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建筑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用于構成冷彎薄壁型鋼組合墻體的墻面板的木墻板。
背景技術:
冷彎薄壁型鋼結構住宅的結構形式源于輕型木結構住宅。為改善傳統木結構用木量大但未能充分發揮木材性能的狀況,順應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趨勢,彌補傳統輕型木結構建筑所存在的譬如層數較低、建筑面積較小等缺點,一類以冷彎薄壁型鋼作為墻骨架,以木板作為墻面板的鋼木組合墻體被大量地運用于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房屋體系中。在鋼木組合墻板中,由木板構成的墻面板不僅是主要的保溫、隔熱、隔音構件,而且是抵抗風荷載、水平地震作用等水平力的主要抗剪構件。因此,對構成鋼木組合墻體的木墻板進行優化和改進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國內多采用從北美引進的鋼木組合墻體的施工技術,該技術要求在施工現場將兩塊與樓層等高的木板固定在型鋼墻骨架的兩側,并使用螺釘將木板邊緣與型鋼翼緣連接。這種常見的墻面木板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 覆面木板的體積較大,不利于運輸和施工現場的安裝,增加了運輸成本、施工成本以及施工時間;
2. 覆面木板的安裝需要使用大量螺釘,施工工序繁瑣,施工周期較長,降低了施工速度和效率;
3. 覆面木板和型鋼所構成的空心墻體的保溫、隔音、防火性能較差;
4. 覆面木板結構上的貢獻較小,木材性能利用率較低;
5. 覆面木板與鋼立柱之間的連接方式為螺釘連接,能量大多耗散在螺釘剪切破壞上,使得該結構體系容易失穩。
6. 現在常見的覆面板木板多數采用從國外引進的定向刨花板,并非國內主流的木結構板材,成本較高。
近些年,國內學者針對構成鋼木組合墻體的木墻板進行了一定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型的木墻板。但現有的新型木墻板仍存在抗震性能較差,抗剪承載力不足的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充分利用材料,抗剪承載力較大,便于施工且成本較低的具有良好保溫隔熱效果的新型木結構組合板作為組合墻體中的木墻板。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冷彎薄壁型鋼組合墻體的帶有斜鋼帶的木墻板,包括由木質橫梁和縱梁組成的墻板骨架、貼附在所述墻板骨架兩側面的蒙皮木板、所述蒙皮木板與墻體骨架合圍的空腔內填充有輕質泡沫,所述墻板骨架頂部及底端分別設置有相匹配的凸起和凹槽,所述墻板骨架的縱梁對角之間交叉連接有斜鋼帶。
進一步地,所述墻板骨架包括由上至下平行地設置在同一平面的第一橫梁及兩根第二橫梁,所述第一橫梁和第二橫梁的長度方向的兩側面對稱地豎直平行連接設置有若干第一縱梁和第二縱梁,所述的第一縱梁和第二縱梁交替設置且相鄰的第一縱梁對角之間交叉連接有斜鋼帶。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縱梁和第二縱梁的上端面低于第一橫梁上端面一定距離,所述第一縱梁和第二縱梁的下端面超出最下端的第二橫梁下端面一定距離。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縱梁的寬度為第二縱梁的1~2倍。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橫梁的厚度為第二橫梁的1~2倍。
進一步地,所述的交叉連接有斜鋼帶的交叉角度為45°。
