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小型家用電器,特別是涉及一種烹飪器具。
背景技術(shù):
1、空氣炸鍋或具有空氣炸功能的烤箱通常會在上部設置風機組件,風機組件通常包括兩組風葉,兩組風葉分別用于散熱和使烹飪腔內(nèi)形成熱空氣循環(huán)。然而,現(xiàn)有的風機組件通常將兩組風葉依次間隔設置在電機軸的同一端,并且,兩個風葉之間設置有隔板,隔板與兩個風葉之間均具有一定距離,確保兩個風葉能夠正常轉(zhuǎn)動,如此,風機組件整體體積較大,從而造成空氣炸鍋或具有空氣炸功能的烤箱上部很大的空間浪費。
技術(shù)實現(xiàn)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烹飪器具,可以縮小風機組件整體體積。
2、一種烹飪器具,包括:烹飪主體以及安裝于所述烹飪主體內(nèi)的風機組件,所述風機組件包括電機、第一風葉、第二風葉以及隔板,所述電機包括電機主體以及從所述電機主體一端伸出的電機軸,所述第一風葉和所述第二風葉均連接于所述電機軸上,且所述第一風葉位于所述電機主體和所述第二風葉之間,所述隔板設于所述第一風葉和所述第二風葉之間,且所述電機軸穿設于所述隔板,所述第一風葉包括用于向所述電機主體吹風的第一葉片,所述第一葉片位于所述電機主體軸向的一側(cè),所述隔板靠近所述電機軸的部分朝向所述第二風葉凹陷并形成第一凹槽部,所述第一葉片至少部分設置于所述第一凹槽部內(nèi),所述第二風葉設有第二凹槽部,所述第一凹槽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二凹槽部內(nèi)。
3、本申請?zhí)峁┑呐腼兤骶撸谝蝗~片設置在電機主體軸向一側(cè),相對于第一葉片設置在電機主體周向外側(cè)的情況風力更大,對電機主體的散熱效果更好。通過設置第一凹槽部和第二凹槽部,且第一葉片至少部分設置于第一凹槽部內(nèi),第一凹槽部至少部分伸入第二凹槽部內(nèi),使得在電機軸的軸向上,第一葉片至少部分與第一凹槽部重合,且第一凹槽部至少部分與第二凹槽部重合,從而縮短了風機組件在電機軸的軸向上的尺寸,也就縮小了風機組件的整體體積,從而避免了烹飪器具安裝風機組件的位置較大的空間浪費。
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風葉還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連接于所述電機軸,所述第一葉片設于所述第一底座朝向所述電機主體的一側(cè)。
5、如此,電機軸轉(zhuǎn)動即可帶動第一風葉轉(zhuǎn)動,從而通過第一風葉朝電機主體吹風,給電機主體散熱。
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沿所述電機軸的軸向,所述第一風葉的高度為h1,所述第二風葉的高度為h2,所述第一風葉靠近所述電機主體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風葉遠離所述電機主體的一端之間的距離為h3,h3≤h1+h2+δ,δ為變量,取值為0~10mm。
7、δ越大,則h3的最大取值越大,本實施例中,δ的最大取值為10mm,也就是說,在電機軸的軸向上,第一風葉和第二風葉之間的最大間距為10mm,如此,風機組件在電機軸的軸向上的尺寸較小,從而風機組件的占用空間較小。
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h1為2mm~8mm。
9、如此,第一風葉高度較小,容易裝入第一凹槽部內(nèi)。
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h2為5mm~15mm。
11、如此,可以設置較大深度的第二凹槽部,從而第一凹槽部和第二凹槽部可以具有較大的重合部分,利于實現(xiàn)第一風葉和第二風葉在電機軸的軸向上的部分重合,從而可以縮短風機組件在電機軸的軸向上的尺寸。
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沿所述電機軸的軸向,所述第一風葉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風葉重合。
13、如此,可以有效縮短風機組件在電機軸的軸向上的尺寸,從而縮小風機組件的體積。
1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風葉包括第二底座以及第二葉片,所述第二底座中心區(qū)域凹陷形成所述第二凹槽部,所述第二凹槽部連接于所述電機軸,所述第二葉片連接于所述第二底座遠離所述第一風葉的一側(cè),所述第二葉片圍繞于所述第二凹槽部周側(cè)。
15、如此,第二凹槽部和第二葉片互不影響,從而保證第一凹槽部能夠伸入第二凹槽部內(nèi),同時,第二葉片可以帶動第二凹槽部外側(cè)的空氣流動,實現(xiàn)烹飪主體內(nèi)的熱空氣循環(huán)流動。
1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風機組件沿所述電機軸的軸向的高度為h4,h4為30mm~60mm。
1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風葉的外徑小于所述第一凹槽部的內(nèi)徑,所述第一凹槽部的外徑小于所述第二凹槽部的內(nèi)徑。
