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烹飪器具,尤其涉及一種烹飪器具的煲蓋及具有其的烹飪器具。
背景技術:
隨著電器烹飪行業的發展,電飯煲、電壓力煲等煲類產品越來越普及。現有的煲類產品通常包括內膽、煲體和煲蓋,內膽收容在煲體內,煲蓋蓋合在煲體上用以閉合內膽。現有的煲蓋通常包括面蓋和襯蓋,面蓋通過卡扣或螺絲與襯蓋相固定;有的還設有裝飾環,裝飾環套設于面蓋或襯蓋周圍以遮蔽接縫或非外觀面,使得煲類產品外型美觀。如中國專利公告第203458231號公開了一種電飯煲煲蓋,它公開了面蓋本體通過卡扣與襯蓋連接,裝飾環套設在面蓋周圍,并通過螺釘與面蓋連接。
然而,隨著煲類產品智能化的發展趨勢,煲類產品具有的功能越來越多,因而設置在煲蓋上的零部件和結構也越來越多,如此以來煲蓋的厚度也相應增加,因此面蓋側壁的高度也相應增加,如此帶來面蓋出模困難、煲蓋組裝難度增加以及組裝配合效果不好等問題。
因而,確有必要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以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方便組裝且裝配效果好的煲蓋。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煲蓋,其包括襯蓋、蓋設于所述襯蓋上方的面蓋以及設于所述襯蓋周側的裝飾件,其中,所述面蓋上設有第一凸片和第一凹槽,所述裝飾件上設有供所述第一凸片插接的第二凹槽和插接于所述第一凹槽中的第二凸片。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面蓋上還設有第一卡扣,所述襯蓋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卡扣卡持配合的卡持部。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面蓋上設有多個所述第一凸片和多個所述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凹槽設于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一凸片之間,或設于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一卡扣之間,或設于相鄰的第一凸片和第一卡扣之間。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卡持部為自所述襯蓋的周側向外突出設置的凸筋。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裝飾件上設有多個所述第二凸片和多個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片和所述第二凹槽呈交替設置。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裝飾件上還設有第二卡扣,所述襯蓋上設有與所述第二卡扣卡持配合的卡孔。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面蓋自上而下安裝于所述襯蓋上,所述裝飾件自下而上安裝于所述襯蓋上。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襯蓋具有上、下相對的頂面與底面,所述第一凸片與所述第二凹槽插接配合的區域和/或所述第二凸片與所述第一凹槽插接配合的區域位于所述頂面與所述底面之間。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凸片與所述第二凹槽插接配合的區域和/或所述第二凸片與所述第一凹槽插接配合的區域靠近所述頂面。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襯蓋還于其內側設有加強板,所述加強板具有一豎直段以防止襯蓋過度變形。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面蓋上設有第一凸片和第一凹槽,在裝飾件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凸片插接的第二凹槽和插接于所述第一凹槽中的第二凸片,通過相互插接的凸片與凹槽配合,其組裝方便且組裝后的外觀面配合效果好;另外通過面蓋和裝飾件分別與襯蓋配合,且面蓋與裝飾件插接配合,可避免面蓋因側壁高度過高而出模困難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具有上述煲蓋的烹飪器具。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煲蓋的立體分解圖;
圖2為圖1中面蓋的立體圖;
圖3為圖1中襯蓋的立體圖;
圖4為圖1中裝飾件的立體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煲蓋的第二凸片與第一凹槽配合處的局部剖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煲蓋的第一凸片與第二凹槽配合處的局部剖視圖。
附圖標記:
100-煲蓋;1-面蓋;101-頂壁;102-側壁;11-第一卡扣;12-第一凸片;13-第一凹槽;2-襯蓋;201-頂面;202-底面;21-卡持部;22-卡孔;23-加強板;3-裝飾件;31-第二卡扣;32-第二凸片;33-第二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見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煲蓋100及具有該煲蓋的烹飪器具,所述烹飪器具可以為電飯煲、電壓力煲或炒菜機等煲類產品。所述煲蓋100包括襯蓋2、安裝于襯蓋2上方的面蓋1,以及設于襯蓋2周側的裝飾件3。
