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印刷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絲網印儀取料機機械手結構。
背景技術:
絲網印刷機是孔版印刷中的典型印刷設備,開始采用手工進行操作,僅由一塊絲網版、一個版架和一塊模板組成,隨著發展,絲網印刷逐漸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絲網印刷機中的輥筒式印刷機在印刷過程中著墨量多,多用于印刷墨層較厚實的產品,如各種紙張、陶瓷、玻璃、木板、金屬或布匹等的印刷,近年來,絲網印刷技術逐步發展,但還是相對落后,手工半自動化設備仍在工廠中占大部分,全自動化生產線、網印輪機等尚處空白,設備間的取放料都靠人工來完成,致使人員的流動性和成本上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可以實現自動化取料過程的絲網印儀取料機機械手。
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
一種絲網印儀取料機機械手結構,包括控制柜、底座、外殼、懸臂架、夾持器,所述的外殼內部一端安裝有電動機,電動機帶動設置在其一側的主帶輪轉動,外殼內部另一端安裝有從帶輪,主、從帶輪上安裝有傳送帶,所述的懸臂架一端通過滑塊固定在傳送帶上,另一端通過螺絲鎖緊固定有兩個平行的機械手臂,所述的機械手臂前端內部安裝有兩個小型氣缸,小型氣缸通過導聯機構與夾持器相連,底座設置于外殼內部傳送帶一側,底座上安裝有長方形的導軌,懸臂架上在導軌對應位置處設置有滑輪;外殼上方設置控制盒,控制盒上安裝有啟動按鈕、急停按鈕和一個航空接頭,控制盒內的元器件的連線通過航空接頭與控制柜相連,所述的控制柜的前面板上固定安裝有文本顯示器。
所述的導軌的起始端設置有能夠確定機械手運行的坐標原點的原點傳感器。
所述的控制柜上還安裝有調節小型氣缸氣體壓強的調壓閥和對控制柜有散熱作用的風扇。
所述的機械手臂15的位置附近固定安裝有控制夾持器的夾緊與松開的電磁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設計的機械手通過啟動按鈕后自動完成取料過程,配合絲網印機的印刷過程,減少操作工人員的流動性,降低人工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外殼內部部件結構示意圖。
其中:1-控制盒;2-啟動按鈕;3-急停按鈕;4-航空接頭;5-控制柜;6-文本顯示器;7-風扇;8-導聯機構;9-外殼;10-底座;11-導軌;12-原點傳感器;13-夾持器;14-小型氣缸;15-機械手臂;16-懸臂架;17-傳送帶;18-主帶輪;19-滑塊;20-從帶輪;21-滑輪;22-電動機;23-電磁閥。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絲網印儀取料機機械手結構,包括控制柜5、底座10、外殼9、懸臂架16、夾持器13,所述的外殼9內部一端安裝有電動機22,電動機22帶動設置在其一側的主帶輪18轉動,外殼9內部另一端安裝有從帶輪20,主、從帶輪上安裝有傳送帶17,所述的懸臂架16一端通過滑塊19固定在傳送帶17上,另一端通過螺絲鎖緊固定有兩個平行的機械手臂15,所述的機械手臂15前端內部安裝有兩個小型氣缸14,小型氣缸14通過導聯機構8與夾持器13相連,底座10設置于外殼9內部傳送帶17一側,底座10上安裝有長方形的導軌11,懸臂架16上在導軌11對應位置處設置有滑輪21;外殼9上方設置控制盒1,控制盒1上安裝有啟動按鈕2、急停按鈕3和一個航空接頭4,控制盒1內的元器件的連線通過航空接頭4與控制柜5相連,所述的控制柜5的前面板上固定安裝有文本顯示器6。
所述的導軌11的起始端設置有能夠確定機械手臂15運行的坐標原點的原點傳感器12。
所述的控制柜5上還安裝有調節小型氣缸氣體壓強的調壓閥和對控制柜5有散熱作用的風扇7。
所述的機械手臂15的位置附近固定安裝有控制夾持器13的夾緊與松開的電磁閥23。
取料工作時,操作員按下啟動按鈕2,電動機22帶動主帶輪18轉動,同時帶動傳送帶17移動,通過傳送帶17帶動懸臂架16運動,機械手臂15運動到取料的位置,電磁閥23控制夾持器13夾緊,運送到下步工序位置。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