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具體為一種預制疊合板。
背景技術:
1、疊合板作為一種常見的建筑材料,因其高效、快速和可重復使用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各類建筑結構中。然而,傳統的疊合板在制作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鋼筋和混凝土原料,其制造成本高且重量大,不利于成本管控和運輸。
2、同時,傳統的疊合板在施工過程中往往需要與機電、裝修工程并行,要在疊合板內預埋水管、電管以及網絡線纜等管線,通常需要在疊合板上二次打孔,這不僅增加了施工難度和成本,還可能破壞疊合板的結構和強度。
3、此外,傳統的疊合板在疊放或運輸過程中,一般采用木方或墊塊支撐在兩相鄰疊合板之間,這種做法效率低下且損耗人工,若將疊合板直接堆疊,則不利于后續起吊與搬運,且極易導致疊合板表面破損,影響使用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預制疊合板,在輕量化的同時,易于運輸和起吊,且能有效避免由于疊合板施工中預埋管線造成的結構破壞。
2、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預制疊合板,它包括疊合板本體,所述疊合板本體的內部預埋有芯筒組件以及若干預應力鋼筋,所述芯筒組件位于疊合板本體的中部,預應力鋼筋間隔分布在芯筒組件的周圍;
3、所述芯筒組件包括至少三個前后延伸的核心鋼筒;
4、所述核心鋼筒的縱向截面為中空的正多邊形,且其兩端分別貫通疊合板本體的前后側面,各所述核心鋼筒之間呈折線形布設,位于同一高度上相鄰的兩個核心鋼筒側壁之間夾設一個核心鋼筒;
5、所述預應力鋼筋前后延伸,其端部也分別延伸出疊合板本體的前后側面。
6、較之現有技術而言,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7、1、通過設置芯筒組件,減少了制作疊合板所需的鋼筋和混凝土原料,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時,實現了疊合板的輕量化;且核心鋼筒的兩端貫通疊合板本體的前后側面,核心鋼筒的內腔中可直接伸入吊繩或吊鉤,便于施工過程中的吊裝操作;此外,安裝就位后的核心鋼筒內腔還可直接穿入水管、電管以及網絡線纜等預埋線組,無需對疊合板進行二次打孔,不僅減少了施工難度和成本,還避免了因打孔而可能導致的結構破壞。
8、2、通過承托鋼筒以及肋板的配合,使得多塊預制疊合板在疊放或運輸時,可通過肋條支撐在承托鋼筒上,不僅易于儲存、運輸以及起吊,還防止了相鄰疊合板表面直接接觸而產生的脆性破壞,保證了產品質量和使用壽命。
1.一種預制疊合板,它包括疊合板本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疊合板本體(1)的內部預埋有芯筒組件(2)以及若干預應力鋼筋(3),所述芯筒組件(2)位于疊合板本體(1)的中部,預應力鋼筋(3)間隔分布在芯筒組件(2)的周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疊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鋼筒(201)的縱向截面為正五邊形或正六邊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預制疊合板,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預埋在疊合板本體(1)內的兩個承托鋼筒(4),兩個所述承托鋼筒(4)分別固設在芯筒組件(2)的左右兩側;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預制疊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疊合板本體(1)底部前后間隔設有若干左右延伸的肋條(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