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改進的空氣炸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596391閱讀:766來源:國知局
一種改進的空氣炸鍋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廚房電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空氣炸鍋。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有一種空氣炸鍋包括殼體、及安裝在殼體內的熱風裝置和烹飪容器,熱風裝置設置在殼體的上部,烹飪容器安裝在殼體下部的空腔內,所述熱風裝置包括風扇和加熱管,所述風扇將加熱管加熱過的熱空氣流吹向烹飪容器并對其中的食物進行加熱,但是只依靠熱空氣流加熱,食物烹飪的速度較慢,熱效率偏低,同時,由于熱空氣流是通過離心式風扇產生風流,熱空氣流集中吹向烹飪容器的側部,使得烹飪容器中心的熱量低,加熱不均勻,需要對空氣炸鍋的加熱方式進行改進,以提高空氣炸鍋的加熱效率和加熱的均勻性,提高用戶對空氣炸鍋產品的信賴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進加熱方式的空氣炸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改進的空氣炸鍋,包括殼體、烹飪容器和加熱組件,所述烹飪容器設置在殼體內,所述加熱組件設置在烹飪容器的上方,所述加熱組件包括輻射加熱部和對流加熱部,所述對流加熱部位于所述輻射加熱部的外側,所述對流加熱部將熱量吹向烹飪容器。

進一步的,所述輻射加熱部的正上方設置有導流罩,所述導流罩具有將輻射加熱部的熱量反射至烹飪容器的下表面。

進一步的,所述殼體的上部設置有隔熱罩,并且所述隔熱罩位于所述導流罩的上方,所述導流罩與所述隔熱罩之間形成導風通道,所述對流加熱部的熱空氣流通過導風通道吹向烹飪容器。

進一步的,所述導流罩上還設有供熱空氣流循環的對流孔。

進一步的,所述導流罩中心處還設有凸臺,所述對流孔設于所述凸臺上。

進一步的,所述對流孔設于所述導流罩的中心位置,所述對流孔的邊沿向下延伸有翻邊。

進一步的,所述對流加熱部包括風扇和加熱管,所述風扇將對流加熱部的加熱管熱量吹向烹飪容器內,所述輻射加熱部包括加熱管,輻射加熱部的加熱管與對流加熱部的加熱管一體成型。

進一步的,所述導流罩包括頂壁和頂壁向下延伸出的側壁,所述側壁向外側傾斜設置,所述輻射加熱部設所述導流罩內。

進一步的,所述輻射加熱部包括第一加熱管,所述對流加熱部包括風扇、第二加熱管,第二加熱管設置在第一加熱管的外周,第一加熱管的功率是第二加熱管功率的1/2~4/5。

進一步的,所述對流加熱部包括風扇,所述風扇位于所述輻射加熱部的正上方,所述風扇包括水平部和向腔體方向延伸的下垂部,所述下垂部的內徑大于所述輻射加熱部的外徑,且所述輻射加熱部的外徑為80~100毫米。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改進的空氣炸鍋,包括殼體、烹飪容器和加熱組件,所述烹飪容器設置在殼體內,所述加熱組件設置在烹飪容器的上方,所述加熱組件包括輻射加熱部和對流加熱部,所述對流加熱部位于所述輻射加熱部的外側,所述對流加熱部將熱量吹向烹飪容器。這樣設置,輻射和熱風對流的雙重加熱,對烹飪容器內食物的加熱更快速、更高效,輻射加熱部正對烹飪容器中心區域,保證烹飪容器中心區域的溫度達到烹飪所需的溫度值,對流加熱部產生的熱空氣流加速烹飪空間空氣的流動,并且熱空氣流先吹向烹飪容器的四周側流動加熱,然后熱空氣流沿著烹飪容器內側壁和底壁流動加熱,再繼續往中心區域流動,在此過程中,熱空氣流補充和均衡烹飪空間內各處的溫度場,使得加熱更均勻,烹飪效果更理想。

