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建筑施工,特別是一種混凝土輔助澆筑裝置。
背景技術:
1、隨著建筑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結構鋼筋越來越復雜、密集,如此的設計雖美觀,但也給混凝土的澆筑、振搗帶來了許多困難,人工采用鋼管撐開危險較大,鋼管往往不好取出,留至混凝土中,這對結構也存在一定影響。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而提供了一種混凝土輔助澆筑裝置。
2、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3、一種混凝土輔助澆筑裝置,包括固定桿、斜撐桿、底部限制桿、限力桿、支撐桿、傳力桿、連接裝置:固定桿有兩個且每個固定桿各與兩個連接裝置連接,每個固定桿上側的連接裝置分別與一個斜撐桿上側連接,斜撐桿有兩個且每個斜撐桿各與三個連接裝置連接,每個斜撐桿上側的連接裝置與固定桿連接,底部限制桿兩端分別與一個斜撐桿下側的連接裝置連接,限力桿兩端分別與一個斜撐桿中間位置的連接裝置連接,支撐桿兩端分別與一個固定桿下側的連接裝置連接,傳力桿與支撐桿貼合,傳力桿與限力桿貼合。
4、優選的,連接裝置包括轉動軸、底板、固定齒、咬合齒、插塊、彈簧、拉桿、夾板,轉動軸兩端各與一個底板轉動連接,底板兩端各與一個固定齒固定連接,固定齒與咬合齒咬合連接,咬合齒與插塊滑動連接,彈簧位于插塊內且一端與咬合齒固定連接,彈簧另一端與插塊固定連接,咬合齒與拉桿固定連接,拉桿與插塊滑動連接,夾板與插塊固定連接。
5、優選的,傳力桿上設有調節螺母,調節螺母與傳力桿通過螺紋咬合連接。
6、優選的,固定桿、斜撐桿、底部限制桿、限力桿、支撐桿、傳力桿采用輕質高強度鋁合金材料制作而成。
7、優選的,固定桿、斜撐桿、底部限制桿、限力桿、支撐桿、傳力桿上涂有防腐涂層。
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9、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混凝土輔助澆筑裝置,通過其結構設計,在安裝時先通過外側周圍鋼筋將固定桿連接至外架體上,接著根據鋼筋的方向安裝斜撐桿并用連接裝置將斜撐桿與固定桿固定,隨后再將底部限制桿通過連接裝置與斜撐桿連接固定,將支撐桿通過連接裝置與固定桿連接固定,最后安裝限力桿,限力桿與斜撐桿通過連接裝置連接時無需卡緊,帶傳力桿安裝完成后再卡緊。在安裝傳力桿前綁扎鋼筋,鋼筋復雜部位將傳力桿撐至中間,并繼續綁扎鋼筋,綁扎完成后利用杠桿原理通過傳力桿撐開鋼筋,此時將限力桿與傳力桿貼合并將限力桿卡緊即可開始澆筑混凝土并振搗。在使用完成后松開連接裝置并將各個結構取出即可等待下次使用。相較于傳統的人工桿件支撐而言,本實用新型可以避免多余人工,僅需一人安裝即可,且安裝完成后無需看管,施工過程中人力耗費少,施工效果良好,且可重復利用,提高了施工質量。
1.一種混凝土輔助澆筑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桿(1)、斜撐桿(2)、底部限制桿(3)、限力桿(4)、支撐桿(5)、傳力桿(6)、連接裝置(7);固定桿(1)有兩個且每個固定桿(1)各與兩個連接裝置(7)連接,每個固定桿(1)上側的連接裝置(7)分別與一個斜撐桿(2)上側連接;斜撐桿(2)有兩個且每個斜撐桿(2)各與三個連接裝置(7)連接,每個斜撐桿(2)上側的連接裝置(7)與固定桿(1)連接,底部限制桿(3)兩端分別與一個斜撐桿(2)下側的連接裝置(7)連接,限力桿(4)兩端分別與一個斜撐桿(2)中間位置的連接裝置(7)連接;支撐桿(5)兩端分別與一個固定桿(1)下側的連接裝置(7)連接;傳力桿(6)與支撐桿(5)貼合,傳力桿(6)與限力桿(4)貼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輔助澆筑裝置,其特征在于:連接裝置(7)包括轉動軸(701)、底板(702)、固定齒(703)、咬合齒(704)、插塊(705)、彈簧(706)、拉桿(707)、夾板(708);轉動軸(701)兩端各與一個底板(702)轉動連接,底板(702)兩端各與一個固定齒(703)固定連接,固定齒(703)與咬合齒(704)咬合連接,咬合齒(704)與插塊(705)滑動連接,彈簧(706)位于插塊(705)內且一端與咬合齒(704)固定連接,彈簧(706)另一端與插塊(705)固定連接,咬合齒(704)與拉桿(707)固定連接,拉桿(707)與插塊(705)滑動連接,夾板(708)與插塊(705)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輔助澆筑裝置,其特征在于:傳力桿(6)上設有調節螺母(8),調節螺母(8)與傳力桿(6)通過螺紋咬合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輔助澆筑裝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桿(1)、斜撐桿(2)、底部限制桿(3)、限力桿(4)、支撐桿(5)、傳力桿(6)采用輕質高強度鋁合金材料制作而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輔助澆筑裝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桿(1)、斜撐桿(2)、底部限制桿(3)、限力桿(4)、支撐桿(5)、傳力桿(6)表面涂有防腐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