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切管機構。
背景技術:
塑料擠出模具在加工中,通常是將粉狀或粒狀形態的聚合物加入到擠出機機筒中,在螺桿或柱塞的作用下,聚合物沿螺槽或機筒向前移動,并逐漸熔融而成為黏流體,然后通過設置在機筒端部的模具,形成與模具的口模形狀相仿的連續體,最后經冷卻定型,便可成型為所需要形狀的制品,如各種塑料管棒材、片材、塑鋼門窗、薄膜、裝飾用踢腳線等,現在塑料擠出模具為了達到加工智能化,一般采用自動環切機構來裁剪塑料管,但是,塑料管容易出現走偏,導致長度剪切不均勻。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塑料擠出模具的塑料管在剪切時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自動切管機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自動切管機構,包括支架和切割平臺,切割平臺的一側設有切割刀,切割平臺的另一側設有接觸感應器,所述切割刀與驅動齒輪連接,通過驅動齒輪帶動切割刀轉動,支架的下方設有驅動電機,驅動電機通過減速機構與驅動齒輪連接,在切割平臺上設有塑料管導向機構;
所述塑料管導向機構包括支撐桿,在支撐桿的端部設有兩個弧形卡爪,兩個弧形卡爪之間形成導入口,兩個弧形卡爪之間通過彈簧連接。
上述的一種自動切管機構,所述減速機構包括與所述驅動電機連接的轉動輪,與轉動輪通過皮帶連接的第一轉動輪,第一轉動輪通過連接軸連接第二轉動輪,第二轉動輪通過鏈條與所述驅動齒輪連接。
上述的一種自動切管機構,所述第二轉動輪的直徑小于所述驅動齒輪的直徑。
上述的一種自動切管機構,所述支架的一側設有與所述驅動電機和接觸感應器連接的控制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該自動切管機構的切割平臺上設有塑料管導向機構,塑料管導向機構包括支撐桿,在支撐桿的端部設有兩個弧形卡爪,兩個弧形卡爪之間形成導入口,兩個弧形卡爪之間通過彈簧連接,待剪切的塑料管穿過導入口,通過弧形卡爪的導入口對塑料管起到支撐和導向的作用,由于在同一直線上設有多個塑料管導向機構,可以保證在切割刀和接觸感應器之間的塑料管處于牽直狀態,不會出現彎曲和傾斜,保證了切割長度的精準,在塑料管的端部接觸到接觸感應器時,控制器控制驅動電機轉動,驅動電機經過減速機構減速后帶動驅動齒輪和切割刀轉動即可切斷塑料管,達到高效、精準切管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塑料管導向機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一種自動切管機構,包括支架1和切割平臺2,切割平臺2的一側設有切割刀3,切割平臺2的另一側設有接觸感應器4,切割刀3與驅動齒輪5連接,通過驅動齒輪5帶動切割刀3轉動,支架1的下方設有驅動電機6,驅動電機6通過減速機構與驅動齒輪5連接,在切割平臺2上設有塑料管導向機構7;
塑料管導向機構7包括支撐桿8,在支撐桿8的端部設有兩個弧形卡爪9,兩個弧形卡爪9之間形成導入口10,兩個弧形卡爪9之間通過彈簧11連接。
減速機構包括與驅動電機6連接的轉動輪12,與轉動輪12通過皮帶13連接的第一轉動輪14,第一轉動輪14通過連接軸15連接第二轉動輪16,第二轉動輪16通過鏈條17與驅動齒輪5連接,第二轉動輪16的直徑小于驅動齒輪5的直徑,支架1的一側設有與驅動電機6和接觸感應器4連接的控制器。
該自動切管機構的切割平臺2上設有塑料管導向機構7,塑料管導向機構7包括支撐桿8,在支撐桿8的端部設有兩個弧形卡爪9,兩個弧形卡爪9之間形成導入口10,兩個弧形卡爪9之間通過彈簧11連接,待剪切的塑料管穿過導入口10,通過弧形卡爪9的導入口10對塑料管起到支撐和導向的作用,由于在同一直線上設有多個塑料管導向機構7,可以保證在切割刀3和接觸感應器4之間的塑料管處于牽直狀態,不會出現彎曲和傾斜,保證了切割長度的精準,在塑料管的端部接觸到接觸感應器4時,控制器控制驅動電機6轉動,驅動電機6經過減速機構減速后帶動驅動齒輪5和切割刀3轉動即可切斷塑料管,達到高效、精準切管的目的。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