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多工位換模臺車。
背景技術:
目前的塑膠行業(yè)中,在大型注塑機需要更換模具時只能通過起重機和人力來更換模具。起重機更換模具時容易發(fā)生歪拉斜吊的違章操作,鋼絲繩在拉動過程中也容易發(fā)生模具損傷機床設備的情況。另一方面由于拉動距離很難控制,操作人員完全憑自己的感覺進行操作,極易造成用力不當而使模具滑落地面?zhèn)说氖鹿省4送猓ㄟ^人力移動大型模具十分費時費力。
市面上也出現(xiàn)了針對各種機床換模時代替人工的多工位換模臺車,但是,由于現(xiàn)有產(chǎn)品種類較多,一般一個車間里會有幾種不同的機床同時工作,不同機床由于自身規(guī)格不同,模具的體積和重量也是不同的,對多工位換模臺車的適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申請?zhí)?01521106164.9公開了一種全自動多工位換模臺車,包括機臺部件、臺車部件、推拉部件和導軌,所述臺車部件安裝在導軌上端,機臺部件位于臺車部件的一端,推拉部件位于臺車部件的另一端,機臺部件上設置有機臺限位氣缸、第一感應器、第五感應器和模具反掛鉤,機臺部件、臺車部件和推拉部件均與中心控制系統(tǒng)相連。但是上述多工位換模臺車僅適用于大型戶外工程建設,不適合在空間較小的車間內的車床使用。
申請?zhí)?01410495899.9,公開了一種多沖床的多工位換模臺車系統(tǒng),包括導軌、設置在導軌上的多工位換模臺車,所述導軌與沖床相對應部分的導向面與沖床上的模具安裝臺面平行,所述多工位換模臺車的底座上并列設有兩根絲杠,兩根絲杠同步驅動一個套設在兩者之上的活動座,活動座上沿推拉模具的方向并列設有至少兩列滾輪,活動座上表面設有多對與不同沖床相對應的移模臂或者一對由電機控制的伸出長度可控的移模臂,活動座上并列設有至少兩個推模油缸,推模油缸的活塞桿端部設有卡勾,待換模具側面設有與卡勾相配合的扣接件,所述沖床上的模具安裝臺面上靠近軌道的一側并列設有兩個可拆卸的模具定位銷。但是上述公開的多工位換模臺車結構比較復雜,移動不方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多工位換模臺車,同時適合于車間內不同車床使用的多工位換模臺車,并且體積較小,移動靈活,使用方便。
為了實現(xiàn)上述技術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多工位換模臺車,包括:載模平臺,所述載模平臺至少具有一用來承載待換下模具的第一承載位和用來承載待換上模具的第二承載位;所述第一承載位和第二承載位上均設有滑道單元;
升降平臺單元,所述升降平臺單元設置于載模平臺的下方;
旋轉電機,設置于載模平臺與升降平臺單元之間;
驅動輪單元,設置于升降平臺單元底部,驅動輪單元包括驅動輪、以及為驅動輪提供動力的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與驅動輪之間設置有制動器電磁元件;
位移檢測單元,位移檢測單元用于檢測所述載模平臺與車床工作臺面之間是否對齊;包括設置于自適應車床高度的多工位換模臺車的載模平臺上的激光發(fā)射器、以及設置于車床工作臺面上的激光接收器;
控制器,所述滑道單元、升降平臺單元,旋轉電機、驅動輪單元以及位移檢測單元均與所述控制器控制連接;
蓄電池,固定設置于升降平臺底盤上,用于給所述滑道單元、升降平臺單元、旋轉電機、驅動輪單元以及位移檢測單元供電。
所述滑道單元包括軸承座板、滾輥、鏈輪、鏈條以及第一電機,載模平臺上安裝軸承座板,軸承座板上安裝滾輥;所述滾輥末端連接鏈輪,每兩個鏈輪通過一個鏈條連接;所述第一電機通過端面法蘭安裝在軸承座板上。
所述升降平臺單元包括:升降機構、電動馬達、液壓泵及底盤,升降機構的臂架的兩端下端機械連接底盤的兩端,在底盤的中央部位設置電動馬達和液壓泵,液壓泵由電動馬達驅動,液壓泵的伸縮桿與升降機構的臂架連接。
所述載模平臺上位于激光發(fā)射器的外部設有第一剛性保護罩;車床工作平臺上位于激光接收器的外部設有第二剛性保護罩;所述第一剛性保護罩及第二剛性保護罩均包括剛性支架以及透光板。
