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集塊建筑裝配化施工樓面組合式找平裝置及其找平方法。
背景技術:
裝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廠統一預制好各個構件集裝運輸到工地,在工地進行裝配而成的建筑。早在20世紀初人們就提出裝配化施工的想法,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歐洲國家以及日本等國進行恢復性建設,促進了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到60年代,裝配式建筑得到大量推廣。經過近10年的努力發展,我們的裝配化建筑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但大多技術還是習慣采用傳統理念設計,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減少建筑垃圾和揚塵污染,縮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質量,可見裝配式建筑是未來建筑的趨勢及方向,且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裝配化建筑具有節約建筑材料和水資源、減少建筑施工帶來的污染、結構穩固、節約勞動力成本等特點。
本發明所涉及到的裝配式建筑模式是將已砌好的空心砌塊墻片進行吊裝,然后進行墻體穿筋,落在水平樓面后進行混凝土的灌注。墻片作為整體和樓面的接觸面是1cm左右的灰縫區域,待灰縫達到一定強度,灌注砌塊墻片中的孔洞后,形成整體墻完成墻與樓面的連接。在墻片就位時的一個重要問題是保證墻片的垂直度和平整度,在相應的施工技術規程中有誤差允許范圍,水平灰縫誤差允許值為10mm,垂直度允許值為5mm。當墻片的垂直度或水平度不滿足要求時,需要調整,直到誤差在允許值范圍內。由于墻片重量大,調整時難度大,并且在調整過程中,吊車的吊鉤不能離開,調整需要一定時間,這將影響整個吊裝過程的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集塊建筑裝配化施工中吊裝墻片的垂直度和水平度難以調整,影響整個吊裝過程的效率的問題,進而提出集塊建筑裝配化施工樓面組合式找平裝置及其找平方法。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集塊建筑裝配化施工樓面組合式找平裝置包括底板、滑塊、定位機構、兩個標尺和四個調平螺釘,兩個標尺平行設置,標尺的一端通過定位機構固定在底板的上端面上,滑塊套裝在兩個標尺的外側,滑塊沿標尺的長度方向上滑動,滑塊的兩個外側分別各設有一個料斗,料斗的底端設有砂漿槽,底板邊緣的四個角部分別各設有一個調平螺釘,每個調平螺釘均旋裝在底板的下端面上。
集塊建筑裝配化施工樓面組合式找平裝置的找平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底板調平:首先將找底板放置在樓面指定位置,利用三點調平方法通過旋轉調平螺釘將兩個水平氣泡尺的水平氣泡調至中間位置;
步驟二:安放標尺:將兩個標尺的一端通過定位機構固定在底板的上端面上,標尺一端的端面與底板的外側邊緣平齊,標尺的另一端沿擬設砂漿塊的一側設置,標尺另一端的下方設置楔形墊塊;
步驟三:設置砂漿塊:將滑塊移動至預設位置,向滑塊兩側的料斗內注入速凝砂漿并抹平,砂漿填滿砂漿槽內,砂漿塊的上表面與砂漿槽上端面相平,然后豎直向上取下滑塊3;
步驟四:重復設置多組砂漿塊:重復步驟三的內容,依次完成預設的多個不同位置的砂漿塊,這些砂漿塊的上表面為墻片提供的水平著落面,即為找平平面;
步驟五:準備吊裝:所有的砂漿塊上表面均處于同一水平面上,利用吊裝工具將墻片吊裝到砂漿塊上。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包含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構造簡單、操作方便、效果好。實現了在裝配化建筑施工時,在墻片吊裝之前形成一個水平的墻片著落面,可以對一字形、L形墻、T形墻片吊裝時樓面的找平,具有安全、簡便、高效的特點。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在進行吊裝之前,通過找平裝置,在樓面上設置調平支點,保證墻片落在支點上時,能夠保持其垂直度和水平度滿足要求。通過本發明設置多個砂漿墊塊,使其頂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內,為墻片就位提供一個水平面,以使墻片就位后垂直度和水平度滿足限值要求,提高施工速度。
本發明從另一個思路來解決問題,即在吊裝施工前,先將樓面承托墻片的部位找平,這樣在墻片底部自身能夠保證平整的前提下(這可以通過在施工中采取措施實現),墻片就位后即直接可滿足垂直度和平整度的要求。如果個別墻片仍不滿足要求,可再進行調整,這樣使盡量多的墻片一次性滿足要求,墻片的吊裝速度可提高70%以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整體結構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整體結構的主視圖;
