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蒸汽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蒸汽噴射裝置。
背景技術:
1、在紙板的生產過程中,紙板的貼合過程需要適當的濕度輔助貼合,一般采用蒸汽噴射裝置對其進行加濕,而且噴射出來的蒸汽顆粒度更小,分布更廣,從而有效提高紙板的貼合度。
2、然而在紙板生產線上,現有的蒸汽噴射裝置噴射出來的蒸汽顆粒均為無序性,噴射至紙板上的蒸汽分布不均勻,紙板各部位的濕度不一致,導致紙板貼合度較差,為了提高紙板的貼合度從而提高蒸汽的噴射量,加大了蒸汽不必要的損耗。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蒸汽噴射裝置,可對蒸汽噴射的角度進行導向,提高蒸汽的使用效率。
2、其技術方案如下:
3、蒸汽噴射裝置,包括主殼,所述主殼內設有容納腔,所述主殼一端設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連通于所述容納腔,所述主殼一側還設有第二孔和多個導向板,所述導向板匹配于所述第二孔,所述第二孔連通于所述容納腔,多個所述導向板之間形成導向通道。
4、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所述第一孔,將蒸汽填充至所述容納腔內,然后通過主殼一側的第二孔,將蒸汽噴射出來,在所述第二孔內設有導向板,從而使導向板之間形成導向通道,對蒸汽噴射角度進行控制,提高蒸汽分布于紙板上的均勻度,減少不必要的蒸汽輸入,提高蒸汽的使用效率。
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孔為多個,還設有多個第一管,每個所述第一孔內設有一根所述第一管,所述第一管沿所述第一孔延伸至所述容納腔內,所述第一管的一側設有噴射孔。
6、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增加所述第一孔的數量,在每個第一孔內設有所述第一管,然后通過所述第一管將蒸汽直接輸入至容納腔內,提高了蒸汽填充至容納腔內的速率,還可通過所述第一管延伸至容納腔的不同位置,提高容納腔內蒸汽分布的均勻度,從而使輸出的蒸汽分布更均勻。
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主殼內固定設有多個隔離板,所述容納腔包括主倉和多個副倉;靠近于所述主殼中部的兩個所述隔離板之間形成所述主倉,多個所述副倉分布于所述主倉的兩端,多個所述第一管分別連通于所述主倉或所述副倉內。
8、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多個隔離板,從而對所述容納腔進行分倉控制,當蒸汽需求量最小時,只需對連通于所述主倉的所述第一管輸入蒸汽,隨著蒸汽需求量的增加,逐步增加對所述副倉的蒸汽輸入,從而提高蒸汽的噴射范圍。
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沿所述主殼的中部至兩端,多個所述隔離板呈對稱設置;在所述主殼中部至遠離于所述第一孔的一端,多個所述第一管一端分別抵接于不同所述隔離板上。
10、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將所述第一管分別抵接于不同的所述隔離板上完成密封連接,從而使蒸汽通過所述第一管上的噴射孔輸出至所述主倉或所述副倉內,對稱設置的所述隔離板使所述副倉對稱分布于所述主倉的兩端,隨著蒸汽需求量的變化,有利于提高蒸汽輸出時分布的均勻度。
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沿所述主殼的中部至兩端,連通于所述副倉的所述第一管上的噴射孔分布于與所述主倉對稱的兩個所述副倉內,連通于所述主倉的所述第一管上的噴射孔位于所述主倉內。
12、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連通于所述副倉內的一根第一管可同時控制對稱分布的兩個所述副倉內的蒸汽輸入,通過不同的所述第一管對所述主倉和所述副倉的蒸汽噴射進行分類管理,提高蒸汽輸入的效率和分類控制,并對結構進行簡化。
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沿所述主殼的徑向方向,所述主倉的長度大于所述副倉的長度。
14、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提高所述主倉的容量,由于蒸汽需求量的變化,從而提高所述主倉承擔的蒸汽噴射需求,減少對連通于所述副倉的第一管蒸汽輸入,簡化對蒸汽輸入控制的復雜程度。
1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連通于所述主倉的所述第一管的管徑大于連通于所述副倉的所述第一管的管徑。
16、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所述主倉的容量最大,通過加大連通于所述主倉的所述第一管管徑,縮短所述主倉內蒸汽的填充時間,提高所述主倉的蒸汽噴射效率。
1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主殼包括內殼與外殼,所述外殼上設有所述第二孔,所述導向板與所述外殼轉動連接,所述內殼一側為開口狀,所述外殼蓋合于所述內殼的開口上;所述外殼與所述內殼形成所述容納腔,所述第一孔位于所述內殼的一端。
18、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內殼與所述外殼的分離設計便于安裝,通過調整所述外殼上的第二孔設置,即可調整蒸汽輸出的效率,對整體結構進行定制化設計,還可通過轉動所述導向板的角度,調節蒸汽噴射的角度,提高蒸汽的噴射范圍。
1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主殼背離于所述第一孔的一側還固定設有安裝件,所述安裝件上設有安裝孔。
20、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所述安裝件上的安裝孔對裝置進行安裝,由于所述安裝件位于所述主殼的背部,還可通過轉動與所述安裝孔連接的外部連接件,達到對蒸汽噴射角度的調整,進一步提高該裝置的蒸汽噴射范圍,提高該裝置的調節性。
2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主殼的端部還設有第三孔,所述第三孔位于所述主殼的底部,所述第三孔連通于所述容納腔。
22、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蒸汽會發生冷凝效應,部分蒸汽的冷凝水會殘留于所述容納腔內,而冷凝水的積存會影響所述容納腔內蒸汽溫度,導致蒸汽在所述容納腔內更快發生凝結,通過所述第三孔,從而使所述冷凝水及時排出,保障蒸汽的噴射效率。
1.蒸汽噴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殼,所述主殼內設有容納腔,所述主殼一端設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連通于所述容納腔,所述主殼一側還設有第二孔和多個導向板,所述導向板匹配于所述第二孔,所述第二孔連通于所述容納腔,多個所述導向板之間形成導向通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噴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為多個,還設有多個第一管,每個所述第一孔內設有一根所述第一管,所述第一管沿所述第一孔延伸至所述容納腔內,所述第一管的一側設有噴射孔。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噴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殼內固定設有多個隔離板,所述容納腔包括主倉和多個副倉;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噴射裝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主殼的中部至兩端,多個所述隔離板呈對稱設置;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噴射裝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主殼的中部至兩端,連通于所述副倉的所述第一管上的噴射孔分布于與所述主倉對稱的兩個所述副倉內,連通于所述主倉的所述第一管上的噴射孔位于所述主倉內。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噴射裝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主殼的徑向方向,所述主倉的長度大于所述副倉的長度。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噴射裝置,其特征在于,連通于所述主倉的所述第一管的管徑大于連通于所述副倉的所述第一管的管徑。
8.如權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蒸汽噴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殼包括內殼與外殼,所述外殼上設有所述第二孔,所述導向板與所述外殼轉動連接,所述內殼一側為開口狀,所述外殼蓋合于所述內殼的開口上;
9.如權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蒸汽噴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殼背離于所述第一孔的一側還固定設有安裝件,所述安裝件上設有安裝孔。
10.如權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蒸汽噴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殼的端部還設有第三孔,所述第三孔位于所述主殼的底部,所述第三孔連通于所述容納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