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可伸縮的拾物鉗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512062閱讀:1064來源:國知局
一種可伸縮的拾物鉗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拾物裝置的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可伸縮的拾物鉗。



背景技術: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掉落物件,且有時會掉落在難以拾取的位置,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不便,而拾物鉗恰恰解決了這類問題,同時拾物鉗也可幫助行動不便的人進行物件的拾取,解決了日常生活中物件難以拾取的問題。

為了實現拾物嵌對物件進行夾取,需要設置齒條、操作桿、有齒桿鎖定機構、纜線等部件,而實現拾物鉗的夾取動作,主要通過觸發器通過傳動部件拉動纜線,從而驅動齒條限位件運動,進而使得操作桿旋轉從而與齒條卡合,帶動齒條一同運行,從而控制夾取部進行夾取。

即現有技術中伸縮桿最終驅動齒條運動均需要通過纜線進行運動的傳動,以及多個運動部件的配合,因此降低了其運行的反應速度,靈敏性降低。

如中國專利:CN102026780B,一種用于抓持物件的可調整長度的拾取裝置,所述拾取裝置包括:a)頭部區域,所述頭部區域包括兩個相對卡爪部件; b)管區域,所述管區域可操作地連接于所述頭部區域;以及 c)手柄區域,所述手柄區域可操作地連接于所述管區域,且包括觸發器;所述管區域包括:纜線,所述纜線可操作地連接于所述觸發器;有齒桿,所述有齒桿包括多個齒,且可操作地連接于所述卡爪部件;以及有齒桿鎖定機構,所述有齒桿鎖定機構可操作地連接于所述纜線;通過擠壓所述觸發器,使所述有齒桿鎖定機構可操作地與所述有齒桿配合;通過擠壓所述觸發器,使所述卡爪部件朝彼此運動,且所述管區域包括可調整的長度,其中所述有齒桿鎖定機構包括操縱桿,通過所述纜線的運動來可控制地配合或脫開所述操縱桿。

該裝置中,觸發部觸發拾取裝置進行物件的拾取,需要經過纜線進行運動的傳遞,帶動多個部件運動,才能使得齒條運行,增加了夾取時的反映時間,降低了拾物鉗的靈敏度。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旨在提供一種無需通過纜線進行運動的傳遞,減少運動部件,使得動作傳遞更迅速的可伸縮的拾物鉗。

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可伸縮的拾物鉗,包括夾取部、觸發部以及管部,所述管部包括管體和滑動設置在管體中且一端連接所述夾取部的齒條,所述管部還包括:

滑動設置在所述管體中的拉條,所述拉條連接所述觸發部,且所述拉條上設置有用以與所述齒條上的齒相嚙合的齒塊;

所述管體的內壁上還設置有拉動所述拉條時對所述齒塊進行擠壓,使所述齒塊與所述齒條嚙合,從而帶動所述齒條移動進而使所述夾取部進行夾取的凸起機構。

較佳的,所述凸起機構包括凸塊。

較佳的,所述拉條與所述凸塊相配合的一側設置有用以容置所述凸塊的凹槽,所述齒塊位于所述凹槽的一端,靠近所述夾取部。

較佳的,所述凸起機構還包括調節管,所述調節管嵌設在所述管體的一端,靠近所述夾取部,所述凸塊設置在所述調節管的內壁。

較佳的,所述調節管中還設置有用以所述拉條及所述齒條的穿設的拉條孔和齒條孔。

較佳的,所述觸發部包括:

手桿,所述手桿與所述管體相連;

觸發器,所述觸發器嵌設在所述手桿中,且所述觸發器的一端與所述手桿鉸接,另一端連接所述拉條;

以及在自然狀態下使所述觸發器翹起的彈性件。

較佳的,所述彈性件為第一彈簧,所述第一彈簧的一端與所述手桿相抵,另一端與所述觸發器相抵。

較佳的,所述管體包括外管體和內管體,所述外管體套設在所述內管體外,所述外管體的一端通過第一連接管與所述夾取部相連,另一端可調節的與所述內管體相連,所述內管體靠近所述夾取部的一端嵌設有調節管,另一端與觸發部相連且滑動設置有所述齒條。