圖3是圖2的俯視圖;
圖4是圖2的左視圖;
圖5是本發明中擋板6與螺栓10和螺母11的連接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中壓板5的主視圖;
圖7是圖6的俯視圖;
圖8是圖7的左視圖;
圖9是本發明中壓板5的定位安裝示意圖,其中空心箭頭表示壓板5的安裝路徑,實心箭頭表示螺母11的安裝路徑;
圖10是本發明中滑塊3的主視圖;
圖11是圖10的左視圖;
圖12是當吊裝墻片的形狀為L形時,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本發明中兩個楔形墊塊13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一:結合圖1至圖1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集塊建筑裝配化施工樓面組合式找平裝置包括底板1、滑塊3、定位機構、兩個標尺2和四個調平螺釘7,兩個標尺2平行設置,標尺2的一端通過定位機構固定在底板1的上端面上,滑塊3套裝在兩個標尺2的外側,滑塊3沿標尺2的長度方向上滑動,滑塊3的兩個外側分別各設有一個料斗8,料斗8的底端設有砂漿槽9,底板1邊緣的四個角部分別各設有一個調平螺釘7,每個調平螺釘7均旋裝在底板1的下端面上。
集塊模式是將分散的塊材通過“積木式”砌筑、“整體化”裝配集成為綠色建筑的新型產業化模式,即工廠化生產的砌塊,經現場集中砌筑、樓面裝配、孔洞內配筋、灌注混凝土,形成承重結構,融合自主創新的節能與防護技術,用新理念和新生產方式建造綠色建筑的一體化模式。這里的塊材,一般指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塊。集塊模式砌體墻片,指的是全灌芯的配筋砌塊砌體墻片,也就是將空心砌塊墻片插入鋼筋、灌注混凝土形成的墻片。
如此設計在進行找平時,首先通過四個調平螺釘7將底板1進行調平,然后將兩個平行設置的標尺2固定在底板1上,由于底板1已經調平,故放在其上的標尺2也水平,為防止標尺2的另一端發生傾斜,可在標尺2另一端的下方放置楔形墊塊13,以保證標尺2的水平度,楔形墊塊13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楔形墊塊13沿高度方向相對設置,以便可以調節楔形墊塊13的高度。滑塊3在標尺2上滑動,通過滑塊3兩側的料斗8和砂漿槽9砌筑砂漿塊12,滑塊3每滑動到一個位置砌筑一組砂漿塊12,多組砂漿塊12即形成一個水平面,供墻片吊裝后使用,只要墻片自身垂直度滿足要求,底皮砌塊平整(這兩點可以通過在砌筑墻片時實現),即可保證墻片在落位后,直接滿足垂直度和水平度的要求。
本實施方式中,底板1為碳鋼板制作的底板,底板1的長度為250mm,寬度為250mm,厚度為10mm,底板1的四個角部設有螺紋孔,用于旋入調平螺釘7。滑塊3的跨度略大于兩標尺2橫向方向的寬度,這樣可使滑塊3在標尺2上自由移除和滑動,并且可在標尺2限制下任一位置設置砂漿塊12(鋼筋位置除外)。
具體實施方式二:結合圖1至圖4和圖12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上設有兩個水平氣泡尺4,水平氣泡尺4分別設置在底板1上端面相鄰兩個邊的邊緣,且兩個水平氣泡尺4相互垂直設置。本實施方式中未公開的技術特征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如此設計便于隨時觀察底板1是否水平。
具體實施方式三:結合圖1至圖4和圖12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定位機構包括兩個壓板5和兩組擋板6,每組擋板6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擋板6,兩組擋板6分別垂直且對稱固接在底板1的上端面上,一組擋板6設置在兩個標尺2之間,另一組擋板6設置在兩個標尺2的外側,兩個壓板5設置在標尺2的上端面,每個壓板5的兩端分別與另一組擋板6的上部可拆卸連接。本實施方式中未公開的技術特征與具體實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如此設計四個擋板6焊接在底板1的上端面上,通過四個擋板6實現了對兩個標尺2水平方向的限定,使其在調平過程中保持平行;通過壓板5實現在豎直方向上對標尺2的限位,使標尺2在使用過程中相對于底板1的位置不變。為達到穩固限位的效果,壓板5的個數設置為兩個。
