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橋梁,尤其是一種低高度變寬橋梁。
背景技術:
1、隨著我國道路交通網的日益完善,一些復雜特殊環境橋梁越來越多,當道路受縱斷面控制且橋面寬度需要變寬時,大跨度橋梁常采用的低高度橋型有鋼拱橋、鋼桁梁橋。
2、鋼拱橋是一種以拱作為主要承重結構的橋梁,具有較大的跨越能力,適合于跨越寬闊的河流、峽谷等地形,外型美觀,構造簡單,有利于廣泛采用。它們常常成為城市的標志性建筑,增加了城市的美感和文化底蘊。中國擁有許多著名的大跨徑鋼拱橋,如上海盧浦大橋、重慶朝天門大橋等。
3、鋼桁梁橋的主要承重結構是主桁,它由上弦桿、下弦桿和腹桿組成,整體上以梁的方式承受彎矩和剪力。這種結構通過將實腹鋼板梁空腹化,優化了材料使用,減輕了自重,同時保持了較高的承載能力。這種橋梁類型適用于多種場合,如鐵路橋梁、城市橋梁或公路高架橋和立交橋。
4、當道路寬度變化較大時,一般是將道路分幅設置,橋梁部分保持等寬或者較小的變寬,將主要變寬部分設置在路基部分過渡,但在城市中土地、建筑受限地段實現較大變寬的橋梁十分困難。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據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低高度變寬橋梁,采用下承式鋼系桿拱橋,兩側人非道與機動車道在拱橋范圍內采用漸變的方式由三幅橋合并成整幅,兩個主拱呈“人”字型,每個主拱由兩肢小拱肋合并為單肢大拱肋,車行道主梁采用單箱三室鋼箱梁,兩側與機動車道系梁連接,機動車道系梁為單箱單室斷面。人非道采用懸臂挑梁結構,人非道系梁為單箱單室斷面。車行道系梁與人非道系梁之間設有橫梁聯系,橫梁為單箱單室截面。拱肋與主梁之間通過吊桿連接。機動車道、人非車道荷載通過主梁傳遞給系梁,系梁傳遞給吊桿,再傳遞給拱肋,最后傳遞給下部基礎,橋面通過人型拱肋、分幅漸變的方式實現低高度變寬的目的。
2、本實用新型目的實現由以下技術方案完成:
3、一種低高度變寬橋梁,包括機動車道以及設置在其兩側的人非道,其特征在于:采用下承式鋼系桿拱橋,兩側的所述人非道與所述機動車道在拱橋范圍內采用漸變的方式由三幅橋合并為整幅,在所述人非道與所述機動車道之間設置有人字型主拱,所述人字型主拱的拱肋與所述機動車道的系梁以及所述人非道的系梁之間通過吊桿連接,所述機動車道的系梁與所述人非道的系梁之間通過橫梁連接。
4、所述人字型主拱由兩肢小拱肋合并為單肢大拱肋,其中一肢小拱肋的底端與所述機動車道的系梁連接,另一肢小拱肋的底端與所述人非道的系梁連接,兩肢所述小拱肋的頂端連接至主拱肋。
5、所述機動車道的主梁采用單箱三室鋼箱梁,其兩側與所述機動車道的系梁連接,所述機動車道的系梁為單箱單室斷面。
6、所述人非道采用懸臂挑梁結構,其兩側設有所述人非道的系梁,所述人非道的系梁為單箱單室斷面。
7、所述橫梁為單箱單室截面。
8、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解決大跨度低高度變寬橋梁設計施工的難題,實現低高度橋梁30m左右的變寬(具體需結合橋梁跨度、道路變寬情況及受力計算確定),具有良好的技術經濟性、社會效益明顯、應用前景廣闊。
1.一種低高度變寬橋梁,包括機動車道以及設置在其兩側的人非道,其特征在于:采用下承式鋼系桿拱橋,兩側的所述人非道與所述機動車道在拱橋范圍內采用漸變的方式由三幅橋合并為整幅,在所述人非道與所述機動車道之間設置有人字型主拱,所述人字型主拱的拱肋與所述機動車道的系梁以及所述人非道的系梁之間通過吊桿連接,所述機動車道的系梁與所述人非道的系梁之間通過橫梁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低高度變寬橋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字型主拱由兩肢小拱肋合并為單肢大拱肋,其中一肢小拱肋的底端與所述機動車道的系梁連接,另一肢小拱肋的底端與所述人非道的系梁連接,兩肢所述小拱肋的頂端連接至主拱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低高度變寬橋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機動車道的主梁采用單箱三室鋼箱梁,其兩側與所述機動車道的系梁連接,所述機動車道的系梁為單箱單室斷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低高度變寬橋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非道采用懸臂挑梁結構,其兩側設有所述人非道的系梁,所述人非道的系梁為單箱單室斷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低高度變寬橋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梁為單箱單室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