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卡制造設備,具體涉及一種智能卡燙印裝置的卡片壓緊機構。
背景技術:
在智能卡生產過程中,部分卡片需要打上凸字,該凸字凸起于卡片表面,為了美觀,在凸字打出后需要通過燙印的方式在其表面覆蓋金色或銀色修飾層,稱之為燙金或者燙銀。燙印時,卡片放置于燙印頭處,卡片與燙印頭之間設有燙印帶,隨后由卡片壓緊機構將卡片以及燙印帶壓緊在燙印頭上,高溫的燙印頭將燙印帶上的染料轉印到卡片的凸字上,完成燙印加工。
在智能卡燙印裝置中,所述卡片壓緊機構設置在正對于燙印頭處,卡片一般從卡片壓緊機構與燙印頭之間的空間處送入,然而在部分燙印裝置中,卡片送入時會與卡片壓緊機構發生干涉,例如當卡片從燙印頭的正前方送入或者從燙印頭的下方向上翻轉送入時,這種情況下,在卡片送入時所述卡片壓緊機構必須先避讓卡片,當卡片輸送到位后,卡片壓緊機構再恢復原位對卡片進行壓緊燙印;并且,在燙印時,要求卡片壓緊機構對卡片施加的力應當均勻分布,使得各燙印部位壓強相等,確保各燙印部位的燙印效果均勻且美觀,然而現有技術中并沒有符合上述要求的卡片壓緊機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智能卡燙印裝置的卡片壓緊機構,該卡片壓緊機構能夠在進卡時對卡片進行避讓,而在工作時對卡片各燙印部位施加壓強相等的壓力,燙印效果好。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應用上述智能卡燙印裝置的卡片壓緊機構實現的智能卡燙印工藝中的卡片壓緊方法。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智能卡燙印裝置的卡片壓緊機構,包括支架、壓卡板以及壓卡驅動機構,其中:
所述支架上設有直線導向機構,該直線導向機構包括沿推卡方向延伸的導軌以及與導軌相匹配的滑塊;所述壓卡板的上端鉸接在所述滑塊上,該滑塊上設有與燙印頭的燙印面相平行的限位面;燙印時所述壓卡板的壓卡面貼合在所述限位面上,且壓卡板的壓卡面與燙印頭的燙印面相平行;
所述壓卡板與支架之間設有常態下促使壓卡板朝遠離燙印頭的方向轉動的彈性元件;所述壓卡驅動機構為驅動壓卡板繞著與滑塊的鉸接點向燙印頭轉動的轉動驅動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方案,其中,所述壓卡驅動機構包括轉動連接在支架上且位于壓卡板背側的轉動架以及驅動轉動架轉動的動力機構,所述轉動架上設有抵緊在壓卡板背側的滾動體。所述滾動體可采用滾軸、軸承或球體構成。通過滾動體推動壓卡板運動,有利于減小摩擦,節省動力。
優選地,所述轉動架包括兩條平行設置的擺桿以及設置在擺桿兩端的橫桿,其中,位于上端的橫桿與支架轉動連接,位于下端的橫桿上設有兩個滾動體。該轉動架結構穩定,剛性好,采用兩個滾動體有利于提高受力的均衡性,使得壓卡板的運動更加平穩。
優選地,所述動力機構包括電機以及連接電機主軸和所述轉動架的傳動機構,該傳動機構由設在電機主軸上的主動齒輪以及連接在支架上的從動齒輪構成,所述從動齒輪通過轉動結構與轉動架連接。通過上述齒輪傳動結構驅動轉動架轉動,結構簡單、緊湊,節省空間。
優選地,所述從動齒輪為部分齒輪。由于轉動架工作時的轉動范圍不大,因此采用部分齒輪傳動即可確保轉動架的角行程,從而簡化從動齒輪的結構,節省占用空間。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方案,其中,所述滑塊的下側的端部設有向下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壓卡板的上部鉸接在該延伸部上,從而便于壓卡板與滑塊的連接。
