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建筑配件領域,具體涉及的是一種定位支撐墊塊。
背景技術:
1、在鋼筋混凝土外墻保溫體系中,普遍用到由鋼筋網(wǎng)和保溫板構成的預制保溫構件,在現(xiàn)場施工澆筑混凝土時,通常需要通過墊塊(也叫定位支撐墊塊)對鋼筋網(wǎng)和保溫板進行定位。
2、例如,中國專利文獻cn220868484u公開了一種定位支撐墊塊,其使用時,工人通過墊塊可以將十字交叉點處的橫向鋼絲和縱向鋼絲快速、準確地卡入相應的限筋槽內(nèi),完成對鋼筋網(wǎng)和保溫板的定位。因其快速、準確的特點,從而降低安裝失誤,提高安裝效率。
3、但是,其筒體僅僅一個進口,在現(xiàn)場施工澆筑混凝土時只能從這個進口進入筒體內(nèi),澆筑混凝土進料太少,會造成筒體內(nèi)虛空、混凝土外墻強度下降,帶來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如何設計出一種定位支撐墊塊,提高混凝土外墻強度。
2、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具體為:
3、一種定位支撐墊塊,包括固定在一起的套筒和底盤,套筒的下端固定在底盤上,其上端設有主進料口,套筒的周向方向均勻設有四組鋼筋結構與四組進料孔,進料孔位于鋼筋結構的下方。
4、進料孔整體為矩形。
5、鋼筋結構整體為l狀,包括豎槽與橫槽,豎槽的底部為狹窄部。
6、狹窄部的至少一個側(cè)壁與豎槽本體的側(cè)壁之間通過傾斜面過渡。
7、狹窄部的兩個側(cè)壁與豎槽本體的側(cè)壁之間均通過傾斜面過渡。
8、兩個相鄰進料孔之間的套筒的側(cè)壁為承重墻,承重墻貫穿整個套筒,套筒和底盤之間設有四個加強筋板,加強筋板為直角三角形,其一邊固定在承重墻上、另一個固定在底盤上。
9、加強筋板的上端位于橫槽的上方。
10、套筒的狹窄部為塑料材質(zhì)。
11、套筒、底盤均為塑料材質(zhì),整體注塑或者模壓成型。
12、豎槽的上端口呈上寬下窄的形狀。
13、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為,本實用新型在筒體的側(cè)壁上開設有進料孔,在現(xiàn)場施工澆筑混凝土時可以從多個方向進入筒體內(nèi),筒體內(nèi)進料較多,不會造成筒體內(nèi)虛空,混凝土外墻的強度得到提高。
1.一種定位支撐墊塊,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一起的套筒(20)和底盤(10),套筒(20)的下端固定在底盤(10)上,其上端設有主進料口(24),套筒(20)的周向方向均勻設有四組鋼筋結構(21)與四組進料孔(22),進料孔(22)位于鋼筋結構(21)的下方。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支撐墊塊,其特征在于:進料孔(22)整體為矩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支撐墊塊,其特征在于:鋼筋結構(21)整體為l狀,包括豎槽(211)與橫槽(212),豎槽(211)的底部為狹窄部(213)。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支撐墊塊,其特征在于:狹窄部(213)的至少一個側(cè)壁與豎槽(211)本體的側(cè)壁之間通過傾斜面(215)過渡。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支撐墊塊,其特征在于:狹窄部(213)的兩個側(cè)壁與豎槽(211)本體的側(cè)壁之間均通過傾斜面(215)過渡。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支撐墊塊,其特征在于:兩個相鄰進料孔(22)之間的套筒(20)的側(cè)壁為承重墻(23),承重墻(23)貫穿整個套筒(20),套筒(20)和底盤(10)之間設有四個加強筋板(30),加強筋板(30)為直角三角形,其一邊固定在承重墻(23)上、另一個固定在底盤(10)上。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定位支撐墊塊,其特征在于:加強筋板(30)的上端位于橫槽(212)的上方。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定位支撐墊塊,其特征在于:套筒(20)的狹窄部(213)為塑料材質(zhì)。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定位支撐墊塊,其特征在于:套筒(20)、底盤(10)均為塑料材質(zhì),整體注塑或者模壓成型。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定位支撐墊塊,其特征在于:豎槽(211)的上端口(214)呈上寬下窄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