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領域,特別是一種使用建筑垃圾為原料的裝配式免脫模建筑結構及方法。
背景技術:
建筑垃圾是指在工程中由于人為或者自然等原因產生的建筑廢料,包括廢渣土、棄土、淤泥以及棄料等。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建筑業也同時快速發展,相伴而產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中國建筑垃圾的數量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1/3以上,而建筑垃圾的不斷增多帶來了以下問題:(1)建筑垃圾隨意堆放易產生安全隱患;(2)建筑垃圾對水資源污染嚴重;(3)建筑垃圾影響空氣質量;(4)建筑垃圾占用土地降低土壤質量;故而如何處理日益增多的建筑垃圾也成為急需解決的社會問題。在對建筑垃圾的處理中如果能夠變廢為寶以及如何進一步緩解對環境的污染將成為未來建筑垃圾處理發展的主題。
正是為了將建筑垃圾變廢為寶及緩解環境污染,提出了本發明一種使用建筑垃圾為原料的裝配式免脫模建筑結構及方法,在充分處理建筑垃圾的基礎上將建筑垃圾進行加工處理后作為建筑原料再一次投放到建筑建設中,不僅解決了建筑垃圾對自然環境的污染,減少了建筑垃圾的存放面積,而且還使得建筑垃圾變廢為寶。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發明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使用建筑垃圾為原料的裝配式免脫模建筑結構及方法,使用一次性泡塑模具作為建筑模具,形成裝配式建筑結構成品后,所述一次性泡塑模具后作為包裝箱,無需對成品進行包裝,節約了制造成本,同時使得泡塑包裝材料得到多次利用;同時,本發明很好的處理了現如今建筑垃圾無處堆放以及污染環境等問題,且將建筑垃圾變廢為寶,使得建筑垃圾得到再次利用;本發明通過泡塑模具、外層面板、內層面板、建筑垃圾粉粹物和骨架形成的裝配式建筑結構易于搬運,且通過所述骨架使得建筑結構更加的牢固和穩定。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使用建筑垃圾為原料的裝配式免脫模建筑結構,包括泡塑模具、外層面板、內層面板、建筑垃圾粉粹物和骨架,所述泡塑模具內壁平鋪滿有若干所述外層面板,所述外層面板之間等間距固定設置有若干所述內層面板,且所述外層面板與所述內層面板互相垂直,所述外層面板與所述內層面板之間形成若干方框結構,所述方框結構內設置有所述骨架;所述外層面板與所述內層面板之間還填充滿所述建筑垃圾粉粹物。
所述泡塑模具包括墻體泡塑模具、橫梁泡塑模具、立柱泡塑模具和房頂泡塑模具,所述墻體泡塑模具包括一體成型的墻體模具本體,所述墻體模具本體包括底板和側板,所述側板分別對齊垂直固定在所述底板的兩側上;所述橫梁泡塑模具包括一體成型的凹槽板;所述房頂泡塑模具包括第一頂模、第二頂模和圍板,若干個所述第一頂模和第二頂模之間互相擠扣安裝組成所述房頂泡塑模具的底部,并與所述圍板組成半封閉的所述房頂泡塑模具。
優選地,一種使用建筑垃圾為原料的裝配式免脫模建筑結構的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驟:
1)制作外層面板:將礦物纖維布、石粉和混凝土按重量百分比為礦物纖維布40-45%、石粉30-33%和混凝土26-28%進行混合攪拌后壓制成厚度為5-10cm的外層面板;
2)制作內層面板:將礦物纖維布、石粉和混凝土按重量百分比為礦物纖維布30-35%、石粉35-39%和混凝土29-32%進行混合攪拌后壓制成厚度為5-10cm的內層面板;