較佳的,所述第一連接管中設置有與所述齒條相抵,用以限定所述齒條與第二彈簧間的最短距離的限位機構,所述限位機構包括限位臺以及設置于所述限位臺上的限位塊。

較佳的,所述凸塊的長度大于拉筒使夾臂閉合所需的滑動距離。

上述技術方案的積極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中設置齒條、拉條和凸起機構,通過拉動拉條驅動拉條上的齒塊與齒條相嚙合,進而拉動所述齒條,減少了動作傳遞所需的部件,進而縮短了夾取部的反映時間,使得夾取動作更加的靈敏。

(2)同時所述觸發部中,所述觸發器直接觸發拉條,減少了中間的傳動部件,也使得動作傳遞的時間減少,使得夾取動作更加的靈敏。

(3)本實用新型中在所述第一連接管中設置限位機構,對所述齒條的運行位置進行限定,使得所述夾取部的位置可調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可伸縮的拾物鉗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的放大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可伸縮的拾物鉗中拉條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可伸縮的拾物鉗中調節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可伸縮的拾物鉗中調節管的剖視圖;

圖6為圖1中B部的放大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可伸縮的拾物鉗中觸發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1中C部的放大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可伸縮的拾物鉗中第一連接管的剖視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可伸縮的拾物鉗中調節套的剖視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可伸縮的拾物鉗中拉筒的剖視圖。

附圖中,1、夾取部;11、拉桿;12、調節套;121、凸臺;13、第一連接管;131、限位臺;14、拉筒;141、環形安裝平臺;15、夾臂;16、限位塊;17、第二彈簧;2、管部;21、齒條;22、拉條;221、齒塊;222、凹槽;23、調節管;231、凸塊;232、拉條孔;233、齒條孔;24、外管體;25、內管體;26、第二連接管;27、松緊套;3、觸發部;31、觸發器;311、卡合槽;32、手桿;33、第一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作具體闡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可伸縮的拾物鉗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部的放大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可伸縮的拾物鉗中拉條的結構示意圖,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示出了一種較佳的可伸縮的拾物鉗,包括夾取部1、管部2以及觸發部3,所述管部2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夾取部1和所述觸發部3,將觸發部3的運動傳遞至所述夾取部1,促使夾取部1運行,對物件進行夾取。其中,所述管部2包括:管體、齒條21、凸起機構以及拉條22,所述齒條21滑動設置在所述管體中,并平行于所述管體滑動,所述齒條21的一端連接所述夾取部1,另一端與所述管體滑動連接。所述拉條22設置在所述管體中,所述拉條22的一端連接所述觸發器31,另一端設置有用以與所述齒條21上的齒相嚙合的齒塊221。所述凸起機構設置在所述管體的內壁,與所述齒塊221相配合,拉動所述拉條22時,促使所述齒塊221與所述齒條21相嚙合,進而拉動所述齒條21。

本實用新型中設置齒條21、拉條22和凸起機構,通過拉動拉條22驅動拉條22上的齒塊221與齒條21相嚙合,進而拉動所述齒條21,減少了動作傳遞鎖所需的部件,進而縮短了夾取部1的反映時間,使得夾取動作更加的靈敏。

以下,以一種具體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實施方式中所描述之結構、工藝、選材僅用以說明實施方式的可行性,并無限制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之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可伸縮的拾物鉗中調節管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可伸縮的拾物鉗中調節管的剖視圖,請結合圖4和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實施例中,所述凸起機構包括凸塊和調節管,所述凸塊231與所述拉條22上的齒塊221相配合,進一步的,所述凸塊231設置在所述調節管23的內壁,所述調節管23嵌設在所述管體的一端,靠近所述夾取部1,所述調節管23中還設置有拉條孔232和齒條孔233,分別用以所述拉條22及所述齒條21的穿設,同時也對所述拉條22以及所述齒條21的運動進行了限位,防止所述拉條22和所述齒條21在移動過程中產生晃動。且所述拉條22與所述調節管23中的凸塊231相配合,所述調節管23的設置方便了凸塊231的安裝,簡化了凸塊231的制造工藝。