優選地,限位面由設在滑塊的底面的限位塊的側面構成。
一種應用上述智能卡燙印裝置的卡片壓緊機構實現的智能卡燙印工藝中的卡片壓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卡片進入到燙印工位前,在彈性元件和壓卡驅動機構的作用下壓卡板向上轉動至行程終點處,讓壓卡板的下方具有將卡片送入到燙印工位的送卡空間;
(2)卡片輸送機構將待燙印的卡片輸送到燙印工位處,卡片表面與燙印頭的燙印面平行;
(3)壓卡驅動機構驅動壓卡板向下轉動,當壓卡板的壓卡面與滑塊上的限位面貼合時,壓卡板無法繼續轉動,此時壓卡板的壓卡面與燙印頭的燙印面以及卡片表面平行;隨著壓卡驅動機構對壓卡板的進一步向前驅動,壓卡板和滑塊構成一個整體在導軌的導向下向前移動,將卡片以及燙印帶壓緊在燙印頭上,卡片的燙印部位各處壓強相等,實現燙印加工。
本實用新型的智能卡燙印裝置的卡片壓緊機構的工作原理是:
利用彈性元件和壓卡驅動機構使得壓卡板可以上下轉動,向上轉動時,其下方具有足夠的空間讓卡片進入到燙印工位;向下轉動時實現對卡片的壓緊,具體地,當壓卡板的壓卡面與滑塊上的限位面貼合時,壓卡板無法繼續轉動,由于滑塊上的限位面與燙印頭的燙印面相平行,因此此時壓卡板的壓卡面也與燙印頭的燙印面以及卡片表面平行;此后隨著壓卡驅動機構對壓卡板的進一步向前驅動,壓卡板和滑塊構成一個整體在導軌的導向下向前移動,此時的壓卡板和滑塊相當于一個剛性整體,當壓卡板將卡片以及燙印帶壓緊在燙印頭上后,壓卡板對卡片施加的力與滑塊的滑動方向平行且與卡片表面垂直,此時卡片各處受到的壓力均相等,從而在燙印的各個部分壓強相等,使得燙印的效果均勻且美觀。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由于壓卡板可以上下轉動,因此可以在進卡時騰出較大空間,便于卡片從各個方向送入,同時在燙印時又可以將卡片壓緊。
2、通過設置限位面,從而可以將壓卡板原本的旋轉運動轉變為直線壓卡運動,結構巧妙。
3、壓卡時壓卡板以垂直于卡片表面的方向的力將相互平行的卡片和燙印頭的燙印面壓緊在一起,使得卡片的各個燙印部位壓強相等,從而確保燙印效果均勻美觀。
附圖說明
圖1-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智能卡燙印裝置的卡片壓緊機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1為主視圖,圖2為左視圖,圖3為立體圖。
圖4-圖6為圖1-圖3所示智能卡燙印裝置的卡片壓緊機構的工作過程示意圖,其中,圖4為進卡時的示意圖,圖5為壓卡板向下轉動至與限位面貼合時的示意圖,圖6為壓卡板壓緊卡片進行燙印時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參見圖1-圖6,本實用新型的智能卡燙印裝置的卡片壓緊機構包括支架1、壓卡板3以及壓卡驅動機構,其中:
所述支架1上設有直線導向機構,該直線導向機構包括沿推卡方向延伸的導軌5以及與導軌5相匹配的滑塊6;所述壓卡板3的上端鉸接在所述滑塊6上,該滑塊6上設有與燙印頭2的燙印面相平行的限位面7-1;燙印時所述壓卡板3的壓卡面貼合在所述限位面7-1上,且壓卡板3的壓卡面與燙印頭2的燙印面相平行。
所述壓卡板3與支架1之間設有常態下促使壓卡板3朝遠離燙印頭2的方向轉動的彈性元件;所述壓卡驅動機構為驅動壓卡板3繞著與滑塊6的鉸接點向燙印頭2轉動的轉動驅動機構。所述彈性元件由彈簧或扭簧構成(圖中未顯示)。
