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鋼結構施工,具體涉及一種雙曲率懸掛操作平臺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1、目前行業內,對于鋼襯里式的類似結構的穹頂拼接時,均采用在穹頂外圍鋪設整圈腳手架并搭設操作平臺進行對穹頂拼裝焊縫的焊接,且穹頂拼裝焊縫為豎狀長條焊縫,即立縫,在向上拼裝穹頂時其外圍腳手架需同步向上搭設完成高空焊接。
2、現有技術通過腳手架能夠完成立縫的焊接作業,但是操作過程復雜,增加施工工序,加大工程量。舉例而言,當操作高度有限,在操作高度達到施工人員的施工作業上限高度時,會在施工區域鋪滿腳手架,但過多的腳手架會使作業空間擁擠,會出現作業人員及焊接設備周轉不開的狀況,而且滿屏的腳手架且影響內部物資倒運及施工,為滿足通道周圍的焊縫焊接,不得不對部分區域腳手架進行反復搭拆。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技術中通過腳手架實現立縫焊接作業,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曲率懸掛操作平臺及施工方法,以解決上述的問題。
2、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3、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雙曲率懸掛操作平臺,包括平臺本體、上掛鉤和下掛鉤;
4、平臺本體的上下端分別連接上掛鉤和下掛鉤,相應地,上掛鉤和下掛鉤用于平臺本體的連接與固定;
5、平臺本體具有用于連接待施工面的連接面和用于通行的施工通道,連接面構造為適配于待施工面的曲面,施工通道位于連接面外側并上下敞口,相應地,連接面構造為鏤空面,以使施工通道與待施工面連通。
6、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平臺本體設有至少兩個,多個平臺本體由下至上依次設置在待施工面上,且相鄰兩個平臺本體中,位于下方的平臺本體的上掛鉤與位于上方的平臺本體的下掛鉤相連。
7、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平臺本體包括基桿、中間桿和爬梯桿;
8、基桿設有若干個并間隔設置,以圍成中空的棱柱結構,相鄰基桿之間通過中間桿相連,相應地,中間桿設有若干個;
9、棱柱結構的中部構造為所述施工通道,棱柱結構具有多個側面,其中一個側面構造為所述曲面,相應地,圍成該側面的基桿構造為曲桿;另一個側面上設有所述爬梯桿,相應地,爬梯桿設有若干個并間隔設置,以形成用于通行的爬梯結構。
10、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基桿設有四個,以使棱柱結構構造為方形柱,方形柱具有兩個相對的側面,其中一者構造為所述曲面,另一者上設有若干個爬梯桿。
11、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棱柱結構的中部鉸接有分隔板,分隔板轉動設置在施工通道上并分隔施工通道為兩個操作區;
12、施工通道的空間不小于0.89平方米,相鄰兩個爬梯桿之間的間距不大于0.3米。
13、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上掛鉤包括掛鉤本體、第一外伸梁和第二外伸梁;
14、掛鉤本體構造為適配于待施工面的彎曲梁,第一外伸梁和第二外伸梁均連接掛鉤本體并分為位于掛鉤本體的兩側;
15、第一外伸梁用于連接掛鉤本體與待施工面,相應地,掛鉤本體上設有用于調節第一外伸梁連接處的連接槽;第二外伸梁用于連接平臺本體。
16、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第一外伸梁具有相對的兩端,其中一端通過穿設在連接槽上的螺栓與掛鉤本體相連,另一端設有兩個平行且間隔設置的夾持桿,兩個夾持桿之間形成用于連接待施工面的卡槽。
17、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下掛鉤具有端部呈楔形的外伸部,外伸部用于連接待施工面,且當兩個相鄰平臺本體相連時,其中一者的下掛鉤的外伸部插接至另一個者的上掛鉤的卡槽內。
18、第二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所述的雙曲率懸掛操作平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9、s1:搭建至少兩個所述雙曲率懸掛操作平臺;
20、s2:通過起吊設備將其中一個所述雙曲率懸掛操作平臺吊運至待施工面;
21、s3:固定所述雙曲率懸掛操作平臺;
22、s4:所述雙曲率懸掛操作平臺外鋪掛三防布;
23、s5:重復s2-s4,以由上至下設置至少兩個所述雙曲率懸掛操作平臺。
24、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s3包括以下步驟:
25、s301:螺栓保持擰松狀態,以使第一外伸梁能夠相對掛鉤本體移動;
26、s302:通過起吊設備移動所述雙曲率懸掛操作平臺的位置,直至平臺本體貼合待施工面;
27、s303:下掛鉤連接待施工面上的掛點;移動第一外伸梁直至卡槽套接在待施工面上的掛點上,擰緊螺栓并固定掛鉤本體與第一外伸梁;
28、s5中,當位于上方的所述雙曲率懸掛操作平臺固定時,位于上方的所述雙曲率懸掛操作平臺的下掛鉤連接待施工面上的掛點,且下掛鉤的下端插接至位于下方的所述雙曲率懸掛操作平臺的卡槽內,相應地,位于下方的所述雙曲率懸掛操作平臺通過調節第一外伸梁的位置,以使卡槽連接下掛鉤和掛點。
29、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30、通過至少兩個所述雙曲率懸掛操作平臺相互配合使用,由下至上依次懸掛并形成逐漸升高的作業平臺,用以取代腳手架,無需反復拆裝即可完成整個待施工區域的作業,減少了施工工序,降低了施工成本。施工現場的環境也得到改善,無需擔心由于腳手架反復拆裝導致的雜亂無序,現場環境更為美觀,有助于提高施工的工效和安全性。
1.一種雙曲率懸掛操作平臺,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臺本體(100)、上掛鉤(200)和下掛鉤(30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曲率懸掛操作平臺,其特征在于,平臺本體(100)設有至少兩個,多個平臺本體(100)由下至上依次設置在待施工面上,且相鄰兩個平臺本體(100)中,位于下方的平臺本體(100)的上掛鉤(200)與位于上方的平臺本體(100)的下掛鉤(300)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曲率懸掛操作平臺,其特征在于,平臺本體(100)包括基桿(103)、中間桿(104)和爬梯桿(105);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曲率懸掛操作平臺,其特征在于,基桿(103)設有四個,以使棱柱結構構造為方形柱,方形柱具有兩個相對的側面,其中一者構造為所述曲面,另一者上設有若干個爬梯桿(105)。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曲率懸掛操作平臺,其特征在于,棱柱結構的中部鉸接有分隔板(106),分隔板(106)轉動設置在施工通道(102)上并分隔施工通道(102)為兩個操作區;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雙曲率懸掛操作平臺,其特征在于,上掛鉤(200)包括掛鉤本體(201)、第一外伸梁(202)和第二外伸梁(203);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曲率懸掛操作平臺,其特征在于,第一外伸梁(202)具有相對的兩端,其中一端通過穿設在連接槽(204)上的螺栓與掛鉤本體(201)相連,另一端設有兩個平行且間隔設置的夾持桿(205),兩個夾持桿(205)之間形成用于連接待施工面的卡槽(206)。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曲率懸掛操作平臺,其特征在于,下掛鉤(300)具有端部呈楔形的外伸部,外伸部用于連接待施工面,且當兩個相鄰平臺本體(100)相連時,其中一者的下掛鉤(300)的外伸部插接至另一個者的上掛鉤(200)的卡槽(206)內。
9.一種基于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雙曲率懸掛操作平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3包括以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