圖中可以看出,在使用中,甲板216的取向使得寬度尺寸w在甲板216從建筑物214延伸的方向上,并且長度尺寸l(正交于寬度尺寸w)大致橫向于建筑物214的側面。
如上所述,甲板216可操作以采用第一和第二構造。在圖2a和2b所示的第一構造中,甲板216限定了用于接收負載220的裝載區域。裝載區域包括大致矩形的圍護結構,并且對于大部分來說提供了建筑物214的地板的延伸以允許負載220從上方輸送,例如通過起重機。為了接收這樣的負載220,甲板216包括固定到支撐結構212的基座結構230的大致平坦的基座240(例如由金屬板形成)。
為了安全起見,甲板216還包括端壁242(延伸穿過甲板216的遠端)和兩個平行的側壁244。側壁244沿著支撐結構212的托梁228延伸并進入建筑物214中。在圖示的形式中,這些壁242,244由金屬板形成,但是也可由其它合適的材料形成,例如鋼絲網或網(其可進一步減少平臺的重量)。
甲板216還包括具有垂直部分246和水平部分248的l形結構形式的可移動部分222。在第一構造中,可移動部分222的垂直部分246形成甲板216的端壁242的中心部分。可移動部分222的水平部分248形成甲板216的基座240的一部分。可移動部分222與甲板216的基座240可滑動地接合,使得其可從其在第一構造中的位置縮回到其在第二構造中的位置。這種接合可以是輥、雪橇式設置(即利用低摩擦表面)、輪子、軌道等形式。可替代地,可移動部分222可配置為橫向滑動。
在圖2c和2d所示的第二構造中,甲板216的可移動部分222縮回(例如通過滑動)以提供在其遠側邊緣的大致中心部分通過甲板216(即,通過由甲板216限定的裝載區域的圍護結構)的進入路徑224。因此,可移動部分222的水平部分248覆蓋該甲板216(并由其支撐),并且垂直部分246從甲板216的端壁244偏移。可移動部分222的定位以及基座結構230的框架的間距使得在第二構造的甲板中形成間隙(即,其在第一構造中由可移動部分222的水平部分248覆蓋)。該間隙在一定程度上由基座結構230的橫向構件234的間距提供。該間隙提供了通過甲板216的進入路徑224,并且其形狀和尺寸適于接收起重機的繩索226(或另一個提升裝置)。
為了安全原因,甲板216還包括定位在可移動部分222的任一側的門250。門250鉸接地連接到甲板216的端壁242上,使得在第二構造中它們可鉸接以延伸經過形成在端壁242和可移動部分222的垂直部分246之間的間隙。甲板可設置有鎖定組件,以將門250在第一和/或第二構造中鎖定在適當的位置(即,當樞轉地經過該間隙并且定位以便平行于甲板216的端壁242時)。
如上所述,在甲板216中形成的間隙(提供進入路徑224)的尺寸和形狀使得提供了使用起重機或起重裝置的繩索226的途徑。因此,整個平臺210不需要縮回到建筑物214中,并且所得到的結構能夠更輕,同時更剛性(因為不需要實質的滑動機構)。
平臺310的另一實施方式在圖3a、b和c中示出。在該實施方式中,可移動部分322可通過折疊機構移動,而不是通過與甲板316的可滑動接合。可移動部分322包括彼此鉸接地連接的水平部分348和垂直部分346。水平部分348鉸接地連接到甲板316的基座340。為了縮回可移動部分322,垂直部分346鉸接以便折疊回(即,以便重疊)到可移動部分322的水平部分348上(如圖3b所示)。水平部分348然后圍繞其與甲板316的鉸接連接向上折疊,使得水平部分348和垂直部分346大致垂直地定向(即形成甲板316的壁),如圖3c所示。類似于前述的實施方式,設置了鉸接門350并且其可樞轉,以便延伸經過甲板的端壁342和由可移動部分342形成的壁之間的間隙。可提供鎖定組件以將各種部件鎖定在第一和第二構造中它們的相應位置中。可折疊機構的其它形式可橫向折疊(即,不是朝向建筑物)。