進一步的,所述拉條22與所述凸塊231相配合的一側設置有用以容置所述凸塊231的凹槽222,所述齒塊221位于所述凹槽222的一端,靠近所述夾取部1。在不使用狀態時,所述凸塊231嵌設在所述凹槽222中,所述齒塊221與所述凸塊231的一端相抵,且相貼合的一面傾斜。工作狀態時,觸發觸發部3使得所述拉條22向觸發部3方向移動,所述齒塊221背部與凹槽222相比為凸起的狀態,因此與凸塊231相抵,凸塊231將所述齒塊221壓向所述齒條21,進而使所述齒塊221與所述齒條21相嚙合,從而帶動所述齒條21向所述觸發器31方向運動。

圖6為圖1中B部的放大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可伸縮的拾物鉗中觸發部的結構示意圖,請結合圖6和圖7所示。所述管體包括外管體24和內管體25,所述外管體24套設在所述內管體25外,所述外管體24的一端通過第一連接管13與夾取部1相連,另一端可調節的與所述內管體25相連,所述內管體25嵌設在所述外管體24中,靠近所述夾取部1的一端嵌設有所述調節管23,另一端與觸發部3相連且滑動設置有所述齒條21。

所述外管體24的另一端通過一連接組件與所述內管體25相連,所述連接組件包括,第二連接管26以及套設在第二連接管26外的松緊套27,所述第二連接管26的一端套設在所述外管體24上,另一端與所述內管體25滑動連接,所述松緊套27套設在所述第二連接管26的另一端,并與所述第二連接管26螺紋連接,當所述松緊套27將所述第二連接管26擰緊時,所述第二連接管26與所述內管體25緊密貼合,從而連接所述內管體25和外管體24,同時也通過松緊套27控制所述外管體24與內管體25連接的位置。連接組件的設置可以調節外管體24與所述內管體25的連接位置,從而調節管體的長度,使得管體可收縮。

所述觸發部3包括手桿32、觸發器31以及彈性件,所述手桿32套設在所述內管體25的另一端,所述觸發器31嵌設所述手桿32中,一端與所述手桿32鉸接,另一端設置有用以設置所述拉條22的卡合槽311,所述手桿32與所述觸發器31之間還設置有彈性件,所述彈性件可以為彈簧、彈性壓片等,本實施例中優選為第一彈簧,所述第一彈簧33的一端與所述手桿32相抵,另一端與所述觸發器31相抵,所述第一彈簧33在自然狀態下使所述觸發器31翹起,從而不對所述拉條22進行拉動,當按下所述觸發器31時,所述觸發器31與所述拉條22相連的一端拉動拉條22,使所述拉條22向觸發部3方向移動。松開所述觸發器31后,在所述第一彈簧33回復力的作用下,所述觸發器31復位,同時也使得所述拉條22復位。

所述觸發器31與所述拉條22連接,直接將運動傳遞至所述拉條22,刪減了傳動部件,減少了拉條22的反映時間,提高了拉條22的靈敏性。

圖8為圖1中C部的放大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可伸縮中第一連接管的剖視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可伸縮的拾物鉗中調節套的剖視圖,請結合圖8至圖10所示。所述夾取部1包括夾持組件、拉桿11、調節套12以及第二彈簧17,所述拉桿11的一端與所述齒條21固定連接,另一端滑動設置在所述夾持組件中,所述調節套12的一端嵌設在所述第一連接管13中,且所述調節套12上的凸臺121與所述第一連接管13一端相抵,防止所述調節套12向所述齒條21方向移動,所述調節套12的另一端與所述夾取組件活動連接。所述第二彈簧17套設在所述拉桿11中,一端與所述夾持組件相抵,另一端與所述調節套12內的凸臺121相抵。所述第一連接管13的內壁上設置有一限位機構,所述限位機構包括所述限位機構包括限位臺131以及設置于所述限位臺131上的限位塊16,所述外管體24與所述夾取部1相連的一端嵌設在所述第一連接管13中,并與所述限位臺131的一側相抵,所述限位臺131的另一側設置有限位塊16,所述拉桿11穿過所述限位臺131與所述齒條21相連,自然狀態下所述齒條21與所述限位塊16相抵。所述限位機構的設置用以限定所述齒條21與第二彈簧17間的最短距離。

