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豎向折線幕墻系統,屬于建筑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建筑幕墻是集建筑技術、功能和藝術于一體的建筑外圍護結構,幕墻作為一種高級建筑外墻,倍受建筑師和開發商的喜愛,各種外形的幕墻也越來越多。傳統豎向幕墻僅僅是自上而下的斜幕墻,無法實現建筑立面樓層與樓層之間的層次感。為了豐富建筑外立面的凹凸層次,豎向折線幕墻收到建筑師和開發商的青睞。
現有技術如公開號為CN202611032U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防上下錯位折線單元式幕墻結構,由多個單元板塊組成,每個單元板塊均包括上橫框、上插接橫框、下橫框、兩個水槽框及兩個豎框。
然而,在上述現有技術中,該幕墻整體結構呈上窄下寬,幕墻的豎向走向與地面呈一定的傾斜角度,也就是不完全垂直于地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現有技術中豎向折線幕墻呈斜面的問題,從而提出一種幕墻走向垂直于地面的豎向折線幕墻系統。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折線幕墻系統,包括:
立柱,幕墻系統的支撐件,平行于建筑外墻方向延伸設置;
橫梁,若干個,依次沿立柱的延伸方向有序地在連接在立柱側面上,所述橫梁具有靠近立柱的根部和遠離立柱的頂部;
幕墻面板,若干個,安裝在相鄰兩個橫梁的根部和頂部之間。
優選地,還包括外裝飾板,每一橫梁下方均對應設置有一個外裝飾板,連接在相鄰的兩個幕墻面板的相鄰邊處。
優選地,所述橫梁包括后端橫梁和和與后端橫梁掛接的前端橫梁;所述后端橫梁一端緊固在所述立柱上,另一端部連接所述前端橫梁。
優選地,還包括一側連接立柱、另一側連接前端橫梁的加強筋件。
優選地,所述加強筋件通過卡鉤連接所述立柱后,緊固件將加強筋件和立柱緊固連接。
優選地,所述橫梁的頂部設置有支撐所述幕墻面板和限制所述幕墻面板向立柱方向移位的托塊。
優選地,所述橫梁的頂部設置有限制所述幕墻面板向遠離立柱的方向移位的扣線。
優選地,還包括與所述橫梁平行設置、連接于立柱的外裝飾連接件;所述外裝飾連接件上遠離立柱的一端安裝外裝飾線
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提供豎向折線幕墻系統,包括:立柱,為幕墻系統的支撐件,平行于建筑外墻方向延伸設置;橫梁,若干個,依次沿立柱的延伸方向有序地在連接在立柱側面上,所述橫梁具有靠近立柱的根部和遠離立柱的頂部;幕墻面板,若干個,安裝在相鄰兩個橫梁的根部和頂部之間。立柱垂直于地面設置,橫梁垂直于立柱一側面,再在兩橫梁的頂部和根部之間設置傾斜設置的幕墻面板,從而實現走向垂直于地面的豎向折線幕墻系統。
2.本實用新型提供豎向折線幕墻系統,還包括外裝飾板,每一橫梁下方均對應設置有一個外裝飾板,連接在相鄰的兩個幕墻面板的相鄰邊處。每一橫梁對應一幕墻面板、一外裝飾板,幕墻面板與外裝飾板構成幕墻系統的外表面,從而形成美觀有序的幕墻。
3.本實用新型提供豎向折線幕墻系統,所述橫梁包括后端橫梁和和與后端橫梁掛接的前端橫梁;所述后端橫梁一端緊固在所述立柱上,另一端部連接所述前端橫梁。后端橫梁緊固連接在立柱上,前端橫梁通過掛鉤結構掛接于后端橫梁上,采用掛接結構實現連接的方式方便裝配。
4.本實用新型提供豎向折線幕墻系統,還包括一側連接立柱、另一側連接前端橫梁的加強筋件,連接立柱和前端橫梁的加強筋件用于提高幕墻系統的穩定性。
5.本實用新型提供豎向折線幕墻系統,所述加強筋件通過卡鉤連接所述立柱后,緊固件將加強筋件和立柱緊固連接,從而實現有效的緊固連接,使得整個幕墻系統穩固連接。
6.本實用新型提供豎向折線幕墻系統,所述橫梁的頂部設置有支撐所述幕墻面板和限制所述幕墻面板向立柱方向移位的托塊,也就是說,所述托塊限定了幕墻面板靠近立柱的位置。
