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除雪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橋梁用除雪裝置。
背景技術:
橋梁,一般指架設在江河湖海上,使車輛行人等能順利通行的構筑物。為適應現代高速發展的交通行業,橋梁亦引申為跨越山澗、不良地質或滿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設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物。橋梁一般由上部構造、下部結構、支座和附屬構造物組成,上部結構又稱橋跨結構,是跨越障礙的主要結構;下部結構包括橋臺、橋墩和基礎;支座為橋跨結構與橋墩或橋臺的支承處所設置的傳力裝置;附屬構造物則指橋頭搭板、錐形護坡、護岸、導流工程等。
自然界中的水,具有氣態、固態和液態三種狀態。常溫常壓的液態的我們稱之為水,氣態的水叫水蒸氣,固態的水稱為冰。
冬季,溫度較低的地區容易伴隨雨雪天氣,尤其在橋上結冰,結冰后的橋影響交通,不方便人們行走,甚至導致嚴重的交通事故,因此及時除去橋上的冰是極其重要的。
現有的橋梁除冰裝置存在除冰效率低、除冰效果不佳、勞動強度大的缺點,因此亟需研發一種除冰效率高、除冰效果佳、勞動強度小的橋梁用除雪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的橋梁除冰裝置存在除冰效率低、除冰效果不佳、勞動強度大的缺點,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除冰效率高、除冰效果佳、勞動強度小的橋梁用除雪裝置。
(2)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這樣一種橋梁用除雪裝置,包括有左支架、右支架、箱體、推車、軟管、從動輪、鐵鏟槽、隔板、鐵板Ⅰ、殼體、電熱絲、鋼絲繩、電動繞線輪、氣缸Ⅰ、齒輪、電機Ⅰ、齒條、滑軌、固定板、滑塊、氣缸Ⅱ、電機Ⅱ、電機Ⅲ、平皮帶和電動輪,推車頂部從左到右依次設有左支架、右支架和箱體,左支架頂部設有電動輪,右支架頂部設有從動輪,電動輪和從動輪之間連接有平皮帶,箱體左側中部設有開口,箱體內中部設有鐵板Ⅰ和隔板,鐵板Ⅰ鉸接連接在箱體內中部,鐵板Ⅰ設在隔板上方,隔板上設有細孔,箱體內左側頂部設有電動繞線輪,電動繞線輪上繞有鋼絲繩,鋼絲繩與鐵板Ⅰ連接,箱體內右側設有殼體,殼體設在隔板上方,殼體內設有電熱絲,箱體左側頂部設有氣缸Ⅰ,氣缸Ⅰ左側設有固定板,固定板底部設有電機Ⅰ和滑軌,電機Ⅰ后側設有齒輪,滑軌上設有滑塊,滑塊上設有齒條,齒條與齒輪嚙合,齒條底部設有電機Ⅱ,電機Ⅱ底部設有電機Ⅲ,電機Ⅲ上設有氣缸Ⅱ,氣缸Ⅱ右側設有鐵鏟槽。
優選地,還包括有氣缸Ⅲ、氣缸Ⅳ和齒型鐵板,左支架左側設有氣缸Ⅲ,氣缸Ⅲ左側設有氣缸Ⅳ,氣缸Ⅳ底部設有齒型鐵板。
優選地,還包括有濾網,箱體右下方設有濾網。
