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裝配式建筑的,具體涉及一種預制柱與基礎的連接節點。
背景技術:
1、目前為滿足生產、制造需求,存在大量的臨時性建筑,臨時性建筑結構通常為集裝箱結構拼裝而成,或彩鋼板搭接而成,隔音效果差、結構承載力弱且容易生銹,相較于混凝土建筑,居住體驗感較差。
2、在施工與基礎連接的混凝土結構柱時,在基礎澆筑完成后通常在基礎頂端預留有鋼筋,施工結構柱時,將結構柱內的鋼筋和基礎頂端預留的鋼筋綁扎固定后,再澆筑結構柱的混凝土。該方法為現場澆筑混凝土,存在大量濕作業,現場需搭設支撐體系,施工周期長,混凝土澆筑成型后,結構柱和基礎無法拆卸和重復利用。
技術實現思路
1、基于上述表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預制柱與基礎的連接節點,以解決結構柱難以與基礎拆卸并重復利用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預制柱與基礎的連接節點,包括基礎和柱體,所述基礎和所述柱體其中一個構件內預埋有螺紋套筒,相對應的另一個構件內預埋有連接螺桿,將所述柱體安裝于所述基礎上方時,所述連接螺桿螺紋連接于所述螺紋套筒內。
3、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4、進一步的,所述連接螺桿位于所述基礎或位于所述柱體內的一端端頭設置有擴大頭。
5、進一步的,所述連接螺桿伸出所述基礎或所述柱體的一端端頭形成有錐形端頭。
6、進一步的,所述螺紋套筒的長度不短于所述連接螺桿伸出所述基礎端面或柱體端面的長度。
7、進一步的,所述螺紋套筒的端面與所述基礎的端面或所述柱體的端面共面。
8、進一步的,所述基礎和所述柱體的橫截面形狀及尺寸均相同。
9、進一步的,所述柱體和基礎均為圓形橫截面。
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申請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術效果:
11、1、本申請在在基礎或柱體內設置連接螺桿,在另一構件內設置螺紋套筒,使得在將柱體安裝至基礎上時,僅需將連接螺桿伸入螺紋套筒內,并轉動柱體即可實現基礎和柱體之間的安裝連接,安裝快捷方便,且后期柱體能夠更加方便的從基礎上拆下;
12、2、設置擴大頭能夠增大連接螺桿與柱體或基礎的錨固力,使得連接螺桿和基礎或柱體的連接強度更大;
13、3、在連接螺桿的端頭設置錐形端頭,使得連接螺桿更便于對齊至螺紋套筒內,且錐形端頭的斜面能夠為連接螺桿插入螺紋套筒內起到導向作用。
1.一種預制柱與基礎的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礎(1)和柱體(2),所述基礎(1)和所述柱體(2)其中一個構件內預埋有螺紋套筒(3),相對應的另一個構件內預埋有連接螺桿(4),將所述柱體(2)安裝于所述基礎(1)上方時,所述連接螺桿(4)螺紋連接于所述螺紋套筒(3)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預制柱與基礎的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螺桿(4)位于所述基礎(1)或位于所述柱體(2)內的一端端頭設置有擴大頭(4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預制柱與基礎的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螺桿(4)伸出所述基礎(1)或所述柱體(2)的一端端頭形成有錐形端頭(42)。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預制柱與基礎的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紋套筒(3)的長度不短于所述連接螺桿(4)伸出所述基礎(1)端面或柱體(2)端面的長度。
5.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預制柱與基礎的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紋套筒(3)的端面與所述基礎(1)的端面或所述柱體(2)的端面共面。
6.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預制柱與基礎的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礎(1)和所述柱體(2)的橫截面形狀及尺寸均相同。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預制柱與基礎的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體(2)和基礎(1)均為圓形橫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