2.所述輻射加熱部的正上方設置有導流罩,所述導流罩具有將輻射加熱部的熱量反射至烹飪容器的下表面。這樣設置,減少風扇對輻射加熱部的影響,確保輻射加熱部與對流加熱部的功能分配明確,控制更準確,還使得熱量更有效的集中在對食物加熱上,提高了加熱的效率,更節能,加熱更快速。

3. 所述殼體的上部設置有隔熱罩,并且所述隔熱罩位于所述導流罩的上方,所述導流罩與所述隔熱罩之間形成導風通道,所述對流加熱部的熱空氣流通過導風通道吹向烹飪容器。導風通道引導熱空氣流進入到烹飪容器內,優化流動路徑,降低熱空氣流的流動損耗,更節能。

4.所述導流罩上還設有供熱空氣流循環的對流孔。這樣設置,對流加熱部產生的熱空氣流吹向烹飪容器并加熱食物,對食物加熱后的熱空氣流可以從導流罩上的對流孔返回對流加熱部,從而使得熱空氣流形成循環利用,提高加熱效率,循環空氣流還具有使烹飪空間內各處溫度場趨向均勻的效果,烹制的食物品質好。

5.所述導流罩中心處還設有凸臺,所述對流孔設于所述凸臺上。導流罩內的空氣從對流孔流向對流加熱部的空氣負壓區,凸臺的設置使得導流罩截面的下表面形成階梯上升狀,對流孔設置在階梯凸臺頂部,則更利于空氣流沿著導流罩下表面從低處往高處的對流孔流動,由于空氣流沿著導流罩下表面流動,空氣流可以帶走導流罩下表面粘附的一些油漬、油煙等物質,避免了空氣流中的油漬、油煙等積聚在導流罩的下表面,保證了導流罩的反射效果。

6.所述對流孔設于所述導流罩的中心位置,所述對流孔的邊沿向下延伸有翻邊。由于對流加熱部的熱空氣流從烹飪容器外周側吹向烹飪容器內,對流孔設置在中心位置,使得循環空氣流的路徑流經整個烹飪空間,熱空氣流能夠對烹飪容器內各處空氣溫度起到攪動、均衡的作用,從而達到提高食物烹飪品質的效果。

7. 所述對流加熱部包括風扇和加熱管,所述風扇將對流加熱部的加熱管熱量吹向烹飪容器內,所述輻射加熱部包括加熱管,輻射加熱部的加熱管與對流加熱部的加熱管一體成型。這樣設置,所述輻射加熱部與所述對流加熱部可以設置為同一加熱管的兩部分,雖然不具有單獨控制的兩個加熱管的那么控制方便,但簡化了加熱管的加工和組裝,成本低。

8.所述導流罩包括頂壁和頂壁向下延伸出的側壁,所述側壁向外側傾斜設置,所述輻射加熱部設所述導流罩內。這樣設置,使熱空氣流沿著導流罩表面更好的流動,保證熱空氣流通的平滑度;更利于熱空氣流帶走油煙部分,減少油煙在輻射面積聚,方便對導流罩的清潔;還有傾斜的側壁能更好將輻射加熱部的熱量聚焦到烹飪容器的中心區域,使得加熱更均勻。

9.所述輻射加熱部包括第一加熱管,所述對流加熱部包括風扇、第二加熱管,第二加熱管設置在第一加熱管的外周,第一加熱管的功率是第二加熱管功率的1/2~4/5。這樣設置,使得烹飪容器內的溫度能夠快速的達到所需的烹飪溫度,并且能夠讓烹飪容器內的溫度較為均勻,溫差浮動小。當第一加熱管的功率小于第二加熱管功率的1/2時,烹飪容器中心處的烹飪溫度還是較低,其溫度沒有達到適宜的溫度范圍,均勻效果不夠理想。當第一加熱管的功率大于第二加熱管功率的4/5時,由于輻射熱流的加熱熱量過大,可能會造成所輻射加熱區域的食物被烤糊、燒焦,使得食物的烹飪效果,并且食物口味變差。