圖4所示的實施方式類似于圖2a、b、c、d和e所示的實施方式,除了可移動部分422鉸接到甲板416的端壁442并樞轉以提供通過甲板416的進入路徑424。在這種情況下,門450(鉸接地連接到端壁)包括兩個可鉸接和橫向連接的部件,其提供壁用于在第二構造中的甲板416中的進入路徑間隙的兩側。在第二構造中,可移動部分的垂直部分垂直于端壁442并且延伸經過門450和端壁442之間的間隙。
圖5所示的實施方式不包括可移動部分。相反,其包括總是打開的進入路徑524。在甲板516中半圓形切口形式的該進入路徑524的尺寸設置為:當負載520輸送到甲板516的裝載區域時,其跨越進入路徑524(即,其支撐在間隙的任一側上)。該實施方式比上述那些實施方式更輕、更簡單、更便宜,但是可能不適于接收那些不夠大以致不能跨越甲板516中形成的切口的材料或負載520。同樣,甲板516設置有門550,其可樞轉以便沿著形成在甲板516中的進入路徑524的周邊延伸。由于切口的半圓形形狀,門550設置有多個鉸接段,允許其遵循切口的彎曲周邊。在其它實施方式中,門550可由柔性材料形成,以便允許其更緊密地遵循所述彎曲。
圖6中所示的實施方式是圖5中所示的變化。不是半圓形切口,甲板616包括矩形切口(提供進入路徑624)。在切口的任一側設置了兩個門650,以圍繞在第二構造中的切口周邊延伸。門650中的一個具有中心鉸鏈,允許其圍繞矩形切口的兩側延伸。
裝載平臺710的另一實施方式在圖7-12中示出。平臺710包括適于固定到建筑物714的支撐結構712和安裝到支撐結構712并配置為從建筑物714懸挑的甲板716。
支撐結構712包括兩個間隔開的基本上平行的支撐件718,其在大致垂直于建筑物714的地板邊緣的方向上延伸。這些支撐件718中的每一個的甲板支撐部分720從建筑物714的邊緣延伸并且超過建筑物714的地板。支撐件718的建筑物接合部分722沿著建筑物714的地板延伸,以將支撐結構712相對于建筑物支撐就位。甲板支撐部分720與建筑物接合部分722接合。在一些形式中,這種接合是通過焊接。在一些形式中,這包括完全結構的焊接。接合區域724配置為在支撐件中產生階梯形或狗腿形狀,使得每個支撐件718在建筑物接合部分720處水平地延伸,在接合區域724處轉向垂直,用于支撐部分720和722的組合寬度,然后從接合區域水平地延伸到甲板支撐部分中。焊接接合區域724以將甲板支撐部分720和建筑物接合部分722相對于彼此固定。
在一些形式中,其中甲板支撐部分720和建筑物接合部分722是工字梁的形式,該工字梁由兩個凸緣構成,這兩個凸緣通過位于凸緣中心的腹板連接。建筑物接合部分722的下凸緣焊接到甲板支撐部分720的上凸緣。結構焊接在凸緣的任一邊緣上連接工字梁的兩側。
在一些形式中,其中甲板支撐部分720和建筑物接合部分722為c形梁的形式,該c形梁由在凸緣的一端處通過腹板連接的兩個凸緣構成。建筑物接合部分722的下凸緣焊接到甲板支撐部分720的上凸緣。結構焊接在凸緣的任一邊緣上連接c形梁的兩側。
在一些形式中,提供了角板以增加接合區域724的強度。在一些形式中,角板包括一個或多個封閉梁的一端的板。在一些形式中,接合區域724包括一個或多個凸緣或加強突起,以加強支撐件718。
支撐件718的形式意味著甲板支撐部分720可從建筑物714的地板延伸,使得當建筑物接合部分722上升到地板表面之上并且與地板表面成面對關系時,甲板支撐部分720的上表面與地板表面對準或低于地板表面。