具體實施方式四:結合圖1至圖5和圖12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擋板6水平截面的形狀為“凵”字形,擋板6的高度高于標尺2的高度,擋板6上部的兩側分別設有通孔6-1,壓板5的形狀為L形,壓板5水平側壁的下端面與標尺2的上端面平齊,壓板5豎直側壁的外側面與擋板6側邊的外側面平齊,壓板5豎直側壁的兩端分別設有長圓孔5-1,長圓孔5-1分別沿高度方向設置,長圓孔5-1與對應的一個通孔6-1通過螺栓10和螺母11連接。本實施方式中未公開的技術特征與具體實施方式三相同。
如此設計擋板6的高度高于標尺2的高度40mm,通孔6-1的孔徑為6mm,壓板5上的長圓孔5-1便于在進行限位時可調。將標尺2安放在底板1上之后再固定壓板5,壓板5與擋板6通過螺栓10和螺母11連接,擋板6上預留螺母11的安裝空間,即螺母11的內側邊緣與擋板6中部內側端面之間的距離為11mm。
具體實施方式五:結合圖1、圖3和圖12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底板1的形狀為正方形,底板1的上端面上設有方孔1-1,擋板6分別設置在方孔1-1四周外側的中部。本實施方式中未公開的技術特征與具體實施方式四相同。
如此設計方孔1-1以便于墻面上的豎向鋼筋穿過,由于鋼筋位置會有一定的偏差,本實施方式中方孔1-1的長度為70mm,寬度為70mm。
具體實施方式六:結合圖1至圖4、圖10和圖11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砂漿槽9的形狀為錐形。本實施方式中未公開的技術特征與具體實施方式一、二、四或五相同。
如此設計砂漿槽9的形狀,防止在向上撤出滑塊3時將砂漿粘起。
具體實施方式七:結合圖1至圖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標尺2為輕質鋁管制作的標尺2,標尺2上設有刻度。本實施方式中未公開的技術特征與具體實施方式六相同。
如此設計將標尺2設置在豎向穿墻筋的兩側,標尺2上設有刻度,其刻度單位為20mm或40mm,以適應模數為20mm的砌塊,有利于設置砂漿塊12時避開鋼筋的位置。
本實施方式中標尺2的長度為2m,標尺為輕質鋁管制作的標尺,以防止在使用過程中形成較大力矩。
具體實施方式八:結合圖1至圖1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集塊建筑裝配化施工樓面組合式找平裝置的找平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底板1調平:首先將找底板1放置在樓面指定位置,利用三點調平方法通過旋轉調平螺釘7將兩個水平氣泡尺4的水平氣泡調至中間位置;
步驟二:安放標尺2:將兩個標尺2的一端通過定位機構固定在底板1的上端面上,標尺2一端的端面與底板1的外側邊緣平齊,標尺2的另一端沿擬設砂漿塊12的一側設置,標尺2另一端的下方設置楔形墊塊13;
步驟三:設置砂漿塊12:將滑塊3移動至預設位置,向滑塊3兩側的料斗8內注入速凝砂漿并抹平,砂漿填滿砂漿槽9內,砂漿塊12的上表面與砂漿槽9上端面相平,然后豎直向上取下滑塊3;
步驟四:重復設置多組砂漿塊12:重復步驟三的內容,依次完成預設的多個不同位置的砂漿塊12,這些砂漿塊12的上表面為墻片提供的水平著落面,即為找平平面;
步驟五:準備吊裝:所有的砂漿塊12上表面均處于同一水平面上,利用吊裝工具將墻片吊裝到砂漿塊12上。
具體實施方式九:結合圖1至圖1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步驟一中底板1的調平應用三點調平法通過四個調平螺釘7實現,調平時以一個調平螺釘7為基點,調節除該點之外的兩相鄰調平螺釘7,使這兩個調平螺釘7所在邊的水平氣泡尺4的水平氣泡處于中間位置,然后旋動第四個調平螺釘7,使另一垂直邊的水平氣泡尺4的水平氣泡處中間位置,由此完成整個底板1的調平。本實施方式中未公開的技術特征與具體實施方式八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十:結合圖1至圖1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當待吊裝墻片的形狀為L形或T形時,在步驟四與步驟五之間還包括如下步驟:在完成步驟四后,取下標尺2并重新安裝,標尺2的安裝方向與原安裝方向垂直放置,然后重復步驟二至步驟四對另一垂直樓面進行找平。本實施方式中未公開的技術特征與具體實施方式八或九相同。
工作原理
本發明在使用時將底板1放置在待找平樓面墻片交角處(底板上的孔使樓面上的豎向鋼筋穿過底板),通過旋調平螺釘7調節底板1平衡度,使兩個水平氣泡尺4的氣泡處于中間位置。將標尺2放置在底板1上,通過四塊擋板6對其進行水平方向的限位,再通過兩個壓板5,將標尺2固定在水平面內。移動標尺2上的滑塊3,在預先設定的位置,從滑塊3兩側的砂漿槽9注入砂漿,將砂漿沿砂漿槽9槽口上方抹平。取下標尺2,如需要與原方向垂直放置對另一墻片處的樓面進行找平,重復上述操作,參照這些砂漿塊12將兩垂直樓面找平。在施工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樓面長度及平整度設置砂漿塊12的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