10. 所述對流加熱部包括風扇,所述風扇位于所述輻射加熱部的正上方,所述風扇包括水平部和向腔體方向延伸的下垂部,所述下垂部的內徑大于所述輻射加熱部的外徑,且所述輻射加熱部的外徑為80~100毫米。這樣設置,能夠更好使輻射加熱部對烹飪容器進行輻射加熱,減少風扇旋轉產生的空氣流對輻射加熱部的影響,使得輻射加熱部與對流加熱部的功能作用明確,加熱控制更準確。綜合加熱管的成型工藝的難易度和空氣炸鍋產品設計的實際需求,在保證性能可靠的基礎上,選擇加工相對容易、成本相對適宜的加熱管成型的外徑范圍為80~100毫米。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空氣炸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加熱管設置的示意圖1;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加熱管設置的示意圖2;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空氣炸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空氣炸鍋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空氣炸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殼體,11-空腔,2-烹飪容器,21-炸鍋,211-面板,22-炸籃,221-把手,3-加熱組件,31-第一加熱管,32-第二加熱管,33-風扇,4-隔熱罩,5-導流罩,51-對流孔,52-凸臺,53-翻邊,6-導風通道,7-熱空氣流,8-輻射熱流。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改進的空氣炸鍋,包括殼體、烹飪容器和加熱組件,所述烹飪容器設置在殼體內,所述加熱組件設置在烹飪容器的上方,所述加熱組件包括輻射加熱部和對流加熱部,所述對流加熱部位于所述輻射加熱部的外側,所述對流加熱部將熱量吹向烹飪容器。這樣設置,輻射和熱風對流的雙重加熱,對烹飪容器內食物的加熱更快速、更高效,輻射加熱部正對烹飪容器中心區域,保證烹飪容器中心區域的溫度達到烹飪所需的溫度值,對流加熱部產生的熱空氣流從烹飪容器的周側向內流動加熱,先對烹飪容器內的四周加熱,熱空氣流再繼續往中心區域流動加熱,補充和均衡烹飪容器各處的溫度場,使得加熱更均勻,烹飪效果更理想。

實施例一。

如圖1、圖2,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翻蓋式空氣炸鍋,包括殼體1、烹飪容器2和加熱組件3,所述殼體1包括蓋體和鍋體,所述蓋體的后部鉸接于鍋體上,所述鍋體設有上開口的空腔,所述烹飪容器2安裝在所述空腔內。所述蓋體設有隔熱罩4和加熱組件,隔熱罩4位于烹飪容器2的上方,所述烹飪容器2的內腔與所述隔熱罩4內腔共同形成烹飪空間,所述加熱組件3位于烹飪空間內,所述加熱組件3包括輻射加熱部和對流加熱部,所述對流加熱部位于所述輻射加熱部的外側,所述對流加熱部將熱量吹向烹飪容器。所述輻射加熱部的包括對烹飪容器進行輻射加熱的第一加熱管31,所述對流加熱部包括風扇33和第二加熱管32,第二加熱管32位于風扇33的下方,所述風扇33將第二加熱管32的熱量吹向烹飪容器2并加熱,所述隔熱罩4上方設置有電機,電機的輸出軸伸入隔熱罩的內腔中,電機的輸出軸與風扇聯接并驅動風扇轉動。這樣設置,對烹飪容器形成具有輻射加熱與對流加熱的雙重加熱,并且分區域集中加熱,使得加熱更均勻,加熱也更加快速,烹飪品質和烹飪體驗更好。

具體的,如圖2,本實施例中,所述輻射加熱部包括第一加熱管31,所述對流加熱部包括第二加熱管32,所述第一加熱管31和第二加熱管32為設置在同一平面上的平面螺旋加熱管,所述第二加熱管設置在第一加熱管的外周側,所述第一加熱管和第二加熱管分別具有電連接端且可以分別獨立控制,在選擇不同烹飪功能時可以對應匹配選擇不同的加熱方式,控制設計方便、功能多樣。