3)搭建墻體泡塑模具:將所述外層面板固定安裝到所述墻體泡塑模具內側,同時,在所述外層面板之間等間距固定設置若干所述內層面板,使得所述外層面板與所述內層面板互相垂直并形成若干方框結構,將若干所述骨架固定安裝到若干所述方框結構內;
4)搭建橫梁泡塑模具:將所述外層面板固定安裝到所述橫梁泡塑模具內側,同時,在所述外層面板之間等間距固定設置若干所述內層面板,使得所述外層面板與所述內層面板互相垂直并形成若干方框結構,將若干所述骨架固定安裝到若干所述方框結構內;
5)搭建房頂泡塑模具:若干個所述第一頂模和第二頂模之間互相擠扣安裝組成所述房頂泡塑模具底部后與所述圍板組成半封閉的所述房頂泡塑模具,將所述外層面板固定安裝到所述房頂泡塑模具內,將若干所述內層面板等間距垂直固定設置在所述外層面板上,將所述骨架固定安裝在所述內層面板之間;
6)粉粹建筑垃圾:使用粉粹機將建筑垃圾制成建筑垃圾粉粹物,其粉粹后的直徑為2-5cm;
7)澆注建筑垃圾粉粹物:首先,將建筑垃圾粉粹物注入到所述墻體泡塑模具內,同時不斷加入建筑水泥、強力膠和礦物纖維并不斷攪拌,完成后封蓋模具自動養護后形成墻體;其次,將建筑垃圾粉粹物注入到所述橫梁泡塑模具內,同時不斷加入建筑水泥、強力膠和礦物纖維并不斷攪拌,完成后封蓋模具自動養護后形成橫梁;最后,將建筑垃圾粉粹物注入到所述房頂泡塑模具內,同時不斷加入建筑水泥、強力膠和礦物纖維并不斷攪拌,完成后封蓋模具自動養護后形成房頂;其中建筑水泥、強力膠和礦物纖維的重量百分比為建筑水泥40-45%、強力膠30-33%和礦物纖維26-28%。
優選地,所述骨架為建筑鋼筋骨架,包括墻體骨架、橫梁骨架和房頂骨架,所述墻體骨架底部垂直固定安裝在地基上,若干所述橫梁骨架固定橫架穿過所述橫梁泡塑模具外層面板和內層面板所形成的方框結構,且所述骨架兩端與所述外層面板互相垂直;所述房頂骨架固定橫架穿過所述橫梁泡塑模具外層面板和內層面板所形成的方框結構,且所述骨架兩端與所述外層面板互相垂直。
優選地,所述外層面板與所述泡塑模具之間使用內螺釘或強力膠進行固定。
優選地,所述第一頂模上和所述第二頂模上設置有相互扣接的卡扣,所述圍板固定圍設在若干所述第一頂模和第二頂模相擠扣組成的所述房頂泡塑模具底部上。
優選地,所述泡塑模具為一次性泡塑模具,建筑成型后作為墻體的外側墻面,同時建筑結構為裝配式時,所述泡塑模具作為包裝箱使用。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使用一次性泡塑模具作為建筑模具,形成裝配式建筑結構成品后,所述一次性泡塑模具后作為包裝箱,無需對成品進行包裝,節約了制造成本,同時使得泡塑包裝材料得到多次利用;
2.本發明所述泡塑模具作為墻體的外側墻面使得墻體具有一定的保溫功能,減少建筑內熱量的散發;
3.本發明很好的處理了現如今建筑垃圾無處堆放以及污染環境等問題,且將建筑垃圾變廢為寶,使得建筑垃圾得到再次利用;
4.本發明通過泡塑模具、外層面板、內層面板、建筑垃圾粉粹物和骨架形成的裝配式建筑結構易于搬運,同時通過所述骨架使得建筑結構更加的牢固和穩定;
5.本發明通過所述垂直等間距固定設置在所述外層面板的內壁上的所述內層面板使得所述外層面板得到很好的固定,保障了所述外層面板與所述泡塑模具所形成的模具結構的穩定性;
6.本發明所述房頂泡塑模具通過所述第一頂模、第二頂模和圍板互相接扣拼湊形成所需各類尺寸的裝配建筑結構,使得建筑建設更加的靈活;
