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圓點阻尼式圓規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圓點阻尼式圓規是一種教具,屬于教學設備迄今為止,老師在課堂中使用的圓規結構一般為兩支木制的規體。其中,一個規體的一端嵌有金屬制成的圓點頂針,另一個規體的一端有固定粉筆所用的護套。在課堂使用中,采用圓點頂針確定圓點的方法,畫出各種圓或圓弧。但由于黑板的硬度大,圓點頂針與黑板之間的摩擦力太小,這種畫圓的方法不易操作,常常給教學帶來不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發明一種能加大黑板與圓點頂針之間的摩擦力,不僅有效的解決當今教學用圓規的不足,且結構簡單、易操作、方便教師授課、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圓點阻尼式圓規。
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圓點阻尼式圓規,由規體(1)、規體(2)和護套(3)以及圓點阻尼裝置(4)三部分組成。規體(1)、規體(2)為木制材料,護套(3)為塑料制品。規體(1)、規體(2)和護套(3)與傳統的教學圓規構造相同。圓點阻尼裝置(4)的外部特征是由橡膠和金屬制成。
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附圖2為附
圖1所示圓點阻尼裝置(4)的結構剖面示意圖。
下面參照附圖2作進一步說明圓點阻尼裝置(4)的結構為下端有一橡膠制成的阻尼頭(5),阻尼頭(5)呈空心圓柱錐狀,其圓錐的尖部有一小圓孔,并置有一可以前后移動的金屬圓點頂針(6)。阻尼頭(5)的另一側有一大圓孔,嵌在阻尼頸(8)外側的下部,使其與阻尼頭(5)連接為一體。阻尼頸(8)為金屬空心圓柱體,其腔內置有金屬制成的壓簧(7),壓簧(7)的下部與金屬圓點頂針(6)的上部相連,壓簧(7)的上部與封口螺絲(9)相觸。阻尼頸(8)上部的外側與金屬制成的環狀活動體(10)的下端相依,二者能相對自由旋動。環狀活動體(10)的上端與規體(2)的下端相結合。
本實用新型的基本使用方法操作者手持圓點阻尼式圓規規體上部,首先使圓點頂針(6)接觸黑板上已確定的圓點,輕輕向前推,使圓點頂針(6)縮到阻尼頭(5)內。同時,阻尼頭(5)的錐面與黑板充分接觸。然后,以阻尼頭(5)與護套(3)中的粉筆為半徑,畫圓或圓弧。在畫圓或圓弧過程中,規體(1)、規體(2)以及環狀活動體(10)始終作圓弧旋轉,而阻尼頭(5)以及阻尼頸(8)始終不發生移動,即圓點頂針(6)與黑板之間始終不會發生位移,起到了阻止圓點移動之目的。
使用本實用新型,教師可以方便的在黑板上畫各種圓及圓弧。而與傳統的圓規相比,不僅消除了作圖的障礙,而且縮短了作圖的時間,方便老師的操作,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
權利要求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圓點阻尼式圓規,由規體(1)、規體(2)和護套(3)以及圓點阻尼裝置(4)三部分組成,圓點阻尼裝置(4)的外部特征是由橡膠和金屬制成;圓點阻尼裝置(4)的下端有一橡膠制成的阻尼頭(5)。阻尼頭(5)呈空心圓柱錐狀,其圓錐的尖部有一小圓孔,并置有一可前后移動的金屬圓點頂針(6);阻尼頭(5)的另一側有一大圓孔,嵌在阻尼頸(8)外側的下部,使其與阻尼頭(5)連接為一體。阻尼頸(8)為金屬空心圓柱體,其腔內置有金屬制成的壓簧(7),壓簧(7)的下部與圓點頂針(6)的上部相連,壓簧(7)的上部與封口螺絲(9)相觸。阻尼頸(8)上部的外側與環狀活動體(10)的下端相依,二者能相對自由旋動。環狀活動體(10)的上端與規體(2)的下端相結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圓點阻尼式圓規,屬于教學用具。它由規體、護套、圓點阻尼裝置三部分構成。圓點阻尼裝置是由阻尼頭、阻尼頸、圓點頂針、壓簧、活動體等部件組成。本實用新型涉及的圓點阻尼式圓規,能有效地加大黑板與圓規頂針之間的摩擦力。教師可方便的在黑板上畫各種圓及圓弧,與以往的教學圓規相比,本實用新型在畫圓或圓弧過程中,黑板與圓點頂針之間始終不會發生位移,起到阻止圓點移動之目的。
文檔編號B43L9/00GK2468756SQ0121632
公開日2002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01年2月15日 優先權日2001年2月15日
發明者袁旻 申請人:袁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