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一種建筑結構,尤其是涉及一種型鋼混凝土梁與鋼管混凝土柱剛接節點。
背景技術:
隨著鋼結構的發展,各種節點設計及施工日趨完善。如工字鋼與鋼柱、型鋼混凝土柱的剛接節點,型鋼混凝土梁與型鋼混凝土柱的剛接節點。與此同時,型鋼混凝土梁與鋼管混凝土柱的連接因為其復雜性一直是工程上的難點。隨著設計以及施工要求的提高,工程中越來越需要可靠、穩固且安裝方便的型鋼混凝土梁與鋼管混凝土柱剛接節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型鋼混凝土梁與鋼管混凝土柱剛接節點,能夠解決上述問題。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型鋼混凝土梁與鋼管混凝土柱剛接節點,包括型鋼混凝土梁、鋼管混凝土柱和環形鋼牛腿,型鋼混凝土梁和鋼管混凝土柱之間通過環形鋼牛腿連接,環形鋼牛腿包括翼緣環板、翼緣板和豎向的變截面腹板,翼緣環板焊設在鋼管混凝土柱的外周邊,翼緣板的一端與翼緣環板之間焊接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設有環形鋼牛腿,可以使得型鋼混凝土梁內與鋼管混凝土柱剛性連接更可靠;通過環形鋼牛腿可以方便型鋼混凝土梁和鋼管混凝土柱的彎矩和剪力的傳遞,保證連接的可靠性,保持連接穩固,且安裝方便,使得該型鋼混凝土梁與鋼管混凝土柱剛接節點可以可靠承受各種作用力。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型鋼混凝土梁包括梁內型鋼和梁內縱筋。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翼緣板的另一端與梁內型鋼焊接連接。能夠將梁內型鋼承擔的彎矩傳遞給鋼管混凝土柱。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變截面腹板的一端與梁內型鋼的腹板通過高強度螺栓連接,另一端與鋼管混凝土柱焊接連接。能夠將型鋼混凝土梁的梁剪力傳遞給鋼管混凝土柱。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翼緣環板上焊接有短鋼筋,短鋼筋帶有機械連接接頭,短鋼筋與梁內縱筋通過機械連接接頭連接。能夠實現將梁內縱筋的拉力和壓力傳遞給環形鋼牛腿的上下翼緣環板,從而實現把型鋼混凝土梁的梁內縱筋承擔的彎矩傳遞給鋼管混凝土柱。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鋼管混凝土柱的尺寸為φ720x14mm,型鋼混凝土梁尺寸為500×700mm,型鋼混凝土梁的跨度為9.4m。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梁內型鋼為工型鋼,梁內型鋼的規格為500×300×20×30mm。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梁內縱筋的梁上部包括5根直徑為25mm的鋼筋,梁內縱筋的梁下部包括4根直徑為25mm的鋼筋。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翼緣環板的外徑為φ1120mm,內徑為φ720mm,厚度為30mm。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翼緣板的厚度為30mm,變截面腹板的厚度為20mm,變截面腹板的高度為600~500mm。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型鋼混凝土梁與鋼管混凝土柱剛接節點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型鋼混凝土梁與鋼管混凝土柱剛接節點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2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2示意性地給出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如圖1-2所示,型鋼混凝土梁與鋼管混凝土柱剛接節點,包括型鋼混凝土梁1、鋼管混凝土柱2及環形鋼牛腿3,型鋼混凝土梁1與鋼管混凝土柱2之間通過環形鋼牛腿3連接。鋼管混凝土柱2尺寸可以為φ720x14mm,型鋼混凝土梁1尺寸可以為500×700mm,型鋼混凝土梁1的跨度為9.4m。
在本實施方式中,環形鋼牛腿3包括翼緣環板31、翼緣板32及豎向的變截面腹板33,翼緣環板31焊接在鋼管混凝土柱2的外周,翼緣板32的一端與翼緣環板31焊接連接。優選的,翼緣環板31與鋼管混凝土柱2、翼緣環板31與翼緣板32之間采用等強坡口焊連接。翼緣環板31的外徑為φ1120mm,內徑為φ720mm,厚度為30mm,環形鋼牛腿3的伸出部分為翼緣板32和變截面腹板33,翼緣板32的厚度為30mm,變截面腹板33的厚度為20mm,變截面腹板33的高度為600~500mm。
在本實施方式中,型鋼混凝土梁1內置有梁內型鋼11和梁內縱筋12。梁內型鋼11為工型鋼,其規格為500×300×20×30mm。鋼混凝土梁1內還設有梁內縱筋12,梁內縱筋12的梁上部包括5根直徑為25mm的鋼筋(符號表示為5φ25),梁內縱筋12的梁下部包括4根直徑為25mm的鋼筋(符號表示為4φ25)。
在本實施方式中,翼緣板32的另一端與梁內型鋼11的翼緣焊接連接。能夠將梁內型鋼11承擔的彎矩傳遞給鋼管混凝土柱2。優選的,翼緣板32與梁內型鋼11之間采用等強坡口焊。
在本實施方式中,環形鋼牛腿3的變截面腹板33的一端與梁內型鋼11的腹板通過高強度螺栓連接,另一端與鋼管混凝土柱2焊接連接。能實現將型鋼混凝土梁1的梁剪力傳遞給鋼管混凝土柱2。優選的,變截面腹板33與鋼管混凝土柱2之間通過雙面角焊連接,雙面角焊縫的厚度為14mm。
在本實施方式中,翼緣環板31上預先焊接有短鋼筋,短鋼筋上設有機械連接接頭4,梁內縱筋12與短鋼筋通過機械連接接頭4連接。優選地,機械連接接頭4為直螺紋i級機械連接接頭。翼緣環板31與短鋼筋的焊接方式為單面焊,焊縫長度為250mm。短鋼筋包括9根直徑為25mm的鋼筋。短鋼筋和機械連接接頭4能夠將梁內縱筋12的拉力和壓力傳遞給環形鋼牛腿3的上下翼緣環板31,從而實現把型鋼混凝土梁的梁內縱筋12承擔的彎矩傳遞給鋼管混凝土柱2。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