所述對流加熱部包括風扇,所述風扇位于所述輻射加熱部的正上方,所述風扇33包括水平部和向腔體方向延伸的下垂部,所述下垂部的內徑大于所述輻射加熱部的外徑,且所述輻射加熱部的外徑為80~100毫米。本實施例中,所述輻射加熱部包括第一加熱管,并且第一加熱管的外徑為90毫米,所述對流加熱部包括風扇和第二加熱管,所述風扇位于所述第一加熱管的正上方,所述風扇包括水平部和向腔體方向延伸的下垂部,所述水平部與下垂部的夾角為90°,并且所述下垂部位于第一加熱管的外側,即所述下垂部的內徑大于所述第一加熱管的外徑,所述風扇33為離心式風扇,主控板控制電機轉動來帶動風扇旋轉,風扇旋轉時,風扇的下垂部將空氣從風扇的外側部切向吹出并形成空氣流,所述空氣流將位于外側的第二加熱管的熱量沿著導風通道引向烹飪容器內并形成熱空氣流,能夠有效對食物進行加熱。這樣可以更好使輻射加熱部對烹飪容器進行輻射加熱,減少風扇旋轉產生的空氣流對輻射加熱部的影響,使得輻射加熱部與對流加熱部的功能作用明確,加熱控制更準確。

所述輻射加熱部的正上方設置有導流罩5,所述導流罩5具有將輻射加熱部的熱量反射至烹飪容器2的下表面,所述殼體的上部設置有隔熱罩,并且所述隔熱罩位于所述導流罩的上方,所述導流罩5與所述隔熱罩4之間形成導風通道6,所述對流加熱部的熱空氣流7通過導風通道6吹向烹飪容器2。本實施例中,在第一加熱管31與所述風扇33之間的高度空間內設置有所述導流罩5,所述導流罩5包括頂壁和頂壁周側向下延伸出的側壁,所述側壁向外側傾斜設置,導流罩5的側壁外邊沿位于所述第一加熱管31與第二加熱管32之間,所述第一加熱管31安裝在所述導流罩5的側壁內,所述第一加熱管產生輻射加熱的輻射熱流8,所述導流罩的下表面設有將所述輻射熱流8向下反射的輻射反射面,這樣設置,導流罩能夠減少了風扇形成的空氣流對輻射加熱部的影響,確保輻射加熱部與對流加熱部的功能分配明確,加熱更快速,控制更準確。導流罩的輻射反射面將第一加熱管的輻射熱流反射至烹飪容器底面中心區域,使得對食物加熱的熱量更集中,提高了加熱效率。所述導流罩5上表面與所述隔熱罩4之間形成所述導風通道6,所述風扇位于導風通道內,所述第二加熱管32設置在導風通道6的出風口處,所述導風通道引導風扇產生的空氣流吹向烹飪容器內,優化熱空氣流流動路徑,熱空氣流更多吹向烹飪容器內的食物,降低熱空氣的流動損耗,更節能、加熱更快速。

所述導流罩5上還設有供熱空氣流循環的對流孔51。本實施例中,對流孔51設在與風扇相對應的導流罩頂壁的中心區域,這樣設置,風扇的轉動形成空氣流從風扇的側部吹出,該空氣流流經第二加熱管并攜帶第二加熱管產生的熱量形成熱空氣流吹向烹飪容器,而當空氣流被吹出后,在風扇中心處形成空氣負壓區,空氣負壓區較其它區域氣壓低,使得烹飪容器內的熱空氣通過對流孔流向所述空氣負壓區,再返回到對流加熱部,使得熱空氣流在烹飪空間內形成循環空氣流,充分利用,提高加熱效率,循環空氣流使得烹飪空間內各處溫度場更均勻,食物加熱品質更好。

