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醫用紡織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甲酸、水、溴化鋰以及三羥甲基氨基甲烷緩沖液混合,再加入異構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組成混合液;
(2)蠶絲脫膠后溶解在混合液中,加入氯化鈣,得到絲素蛋白溶液;然后將絲素蛋白溶液滴加入碳酸鹽溶液中,得到反應液;然后過濾反應液,濾餅經過洗滌、干燥后得到碳酸鈣納米線;
(3)蠶絲脫膠后溶解在混合液中,加入十二水磷酸氫二鈉,攪拌1~1.5小時后得到絲素溶液;調整絲素溶液的質量濃度為35~40%;然后加入雙(2,3-環氧基環戊基)醚、2-乙烯基吡咯、二(4-甲氧基苯基)氧膦、N-羥甲基丙烯酰胺,攪拌40~55分鐘;然后加入殼聚糖與碳酸鈣納米線,加熱攪拌10分鐘得到紡絲液,再經過靜電紡得到醫用紡織材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醫用紡織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甲酸、水、溴化鋰、三羥甲基氨基甲烷緩沖液、異構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的質量比為70∶80∶18∶50∶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醫用紡織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絲素蛋白溶液滴加入碳酸鹽溶液中的時間為30分鐘;碳酸鹽為碳酸氫鈉。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醫用紡織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蠶絲為柞蠶絲、蓖麻蠶絲或者天蠶絲;步驟(3)中,所述蠶絲為柞蠶絲、蓖麻蠶絲或者天蠶絲。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醫用紡織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蠶絲、氯化鈣、碳酸鹽的質量比為10∶70∶5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醫用紡織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蠶絲與十二水磷酸氫二鈉的質量比為10∶7。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醫用紡織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殼聚糖的分子量為2600;所述加熱攪拌的溫度為60℃。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醫用紡織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絲素、雙(2,3-環氧基環戊基)醚、2-乙烯基吡咯、二(4-甲氧基苯基)氧膦、N-羥甲基丙烯酰胺、殼聚糖與碳酸鈣納米線的質量比為100∶62∶32∶28∶18∶78∶18。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醫用紡織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靜電紡的工藝參數為:電壓15~25千伏,接收距離8~12厘米,溶液流量為0.3~0.4 mL/h。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醫用紡織材料的制備方法制備的醫用紡織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