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防護棚,特別是一種建筑施工防護棚。
背景技術:
1、在高層建筑施工時,為了防止高空墜物砸到行人,往往會在人行通道上搭建防護棚,以防砸傷工人,目前的建筑施工防護棚多是腳手架搭建而成,雖然就地取材,成本較低,但是腳手架搭建的防護棚缺少必要的緩沖,在實際使用中存在以下問題:
2、由于缺少緩沖,若是人員墜落直接撞擊防護棚會給工人造成較大的傷害,無法吸收一定的沖擊力,減輕人員傷害,而且高空墜物沒有緩沖也容易對防護棚的結構造成較大得到沖擊,影響可靠性。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決所述技術缺陷之一。
2、為此,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建筑施工防護棚,以解決背景技術中所提到的問題,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
3、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一方面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建筑施工防護棚,包括頂板,所述頂板底面的四角均固定連接有支撐腿,所述頂板頂面的中心處固定連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兩側面的中部均固定連接有若干伸縮阻尼器,固定板兩側的若干所述伸縮阻尼器的伸縮端分別共同固定連接有一個連接軸,兩個所述連接軸的外壁均轉動連接有若干連接軸套,若干所述連接軸套外壁的中部均固定連接有連接柱,兩側的若干所述連接柱遠離連接軸套的一端共同固定連接有頂棚,所述頂棚為具有彈性的鋼板制成,所述頂棚為左右對稱的尖頂結構,所述頂棚底面的兩側的若干連接柱以頂棚的尖頂脊為中線對稱設置。
4、由上述任一方案優選的是,所述固定板頂面與若干伸縮阻尼器對應的位置固定連接有若干彈簧定位板,若干所述彈簧定位板頂面的中心處均固定連接有緩沖彈簧,若干所述緩沖彈簧的頂部頂緊頂棚底面的中心處。
5、采用上述方案達到的技術效果是:通過緩沖彈簧吸收沖擊力,從而進一步的吸收動能。
6、由上述任一方案優選的是,所述連接軸套處于連接軸與若干伸縮阻尼器連接處之間中心處的位置,若干所述伸縮阻尼器在常態下處于收縮狀態。
7、采用上述方案達到的技術效果是:防止連接軸套與伸縮阻尼器發生干涉,收縮狀態使伸縮阻尼器保留最大的阻尼滑動空間。
8、由上述任一方案優選的是,若干所述伸縮阻尼器底部均固定連接有支撐肋,所述支撐肋的底面與頂板的頂面固定連接,若干所述伸縮阻尼器外殼完全處于頂板頂面的范圍內。
9、采用上述方案達到的技術效果是:使伸縮阻尼器的底部被完全承托,降低其受到的豎向應力。
10、由上述任一方案優選的是,所述頂棚的尺寸大于頂板頂面的尺寸,所述頂棚的頂面固定連接有緩沖墊。
11、采用上述方案達到的技術效果是:使頂棚可以完全遮蓋頂板,通過緩沖墊可以降低墜物對頂棚頂面的損傷。
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優點和有益效果為:
13、該建筑施工防護棚,在墜物撞擊頂棚時,頂棚自身的斜頂結構可以使墜物順勢滑落,削弱沖擊力,同時頂棚自身的彈性也能吸收一部分動能,然后頂棚受到壓縮,兩側邊緣向外壁伸展,進而拉動伸縮阻尼器伸開,通過伸縮阻尼器的阻尼滑動吸收動能,降低沖擊力,從而大大提高緩沖效果,提高整體可靠性,同時減弱對墜落工人的傷害。
1.一種建筑施工防護棚,其特征在于:包括頂板(1),所述頂板(1)底面的四角均固定連接有支撐腿(2),所述頂板(1)頂面的中心處固定連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兩側面的中部均固定連接有若干伸縮阻尼器(5),固定板(3)兩側的若干所述伸縮阻尼器(5)的伸縮端分別共同固定連接有一個連接軸(6),兩個所述連接軸(6)的外壁均轉動連接有若干連接軸套(7),若干所述連接軸套(7)外壁的中部均固定連接有連接柱(8),兩側的若干所述連接柱(8)遠離連接軸套(7)的一端共同固定連接有頂棚(4),所述頂棚(4)為具有彈性的鋼板制成,所述頂棚(4)為左右對稱的尖頂結構,所述頂棚(4)底面的兩側的若干連接柱(8)以頂棚(4)的尖頂脊為中線對稱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施工防護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頂面與若干伸縮阻尼器(5)對應的位置固定連接有若干彈簧定位板(10),若干所述彈簧定位板(10)頂面的中心處均固定連接有緩沖彈簧(11),若干所述緩沖彈簧(11)的頂部頂緊頂棚(4)底面的中心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建筑施工防護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軸套(7)處于連接軸(6)與若干伸縮阻尼器(5)連接處之間中心處的位置,若干所述伸縮阻尼器(5)在常態下處于收縮狀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建筑施工防護棚,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伸縮阻尼器(5)底部均固定連接有支撐肋(9),所述支撐肋(9)的底面與頂板(1)的頂面固定連接,若干所述伸縮阻尼器(5)外殼完全處于頂板(1)頂面的范圍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建筑施工防護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棚(4)的尺寸大于頂板(1)頂面的尺寸,所述頂棚(4)的頂面固定連接有緩沖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