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無縫線路加強技術領域,涉及橫向增阻板。
背景技術:
根據鐵道部令[2007]第29號《鐵路技術管理規程》的規定,新建、改建鐵路正線應采用60kg/m鋼軌的跨區間無縫線路(重載運煤專線線路可采用75kg/m鋼軌軌道結構);速度120km/h以上至200km/h及重載運煤專線鐵路的線路應采用有砟軌道、Ⅲ型軌枕。250km/h及以下的客運專線宜采用有砟軌道結構、Ⅲc型軌枕。有砟軌道的橫向阻力與軌枕、道床厚度、肩寬等參數密切相關,按不同的線路設計標準,采用的Ⅲ型軌枕的等效橫向阻力115N/cm,只能滿足一般情況下跨區間無縫線路設計要求。對極端年溫差大于85℃地區、小半徑、大跨度橋梁等跨區間無縫線路特殊地段,由于冬季或夏季無縫線路所承受的溫度力較大,按現行的規范橫向阻力檢算,難以保證無縫線路穩定性,可能會出現線路局部碎彎、道砟隆起或粉化,嚴重時脹軌跑道問題,因此應采取加強措施。
早期國鐵為了防止鋼軌爬行,在有縫線路地段,有砟軌道采用木枕地段,設置防爬器,它是直接鎖在鋼軌上,由防爬器和支撐組成,其橫向板與軌枕平行,緊貼軌枕,以提高線路抵抗鋼軌縱向爬行的能力,目前由于線路標準提高,均采用了彈性扣件、混凝土軌枕已極少應用。這種設備由于直接鎖在鋼軌,插入道床道砟時,無任何絕緣措施,導致鋼筋電阻泄露,對軌道電路造成不利影響,增加運營成本,也影響行車安全。目前防爬器也不能增加橫向阻力,不能解決無縫線路穩定性問題。
國內也有防爬器基礎上研究的防脹擋板,但普遍存在絕緣措施不夠或未設絕緣問題。另外安裝鋼軌上,不能有效增加橫向阻力,未能達不到預期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橫向增阻板,能夠增大軌枕與道砟的接觸面積問題。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種橫向增阻板,其包括:橫向阻力板、枕箍和加強板,所述枕箍套在軌枕上,枕箍的底邊連接橫向阻力板,所述橫向阻力板與所述枕箍同平面,所述枕箍的兩側邊上分別連接加強板,所述加強板和所述枕箍同平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優選為,所述枕箍的頂邊中部開口,所述開口兩側的左頂邊和右頂邊自所述開口處向上延伸,所述左頂邊的延伸邊和所述右頂邊的延伸邊之間通過螺栓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優選為,所述的橫向增阻板還包括:調整片,所述調整片設置于所述左頂邊的延伸邊和所述右頂邊的延伸邊相互疊加的縫隙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優選為,所述調整片的厚度包括:2毫米或4毫米。
在一些實施例中,優選為,所述左頂邊的延伸邊和所述右頂邊的延伸邊均設置供所述螺栓穿過的通孔。
在一些實施例中,優選為,所述通孔與所述螺栓的冒頭或螺母接觸處設置重型彈簧墊圈。
在一些實施例中,優選為,所述橫向阻力板為梯形板或倒梯形板。
在一些實施例中,優選為,所述枕箍和所述軌枕之間設置橡膠條。
在一些實施例中,優選為,所述枕箍的底邊中部設置限位塊,用于卡在軌枕下方中的方凹槽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優選為,所述橫向阻力板的厚度范圍為8-12毫米的焊接鋼板。
在一些實施例中,優選為,所述枕箍距離線路軌道中心線的距離范圍為1000-1100毫米。
通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橫向增阻板,與現有技術相比,該橫向增阻板包括橫向阻力板、枕箍和加強板,橫向阻力板固定在枕箍的底邊上,加強板固定在枕箍的兩側邊上,而枕箍固定在軌枕上,由于橫向阻力板、加強板與枕箍同平面,能提高軌枕的橫向阻力,增加軌枕與道砟的接觸面積,進而增強道床橫向阻力,提高跨區間無縫線路穩定性,增加安全儲備。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以下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進行論述,顯然,在結合附圖進行描述的技術方案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所示實施例得到其它的實施例及其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中橫向增阻板安裝在軌枕上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圖1中橫向增阻板的安裝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圖1中橫向增阻板的結構示意圖。
