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具有自我修復能力且兼具美感的生態友好型駁岸工程結構,包括駁岸(1)和駁岸臺地(2),駁岸(1)和駁岸臺地(2)構筑在河道(100)的兩岸,其特征在于:所述駁岸(1)每隔10~20米的間距向河岸陸地方向后退1~2米,形成一個內凹的倒梯形缺口,多個倒梯形缺口沿河道(100)均勻排布,所述駁岸工程結構還包括多個種植槽(3)以及多個生態種植區(4),所述種植槽(3)為向河道(100)方向伸展1~2米形成的外凸的梯形突出槽,每一個種植槽(3)均與駁岸(1)的一個倒梯形缺口對應設置,每一個種植槽(3)包圍對應的一個倒梯形缺口,所述的生態種植區(4)為所述種植槽(3)與對應的倒梯形缺口之間所合圍的區域,所述的種植槽(3)以及生態種植區(4)內均填充種植土,用于種植植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我修復能力且兼具美感的生態友好型駁岸工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種植槽(3)為橫截面為U形的U形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我修復能力且兼具美感的生態友好型駁岸工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種植槽(3)的頂面高度高于河道(100)內的最低水位10c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我修復能力且兼具美感的生態友好型駁岸工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種植區(4)為長條形的六邊形區域。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我修復能力且兼具美感的生態友好型駁岸工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種植區(4)內填充的種植土的上表面高度低于河道(100)內的最低水位1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