由甲板支撐部分720支撐的甲板716因此與建筑物714的地板表面平齊。這具有的益處是允許在建筑物714的地板和甲板716之間移動而不危及用戶或需要特殊的設備或提升。
甲板716包括固定的甲板部分730和可移動的甲板部分732。可移動的甲板部分可在兩種構造之間移動。在如圖7、9和11所示的第一構造中,可移動的甲板部分從固定的甲板部分730向外延伸。可移動的甲板部分732與固定的甲板部分接合并與其平齊。固定的甲板部分和可移動的甲板部分形成延伸甲板716的整個上表面區域的水平甲板平臺。水平甲板平臺的界限限定了平臺的裝載區域。
可移動的甲板部分732可移動到第二構造,最佳如圖8、10和12所示。在該構造中,可移動的甲板部分732轉到垂直取向,使得其垂直于固定的甲板部分730。整個可移動的甲板部分可相對于垂直方向旋轉90度,以與固定的甲板部分730成垂直關系。
移動到第二構造將可移動的甲板部分732移動遠離裝載區域并在平臺710的裝載區域中形成開口。甲板的可移動部分還形成壁的一部分以防止事故。
板材形式的圍欄726沿著甲板716的邊緣延伸。
支撐件718通過例如可拆卸的支柱728的接合元件與建筑物714接合,該接合元件接合建筑物接合部分720的最遠離建筑物地板內部并遠離甲板支撐部分720的端部。在使用中支柱728在支撐件718的端部和上方地板的下表面之間延伸。
支柱740的框架固定(例如焊接)到甲板716的下側,以便為甲板提供基座結構。
在使用中,可移動的甲板部分732移動到第二構造中,這提供了在其遠側邊緣的一部分處通過甲板716(即,通過由甲板716限定的裝載區域的圍護結構)的進入路徑。
在甲板716中形成的間隙提供了進入路徑744,其尺寸和形狀使得提供了起重機或起重裝置的使用途徑。因此,整個平臺710不需要縮回到建筑物714中,并且所得到的結構能夠更輕,同時更剛性(因為不需要實質的滑動機構)。
圖13-19示出了組合平臺810。在該形式中,平臺810包括適于固定到建筑物814的支撐結構812。在該形式中,在模塊化設置中使用多個平臺811。模塊化設置允許用戶選擇平臺的尺寸并安裝它,并且在不同的配置中為不同的位置使用相同的平臺。
每個平臺811包括支撐結構812,其包括多個間隔開的基本平行的支撐件818,其在大致垂直于建筑物814的地板邊緣的方向上延伸。這些支撐件818中的每一個的甲板支撐部分820從建筑物的邊緣延伸并超出建筑物814的地板。支撐件818的建筑物接合部分822沿建筑物814的地板延伸,以相對于建筑物將支撐結構812支撐在適當位置。甲板支撐部分820與建筑物接合部分822接合。在一些形式中,這種接合是通過焊接的。在一些形式中,這包括完全結構焊接。接合區域824配置為在支撐件中產生階梯形或狗腿形狀,使得每個支撐件818在建筑物接合部分820處水平地延伸,在接合區域824處轉向豎直,用于支撐部分820和822的組合寬度,然后從接合區域水平延伸到甲板支撐部分中。焊接接合區域824以將甲板支撐部分820和建筑物接合部分822相對于彼此固定。
在一些形式中,其中甲板支撐部分820和建筑物接合部分822是工字梁的形式,該工字梁由兩個凸緣構成,這兩個凸緣通過位于凸緣中心的腹板連接。建筑物接合部分822的下凸緣焊接到甲板支撐部分820的上凸緣。結構焊接在凸緣的任一邊緣上連接工字梁的兩側。
在一些形式中,其中甲板支撐部分820和建筑物接合部分822為c形梁的形式,該c形梁由兩個凸緣構成,這兩個凸緣通過在凸緣的一端處的腹板連接。建筑物接合部分822的下凸緣焊接到甲板支撐部分820的上凸緣。結構焊接在凸緣的任一邊緣上連接c形梁的兩側。
在一些形式中,提供角板以增加接合區域824的強度。在一些形式中,角板包括一個或多個封閉梁的一端的板。在一些形式中,接合區域824包括一個或多個凸緣或加強突起,以加強支撐件818。