注:1 橫向阻力板;2 螺栓;3 重型彈簧墊圈;4 螺母;5 橡膠條;6 調整片;7 加強板;8 軌枕;9 枕箍;10 限位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不需要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在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范圍內。
針對一些極端年溫差大于85℃地區、小半徑、大跨度橋梁等跨區間無縫線路特殊地段,由于冬季或夏季無縫線路所承受的溫度力較大,按現行的規范檢算,無縫線路穩定性難以保證,線路局部會產生碎彎不平順、道砟隆起或粉化, 嚴重時脹軌跑道等問題,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橫向增阻板。
該橫向增阻板,包括:橫向阻力板、枕箍和加強板,所述枕箍套在軌枕上,枕箍的底邊連接橫向阻力板,所述橫向阻力板與所述枕箍同平面,所述枕箍的兩側邊上分別連接加強板,所述加強板和所述枕箍同平面。
該橫向增阻板包括橫向阻力板、枕箍和加強板,橫向阻力板固定在枕箍的底邊上,加強板固定在枕箍的兩側邊上,而枕箍固定在軌枕上,由于橫向阻力板、加強板與枕箍同平面,能提高軌枕的橫向阻力,增加軌枕與道砟的接觸面積,進而增強道床橫向阻力,提高跨區間無縫線路穩定性,增加安全儲備。
接下來運用多個實施例來詳細描述:
橫向增阻板,如圖1-3所示,設置在鋼軌外側,固定在軌枕8上,距離線路軌道中心線1000-1100毫米之間,優選為1065毫米。其包括:橫向阻力板1、枕箍9和加強板7,枕箍9套在軌枕8上,枕箍9的底邊連接橫向阻力板1,所述橫向阻力板1與所述枕箍9同平面,所述枕箍9的兩側邊上分別連接加強板7,所述加強板7和所述枕箍9同平面。由于橫向阻力板1和加強板7本身的面積較大,能夠提高軌枕8和道砟橫向接觸面積,從而增強道床橫向阻力。
橫向阻力板1為主要的常用阻力設置,處于軌枕8下方,垂直于軌枕8,可為上窄下寬的“梯形”,也可以為上寬下窄的“倒梯形”。該橫向阻力板1可采用10毫米厚的Q235-A鋼板加工焊接而成。
螺栓2可采用M12×60,螺母4采用M12螺母4,調整片6的尺寸可謂30×90毫米。
其中,為了方便套在軌枕8上,且固定和控制枕箍9松緊,所述枕箍9的頂邊中部開口,所述開口兩側的左頂邊和右頂邊自所述開口處向上延伸,所述左頂邊的延伸邊和所述右頂邊的延伸邊之間設置6毫米左右的間隙,兩個延伸邊通過螺栓2連接。
為了更方便調整枕箍9的松緊,在所述左頂邊的延伸邊和所述右頂邊的延伸邊相互疊加的縫隙中設置于調整片6。具體結合松緊程度選用調整片6,在 本實施例中,所述調整片6的厚度包括:2毫米、4毫米兩種型號的調整片6。
其中,為了配合螺栓2連接,所述左頂邊的延伸邊和所述右頂邊的延伸邊均設置供所述螺栓2穿過的通孔,所述通孔與所述螺栓2的冒頭或螺母4接觸處設置重型彈簧墊圈3,該重型彈簧墊圈3起到防松效果,可以固定在軌枕8上。
另外,為了增加枕箍9與軌枕8間的密貼性能,所述枕箍9和所述軌枕8之間設置5毫米左右的橡膠條4,起到緩沖密貼、防滑增阻的作用。
為了防止橫向阻力位移,所述枕箍9的底邊中部設置限位塊10,用于卡在軌枕8下方中的方凹槽內。
通過在軌枕8兩端鋪設增阻板,使得軌枕8與道砟橫向接觸面積增加到85%以上,從而起到增強道床橫向阻力,提高了跨區間無縫線路穩定性,增加安全儲備,屬于跨區間無縫線路加強措施之一。
本技術提供的適用于跨區間無縫線路有砟軌道混凝土軌枕8用橫向增阻板,也是無縫線路防脹擋板,屬于無縫線路加強措施之一。
(1)在一些極端年溫差大于85℃地區、小半徑、大跨度橋梁等特殊跨區間無縫線路地段,軌枕8兩端鋪設橫向增阻板,軌枕8與道砟橫向接觸面積增加了85%,可有效提高道床的橫向阻力,增加安全儲備。
(2)根據相關資料實測表面,有砟道床的橫向阻力70%是由軌枕8提供,通過增大軌枕8兩側與道砟接觸面之間的接觸面,達到提高摩阻力效果,是最有效方式之一。
(3)由于冬季或夏季無縫線路承受的溫度拉力或壓力較大,通過有砟軌道道床橫向阻力,保證無縫線路穩定性,預防線路碎彎,減少無縫線路對道床的擾動,提高平順性。
(4)針對無縫線路穩定性方面設置防脹擋板技術加強措施方案國內技術領先。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各種實施例可根據需要以任意方式相互組合,通過這種 組合得到的技術方案,也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
顯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如果對本實用新型的這些改動和變型是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將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