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家用土豆切絲機。
背景技術:
炒土豆絲是人們餐桌上常見的菜肴,由于其清爽可口而獲得了很多人的喜愛。但在炒制之前,對于刀工比較差的人,切絲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不僅切得不細不均勻,而且一不小心就容易切到手。市面上雖然有切土豆絲用的工具,但用得好也不太容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家用土豆切絲機,結構簡單,適合于一般家庭廚房內使用,既容易操作又能將土豆絲切得細而均勻。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家用土豆切絲機,包括底座、支架、刀片機構、手控機構和盛料機構;所述支架包括固定在底座一側的豎直部和位于豎直部頂部的水平部;所述水平部上設有上下貫通的通孔;所述刀片機構與通孔滑動連接;所述手控機構安裝在支架上,并控制刀片機構上下移動;所述盛料機構轉動安裝在底座上,并位于刀片機構的正下方。
所述底座上設有凸臺;所述凸臺上設有盛料機構安裝孔,盛料機構轉動安裝在盛料機構安裝孔內。
所述刀片機構包括刀片固定器和安裝在刀片固定器底部的刀片組;所述刀片固定器與支架的通孔滑動連接。
所述盛料機構的盛料腔的底面呈下凹的弧面;所述刀片機構的刀片組的底部排列成與盛料腔的底面相匹配的弧形。
所述手控機構包括搖桿安裝座、搖桿、套筒、連桿、切絲手柄和手柄安裝座;所述搖桿安裝座固定在支架的水平部的上端面;所述搖桿的一端與搖桿安裝座鉸接,另一端與連桿的一端鉸接;所述連桿的另一端與切絲手柄的中部鉸接;所述套筒滑動套設在搖桿上;所述刀片機構的頂部與套筒鉸接;所述手柄安裝座固定在支架的水平部的側面;所述切絲手柄的一端與手柄安裝座鉸接。
所述盛料機構包括托杯、料斗和轉向手柄;所述托杯轉動安裝在底座的盛料機構安裝孔內;所述料斗設于托杯內;所述轉向手柄固定在托杯的外側。
所述盛料機構還包括轉動定位芯;所述底座的盛料機構安裝孔的內底部設有定位 孔;所述轉動定位芯通過與定位孔相配合來控制托杯在0~90°之間轉動。
所述盛料機構的轉動定位芯的外側面包括四分之三圓弧面和直角面;所述直角面的兩端與四分之三圓弧面的兩端相切;所述底座的定位孔的內壁面包括與轉動定位芯的四分之三圓弧面貼合的半圓弧面,以及分別與半圓弧面的兩端相切的兩個豎直平面。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通過操作手控機構來控制刀片機構上下移動,從而下切放置在盛料機構內的土豆,由于盛料機構能夠轉動,因此只需控制刀片機構向下切兩次即可將土豆切絲,結構簡單,操作容易,適合于一般家庭廚房內使用,能將土豆絲切得細而均勻。
(2)本實用新型在底座上設置凸臺用于安裝盛料機構,使盛料機構安裝更加穩定。
(3)本實用新型的盛料機構的盛料腔的底面呈下凹的弧面,能使土豆放入盛料腔后底部存在空隙,保證刀片組下端到達盛料腔的底部后土豆能夠被完全切段,提高了切絲的有效性。
(4)本實用新型的轉動定位芯結構巧妙、簡單,裝配方便,成本低。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刀片組的下端到達料斗底部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盛料機構的轉動定位芯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底座上的定位孔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轉動定位芯與定位孔相配合的示意圖。
圖6為圖5中的轉動定位芯轉動90°后的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號為:
底座1、凸臺11、定位孔12、半圓弧面121、豎直平面122;
支架2、豎直部21、水平部22、通孔23;
刀片機構3、刀片固定器31、刀片組32;
手控機構4、搖桿安裝座41、搖桿42、套筒43、連桿44、切絲手柄45、手柄安裝座46;
盛料機構5、托杯51、料斗52、轉向手柄53、轉動定位芯54、四分之三圓弧面541、直角面542;
土豆6。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見圖1和圖2,本實施例的家用土豆切絲機,包括底座1、支架2、刀片機構3、手控機構4和盛料機構5。
支架2包括固定在底座1一側的豎直部21和位于豎直部21頂部的水平部22。水平部22上設有上下貫通的通孔23。刀片機構3與通孔23滑動連接。手控機構4安裝在支架2上,并控制刀片機構3上下移動。盛料機構5轉動安裝在底座1上,并位于刀片機構3的正下方。底座1上設有凸臺11。凸臺11上設有盛料機構安裝孔,盛料機構5轉動安裝在盛料機構安裝孔內。刀片機構3包括刀片固定器31和安裝在刀片固定器31底部的刀片組32。刀片固定器31與支架2的通孔23滑動連接。
手控機構4包括搖桿安裝座41、搖桿42、套筒43、連桿44、切絲手柄45和手柄安裝座46。搖桿安裝座41固定在支架2的水平部22的上端面。搖桿42的一端與搖桿安裝座41鉸接,另一端與連桿44的一端鉸接。連桿44的另一端與切絲手柄45的中部鉸接。套筒43滑動套設在搖桿42上。刀片機構3的頂部與套筒43鉸接。手柄安裝座46固定在支架2的水平部22的側面。切絲手柄45的一端與手柄安裝座46鉸接。
盛料機構5包括托杯51、料斗52、轉向手柄53和轉動定位芯54。托杯51轉動安裝在底座1的盛料機構安裝孔內。料斗52設于托杯51內。轉向手柄53固定在托杯51的外側。底座1的盛料機構安裝孔的內底部設有定位孔12。轉動定位芯54通過與定位孔12相配合來控制托杯51在0~90°之間轉動。
見圖3至圖6,轉動定位芯54的外側面包括四分之三圓弧面541和直角面542。直角面的兩端與四分之三圓弧面的兩端相切。底座1的定位孔12的內壁面包括與轉動定位芯54的四分之三圓弧面541貼合的半圓弧面121,以及分別與半圓弧面121的兩端相切的兩個豎直平面122。料斗52的底面呈下凹的弧面,刀片機構3的刀片組32的底部排列成與盛料腔的底面相匹配的弧形。
本實施例的家用土豆切絲機的原理是:將一只去了皮的土豆6放在料斗52中,向下轉動切絲手柄45,在切絲手柄45向下轉動的過程中,通過連桿44、搖桿42、套筒43和各個鉸鏈的牽拉作用,使得刀片固定器31只能在支架2的通孔23中做上下直線運動,從而帶動刀片組32對土豆進行切割。當搖桿42接近水平位置時,刀片組32下端即到達料斗52的底部,這時土豆即被切成片狀。此時,抬起切絲手柄45到起始高度,然后將轉向手柄53轉動90°,再次下壓切絲手柄45,當刀片組32下端到達料斗52的底部時,再次抬起切絲手柄45,即完成了切絲動作。最后將盛有土豆絲的料斗52取出。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