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結構,尤其是涉及一種抓取手結構,該抓取手結構用于PP布自動切割取放件裝置中,它屬于紡織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
由于PP復合布透氣性很強,無法使用真空盤吸盤進行吸附,因此,切割后布片的提取和堆放,需人工取件堆放作業,工作強度較大。
現有的取件方式是通過人工進行抓取,抓取效率低,還有些采用的抓取手結構復雜,設備成本高,給企業增加了難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簡單合理,對布料切片進行自動取抓取和堆放,降低勞動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的抓取手結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抓取手結構,包括抓取手座、連接座和固定螺桿,所述抓取手座與連接座之間通過固定螺桿連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抓取手座體立柱、同步推拉傳動桿、同步旋轉傳動軸、旋轉氣缸和抓取鉤,抓取手座體立柱與連接座連接,同步推拉傳動桿的一端與旋轉氣缸相連,該同步推拉傳動桿的另一端與同步旋轉傳動軸相連,旋轉氣缸與連接座固定,抓取鉤設置在抓取手座體立柱的下部;結構簡單合理,對布料切片進行自動取抓取和堆放,降低勞動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所述抓取手結構還包括抓取鉤防護罩,所述抓取鉤防護罩設置在抓取鉤的外部;用于保護抓取鉤。
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所述抓取手結構還包括旋轉氣缸板,所述旋轉氣缸通過旋轉氣缸板與連接座固定;使得固定效果更好。
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所述固定螺桿為四根,該四根固定螺桿的上下端分別與抓取手座和連接座相連。
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所述抓取手座體立柱帶有彈性緩沖機構;使得工作過程更平穩,提高產品質量。
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所述抓取鉤為 N 個,N≥1;抓取鉤的數量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結構設計簡單合理,對布料切片進行自動取抓取和堆放,降低勞動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抓取手座1,連接座2,固定螺桿3,抓取手座體立柱4,同步推拉傳動桿5,同步旋轉傳動軸6,旋轉氣缸7,抓取鉤8,旋轉氣缸板9,抓取鉤防護罩1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
參見圖1,本實施例中的抓取手座1與連接座2之間通過固定螺桿3連接,抓取手座體立柱4與連接座2連接,同步推拉傳動桿5的一端與旋轉氣缸7相連,該同步推拉傳動桿5的另一端與同步旋轉傳動軸6相連,旋轉氣缸7與連接座2固定,抓取鉤8設置在抓取手座體立柱4的下部。
本實施例中的固定螺桿3為四根,該四根固定螺桿3的上下端分別與抓取手座1和連接座2相連。
本實施例中的抓取鉤防護罩10設置在抓取鉤8的外部,旋轉氣缸7通過旋轉氣缸板9與連接座2固定,抓取手座體立柱4帶有彈性緩沖機構。
本實施例中的抓取鉤8為 N 個,N≥1;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抓取鉤8的選擇。
工作時,設備啟動,將布料進行加熱,完成加熱后,通過傳動機構傳送到正確位置,進行切割,切割完成后,通過抓取手升降柱下降,本實施例的抓取手結構進行取料,抓取鉤8進行閉合動作,升到到位,橫移到位,進行堆放再相應的位置,完成自動切割和放件。
本實施例抓取手結構對布料切片進行自動取抓取和堆放,降低勞動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
通過上述闡述,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已能實施。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狀、所取名稱等可以不同,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結構所作的舉例說明。凡依據本實用新型專利構思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者簡單變化,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內。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