7.本發明建筑垃圾中加入的強力膠和礦物質纖維大大增強了建筑結構的粘合力和韌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使用建筑垃圾為原料的裝配式免脫模建筑結構的墻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種使用建筑垃圾為原料的裝配式免脫模建筑結構的橫梁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一種使用建筑垃圾為原料的裝配式免脫模建筑結構的房頂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一種使用建筑垃圾為原料的裝配式免脫模建筑結構的墻體模具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一種使用建筑垃圾為原料的裝配式免脫模建筑結構的橫梁模具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一種使用建筑垃圾為原料的裝配式免脫模建筑結構的房頂模具示意圖。
附圖中,1-泡塑模具、11-底板、12-側板、13-凹槽板、14-第一頂模、15-第二頂模、16-圍板、2-外層面板、3-內層面板、4-建筑垃圾粉粹物、5-骨架。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使用建筑垃圾為原料的裝配式免脫模建筑結構及方法,使用一次性泡塑模具作為建筑模具,形成裝配式建筑結構成品后,所述一次性泡塑模具后作為包裝箱,無需對成品進行包裝,節約了制造成本,同時使得泡塑包裝材料得到多次利用;同時,本發明很好的處理了現如今建筑垃圾無處堆放以及污染環境等問題,且將建筑垃圾變廢為寶,使得建筑垃圾得到再次利用;本發明通過泡塑模具、外層面板、內層面板、建筑垃圾粉粹物和骨架形成的裝配式建筑結構易于搬運,且通過所述骨架使得建筑結構更加的牢固和穩定。
請參閱圖1-6,一種使用建筑垃圾為原料的裝配式免脫模建筑結構,包括泡塑模具1、外層面板2、內層面板3、建筑垃圾粉粹物4和骨架5,所述泡塑模具1內壁平鋪滿有若干所述外層面板2,所述外層面板2之間等間距固定設置有若干所述內層面板3,且所述外層面板2與所述內層面板3互相垂直,所述外層面板2與所述內層面板3之間形成若干方框結構,所述方框結構內設置有所述骨架5;所述外層面板2與所述內層面板3之間還填充滿所述建筑垃圾粉粹物4。
所述泡塑模具1包括墻體泡塑模具、橫梁泡塑模具、立柱泡塑模具和房頂泡塑模具,所述墻體泡塑模具包括一體成型的墻體模具本體,所述墻體模具本體包括底板11和側板12,所述側板12分別對齊垂直固定在所述底板11的兩側上;所述橫梁泡塑模具包括一體成型的凹槽板13;所述房頂泡塑模具包括第一頂模14、第二頂模15和圍板16,若干個所述第一頂模14和第二頂模15之間互相擠扣安裝組成所述房頂泡塑模具的底部,并與所述圍板16組成半封閉的所述房頂泡塑模具。
基于上述結構,達到的效果是:通過所述垂直等間距固定設置在所述外層面板2的內壁上的所述內層面板3使得所述外層面板2得到很好的固定,保障了所述外層面板2與所述泡塑模具1所形成的模具結構的穩定性;所述房頂泡塑模具通過所述第一頂模14、第二頂模15和圍板16互相接扣拼湊形成所需各類尺寸的裝配建筑結構,使得建筑建設更加的靈活。
請參閱圖1-6,一種使用建筑垃圾為原料的裝配式免脫模建筑結構的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驟:
1)制作外層面板:將礦物纖維布、石粉和混凝土按重量百分比為礦物纖維布40-45%、石粉30-33%和混凝土26-28%進行混合攪拌后壓制成厚度為5-10cm的外層面板2;
2)制作內層面板:將礦物纖維布、石粉和混凝土按重量百分比為礦物纖維布30-35%、石粉35-39%和混凝土29-32%進行混合攪拌后壓制成厚度為5-10cm的內層面板3;
3)搭建墻體泡塑模具:將所述外層面板2固定安裝到所述墻體泡塑模具內側,同時,在所述外層面板2之間等間距固定設置若干所述內層面板3,使得所述外層面板2與所述內層面板3互相垂直并形成若干方框結構,將若干所述骨架5固定安裝到若干所述方框結構內;
