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生活用品領域,特別是指一種帶有間距裝置的馬桶。
背景技術:
馬桶是人們生活中越來越普遍的用品,在使用時,人們需要經常將坐便盤抬起來、放下去。特別是,女人是習慣性的放下坐便盤,男人卻恰恰相反需要掀起來,但目前市場上坐便盤的設置均是一橢圓狀蓋體,使用完后要抬起來,不太方便,忘記掀起時,容易沾到尿液等物質,衛生方面非常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出一種帶有間距裝置的馬桶,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坐便盤不方便抬起的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伸縮裝置控制馬桶中坐便盤在坐便器的貼合距離的方法,基于伸縮裝置的復位力調節至所述馬桶坐便盤的開度,所述開度為坐便盤與坐便器的間隙距離;所述距離受調節裝置的不同位置而改變壓簧在行腔的位置;調節至伸縮裝置在坐便器與坐便盤的臨近貼合的支撐點;所述距離方便人手插入坐便盤下并輕易掀起坐便盤的功能。
進一步地,所述距離在15mm左右。
進一步地,當人體坐在坐便盤上時,所述距離受力變短。
進一步地,當人體離開坐便盤上時,所述距離受力變長。
進一步地,所述的變短是為了使坐便盤和坐便器有更好的貼合度。
進一步地,所述的變長是為了使坐便盤和坐便器有一定的間隙,方便手指的伸入,便于掀起坐便蓋的功能。
通過以上對本發明的描述可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由于坐便盤和坐便器上設有一間距裝置,所述間距裝置使所述坐便盤和坐便器具有一定的距離,這樣的設置,使得人們要掀起坐便盤時,可以很方便地操作。
有益效果:解決坐便盤無任何受力點不好掀起的弊端,特別是在手濕情況下解決坐便盤在掀起時杜絕其脫落的現象。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吸盤與壓簧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識說明:
1-----壓簧
9-----吸盤
10----橡膠伸縮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帶壓簧間距裝置的馬桶,如圖1所示,實施例一提供的用于控制馬桶中坐便盤在坐便器的貼合距離,基于壓簧的復位力調節至所述馬桶坐便盤的開度,所述開度為坐便盤與坐便器的間隙距離;所述距離受調節裝置的不同位置而改變壓簧在行腔的位置;調節至壓簧在坐便器與坐便盤的臨近貼合的支撐點;所述距離方便人手插入坐便盤下并輕易掀起坐便盤的功能。一種基于壓簧控制馬桶中坐便盤在坐便器的貼合距離的方法
1、在所述坐便盤和坐便器上設有一間距裝置,所述間距裝置使所述坐便盤在放下時和坐便器具有一定的距離,所述間距裝置為壓簧1,所述壓簧1套在坐便盤上靠近旋轉機構位置,這樣的設置,當坐便盤放下時,壓簧本身的彈力使坐便盤和坐便器有一定的距離,人們需要將坐便盤掀起時,就可以很方便地操作了。
在所述坐便盤上靠近旋轉機構的位置開有一凹槽,所述凹槽中伸出一根支柱,所述壓簧套在該支柱上。所述旋轉機構為坐便蓋、坐便盤與坐便器連接的翻轉裝置,方便坐便蓋與坐便盤翻起和蓋上的裝置。