請參見圖1和圖2,所述面蓋1包括頂壁101以及自頂壁101的邊緣向下延伸設置的側壁102,所述頂壁101與側壁102圍成一容納空間,可用以容納設置在煲蓋100上的零部件或結構。所述側壁102的下端邊緣向下凸伸設有第一卡扣11和第一凸片12,所述側壁102的下端邊緣還凹陷設有第一凹槽1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11、第一凸片12和第一凹槽13均為多個,若將凸伸設置的多個第一卡扣11和多個第一凸片12合稱為突出部,則多個突出部與多個第一凹槽13呈交替設置。具體地,所述第一凹槽13可設于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一凸片12之間,或設于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一卡扣11之間,或設于相鄰的第一凸片12和第一卡扣11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側壁102的長邊上,第一卡扣11與第一凸片12是交替設置,則第一凹槽13是設于相鄰的第一卡扣11與第一凸片12之間;在所述側壁102的短邊上或拐角處,因此處需要較大的扣合力,因而第一卡扣11的數量設置得較多,第一凹槽13設于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一卡扣11之間。第一卡扣11和第一凸片12的布置不以本實施例為限,第一卡扣11和第一凸片12的分布位置以及數量可根據需要布置。
請參見圖1和圖3,所述襯蓋2的形狀大致與所述面蓋1相同,可供面蓋1蓋設于所述襯蓋2上。所述襯蓋2的周側的上部邊緣向外凸伸設有卡持部21,所述卡持部21為凸筋,用以與所述面蓋1的第一卡扣11卡持配合,所述卡持部21的上部設有向下傾斜設置的導引面,用以導引所述第一卡扣11與所述卡持部21配合。所述襯蓋2的周側上還設有卡孔22,用以與所述裝飾件3卡持配合。所述卡孔22可以為通孔,也可以為不貫通的槽。請一并參見圖5和圖6,所述襯蓋2具有上、下相對的頂面201與底面202,所述卡持部21和所述卡孔22均位于所述頂面201與底面202之間,且所述卡持部21位于所述卡孔22的上方。所述襯蓋2還于其內側設有加強板23,所述加強板23具有一豎直段可以在襯蓋2豎直的側壁過度變形起支撐作用,以防止襯蓋過度變形。
請參見圖1和圖4,所述裝飾件3為半包圍的條形框狀結構,大致呈U型,所述裝飾件3設有第二卡扣31、第二凸片32和第二凹槽33。所述第二卡扣31位于所述裝飾件3的內側,用以與所述襯蓋2上的卡孔22卡扣配合;所述第二凸片32是自裝飾件3的上端邊緣向上凸伸設置,用以與所述面蓋1的第一凹槽13配合;所述第二凹槽33是自裝飾件3的上端邊緣凹陷設置,用以與所述面蓋1的第一凸片12配合。所述裝飾件3上設有多個所述第二卡扣31、多個所述第二凸片32和多個所述第二凹槽33,所述第二凸片32和所述第二凹槽33呈交替設置,所述第二凸片32的數量多于所述第二卡扣31的數量。因裝飾件3結構簡單、重量較輕,其與襯蓋2之間的裝配無需較大扣合力,因而第二卡扣31的數量可設置得較少;而設置較多的第二凸片32可與面蓋1配合更緊密,具有較佳的外觀面。
請參見圖1、圖5和圖6,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煲蓋100的裝配關系如下:面蓋1自上而下安裝于所述襯蓋2上,所述面蓋1的第一卡扣11在卡持部21的導引面的導引下向下運動并與卡持部21卡持固定;所述裝飾件3自下而上安裝于所述襯蓋2上,并通過所述第二卡扣31與卡孔22的卡持而固定,此時面蓋1上的第一凸片12插接于裝飾件3上的第二凹槽33中,裝飾件3上第二凸片32插接于面蓋1上的第一凹槽13中,第一凸片12與第二凸片32呈交錯設置。通過相互插接的凸片12、32與凹槽13、33配合,其組裝方便且組裝后的外觀面配合效果好。另外,需要說明的是,上述說明并非對裝配順序的限制,只是描述各部件間的配合關系。
請重點參見圖6,所述第一凸片12與所述第二凹槽33插接配合的區域A位于所述頂面201與所述底面202之間,且優選的,所述配合的區域A相對于所述底面202而言,更靠近所述頂面201。同樣的,所述第二凸片32與所述第一凹槽13插接配合的區域也位于所述頂面201與所述底面202之間,且靠近所述頂面201。通過面蓋1和裝飾件3分別與襯蓋2配合,且面蓋1與裝飾件3插接配合區域位于襯蓋2的頂面201與所述底面202之間,如此面蓋1的側壁102的高度可降低,易于成型。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面蓋1上設有第一凸片12和第一凹槽13,在裝飾件3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凸片12插接的第二凹槽33和插接于所述第一凹槽13中的第二凸片32,通過相互插接的凸片與凹槽配合,其組裝方便且組裝后的外觀面配合效果好;另外通過面蓋1和裝飾件3分別與襯蓋2配合,且面蓋1與裝飾件3插接配合,可避免面蓋1因側壁102高度過高而出模困難的問題。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橫向”、“厚度”、“上”、“下”、“豎直”、“水平”、“頂”、“底”、“內”、“外”、“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