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道路施工,具體是水泥穩定層模板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1、在進行水泥路穩定層施工時,需要在道路兩邊支護模板對混凝土進行定型;模板鋪設好后需要用額外的裝置對模板進行加固。
2、中國專利公開號cn215482153u,公開了一種內拉式水泥穩定層模板固定系統,包括內拉桿、模板和固定釘,內拉桿的一端設有兩條平行的橫桿,用來與模板上的矩形孔進行連接固定,內拉桿另一端彎折成鉤狀結構,用來插入固定釘。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對內拉桿進行90度翻轉,增加了工人工作量;另外,在壓實過程中與模板相連的橫桿容易開焊,造成其中一條橫桿脫落,模板的穩定性較差,不利于對水泥穩定層的固定,影響施工質量。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穩定性高的水泥穩定層模板固定裝置,能夠減少工人工作量,保證施工質量。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水泥穩定層模板固定裝置,包括內拉桿、模板和固定釘;所述內拉桿包括第一桿體、第二桿體,所述第一桿體的一端焊接有環形接頭,第一桿體的另一端彎折與第二桿體的一端相連,第二桿體的另一端的下方焊接有與其垂直的支撐桿,第二桿體的尾端彎折成u型結構或者沖壓成孔狀結構;所述模板側壁設有多個帶有凸起的凹型孔。
3、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桿體與第二桿體一體成型,第一桿體的長度小于第二桿體的長度。
4、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凹型孔在模板的平行方向設置一排,此時凸起是自模板下方向上凸起,凹型孔是倒凹型;或者凹型孔在模板平行方向上設置兩排,此時凹型孔是對稱設置。
5、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凸起的頂部到凹型孔的頂部的距離與環形接頭的高度相配合。
6、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環形接頭的大小與凸起和凹型孔相配合。
7、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環形接頭的末端與第一桿體纏繞焊接或者平行焊接。
8、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撐桿貫穿焊接在u型結構的首尾端,使u型結構形成一個封閉的空間。
9、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內拉桿有八種不同形式。
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利用內拉桿上的孔狀接頭可以套接在模板的凸起上,能夠一次性牢固的固定住模板,不需要翻轉內拉桿,減少了工人工作量,也不會出現接頭脫落現象,提高了模板的穩定性;第一桿體與第二桿體的折角,能夠使內拉桿更加穩定的套接在模板的凸起上;在內拉桿的尾端通過焊接支撐桿,可以防止內拉桿翻轉,增大與水泥的接觸面積;內拉桿的末端設置成u型結構或者沖壓成孔,都是為了更方便的插入固定釘;本實用新型水泥穩定層模板固定裝置減少了工人工作量、提高了模板的穩定性、保證了施工質量。
1.水泥穩定層模板固定裝置,包括內拉桿、模板(7)和固定釘(9),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拉桿包括第一桿體(2)、第二桿體(3),所述第一桿體(2)的一端焊接有環形接頭(1),第一桿體(2)的另一端彎折與第二桿體(3)的一端相連,第二桿體(3)的另一端的下方焊接有與其垂直的支撐桿(4),第二桿體(3)的尾端彎折成u型結構(5)或者沖壓成孔狀結構(6);模板(7)的側壁上設有多個帶有凸起的凹型孔(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穩定層模板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桿體(2)與第二桿體(3)一體成型,第一桿體(2)的長度小于第二桿體(3)的長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穩定層模板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型孔(8)在模板(7)的平行方向上設置一排,此時凸起是自模板(7)下方向上凸起,凹型孔(8)是倒凹型;或者凹型孔(8)在模板(7)平行方向上設置兩排,此時凹型孔(8)是對稱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水泥穩定層模板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凸起的頂部到凹型孔(8)的頂部的距離與環形接頭(1)的高度相配合。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泥穩定層模板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接頭(1)的大小與凸起和凹型孔(8)相配合。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穩定層模板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接頭(1)的末端與第一桿體(2)纏繞焊接或者平行焊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穩定層模板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4)貫穿焊接在u型結構(5)的首尾端。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水泥穩定層模板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拉桿有八種不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