2、在所述坐便盤和坐便器上設有一間距裝置,所述間距裝置使所述坐便盤在放下時和坐便器具有一定的距離,所述間距裝置為壓簧1,所述壓簧1套在坐便器上靠近旋轉機構位置,這樣的設置,當坐便盤放下時,壓簧1本身的彈力使坐便盤和坐便器有一定的距離,人們需要將坐便盤掀起時,就可以很方便地操作了。
在所述坐便器上靠近旋轉機構的位置開有一凹槽,所述凹槽中伸出一根支柱,所述壓簧套在該支柱上。所述旋轉機構為坐便蓋、坐便盤與坐便器連接的翻轉裝置,方便坐便蓋與坐便盤翻起和蓋上的裝置。
3、在所述坐便盤和坐便器上設有一間距裝置,所述間距裝置使所述坐便盤在放下時和坐便器具有一定的距離,所述間距裝置為壓簧1,所述壓簧1套在坐便盤的前端,這樣的設置,當坐便盤放下時,壓簧1本身的彈力使坐便盤和坐便器有一定的距離,人們需要將坐便盤掀起時,就可以很方便地操作了。
在所述坐便盤的前端位置開有一凹槽,所述凹槽中伸出一根支柱,所述壓簧套在該支柱上。所述前端為坐便蓋、坐便盤要從坐便器上翻起的起始位置的那一部分,可以是正前,也可以偏向兩邊的位置,見圖1中彈簧位置。
4、在所述坐便盤和坐便器上設有一間距裝置,所述間距裝置使所述坐便盤在放下時和坐便器具有一定的距離,所述間距裝置為壓簧1,所述壓簧1套在坐便器的前端,這樣的設置,當坐便盤放下時,壓簧1本身的彈力使坐便盤和坐便器有一定的距離,人們需要將坐便盤掀起時,就可以很方便地操作了。
在所述坐便器的前端位置開有一凹槽,所述凹槽中伸出一根支柱,所述壓簧套在該支柱上。所述前端為坐便蓋、坐便盤要從坐便器上翻起的起始位置的那一部分,可以是正前,也可以偏向兩邊的位置,見圖1中彈簧位置。
5、在所述坐便盤和坐便器上設有一可調間距裝置,所述可調間距裝置使所述坐便盤在放下時和坐便器具有一定的距離,所述可調間距裝置為壓簧1和調節裝置組成,所述壓簧1和調節裝置安裝在坐便盤的前端行腔內,壓簧的外面裝有一個限位套,所述調節裝置可以對壓簧的伸縮進行調節,這樣的設置,當坐便盤放下時,壓簧1本身的彈力使坐便盤和坐便器有一定的距離,而這個距離由可以通過調節裝置調節,方便不同的人使用,人們需要將坐便盤掀起時,就可以更方便地操作了。
6、在所述坐便盤和坐便器上設有一可調間距裝置,所述可調間距裝置使所述坐便盤在放下時和坐便器具有一定的距離,所述可調間距裝置為壓簧1和調節裝置組成,所述壓簧1和調節裝置安裝在坐便器的前端行腔內,壓簧的外面裝有一個限位套,所述調節裝置可以對壓簧的伸縮進行調節,這樣的設置,當坐便盤放下時,壓簧1本身的彈力使坐便盤和坐便器有一定的距離,而這個距離由可以通過調節裝置調節,方便不同的人使用,人們需要將坐便盤1掀起時,就可以更方便地操作了。
所述坐便盤或坐便器上開有一行腔,所述行腔開在坐便器上時行腔與坐便盤相對應,所述行腔開在坐便盤上時行腔與坐便器相對應。
所述調節裝置是一個偏心凸輪,通過旋轉偏心凸輪來實現壓簧的伸縮,以達到調節坐便盤蓋下時與坐便器之間間距的功能。所述偏心凸輪的偏心凸起越大,其調節的距離越大。
所述調節裝置斜面座和調節螺釘組成,通過旋轉調節螺釘來控制斜面座,進而帶動壓簧的伸縮,以達到調節坐便盤蓋下時與坐便器之間間距的功能。所述行腔的側面安裝一調節螺釘,所述調節螺釘與調節裝置的斜面相抵觸,旋轉調節螺釘可實現調節裝置的轉動進而帶動壓簧的伸或縮。所述調節裝置的斜面是指偏心凸輪的凸起與偏心凸輪的中心所構成的面。
當人坐在坐便盤上去時,下壓力帶動壓簧壓縮使坐便器和坐便盤貼合,當人離開坐便盤時,壓簧復位,坐便器和坐便盤恢復間隙。
為了更好地實現效果,所述壓簧1的數量為兩個,且左右對稱設置。