為了使得烹飪空間內的溫度更快速的達到所需的烹飪溫度且各溫度點的溫度更相近,所述第一加熱管31的功率與第二加熱管32的功率的比值設置為1/2~4/5。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熱管和第二加熱管相加的總功率1200W,并且所述第一加熱管功率與第二加熱管功率的比值為2/3,此設置使得烹飪容器內的溫度能夠快速的達到所需的烹飪溫度,并且能夠讓烹飪容器內的溫度較為均勻,溫差浮動小。

可以理解的,所述所述輻射加熱部與所述對流加熱部的具體設置有多種,例如:可以是不同形式的加熱器:加熱膜、加熱板;也可以是不同材質的加熱管:金屬加熱管、鹵素加熱管、碳纖維加熱管;形狀設置也可以是多樣多樣的,等,可以根據空氣炸鍋的設計來作相應的選擇。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區別在于,所述加熱組件的設置不同。

如圖3,所述對流加熱部包括風扇和加熱管,所述風扇將對流加熱部的加熱管熱量吹向烹飪容器內,所述輻射加熱部包括加熱管,輻射加熱部的加熱管與對流加熱部的加熱管一體成型。導流罩的側壁設置在輻射加熱部的加熱管和對流部的加熱管之間。本實施例中,所述輻射加熱部和對流加熱部均包括有加熱管,所述輻射加熱部的加熱管和對流加熱部的加熱管為安裝在烹飪空間上部的同一平面螺旋狀加熱管的兩部分,所述輻射加熱部的加熱管為中部區域的第一螺旋管部分,并且該作為所述輻射加熱部的加熱管的第一螺旋管部分的上方設置有導流罩,另外,位于所述導流罩的側壁外側的該平面螺旋狀加熱管外周圈的第二螺旋管部分為對流加熱部的加熱管,風扇旋轉形成空氣流將第二螺旋管的熱量吹向烹飪容器并加熱,并且第一螺旋管部分的螺旋管間距與第二螺旋管部分的螺旋管間距不相同,以調節兩者的功率比例關系,具體的,本實施例的第一螺旋管部分的螺旋管間距為4,第二螺旋管部分的螺旋管間距為8,當然,為了配合不同產品的設計,第一螺旋管部分的螺旋管間距和第二螺旋管部分的螺旋管間距可以依據設計而調整,優選范圍為:第二螺旋管部分的螺旋管間距是第一螺旋管部分的螺旋管間距的1.5~2倍。此設置雖然不能對所述輻射加熱部的加熱管和對流加熱部的加熱管進行單獨控制,沒有獨立設置的所述輻射加熱部的加熱管和對流加熱部的加熱管的功能多樣及控制方便,但也能達到本發明的基本目的,而且在成本上有明顯優勢,同樣在本申請的保護范圍內。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區別在于,所述導流罩的結構不同。

如圖4,本實施例中,所述導流罩5頂壁中心處還設有凸臺52,所述對流孔51設于所述凸臺52上,其中,凸臺的側壁傾斜設置,凸臺側壁與導流罩頂壁的連接為光滑過渡,對流孔為一個大的通孔,并且該通孔面積與凸臺頂壁面積相等。導流罩內的空氣沿著導流罩下表面往上流動從對流孔中流向對流加熱部的空氣負壓區,光滑表面有利于空氣流的流動,還由于空氣流沿著導流罩下表面流動,空氣流可以帶走導流罩下表面粘附的一些油漬、油煙等物質,避免了空氣流中的油漬、油煙等積聚在導流罩的下表面,保證了導流罩的反射效果。還有傾斜的側壁能更好將輻射加熱部的熱量聚焦到烹飪容器的中心區域,使得加熱更均勻。

為了使空氣流導流罩的流動更平滑順暢,及導流罩內的熱空氣流引導和匯聚,凸臺的高度大于10毫米,凸臺的側壁與導流罩頂壁的連接處設為圓角過渡,且所述圓角半徑為5-10毫米。

可以理解的,所述對流孔51的設置方式還可以是:在凸臺頂壁上設置的多個對流孔,同樣具有相同的功能,也在本申請的保護范圍內。

本實施例所述空氣炸鍋的其余結構與實施例一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實施例四。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區別在于,所述導流罩的結構不同。