4)搭建橫梁泡塑模具:將所述外層面板2固定安裝到所述橫梁泡塑模具內側,同時,在所述外層面板2之間等間距固定設置若干所述內層面板3,使得所述外層面板2與所述內層面板3互相垂直并形成若干方框結構,將若干所述骨架5固定安裝到若干所述方框結構內;
5)搭建房頂泡塑模具:若干個所述第一頂模14和第二頂模15之間互相擠扣安裝組成所述房頂泡塑模具底部后與所述圍板16組成半封閉的所述房頂泡塑模具,將所述外層面板2固定安裝到所述房頂泡塑模具內,將若干所述內層面板3等間距垂直固定設置在所述外層面板2上,將所述骨架5固定安裝在所述內層面板3之間;
6)粉粹建筑垃圾:使用粉粹機將建筑垃圾制成建筑垃圾粉粹物5,其粉粹后的直徑為2-5cm;
7)澆注建筑垃圾粉粹物:首先,將建筑垃圾粉粹物4注入到所述墻體泡塑模具內,同時不斷加入建筑水泥、強力膠和礦物纖維并不斷攪拌,完成后封蓋模具自動養護后形成墻體;其次,將建筑垃圾粉粹物4注入到所述橫梁泡塑模具內,同時不斷加入建筑水泥、強力膠和礦物纖維并不斷攪拌,完成后封蓋模具自動養護后形成橫梁;最后,將建筑垃圾粉粹物4注入到所述房頂泡塑模具內,同時不斷加入建筑水泥、強力膠和礦物纖維并不斷攪拌,完成后封蓋模具自動養護后形成房頂;其中建筑水泥、強力膠和礦物纖維的重量百分比為建筑水泥40-45%、強力膠30-33%和礦物纖維26-28%。
基于上述步驟,達到的效果是:使用建筑垃圾作為建筑原料很好的處理了現如今建筑垃圾無處堆放以及污染環境等問題,且將建筑垃圾變廢為寶,使得建筑垃圾得到再次利用;通過泡塑模具1、外層面板2、內層面板3、建筑垃圾粉粹物4和骨架5形成的裝配式建筑結構易于搬運,同時通過所述骨架5使得建筑結構更加的牢固和穩定;建筑垃圾中加入的強力膠和礦物質纖維大大增強了建筑結構的粘合力和韌性。
請參閱圖1-6,所述骨架5為建筑鋼筋骨架,包括墻體骨架、橫梁骨架和房頂骨架,所述墻體骨架底部垂直固定安裝在地基上,若干所述橫梁骨架固定橫架穿過所述橫梁泡塑模具外層面板2和內層面板3所形成的方框結構,且所述骨架5兩端與所述外層面板2互相垂直;所述房頂骨架固定橫架穿過所述橫梁泡塑模具外層面板2和內層面板3所形成的方框結構,且所述骨架5兩端與所述外層面板2互相垂直。
基于上述結構,達到的效果是:所述墻體骨架整體位于所述墻體泡塑模具中,底部固定安裝在建筑結構的地基上,大大增強了墻體的穩定性。
請參閱圖1,所述外層面板2與所述泡塑模具之間使用內螺釘或強力膠進行固定。
基于上述結構,達到的效果是:增強了所述外層面板2與所述泡塑模具1之間的粘合力,使得所述外層面板2不易于從泡塑模具1上掉落下來。
請參閱圖6,所述第一頂模14上和所述第二頂模15上設置有相互扣接的卡扣,所述圍板16固定圍設在若干所述第一頂模14和第二頂模15相擠扣組成的所述房頂泡塑模具底部上。
請參閱圖1,所述泡塑模具為一次性泡塑模具,建筑成型后作為墻體的外側墻面,同時建筑結構為裝配式時,所述泡塑模具1作為包裝箱使用。
基于上述結構,達到的效果是:使用一次性泡塑模具作為建筑模具,形成裝配式建筑結構成品后,所述一次性泡塑模具后作為包裝箱,無需對成品進行包裝,節約了制造成本,同時使得泡塑包裝材料得到多次利用;同時所述泡塑模具1作為墻體的外側墻面使得墻體具有一定的保溫功能,減少建筑內熱量的散發。
上述說明是針對本發明較佳可行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但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專利申請范圍,凡本發明所提示的技術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變化或修飾變更,均應屬于本發明所涵蓋專利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