實施例二:帶吸盤間距裝置的馬桶,如圖2、3所示
1、坐便器上至少有一吸盤9,所述吸盤9吸附在坐便器與坐便盤相對應的坐便器的盤面上,彈簧套在吸盤上,當把坐便盤放下的時候,在坐便器上吸盤的彈簧的彈力下,使坐便盤和坐便器之間產生間隙,方便掀起。當人坐在坐便盤上去時,下壓力帶動彈簧壓縮使坐便器和坐便盤貼合,當人離開坐便盤時,彈簧復位,坐便器和坐便盤恢復間隙。
2、坐便盤上至少有一吸盤9,所述吸盤9吸附在坐便盤與坐便器相對應的坐便盤的盤面下,彈簧套在吸盤上,當把坐便盤放下的時候,在坐便盤上吸盤的彈簧的彈力下,使坐便盤和坐便器之間產生間隙,方便掀起。當人坐在坐便盤上去時,下壓力帶動彈簧壓縮使坐便器和坐便盤貼合,當人離開坐便盤時,彈簧復位,坐便器和坐便盤恢復間隙。
3、坐便器上至少有一吸盤9,所述吸盤9吸附在坐便器與坐便盤相對應的坐便器的盤面上,橡膠伸縮裝置10安裝在吸盤上,把坐便盤放下的時候,橡膠伸縮裝置的伸出力使坐便盤和坐便器之間產生間隙,方便掀起。當人坐在坐便盤上去時,下壓力帶動橡膠伸縮裝置壓縮使坐便器和坐便盤貼合,當人離開坐便盤時,橡膠伸縮裝置復位,坐便器和坐便盤恢復間隙。
4、坐便盤上至少有一吸盤9,所述吸盤9吸附在坐便盤與坐便器相對應的坐便盤的盤面下,橡膠伸縮裝置10安裝在吸盤上,把坐便盤放下的時候,橡膠伸縮裝置的伸出力使坐便盤和坐便器之間產生間隙,方便掀起。當人坐在坐便盤上去時,下壓力帶動橡膠伸縮裝置壓縮使坐便器和坐便盤貼合,當人離開坐便盤時,橡膠伸縮裝置復位,坐便器和坐便盤恢復間隙。
進一步地,所述吸盤直接吸附在坐便器或坐便盤上。
進一步地,所述橡膠伸縮裝置為圓柱形,四周帶有伸縮齒。
進一步地,所述橡膠伸縮裝置為球囊。
進一步地,所述橡膠伸縮裝置上開有氣孔,實現橡膠伸縮裝置在受到坐便盤在坐人下壓時快速的將里面的氣體排出,利于橡膠伸縮裝置的壓縮,以及人離開坐便盤時,空氣被迅速吸入橡膠伸縮裝置內利于膨脹。
實施例三:對增加馬桶間距裝置的方法
第一種:
第一步,在坐便盤下面的支撐墊上打孔,用絲錐對孔攻牙成牙孔;
第二步:用螺絲從牙孔旋進去直到頂在坐便盤的盤面底部,繼續鎖緊螺絲使支撐墊被拉出;
第三步:用一根雙直徑的彈簧套入支撐墊,彈簧細的這端伸出支撐墊,彈簧粗的這端套在支撐墊里;
第四步:復裝支撐墊。
第二種:
第一步,在坐便盤下面的支撐墊上打孔;
第二步:用一根雙直徑的彈簧,直徑粗的這端套入支撐墊底部,彈簧細的這端伸出支撐墊;
所述直徑粗的外徑與支撐墊的內經一致,以保證彈簧與支撐墊的緊密度。
所述直徑粗的彈簧這段的長度比孔的深度短,以實現直徑細的這段的彈簧能夠順利縮進孔內。
第三種:
第一步,在坐便盤下面的支撐墊上打孔;
第二步:用一根彈簧和一個圓套,彈簧套入圓套圓套套入支撐墊孔內底部,剩余彈簧伸出支撐墊;
所述彈簧的外徑與圓套的內經一致,所述圓套的外徑與支撐墊的內經一致以保證圓套與支撐墊的緊密度。
所述圓套的長度比孔的深度短,以實現彈簧能夠順利縮進孔內。
上述三種方法具有當坐便盤放下時,在彈簧的彈力使坐便盤和坐便器之間產生間隙,方便掀起。當人坐在坐便盤上去時,下壓力帶動彈簧壓縮回支撐墊里使坐便盤與坐便器貼合,當人離開坐便盤時,彈簧復位,坐便器和坐便盤恢復間隙。
本發明的結構設計巧妙,具有很大的實用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具有很大的市場前景。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