7.本實用新型提供豎向折線幕墻系統,所述橫梁的頂部設置有限制所述幕墻面板向遠離立柱的方向移位的扣線,也就是說,所述扣線限定了幕墻面板遠離立柱的位置。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豎向折線幕墻系統的豎向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豎向折線幕墻系統的橫向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豎向折線幕墻系統中立柱的截面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豎向折線幕墻系統中后端橫梁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豎向折線幕墻系統中前端橫梁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豎向折線幕墻系統中加強筋件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幕墻面板;2-立柱;3-后端橫梁;31-支撐部;4-前端橫梁;5-扣線;6-托塊;7-外裝飾板;8-外裝飾線;9-加強筋件;10-外裝飾連接件;11-隔熱墊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不同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結合。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折線幕墻系統,如圖1所示,包括:
立柱2,為幕墻系統的支撐件,平行于建筑外墻方向延伸設置;橫梁,若干個,依次沿立柱2的延伸方向均勻有序地在連接在立柱2側面上,所述橫梁具有靠近立柱2的根部和遠離立柱2的頂部;幕墻面板1,若干個,安裝在相鄰兩個橫梁的根部和頂部之間。
上述實施例中,立柱2垂直于地面設置,橫梁垂直于立柱2一側面,再在兩橫梁的頂部和根部之間設置傾斜設置的幕墻面板1,從而實現走向垂直于地面的豎向折線幕墻系統。
所述橫梁與幕墻面板1的數量與豎向折線幕墻的高度和橫梁之間的間距有關,在豎向折線幕墻的高度一定時,上下層的橫梁間距越大,則幕墻面板1和橫梁的數量越少;反之,上下層的橫梁間距越小,則幕墻面板1和橫梁的數量越多。
本實施的豎向折線幕墻系統,還包括外裝飾板7,每一橫梁下方均對應設置有一個外裝飾板7,連接在相鄰的兩個幕墻面板1的相鄰邊處。每一橫梁對應一幕墻面板1、一外裝飾板7,幕墻面板1與外裝飾板7構成幕墻系統的外表面,從而形成美觀有序的幕墻。
如圖1所示,所述橫梁包括后端橫梁3和和與后端橫梁3掛接的前端橫梁4;所述后端橫梁3一端緊固在所述立柱2上,另一端部連接所述前端橫梁4。后端橫梁3緊固連接在立柱2上,前端橫梁4通過掛鉤結構掛接于后端橫梁3上,采用掛接結構實現連接的方式方便裝配。如圖4所示的后端橫梁3,其上成型有用于掛接前端橫梁4的掛鉤,對應的,如圖5所示的前端橫梁4上成型有用于掛接后端橫梁3的掛鉤,從而實現前端橫梁4與后端橫梁3的掛接連接。如圖4中,后端橫梁3上還成型有用于定位裝配于立柱2上的凸起桿,以及用于支撐連接幕墻面板1的支撐部31。
本實施的豎向折線幕墻系統,還包括一側連接立柱2、另一側連接前端橫梁4的加強筋件9,連接立柱2和前端橫梁4的加強筋件9用于提高幕墻系統的穩定性。
如圖2所示,所述加強筋件9通過卡鉤連接所述立柱2后,緊固件將加強筋件9和立柱2緊固連接,從而實現有效的緊固連接,使得整個幕墻系統穩固連接。如圖3所示的立柱2,其有一側面上成型有掛鉤,如圖6所述的加強筋件9,其上對應成型有掛鉤,從而使得加強筋件9卡鉤連接所述立柱2。
如圖5所示,所述橫梁的頂部設置有支撐所述幕墻面板1和限制所述幕墻面板1向立柱2方向移位的托塊6,也就是說,所述托塊6限定了幕墻面板1靠近立柱2的位置。
所述橫梁的頂部設置有限制所述幕墻面板1向遠離立柱2的方向移位的扣線5,也就是說,所述扣線5限定了幕墻面板1遠離立柱2的位置。
本實施的豎向折線幕墻系統,還包括與所述橫梁平行設置、連接于立柱2的外裝飾連接件10;所述外裝飾連接件10上遠離立柱2的一端安裝外裝飾線8。所述外裝飾線8靠近幕墻面板1側上安裝有隔熱墊圈11。
所述立柱2、前端橫梁4、后端橫梁3、扣線5、托塊6、外裝飾板7、外裝飾線8、加強筋件9均為鋁合金材料制成。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明創造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