工作原理:當人們需要除去橋梁上的雪時,先將推車推到目的地,啟動氣缸Ⅰ伸長,氣缸Ⅰ帶動固定板以及固定板上的裝置整體向左移動,待固定板以及固定板上的裝置整體向左移動到一定的距離,關閉氣缸Ⅰ,啟動電機Ⅱ旋轉,電機Ⅱ帶動電機Ⅲ旋轉,帶動氣缸Ⅱ旋轉,帶動鐵鏟槽旋轉,待鐵鏟槽旋轉180度后,關閉電機Ⅱ,啟動電機Ⅰ反轉,電機Ⅰ帶動齒輪反轉,齒輪帶動齒條向下移動,帶動電機Ⅱ向下移動,帶動電機Ⅲ向下移動,帶動氣缸Ⅱ向下移動,帶動鐵鏟槽向下移動,待鐵鏟槽向下移動到與地面接觸時,關閉電機Ⅰ,啟動氣缸Ⅱ伸長,氣缸Ⅱ帶動鐵鏟槽向左移動,從而鐵鏟槽將橋面上的雪鏟起,關閉氣缸Ⅱ,啟動氣缸Ⅱ縮短,待鏟有雪的鐵鏟槽復位后,關閉氣缸Ⅱ,啟動電機Ⅰ正轉,待鏟有雪的鐵鏟槽復位后,關閉電機Ⅰ,啟動電機Ⅲ正轉180度,電機Ⅲ帶動鐵鏟槽正180度,從而鐵鏟槽里的雪落入到平皮帶上,雪落完,關閉電機Ⅲ,啟動電機Ⅲ,待鐵鏟槽復位,關閉電機Ⅲ,啟動電機Ⅱ旋轉,待鐵鏟槽旋轉180度后,關閉電機Ⅱ,啟動電動輪正轉,電動輪通過平皮帶帶動從動輪正轉,從而將平皮帶上的雪送入箱體內,待平皮帶上的雪落入箱體內后,關閉電動輪,啟動電熱絲加熱,電熱絲使殼體發熱,從而使箱體內的水加熱,箱體內的水加熱后,關閉電熱絲,啟動電動繞線輪反轉,電動繞線輪通過鋼絲繩將鐵板Ⅰ拉起,然后關閉電動繞線輪,箱體內的熱水從隔板上的細孔流下,從而將箱體底部的雪融化,雪融化后經過軟管流到橋面上,待雪水流盡,啟動電動繞線輪正轉,待鐵板Ⅰ復位,關閉電動繞線輪,橋面上的雪除盡后,將推車推回原處。
因為還包括有氣缸Ⅲ、氣缸Ⅳ和齒型鐵板,左支架左側設有氣缸Ⅲ,氣缸Ⅲ左側設有氣缸Ⅳ,氣缸Ⅳ底部設有齒型鐵板,所以當遇到較厚的雪塊時,啟動氣缸Ⅲ伸長,氣缸Ⅲ帶動氣缸Ⅳ向左移動,帶動齒型鐵板向左移動,待齒型鐵板向左移動一定距離,關閉氣缸Ⅲ,啟動氣缸Ⅳ交替伸長和縮短,氣缸Ⅳ帶動齒型鐵板交替向下移動和向下移動,從而齒型鐵板對橋面上的雪塊進行破碎,待雪塊破碎完后,且齒型鐵板復位,關閉氣缸Ⅳ。
因為還包括有濾網,箱體右下方設有濾網,所以當融化后的雪水從軟管流出前,經過濾網,濾網攔住較大的雜物,以防軟管堵塞,并且防止雜質進行過濾。
(3)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達到了除冰效率高、除冰效果佳、勞動強度小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記為:1-左支架,2-右支架,3-箱體,4-推車,5-軟管,6-從動輪,7-開口,8-鐵鏟槽,9-細孔,10-隔板,11-鐵板Ⅰ,12-殼體,13-電熱絲,14-鋼絲繩,15-電動繞線輪,16-氣缸Ⅰ,17-齒輪,18-電機Ⅰ,19-齒條,20-滑軌,21-固定板,22-滑塊,23-氣缸Ⅱ,24-電機Ⅱ,25-電機Ⅲ,26-平皮帶,27-電動輪,28-氣缸Ⅲ,29-氣缸Ⅳ,30-齒型鐵板,31-濾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一種橋梁用除雪裝置,如圖1-3所示,包括有左支架1、右支架2、箱體3、推車4、軟管5、從動輪6、鐵鏟槽8、隔板10、鐵板Ⅰ11、殼體12、電熱絲13、鋼絲繩14、電動繞線輪15、氣缸Ⅰ16、齒輪17、電機Ⅰ18、齒條19、滑軌20、固定板21、滑塊22、氣缸Ⅱ23、電機Ⅱ24、電機Ⅲ25、平皮帶26和電動輪27,推車4頂部從左到右依次設有左支架1、右支架2和箱體3,左支架1頂部設有電動輪27,右支架2頂部設有從動輪6,電動輪27和從動輪6之間連接有平皮帶26,箱體3左側中部設有開口7,箱體3內中部設有鐵板Ⅰ11和隔板10,鐵板Ⅰ11鉸接連接在箱體3內中部,鐵板Ⅰ11設在隔板10上方,隔板10上設有細孔9,箱體3內左側頂部設有電動繞線輪15,電動繞線輪15上繞有鋼絲繩14,鋼絲繩14與鐵板Ⅰ11連接,箱體3內右側設有殼體12,殼體12設在隔板10上方,殼體12內設有電熱絲13,箱體3左側頂部設有氣缸Ⅰ16,氣缸Ⅰ16左側設有固定板21,固定板21底部設有電機Ⅰ18和滑軌20,電機Ⅰ18后側設有齒輪17,滑軌20上設有滑塊22,滑塊22上設有齒條19,齒條19與齒輪17嚙合,齒條19底部設有電機Ⅱ24,電機Ⅱ24底部設有電機Ⅲ25,電機Ⅲ25上設有氣缸Ⅱ23,氣缸Ⅱ23右側設有鐵鏟槽8。