18、如此,確保第一風葉能夠至少部分設置于第一凹槽部內(nèi),以及確保第一凹槽部能夠至少部分伸入第二凹槽部內(nèi)。
1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烹飪主體包括外殼和內(nèi)膽,所述內(nèi)膽設于所述外殼內(nèi),所述內(nèi)膽圍設出烹飪腔,所述外殼和所述內(nèi)膽之間形成容置腔,所述風機組件安裝于所述容置腔內(nèi),所述風機組件還包括設于所述電機主體與所述第一風葉之間的固定支架,所述電機主體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電機軸穿設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連接于所述外殼或所述內(nèi)膽。
20、如此,風機組件能夠牢固安裝在烹飪主體內(nèi),且風機組件不占用烹飪腔的空間。
2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對應所述電機主體設有通風孔,所述電機軸穿設于所述通風孔,所述電機主體包括線圈,所述通風孔至少包括對應所述線圈設置的加強散熱孔。
22、由于電機工作時線圈容易產(chǎn)生較大的熱量,通過設置加強散熱孔,使得第一風葉產(chǎn)生的風能夠直接對線圈散熱,從而提升了散熱效果。
2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烹飪器具為烤箱、空氣炸鍋或集成灶,所述風機組件設于所述烹飪主體頂部或側(cè)部。
24、如此,可以縮小烹飪器具高度方向或側(cè)部方向的尺寸。
1.一種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烹飪主體(10)以及安裝于所述烹飪主體(10)內(nèi)的風機組件(20),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風葉(23)還包括第一底座(231),所述第一底座(231)連接于所述電機軸(212),所述第一葉片(232)設于所述第一底座(231)朝向所述電機主體(211)的一側(cè)。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電機軸(212)的軸向,所述第一風葉(23)的高度為h1,所述第二風葉(25)的高度為h2,所述第一風葉(23)靠近所述電機主體(21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風葉(25)遠離所述電機主體(211)的一端之間的距離為h3,h3≤h1+h2+δ,δ為變量,取值為0~10mm。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h1為2mm~8mm。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h2為5mm~15mm。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電機軸(212)的軸向,所述第一風葉(23)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風葉(25)重合。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風葉(25)包括第二底座(251)以及第二葉片(252),所述第二底座(251)中心區(qū)域凹陷形成所述第二凹槽部(2511),所述第二凹槽部(2511)連接于所述電機軸(212),所述第二葉片(252)連接于所述第二底座(251)遠離所述第一風葉(23)的一側(cè),所述第二葉片(252)圍繞于所述第二凹槽部(2511)周側(cè)。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機組件(20)沿所述電機軸(212)的軸向的高度為h4,h4為30mm~60mm。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風葉(23)的外徑小于所述第一凹槽部(241)的內(nèi)徑,所述第一凹槽部(241)的外徑小于所述第二凹槽部(2511)的內(nèi)徑。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飪主體(10)包括外殼(11)和內(nèi)膽(12),所述內(nèi)膽(12)設于所述外殼(11)內(nèi),所述內(nèi)膽(12)圍設出烹飪腔(13),所述外殼(11)和所述內(nèi)膽(12)之間形成容置腔(14),所述風機組件(20)安裝于所述容置腔(14)內(nèi),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22)對應所述電機主體(211)設有通風孔(221),所述電機軸(212)穿設于所述通風孔(221),
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11任意一項所述的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飪器具為烤箱、空氣炸鍋或集成灶,所述風機組件(20)設于所述烹飪主體(10)頂部或側(c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