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烹飪器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設有蒸汽閥組件的烹飪器具。
背景技術:
電飯煲又稱作電鍋、電飯鍋,是利用電能轉變為內能來進行烹飪的炊具,其因使用方便而廣泛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現在市場上的電飯煲一般包括蓋體和鍋體,其中蓋體可開合的連接在鍋體上,且在蓋體上,往往還設有蒸汽閥,以向外導通蒸汽,防止溢鍋。
現在市場上,電飯煲上的蒸汽閥一般安裝在蓋體的頂面或側面,而為了方便蒸汽閥的取放,蒸汽閥常凸出蓋體頂面或側面的外表面設置,如此以來影響電飯煲的外觀;也有將蒸汽閥隱藏在蓋體外表面的下方而不凸出外表面,但為了能夠取下蒸汽閥,還需在蒸汽閥兩側或后側開設供手指插入的槽,如此以來也使得電飯煲外觀不平整,影響外觀的一致性。為了保持電飯煲外觀的平整一致性,現有設計也有蒸汽閥安裝在蓋體的內側的電飯煲,但其取放需打開蓋體,在電飯煲內部空間進行操作,取放不便,影響用戶體驗。
因而,確有必要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以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外觀一致性好且方便蒸汽閥的取放的烹飪器具。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烹飪器具,其包括鍋體和蓋設于所述鍋體上的蓋體,所述蓋體上設有蒸汽閥組件和按鈕組件,所述蒸汽閥組件包括杠桿,所述杠桿具有延伸至所述按鈕組件的按壓端,所述按鈕組件在按下時抵推所述杠桿的按壓端,所述蒸汽閥組件在杠桿作用下被頂起。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蓋體具有頂面,所述頂面開設有容納腔,所述蒸汽閥組件具有外表面,所述蒸汽閥組件收容在所述容納腔中時,所述外表面與所述頂面齊平且構成一連續平面或弧面。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蒸汽閥組件上一體成型有所述杠桿。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杠桿包括上表面、下表面以及連接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兩側面,所述兩側面在所述按壓端處向外凸伸形成按壓平臺。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杠桿的上表面凸伸形成支點部,所述按壓端受壓時,所述蒸汽閥組件繞所述支點部轉動。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蒸汽閥組件包括蒸汽閥安裝座和蒸汽閥閥體,所述蒸汽閥閥體可拆卸安裝于所述蒸汽閥安裝座上。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蒸汽閥安裝座的側邊上設有進汽口,所述蒸汽閥組件包括一對杠桿,對稱設于所述進汽口的兩側。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蒸汽閥組件在杠桿作用下轉動張開,其最大張開角度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5度至60度。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按鈕組件包括按鍵、位于所述按鍵下方的固定架,以及設于所述按鍵和所述固定架之間的復位彈簧,所述按鍵上設有按壓柱,用以抵壓所述按壓平臺。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按鈕組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按鈕組件處于第一位置時,所述蒸汽閥組件被頂起并保持在被頂起位置,所述按鈕組件處于第二位置時,所述蒸汽閥組件復位。
本實用新型的烹飪器具在蓋體上設有蒸汽閥組件和按鈕組件,蒸汽閥組件包括杠桿,杠桿具有延伸至所述按鈕組件的按壓端,按鈕組件在按下時抵推所述杠桿的按壓端,蒸汽閥組件在杠桿作用下被頂起。通過按鈕組件按壓杠桿頂開蒸汽閥組件,可保證烹飪器具外觀的平整一致性且方便蒸汽閥的取放。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烹飪器具的蓋體的立體分解圖;
圖2為圖1中蒸汽閥組件的剖視圖;
圖3為圖2中蒸汽閥安裝座的立體圖;
圖4為圖1中按鈕組件的立體分解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烹飪器具的蓋體在蒸汽閥組件處于未被頂起狀態時的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烹飪器具的蓋體在蒸汽閥組件處于被頂起狀態時的示意圖。
圖7為沿圖5中A-A線的剖視圖;
圖8為沿圖6中B-B線的剖視圖;
圖9為沿圖5中C-C線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
1-蓋體;11-面蓋;110-容納腔;111-頂面;112-按鍵槽;12-襯蓋;2-蒸汽閥組件;21-蒸汽閥安裝座;210-進汽口;211-上壁;2110-外表面;212-側壁;22-蒸汽閥閥體;23-杠桿;231-按壓端;2311-按壓平臺;232-支點部;233-連接段;3-按鈕組件;31-按鍵;311-限位部;3110-按壓柱;312-凸臺部;32-固定架;33-復位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見圖1至圖8,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蒸汽閥組件的烹飪器具,所述烹飪器具可以為電飯煲、電壓力煲或炒菜機,其包括鍋體和蓋合在所述鍋體上的蓋體1,所述蓋體1包括面蓋11和襯蓋12,所述面蓋11上設有蒸汽閥組件2和按鈕組件3。