還包括有氣缸Ⅲ28、氣缸Ⅳ29和齒型鐵板30,左支架1左側設有氣缸Ⅲ28,氣缸Ⅲ28左側設有氣缸Ⅳ29,氣缸Ⅳ29底部設有齒型鐵板30。
還包括有濾網31,箱體3右下方設有濾網31。
工作原理:當人們需要除去橋梁上的雪時,先將推車4推到目的地,啟動氣缸Ⅰ16伸長,氣缸Ⅰ16帶動固定板21以及固定板21上的裝置整體向左移動,待固定板21以及固定板21上的裝置整體向左移動到一定的距離,關閉氣缸Ⅰ16,啟動電機Ⅱ24旋轉,電機Ⅱ24帶動電機Ⅲ25旋轉,帶動氣缸Ⅱ23旋轉,帶動鐵鏟槽8旋轉,待鐵鏟槽8旋轉180度后,關閉電機Ⅱ24,啟動電機Ⅰ18反轉,電機Ⅰ18帶動齒輪17反轉,齒輪17帶動齒條19向下移動,帶動電機Ⅱ24向下移動,帶動電機Ⅲ25向下移動,帶動氣缸Ⅱ23向下移動,帶動鐵鏟槽8向下移動,待鐵鏟槽8向下移動到與地面接觸時,關閉電機Ⅰ18,啟動氣缸Ⅱ23伸長,氣缸Ⅱ23帶動鐵鏟槽8向左移動,從而鐵鏟槽8將橋面上的雪鏟起,關閉氣缸Ⅱ23,啟動氣缸Ⅱ23縮短,待鏟有雪的鐵鏟槽8復位后,關閉氣缸Ⅱ23,啟動電機Ⅰ18正轉,待鏟有雪的鐵鏟槽8復位后,關閉電機Ⅰ18,啟動電機Ⅲ25正轉180度,電機Ⅲ25帶動鐵鏟槽8正180度,從而鐵鏟槽8里的雪落入到平皮帶26上,雪落完,關閉電機Ⅲ25,啟動電機Ⅲ25,待鐵鏟槽8復位,關閉電機Ⅲ25,啟動電機Ⅱ24旋轉,待鐵鏟槽8旋轉180度后,關閉電機Ⅱ24,啟動電動輪27正轉,電動輪27通過平皮帶26帶動從動輪6正轉,從而將平皮帶26上的雪送入箱體3內,待平皮帶26上的雪落入箱體3內后,關閉電動輪27,啟動電熱絲13加熱,電熱絲13使殼體12發熱,從而使箱體3內的水加熱,箱體3內的水加熱后,關閉電熱絲13,啟動電動繞線輪15反轉,電動繞線輪15通過鋼絲繩14將鐵板Ⅰ11拉起,然后關閉電動繞線輪15,箱體3內的熱水從隔板10上的細孔9流下,從而將箱體3底部的雪融化,雪融化后經過軟管5流到橋面上,待雪水流盡,啟動電動繞線輪15正轉,待鐵板Ⅰ11復位,關閉電動繞線輪15,橋面上的雪除盡后,將推車4推回原處。
因為還包括有氣缸Ⅲ28、氣缸Ⅳ29和齒型鐵板30,左支架1左側設有氣缸Ⅲ28,氣缸Ⅲ28左側設有氣缸Ⅳ29,氣缸Ⅳ29底部設有齒型鐵板30,所以當遇到較厚的雪塊時,啟動氣缸Ⅲ28伸長,氣缸Ⅲ28帶動氣缸Ⅳ29向左移動,帶動齒型鐵板30向左移動,待齒型鐵板30向左移動一定距離,關閉氣缸Ⅲ28,啟動氣缸Ⅳ29交替伸長和縮短,氣缸Ⅳ29帶動齒型鐵板30交替向下移動和向下移動,從而齒型鐵板30對橋面上的雪塊進行破碎,待雪塊破碎完后,且齒型鐵板30復位,關閉氣缸Ⅳ29。
因為還包括有濾網31,箱體3右下方設有濾網31,所以當融化后的雪水從軟管5流出前,經過濾網31,濾網31攔住較大的雜物,以防軟管5堵塞,并且防止雜質進行過濾。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改進及替代,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