在一些形式中,接合區域824包括一個或多個凸緣或加強突起,以加強支撐件818。
支撐件818的形式意味著甲板支撐部分820可從建筑物814的地板延伸,使得甲板支撐部分820的上表面與地板表面對齊或低于地板表面,同時建筑物接合部分822上升到地板表面上方并且與地板表面成面對關系。甲板816、片材817和支撐件820的頂部都是水平的,形成與地板814齊平的甲板816的完整水平表面,或者甲板816可在地板814之上6mm或8mm或12mm,或者位于地板814上或鄰近地板814,提供與地板814和甲板816齊平的表面。
甲板816包括由甲板支撐部分820支撐的多個甲板片材817。甲板支撐部分820的位置意味著甲板片材817因此與建筑物814的地板表面齊平。這改善了安全性并減少了移動物體的成本。
在模塊化形式中,甲板和支撐結構的水平性質意味著可組合多個平臺,而不在甲板上定位危險的凸起梁。
至少一個甲板816,以及在所示的形式中的每個甲板,包括固定的甲板部分830和可移動的甲板部分832。可移動的甲板部分可在兩種構造之間移動。在圖13和16所示的第一構造中,可移動的甲板部分從固定的甲板部分830向外延伸。可移動的甲板部分832與固定的甲板部分接合并與其平齊。固定的甲板部分和可移動的甲板部分形成延伸甲板716的整個上表面區域的水平甲板平臺。該水平甲板平臺的界限限定了平臺的裝載區域。
可移動的甲板部分832可移動到第二構造,最佳如圖14、15、17、18和19所示。在該構造中,任何可移動的甲板部分832轉向垂直取向,使得其垂直于固定的甲板部分830。整個可移動的甲板部分可相對于垂直方向旋轉90度,以與固定的甲板部分830成垂直關系。
如圖14所示,這可涉及使每個可移動的甲板部分偏離固定的甲板部分830。
如圖15、17、18和19所示,這可涉及使單個可移動的甲板部分832偏離固定的甲板部分830,并且轉向豎直方向。
在這種形式中,多個甲板片材817相互連接。甲板支撐部分820定位成使得甲板到邊緣的整個裝載區域是水平的。甲板支撐部分818位于建筑物814的地板表面的水平面處,并且甲板板材817位于相同的水平面。
如在其它形式中,進入第二構造的運動將可移動的甲板部分832移出裝載區域并且在平臺810的裝載區域中形成開口。
板材形式的圍欄826沿著甲板816的整個邊緣延伸。
支撐件818通過多個例如可拆卸的支柱828的接合元件與建筑物814接合,該接合元件接合建筑物接合部分820的最遠離建筑物地板內部并遠離甲板支撐部分820的端部。在使用中支柱828在支撐件818的端部和上方地板的下表面之間延伸,以將平臺810保持在適當位置。在所示的形式中,在位置829使用兩個支柱828,其中兩個模塊化平臺接觸。
支柱840的框架固定(例如焊接)到甲板816的下側,以便為甲板提供基座結構。
在使用中,可移動的甲板部分832進入第二構造的移動提供了在其遠側邊緣的一部分通過甲板816(即,通過由甲板816限定的裝載區域的圍護結構)的進入路徑。
在甲板816中形成的間隙提供了進入路徑844,其尺寸和形狀使得提供了起重機或起重裝置的使用途徑。因此,整個平臺810不需要縮回到建筑物814中,并且所得到的結構能夠更輕,同時更剛性(因為不需要實質的滑動機構)。
該平臺提供了允許工作超過建筑物地板的邊緣的延伸表面的益處,同時還保持具有很少的移動障礙的水平表面的益處。這是通過具有狗腿形的支撐件來提供的,該支撐件在建筑物的邊緣處從水平轉向垂直,并且返回到水平,使得降低了支撐件的水平面,使得支撐件的上表面位于地板表面。
平臺還提供用于將平臺的一部分移出裝載區域的簡單系統,以提供用于在平臺之間移動材料或其它物品的路徑。