參見圖1-圖4,所述壓卡驅動機構包括轉動連接在支架1上且位于壓卡板3背側的轉動架4以及驅動轉動架4轉動的動力機構,所述轉動架4上設有抵緊在壓卡板3背側的滾動體4-3。所述滾動體4-3可采用軸承構成。通過滾動體4-3推動壓卡板3運動,有利于減小摩擦,節省動力。
參見圖1-圖4,所述轉動架4包括兩條平行設置的擺桿4-1以及設置在擺桿4-1兩端的橫桿4-2,其中,位于上端的橫桿4-2與支架1轉動連接,位于下端的橫桿4-2上設有兩個滾動體4-3。該轉動架4結構穩定,剛性好,采用兩個滾動體4-3有利于提高受力的均衡性,使得壓卡板3的運動更加平穩。
參見圖1-圖3,所述動力機構包括電機8以及連接電機8主軸和所述轉動架4的傳動機構,該傳動機構由設在電機8主軸上的主動齒輪9以及連接在支架1上的從動齒輪10構成,所述從動齒輪10通過轉動結構與轉動架4連接。通過上述齒輪傳動結構驅動轉動架4轉動,結構簡單、緊湊,節省空間。
參見圖1-圖3,所述從動齒輪10為部分齒輪。由于轉動架4工作時的轉動范圍不大,因此采用部分齒輪傳動即可確保轉動架4的角行程,從而簡化從動齒輪10的結構,節省占用空間。
參見圖1-圖4,所述滑塊6的下側的端部設有向下延伸的延伸部6-1,所述壓卡板3的上部鉸接在該延伸部6-1上,從而便于壓卡板3與滑塊6的連接。所述限位面7-1由設在滑塊6的底面的限位塊7的側面構成。
本實用新型的智能卡燙印裝置的卡片壓緊機構的工作原理是:
參見圖1-圖6,利用彈性元件和壓卡驅動機構使得壓卡板3可以上下轉動,向上轉動時,其下方具有足夠的空間讓卡片11進入到燙印工位;向下轉動時實現對卡片11的壓緊,具體地,當壓卡板3的壓卡面與滑塊6上的限位面7-1貼合時,壓卡板3無法繼續轉動,由于滑塊6上的限位面7-1與燙印頭2的燙印面相平行,因此此時壓卡板3的壓卡面也與燙印頭2的燙印面以及卡片11表面平行;此后隨著壓卡驅動機構對壓卡板3的進一步向前驅動,壓卡板3和滑塊6構成一個整體在導軌5的導向下向前移動,此時的壓卡板3和滑塊6相當于一個剛性整體,當壓卡板3將卡片11以及燙印帶壓緊在燙印頭2上后,壓卡板3對卡片11施加的力與滑塊6的滑動方向平行且與卡片11表面垂直,此時卡片11各處受到的壓力均相等,從而在燙印的各個部分壓強相等,使得燙印的效果均勻且美觀。
參見圖4-圖6,本實用新型的應用上述智能卡燙印裝置的卡片壓緊機構實現的智能卡燙印工藝中的卡片壓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卡片11進入到燙印工位前,在彈性元件和壓卡驅動機構的作用下壓卡板3向上轉動至行程終點處,讓壓卡板3的下方具有將卡片11送入到燙印工位的送卡空間(參見圖4);
(2)卡片輸送機構12將待燙印的卡片11輸送到燙印工位處(以從下向上轉動的方式送入卡片),卡片11表面與燙印頭2的燙印面平行(參見圖4);
(3)壓卡驅動機構驅動壓卡板3向下轉動,當壓卡板3的壓卡面與滑塊6上的限位面7-1貼合時,壓卡板3無法繼續轉動,此時壓卡板3的壓卡面與燙印頭2的燙印面以及卡片11表面平行(參見圖5);隨著壓卡驅動機構對壓卡板3的進一步向前驅動,壓卡板3和滑塊6構成一個整體在導軌5的導向下向前移動,將卡片11以及燙印帶壓緊在燙印頭2上,卡片11的燙印部位各處壓強相等,實現燙印加工(參見圖6)。
上述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內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