請參閱圖1,所述蓋體1具有頂面111,所述頂面111開設有容納腔110和按鍵槽112,所述容納腔110用以容納所述蒸汽閥組件2,所述按鍵槽112用以收容按鈕組件3。
請參見圖1至圖3,所述蒸汽閥組件2包括蒸汽閥安裝座21和可拆卸安裝于所述蒸汽閥安裝座21上的蒸汽閥閥體22。所述蒸汽閥安裝座21包括垂直相連的上壁211和側壁212,所述上壁211和側壁212連接一起大致呈L型。所述上壁211具有外表面2110。所述側壁212的中間位置設有進汽口210,用以在蒸汽閥閥體22安裝在所述蒸汽閥安裝座21上時與所述蒸汽閥閥體22的蒸汽腔連通。所述側壁212還一體成型有一對杠桿23,所述一對杠桿23對稱分布于所述進汽口210兩側,所述杠桿23從所述側壁212向外延伸,依次包括連接段233、支點部232和按壓端231。所述杠桿23大致呈長方體狀,具有上表面、下表面以及連接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兩側面,所述支點部232是自所述上表面向上凸伸形成。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支點部232是設有軸孔的樞接座,供轉軸插入以提供杠桿作用的支點;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支點部232也可以是形成轉軸,插入到面蓋或襯蓋上的固定的軸孔中形成支點。本實施例中,杠桿23一體成型于蒸汽閥組件2上,其結構強度好。所述按壓端231包括一按壓平臺2311,所述按壓平臺2311是所述兩側面在所述按壓端231處向外凸伸形成,使得按壓平臺2311相對于所述連接段233呈膨脹狀,按壓平臺2311呈圓柱狀,其面積較大,可增加杠桿23按壓的受力面,方便按鈕組件3的按壓。
請參見圖1和圖8,所述按鈕組件3包括按鍵31、固定架32和復位彈簧33。所述按鍵31包括限位部311和自所述限位部311向上延伸設置的凸臺部312,所述凸臺部312用以供手指按壓,所述限位部311位于所述面蓋11下方用以防止按鍵31從上面蓋11上方脫出。所述限位部311向下延伸設有按壓柱3110,所述按壓柱3110對應位于所述杠桿23的按壓平臺2311上方,用以抵壓所述按壓平臺2311。所述復位彈簧33位于所述按鍵31和所述固定架32之間,用以在按鍵31按下后提供回彈力將按鍵31回彈復位,所述按鍵31上設有安裝柱(未標號),所述復位彈簧33套設于所述安裝柱上。
請參見圖4至圖8,裝配關系如下:所述蒸汽閥閥體22可拆卸安裝于所述蒸汽閥安裝座21上,兩者組裝好后安裝于所述蓋體1的容納腔110中,杠桿23位于所述面蓋11下方并延伸至按鍵槽112處;按鈕組件3安裝于按鍵槽112中,其中固定架32與面蓋11螺釘固定,復位彈簧33位于固定架32與按鍵31之間,按鍵31的凸臺部312位于按鍵槽112中,按壓柱3110位于所述杠桿23的按壓平臺2311上方。在自由狀態時,所述蒸汽閥組件2收容在所述容納腔110中,所述蒸汽閥組件2的外表面2110與所述蓋體1的頂面111齊平且構成一連續平面或弧面,所述按鈕組件3與所述頂面111齊平且構成一連接平面或弧面。當按下所述按鍵31時,所述按壓柱3110向下抵壓所述按壓平臺2311,所述蒸汽閥組件2繞所述支點部232轉動而向上翹起,所述蒸汽閥組件2張開的最大角度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5度至60度。設置為該角度范圍可以方便將蒸汽閥閥體22的取裝,且可合理適應電飯煲等烹飪器具的內部空間尺寸。優選最大張開角度為10度、15度、20度、25度和30度。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通過所述按鈕組件3按開蒸汽閥組件2,一方面可以實現手動排汽,另一方面也方便蒸汽閥組件2的取下清洗。為了進一步實現手動排汽的效果,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按鈕組件3可以采用按壓開關的結構,即所述按鈕組件3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按鈕組件3處于第一位置時,所述蒸汽閥組件2被頂起并保持在被頂起位置,所述按鈕組件3處于第二位置時,所述蒸汽閥組件2復位。其操作過程如下:當在所述蒸汽閥組件2處于自由狀態時按一下并松開按鈕組件3,蒸汽閥組件2被頂起并保持在頂起位置,再按一下并松開按鈕組件,蒸汽閥組件2復位關閉。此處所述自由狀態是指蒸汽閥組件2收容在所述容納腔110中時的狀態,所述頂起位置是指蒸汽閥組件2在杠桿23作用下向上翹起而突出所述容納腔110時的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烹飪器具通過按鈕組件3按壓杠桿23頂開蒸汽閥組件2,因而無需設置供手指插入以摳開蒸汽閥組件2的槽結構,因而烹飪器具的外觀面可構成一連續平面或弧面,保證烹飪器具外觀的平整一致性;通過杠桿作用,將蒸汽閥組件2按開翹起一定高度,因而方便蒸汽閥組件2的取放;杠桿23、支點部232一體成型于蒸汽閥組件2上,結構強度好且組裝方便;杠桿23的按壓端231設置面積較大的按壓平臺2311,方便按壓操作。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橫向”、“厚度”、“上”、“下”、“豎直”、“水平”、“頂”、“底”、“內”、“外”、“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