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建筑設備技術領域,用于爬架的智能控制,具體地說是一種智能爬架控制系統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在高層建筑施工領域中,腳手架是不可缺少的建筑施工設施。傳統的可移動式腳手架( 爬架) 的升降控制設備,由于在使用前,每個機位都要對帶動爬架提升的電動葫蘆鏈條進行手動預緊,這樣,整個操作控制過程因重復操作預緊程序,會耗費大量工時。此外,傳統的可移動式腳手架( 爬架) 的升降控制設備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易于引發安全事故。
專利號為201420519087.9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高層建筑施工專用爬架控制系統,它由總控箱以及若干個分控箱組成,總控箱和分控箱的箱體內部均設置有控制電路;總控箱通過五芯動力電纜線與各分控箱相連接,無線遙控發射器對總控箱進行控制,總控箱通過五芯動力電纜將控制信號傳送給各分控箱。但是,架體在升降過程中,無論是障礙物卡住、單機位停轉、或是主框架超載變形、還是機位速度不同步,都需要手動去調節對應的分控箱,費時費力;此外電源線和控制信號線采用五芯動力電纜實現,缺少地線,電源線出現問題時常常會通過控制信號線損壞控制板。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智能爬架控制系統,把電源線和控制信號線分開,不僅保留現有智能爬架控制系統的手動和遙控控制模式,還能夠實現針對單機的智能控制;本發明的另外一個目的是提供利用所述智能爬架控制系統實現的智能爬架控制方法。
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智能爬架控制系統,它包括無線遙控器、總控箱、第1~N號分控箱、第1~N號重量傳感器,第1~N號重量傳感器分別一一對應連接第1~N號分控箱的重量信號輸入端,無線遙控器與總控箱無線連接,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總控臺;
所述總控箱和分控箱的箱體內均設置有485通信板;
所述總控臺與總控箱通過485通信線進行控制信號的傳送連接;
所述總控箱與各個分控箱分別通過485通信線進行控制信號的傳送連接;
所述總控箱設置有第一電源輸出端口和第二電源輸出端口,所述第一電源輸出端口通過一根四芯動力電纜分別與安裝在總控箱一側的分控箱的電源輸入端口連接,所述第二電源輸出端口通過一根四芯動力電纜分別與安裝在總控箱另一側的分控箱的電源輸入端口連接;
所述分控箱的驅動信號輸出端連接電葫蘆;
所述總控箱通過一根五芯動力電纜接外部電源。
作為限定:它還包括第1~N號水平傳感器;
所述第1~N號個水平傳感器分別一一對應連接第1~N號分控箱的水平信號輸入端。
作為第二種限定:它還包括升降提示裝置;
所述總控臺的控制信號輸出端連接升降提示裝置的控制信號輸入端;
所述升降提示裝置包括聲光報警器和LED跑馬燈。
一種智能爬架控制方法,利用上述的智能爬架控制系統來實現,它包括依次進行的以下步驟:
①在總控臺設置并保存參數,同時將所設參數發送到總控箱和各個分控箱;
②總控箱通過各個分控箱對爬架預鎖緊;
③各分控箱根據檢測到的爬架信息發出相應的控制命令,同時將檢測到的爬架狀態信息反饋到總控箱;
④總控箱將步驟③中的反饋信息預處理后進一步反饋到總控臺;
⑤根據步驟④中的反饋信息,通過總控臺對沒達到預鎖緊要求的局部架體進行局部調整實現進一步預鎖緊;
⑥控制爬架上升或下降。
作為限定:所述步驟①的參數包括系統總載荷、系統接入的分控箱機位號和數量、系統失載預警值、系統失載停機值、系統超載預警值、系統超載停機值、系統水平預警值、系統水平停機值、第i號分控箱失載預警值、第i號分控箱失載停機值、第i號分控箱超載預警值、第i號分控箱超載停機值、第i號分控箱水平預警值、第i號分控箱水平停機值;
其中, 1≤i≤N。
作為進一步限定:所述步驟③包括,③-1、各個分控箱通過各自所連接的重量傳感器和水平傳感器分別檢測所對應的架體的載荷狀態和水平狀態,
③-2、如果某個分控箱所檢測架體的載荷值已經達到失載預警值/失載停機值/超載預警值/超載停機值、或者所檢測架體的水平偏移值已經達到水平預警值/水平停機值,則該分控箱發出報警信號同時將信息反饋到總控箱;
所述步驟④包括,
④-1、如果有分控箱反饋失載預警或超載預警或水平偏移預警信息,總控箱發出報警信息并通過自身所具有的顯示屏顯示反饋預警信息的分控箱機號和預警類別,
④-2、如果有分控箱反饋失載停機或超載停機或水平偏移停機信息,總控箱發出報警信息并通過所有分控箱控制系統整個架體停機,同時總控箱通過自身所具有的顯示屏顯示反饋停機信息的分控箱機號和停機類別,
④-3、總控箱將各個分控箱狀態信息和系統狀態數據反饋到總控臺。
作為更進一步限定,所述步驟⑤中包括:⑤-1、通過總控臺重新設置預警或者停機的分控箱參數,
⑤-2、向預警或停機分控箱增加載荷量參數。