因此向設置夾取組件方向拉動所述調節套12,由于所述拉桿11的一端與所述齒條21相連,而齒條21與所述限位塊16相抵,因此對所述拉桿11進行限位,此時,所述調節套12的凸臺121對所述第二彈簧17進行擠壓,所述第二彈簧17壓縮,所述調節套12上移,所述凸臺121與所述第一連接管13脫離,所述調節套12與所述第一連接管13之間的摩擦減小,轉動所述調節套12可對所述夾取部1的方向進行調節。

所述限位臺131及限位塊16的設置對夾取組件的軸向運動進行了限位,使得所述調節套12向所述第二彈簧17方向運動時,與所述夾取組件之間產生相對的位移,所述第二彈簧17壓縮,從而使得所述調節套12上的凸臺121與所述第一連接套脫離,方便了所述調節套12的旋轉,從而對所述夾取部1進行方向的調節,同時停止對所述調節套12進行拉伸后,由于第二彈簧17的作用,所述調節套12復位。

圖11為本實用新型可伸縮的拾物鉗中拉筒的剖視圖,請結合圖11所示。所述夾取組件包括兩個結構相同的夾臂15以及拉筒14,所述拉筒14一端滑動設置在所述調節套12中,拉筒14內設置有環形安裝平臺141,且所述拉桿11的一端穿過所述環形安裝平臺141與所述環形安裝平臺141相扣合,所述第二彈簧17部分設置在所述拉筒14中,并一端與所述拉筒14相抵,另一端與所述調節套12的凸臺121相抵,使所述拉桿11始終保持與所述環形安裝平臺141相抵。所述拉筒14的另一端與兩個所述夾臂15分別鉸接,而兩個夾臂15還分別與所述調節套12相鉸接。所述拉筒14在所述調節套12中滑動,使得所述夾臂15以與所述調節套12的鉸接點為旋轉中心旋轉,進而進行物件的夾取。

所述凸塊231的長度大于所述拉筒14使所述夾臂15閉合所需的滑動的距離。

本實用新型具體的工作過程:按壓所述觸發器31帶動所述拉條22向所述觸發部3一側移動,所述拉條22的齒塊221的背部與所述凸塊231相抵,所述齒塊221與所述齒條21相嚙合,帶動所述齒條21一同向所述觸發部3方向運動,進而拉動所述拉桿11,帶動所述拉筒14在所述調節套12中滑動,最終促使所述夾臂15進行夾取。松開所述觸發器31,在第一彈簧33回復力的作用下拉條22復位,同時帶動所述齒條21復位,同時第二彈簧17也復位,進一步的對齒條21進行拉動,也使得拉筒14復位,夾臂15打開。

本實用新型中設置齒條21、拉條22和凸塊231,通過拉動拉條22驅動拉條22上的齒塊221與齒條21相嚙合,進而拉動所述齒條21,減少了動作傳遞鎖所需的部件,進而縮短了夾取部1的反映時間,使得夾取動作更加的靈敏。同時所述觸發部3中,所述觸發器31直接觸發拉條22,減少了中間的傳動部件,也使得動作傳遞的時間減少,使得夾取動作更加的靈敏。本實用新型中在所述第一連接管13中設置限位機構,對所述齒條21的運行位置進行限定,使得所述夾取部1的位置可調節。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及保護范圍,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應當能夠意識到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圖示內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換和顯而易見的變化所得到的方案,均應當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城县| 龙州县| 蓬莱市| 宝丰县| 铜鼓县| 淮安市| 黔东| 江西省| 固始县| 乐平市| 额济纳旗| 台北县| 浦县| 蒙城县| 古浪县| 郧西县| 高清| 湘乡市| 宜宾市| 慈溪市| 正安县| 枣强县| 平远县| 手机| 武陟县| 乐东| 龙海市| 金堂县| 鹿泉市| 安庆市| 安徽省| 东方市| 裕民县| 武穴市| 舒兰市| 东乡族自治县| 陇南市| 蓬莱市| 开原市| 托克逊县| 灌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