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縱梁、第二縱梁、第一橫梁和第二橫梁之間均通過木螺釘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縱梁和斜鋼帶之間通過鉚釘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縱梁與斜鋼帶的連接處打磨掉一定厚度,以保證墻板骨架與蒙皮木板緊貼。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以木條作為縱梁及橫梁形成內部木骨架,并在其兩側覆蓋蒙皮木板,形成結構的主要受力構件,充分發揮材料的性能,使其能在減少木材用量的同時達到了足夠的結構強度;
2. 將大塊的木板拆分為若干塊小板的組合,便于模塊化生產,利于推廣;且其質量較輕,體積較小,有效降低了運輸難度及運輸成本;另外,本發明可在無大型機械設備的條件下完全依靠少數人力快速安裝,降低了安裝難度及成本;
3. 本發明內部木骨架之間填充有輕質泡沫,因此較實心木板有更好的保溫隔音效果和地震耗能效果。
4.本發明內部木骨架上釘有鋼帶,與骨架共同形成一個穩定的結構體系,提高結構的抗剪承載力,安全性較高;
5.木骨架上鋼帶按約45度方向上雙向布置,大致符合木板拉壓應力跡線方向,充分發揮鋼帶的性能,消耗大部分在往復水平荷載作用下產生的能量,同時減少木骨架螺栓的剪切破壞現象,提高其抗震性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內部木骨架主視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內部木骨架俯視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拼裝示意圖
圖中:1-第一縱梁;2-第二縱梁;3-第一橫梁;4-第二橫梁;5-斜鋼帶;6-蒙皮木板;7-輕質泡沫。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不在此一一贅述,但本發明的適用性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用于冷彎薄壁型鋼組合墻體的帶有斜鋼帶的木墻板,包括由木質橫梁和縱梁組成的墻板骨架、貼附在所述墻板骨架兩側面的蒙皮木板6、所述蒙皮木板6與墻體骨架合圍的空腔內填充有輕質泡沫7,所述墻板骨架頂部及底端分別設置有相匹配的凸起和凹槽,所述墻板骨架的縱梁之間交叉連接有斜鋼帶5。
所述墻板骨架包括由上至下平行地設置在同一平面的第一橫梁3及兩根第二橫梁4,所述第一橫梁3和第二橫梁4的長度方向的兩側面對稱地豎直平行連接設置有若干第一縱梁1和第二縱梁2,所述的第一縱梁1和第二縱梁2間隔設置且相鄰的第一縱梁1之間交叉連接有45度夾角的斜鋼帶5。
如圖1所示,木板骨架包括八根截面尺寸為100mm x 20mm的第一縱梁1,六根截面尺寸為50mm x 20mm的第二縱梁2,一根截面尺寸為50mm x 45mm的第一橫梁3,兩根截面尺寸為25mm x 45mm的第二橫梁4。木板骨架的一面由四根第一縱梁1與三根第二縱梁2交替排列組成,同時在中間兩根第一縱梁1對角連接斜鋼帶5,另一面縱梁排布與該面完全對稱,同時分別在兩側的第一縱梁1之間的對角連接斜鋼帶5。第一縱梁1、第二縱梁2、第一橫梁3和第二橫梁4之間均通過木螺釘連接,第一縱梁1和斜鋼帶5之間通過鉚釘連接,構成如圖1所示的墻體骨架。
在制作過程中,在木梁與斜鋼帶5連接處需將木梁打磨掉一定厚度,以保證墻板骨架與蒙皮木板6緊貼。
如圖3所示,除墻體骨架外還包括用于填充骨架橫梁之間的輕質泡沫7、貼附在木墻板骨架兩側的5mm厚的蒙皮木板6,共同組成長為1800mm,寬為625mm的結構體系。
施工安裝時,如圖4所示,縱梁的下端超出第二橫梁4,從而在木板下端形成一定的凹梁,而縱梁的上端未超過第一橫梁3,從而在木板上端形成凸梁。在施工安裝時,先將低層木墻板通過型鋼立柱所形成的導軌從上方嵌入到型鋼骨架中,再將第二塊木墻板以同樣方式嵌入型鋼骨架中,兩塊木墻板之間通過已經形成的凹梁和凸梁對接,使兩木墻板連接處的邊緣為重合的水平線即可。第三塊板類似,最終形成由三塊板組成的木組合墻體。
本實施例中,在三根橫梁之間填充具有保溫、隔熱和隔音效果的輕質泡沫7,用于提高本組合木板的保溫、隔熱、隔音性能。
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