如圖20所示,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可使用窄平臺910。平臺910具有顯著小于其長度的寬度。
支撐結構912包括兩個間隔開的基本平行的支撐件918,其在大致垂直于建筑物914的地板邊緣的方向上延伸。這些支撐件918中的每一個的甲板支撐部分920從建筑物914的邊緣延伸并且超過建筑物914的地板。支撐件918的建筑物接合部分922沿著建筑物914的地板延伸,以將支撐結構912相對于建筑物支撐就位。甲板支撐部分920與建筑物接合部分922接合。在一些形式中,這種接合通過焊接。在一些形式中,這包括完全結構焊接。該接合區域924配置為在支撐件中產生階梯形或狗腿形狀,使得每個支撐件918在建筑物接合部分920處水平地延伸,在接合區域924處轉向垂直,用于支撐部分920和922的組合寬度,然后從接合區域水平延伸到甲板支撐部分中。焊接接合區域924以將甲板支撐部分920和建筑物接合部分922相對于彼此固定。
在一些形式中,接合區域924包括一個或多個凸緣或加強突起,以加強支撐件918。
支撐件918的形式意味著甲板支撐部分920可從建筑物914的地板延伸,使得甲板支撐部分920的上表面與地板表面對齊或低于地板表面,同時建筑物接合部分822上升到地板表面上方并且與地板表面成面對關系。
甲板916由甲板支撐部分920支撐。甲板支撐部分920的位置意味著甲板916因此與建筑物914的地板表面齊平。
板材形式的圍欄926沿著甲板916的整個邊緣延伸。
支撐件918通過多個例如可拆卸的支柱928的接合元件與建筑物914接合,該接合元件接合建筑物接合部分920的最遠離建筑物地板內部并遠離甲板支撐部分920的端部。在使用中支柱928在支撐件918的端部和上方地板的下表面之間延伸,以將平臺910保持在適當位置。
支柱940的框架固定(例如焊接)到甲板916的下側,以便為甲板提供基座結構。
如圖21所示,可組合使用多個窄平臺910和平臺710。在所示的組合中,窄平臺不包括可移動的甲板部分。平臺710包括可移動的甲板部分732。
在一些形式中,形成支撐結構的梁是工字梁。在一些形式中,形成支撐結構的梁是c形梁或c形通道,當在模塊化結構中使用時,它們接觸以模擬工字梁的形狀。當c形梁在使用中栓接或以其它方式連接在一起時,它們形成單個工字梁的結構等同物。在一些形式中,它們通過通道的整個長度栓接。這允許支撐,而不需要兩個工字梁的額外寬度。在這種形式中,不需要在兩個平臺接觸的點處使用兩個支柱。
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可對先前描述的部分進行變化和修改。
例如,支撐結構可以其它方式固定到建筑物。它還可包括支柱和支架的各種設置。
取決于旨在提供使用途徑的設備,該進入路徑可包括各種其它形狀和大小。可移動部分可類似地采用其它形式,并且可使用各種其它機構在第一和第二構造之間移動。盡管在一些情況下,可能優選的是,在其最寬的形式中可移動部分不必縮回到甲板上。相反,可移動部分例如可向外擺遠離甲板,或在甲板下(例如像活板門)。可替代地,可移動部分可在甲板下方縮回。
可移動部分可用手移動,或者可由馬達驅動,使得用戶可在第一和第二構造之間遠程移動該可移動部分。
側壁或側壁的部分可由柔性材料或六角形折疊部分形成,其取決于可移動部分的位置可移動。
在隨后的權利要求和本發明的前述描述中,除非上下文需要或由于表達語言或必要的含義,否則詞語“包括”以包容的意義使用,即指定所述特征的存在,但不排除在本發明的各種實施方式中存在或添加其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