如圖5,本實施例中,所述對流孔51設于所述導流罩5頂壁的中心位置,所述對流孔的邊沿向下延伸有翻邊53,使得導流罩的截面形狀呈拱門狀,并且第一加熱管完全被罩在所述環狀導流罩內,具體的,所述對流孔的直徑為80毫米,翻邊53的下端與頂壁距離為10毫米,當然,對流孔的直徑還可以根據產品不同在40~100毫米的范圍內進行匹配選擇。對流孔設置在中心位置,由于熱空氣流從烹飪容器的外周的側壁吹入并進行加熱,再從上方中心位置的對流孔循環流動,使得循環空氣流的路徑流經整個烹飪空間,熱空氣流的攪動能夠對烹飪容器內各處空氣溫度起到攪動、均衡的作用,能夠提高食物的烹飪品質。而且使拱門狀的導流罩內的熱量也能夠充分進入空氣流的循環中,在導向流的頂壁還間隔地設有多個孔徑為6~8毫米的小對流孔,并且該對流孔的總面積小于導向罩頂壁面積的1/2,這樣同時還能夠保證足夠的反射面積,并提升對烹飪容器內食物的烹飪效果的目的。

本實施例所述空氣炸鍋的其余結構與實施例一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實施例五。

如圖6,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立式空氣炸鍋,包括殼體1和烹飪容器2,所述殼體1下部設有空腔11,殼體在空腔11的一側設有開口,所述烹飪容器2包括炸鍋21和炸籃22,炸籃22設置在炸鍋21內,炸鍋21的一側設有將開口關閉的面板211,炸籃22上設置有把手221,把手221位于面板211的外側,把手上設置有按鈕,把手內設置有活動卡鉤,面板與炸鍋之間設置有與活動卡鉤配合的卡扣臺階,活動卡鉤通過按壓按鈕來驅動與卡扣臺階分離,從而將炸籃從炸鍋中取出,活動卡鉤通過復位彈簧來保持與卡扣臺階的配合。炸鍋和炸籃裝配成一體后,通過開口推入腔體中或從腔體中抽出。

殼體1的上部設有隔熱罩4和加熱組件3,隔熱罩4位于烹飪容器2的上方,所述炸鍋21的內腔與所述隔熱罩4內腔共同形成烹飪空間,所述加熱組件3位于烹飪空間內,所述加熱組件3包括輻射加熱部和對流加熱部,所述對流加熱部位于所述輻射加熱部的外側,所述對流加熱部將熱量吹向炸鍋。所述輻射加熱部的包括對炸鍋進行輻射加熱的第一加熱管31,所述對流加熱部包括風扇33和第二加熱管32,第二加熱管32位于風扇33的下方,所述風扇33將第二加熱管32的熱量吹向炸鍋21并加熱,所述隔熱罩4上方設置有電機,電機的輸出軸伸入隔熱罩的內腔中,電機的輸出軸與風扇聯接并驅動風扇轉動。這樣設置,對烹飪容器形成具有輻射加熱與對流加熱的雙重加熱,并且分區域集中加熱,使得加熱更均勻,加熱也更加快速,烹飪品質和烹飪體驗更好。

本實施例所述空氣炸鍋的其余結構與上述實施例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河县| 博客| 论坛| 广昌县| 静海县| 辉县市| 贡山| 厦门市| 安徽省| 年辖:市辖区| 疏附县| 赣州市| 靖西县| 西乡县| 读书| 平顺县| 普陀区| 山东省| 九龙坡区| 白银市| 龙胜| 本溪| 徐水县| 成安县| 井陉县| 弥渡县| 甘德县| 台湾省| 安吉县| 桦川县| 鸡西市| 时尚| 西畴县| 资源县| 台山市| 禹城市| 沂南县| 太仆寺旗| 苏尼特左旗| 乌海市| 大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