作為再進一步限定:在所述步驟①~⑥進行的同時,總控臺實時存儲系統狀態數據以及各分控箱狀態信息,總控臺實時顯示系統各分控箱狀態。
本發明還有一種限定:在所述步驟⑥中,在爬架上升/下降時,總控臺控制升降提示裝置通過聲光報警器進行報警,同時通過LED跑馬燈顯示帶有上升/下降標識的圖案。
本發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術方案,其與現有技術相比,所取得的技術進步在于:
(1)本發明在現有智能爬架控制系統原有的結構上增加總控臺和水平傳感器,不論是整個系統還是某一分控箱所對應的架體出現失載、超載或者水平偏差,都能及時檢測到,除了保留現有技術中手動控制和遙控控制方式外,還可以通過總控臺實現針對性調整;
(2)本發明中各個分控箱是并聯關系,總控箱和分控箱之間電源線采用一根四芯動力電纜,通信采用485通信線實現,在某一個分控箱出現故障時,可以單獨拆除維修,同時也避免了電源線損壞對通信板造成損傷;
(3)本發明可以通過總控臺直接對整個系統和各個分控箱進行參數設置,簡便智能;
(4)本發明在工作過程中,通過總控臺實時保存系統狀態數據,方便以后查閱;
(5)本發明的升降提示裝置可以實時提示顯示架體所處狀態,提升施工安全系數。
本發明適用于爬架的智能控制。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
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電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方法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 1智能爬架控制系統
一種智能爬架控制系統,參照圖1,它包括無線遙控器、總控箱、第1~N號分控箱、第1~N號重量傳感器、、第1~N號水平傳感器、升降提示裝置和總控臺;
第1~N號重量傳感器分別一一對應連接第1~N號分控箱的重量信號輸入端,第1~N號個水平傳感器分別一一對應連接第1~N號分控箱的水平信號輸入端;
無線遙控器與總控箱無線連接,總控箱通過一根五芯動力電纜接外部電源;
總控箱和分控箱的箱體內均設置有485通信板,總控臺與總控箱通過485通信線進行控制信號的傳送連接,總控箱與各個分控箱分別通過485通信線進行控制信號的傳送連接;
總控箱設置有第一電源輸出端口和第二電源輸出端口,第一電源輸出端口通過一根四芯動力電纜分別與安裝在總控箱一側的分控箱的電源輸入端口連接,第二電源輸出端口通過一根四芯動力電纜分別與安裝在總控箱另一側的分控箱的電源輸入端口連接;
分控箱的驅動信號輸出端連接電葫蘆;
總控臺的控制信號輸出端連接升降提示裝置的控制信號輸入端;
升降提示裝置包括聲光報警器和LED跑馬燈。
實施例 2 智能爬架控制方法
一種智能爬架控制方法,利用實施例1中的智能爬架控制系統來實現,它包括依次進行的以下步驟:
①在總控臺設置并保存參數,同時將所設參數發送到總控箱和各個分控箱,
所設置參數包括系統總載荷、系統接入的分控箱機位號和數量、系統失載預警值、系統超載預警值、系統失載停機值、系統超載停機值、系統水平預警值、系統水平停機值、第i(1≤i≤N)號分控箱失載預警值、第i號分控箱超載預警值、第i號分控箱失載停機值、第i號分控箱超載停機值、第i號分控箱水平預警值、第i號分控箱水平停機值;
②總控箱通過各個分控箱對爬架預鎖緊;
③各個分控箱通過各自所連接的重量傳感器和水平傳感器分別檢測所對應的架體的載荷狀態和水平狀態,其中包括兩個方面:
③-1、各個分控箱通過各自所連接的重量傳感器和水平傳感器分別檢測所對應的架體的載荷狀態和水平狀態,③-2、如果某個分控箱所檢測架體的載荷值已經達到失載預警值/失載停機值/超載預警值/超載停機值、或者所檢測架體的水平偏移值已經達到水平預警值/水平停機值,則該分控箱發出報警信號同時將信息反饋到總控箱;
④總控箱將步驟③中的反饋信息預處理后進一步反饋到總控臺,其中包括三個方面:
④-1、如果有分控箱反饋失載預警或超載預警或水平偏移預警信息,總控箱發出報警信息并通過自身所具有的顯示屏顯示反饋預警信息的分控箱機號和預警類別,
④-2、如果有分控箱反饋失載停機或超載停機或水平偏移停機信息,總控箱發出報警信息并通過所有分控箱控制系統整個架體停機,同時總控箱通過自身所具有的顯示屏顯示反饋停機信息的分控箱機號和停機類別,
④-3、總控箱將各個分控箱狀態信息和系統狀態數據反饋到總控臺;
⑤根據步驟④中的反饋信息,通過總控臺對沒達到預鎖緊要求的架體進行局部調整實現進一步預鎖緊,其中包括兩個方面:
⑤-1、通過總控臺重新設置預警或者停機的分控箱參數,
⑤-2、向預警或停機分控箱增加載荷量參數;
⑥控制爬架上升或下降。
此外,在步驟①~⑥進行的同時,總控臺實時存儲系統狀態數據以及各分控箱狀態信息,總控臺實時顯示系統各分控箱狀態;在爬架上升/下降時,總控臺控制升降提示裝置通過聲光報警器進行報警,同時通過LED跑馬燈顯示帶有上升/下降標識的圖案。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權利要求保護的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