所述載模平臺的側部設有電磁吸盤。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通過提供一個旋轉的載臺并設置相應的承載位,進而通過載臺的旋轉選取相應的承載位,以便于換上/換下模具,有利于空間的節(jié)省和提高作業(yè)效率。
第二、載模平臺的底部設有升降平臺與位移檢測單元相配合,可以實現(xiàn)根據(jù)不同車床的不同高度,自動將載模平臺相對于車床的高度調節(jié)為恒定。
第三、制動器電磁元件配設于第二電機的輸出軸與驅動輪之間,制動器電磁元件與控制器電連接,并對應于控制器供給的電流而進行切換,在電流未流入制動器的狀態(tài)下,制動器電磁元件將驅動輪維持在制動狀態(tài),在電流流入制動器電磁元件的情況下,制動器電磁元件將驅動輪切換到非制動狀態(tài)。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多工位換模臺車換模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換模臺車的側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多工位換模臺車的控制框圖。
其中,1為載模平臺;2為第一電機;3為升降機構的上臺面;4為升降機構;5為電動馬達;6為底盤;7為驅動輪單元;8為激光發(fā)射器;9為激光接收器;10為電磁吸盤;71為第二電機;72為制動器電磁元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進行詳細的描述。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包括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多工位換模臺車,包括:載模平臺1,所述載模平臺1至少具有一用來承載待換下模具的第一承載位和用來承載待換上模具的第二承載位;所述第一承載位和第二承載位上均設有滑道單元;
所述滑道單元包括軸承座板、滾輥、鏈輪、鏈條以及第一電機2,載模平臺1上安裝軸承座板,軸承座板上安裝滾輥;所述滾輥末端連接鏈輪,每兩個鏈輪通過一個鏈條連接;所述第一電機2通過端面法蘭安裝在軸承座板上;
升降平臺單元,所述升降平臺單元設在于載模平臺1的下方,包括:升降機構4、電動馬達5、液壓泵及底盤6,升降機構4的臂架的兩端下端機械連接底盤6的兩端,在底盤6的中央部位設置電動馬達5,液壓泵由電動馬達5驅動,液壓泵的伸縮桿與升降機構4的臂架連接;以及設置于升降平臺單元底部的驅動輪單元7,一對驅動輪單元7以彼此之間間隔的方式設于升降平臺單元的底部兩側;以及一對萬向輪,萬向輪安裝于底盤6上并設于驅動輪單元7的后方。
兩個驅動輪單元7上分別設有第二電機71;所述第二電機71與驅動輪單元7之間設置有制動器電磁元件72;制動器電磁元件72配設于第二電機71的輸出軸與驅動輪單元7之間,制動器電磁元件72與控制器電連接,并對應于控制器供給的電流而進行切換,在電流未流入制動器的狀態(tài)下,制動器電磁元件72將驅動輪單元7維持在制動狀態(tài),在電流流入制動器電磁元件72的情況下,制動器電磁元件72將驅動輪單元7切換到非制動狀態(tài)。
蓄電池,固定設置于升降平臺底盤上,用于給所述第一電機2、第二電機71以及制動器電磁元件72供電。
作為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載模平臺上位于激光發(fā)射器的外部設有第一剛性保護罩;車床工作平臺上位于激光接收器的外部設有第二剛性保護罩;所述第一剛性保護罩及第二剛性保護罩均包括剛性支架以及透光板。
作為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yōu)選,為了進一步保證換模臺車與車床工作臺換模時,相互間不發(fā)生位移,所述載模平臺的側部設有電磁吸盤,當位移傳感器檢測到換模臺車與車床工作臺之間再同一高度后,啟動電磁吸盤,電磁吸盤產(chǎn)生磁力將換模臺車與車床工作臺之間吸住;當換模結束后,控制器切斷電磁吸盤的電源,此時,電磁吸盤斷電,磁力消失,換模臺車與車床工作臺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