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實施例涉及液晶顯示技術,尤其涉及一種液晶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有機電致發光顯示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液晶顯示裝置在色彩飽和度等方面呈現一定的弱勢,高色域液晶顯示裝置應運而生。
現有技術中的高色域液晶顯示裝置采用將背光模組中的擴散片更換為量子點色彩增強膜層的方式來達到高色域顯示效果。具體的,量子點色彩增強膜層中的量子點能夠被藍光激發,混光后產生白光。相應的,包含量子點色彩增強膜層的背光模組中的LED燈為藍光LED燈。但由于裁切會對量子點色彩增強膜層邊緣會造成影響,使得量子點色彩增強膜層邊緣處量子點接觸空氣中的氧和水分子后失效,藍光LED發出的藍光會直接透過量子點色彩增強膜層的失效邊緣射出,導致形成的液晶顯示裝置顯示區域邊緣發藍,該現象稱為藍邊現象。在現有的液晶顯示裝置中,尤其是在窄邊框液晶顯示裝置中,藍邊現象更為明顯。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以實現抑制高色域液晶顯示裝置中的藍邊現象,提高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的目的。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液晶顯示裝置,該液晶顯示裝置,包括背光模組和設置于所述背光模組出光側的液晶顯示面板;所述液晶顯示面板包括中部像素區域和圍繞所述中部像素區域的邊緣像素區域;
所述液晶顯示面板中所述中部像素區域和所述邊緣像素區域均包括多個第一顏色像素單元、第二顏色像素單元和第三顏色像素單元;各所述第一顏色像素單元、所述第二顏色像素單元和所述第三顏色像素單元分別包括第一像素電極、第二像素電極和第三像素電極;各所述第一像素電極、所述第二像素電極和所述第三像素電極均包括至少兩個支電極;
所述邊緣像素區域內,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像素電極的所述支電極的寬度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之和與各所述第一像素電極的所述支電極的寬度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之和不同;和/或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像素電極的所述支電極的寬度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之和與各所述第一像素電極的所述支電極的寬度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之和不同。
本發明實施例通過調整邊緣像素區域內第二像素電極和/或第三像素電極與第一像素電極的支電極的寬度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之和的尺寸關系,解決了現有的液晶顯示裝置在工作過程中伴隨有藍邊現象的問題,實現了抑制高色域液晶顯示裝置中的藍邊現象,提高顯示面裝置的顯示效果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a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b為圖1a中區域B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1c為沿圖1a中A1-A2的剖面結構示意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液晶顯示裝置中任一像素單元內像素電極的支電極的寬度以及相鄰兩個支電極之間的距離的組合與該像素單元光線透過率的對應關系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液晶顯示裝置中邊緣像素區域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液晶顯示裝置中邊緣像素區域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7a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7b為圖7a中區域D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可以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發明,而非對本發明的限定。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于描述,附圖中僅示出了與本發明相關的部分而非全部結構。
圖1a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1b為圖1a中區域B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參見圖1a以及圖1b,該液晶顯示裝置包括背光模組10和設置于背光模組10出光側的液晶顯示面板20。液晶顯示面板20包括中部像素區域21和圍繞中部像素區域21的邊緣像素區域22。液晶顯示面板20中部像素區域21和邊緣像素區域22均包括多個第一顏色像素單元23、第二顏色像素單元24和第三顏色像素單元25。各第一顏色像素單元23、第二顏色像素單元24和第三顏色像素單元25分別包括第一像素電極231、第二像素電極241和第三像素電極251;各第一像素電極231、第二像素電極241和第三像素電極251均包括至少兩個支電極。圖1b中示例性地每一個第一像素電極231、第二像素電極241和第三像素電極251均包括兩個支電極。如第一像素電極231包括第一子支電極2311和第二子支電極2312。第二像素電極241包括第一子支電極2411和第二子支電極2412。第三像素電極251包括第一子支電極2511和第二子支電極2512。
參見圖1b,邊緣像素區域22內,至少部分第二像素電極241的支電極的寬度a2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2之和c2與各第一像素電極231的支電極的寬度a3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3之和c3不同;和/或至少部分第三像素電極251的支電極的寬度a1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1之和c1與各第一像素電極231的支電極的寬度c3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3之和c3不同。
圖1c為沿圖1a中A1-A2的剖面結構示意。參見圖1c,背光模組10包括藍光光源和設置于藍光光源出光側的量子點色彩增強膜層12。在對量子點色彩增強膜層12裁切后,量子點色彩增強膜層12邊緣13處量子點接觸空氣中的氧和水分子后失效,藍光光源發出的藍光會直接透過量子點色彩增強膜層的失效邊緣13射出,導致形成的液晶顯示裝置顯示區域邊緣30發藍。因此液晶顯示裝置顯示區域邊緣30即為液晶顯示裝置出現藍光的區域。設計時,如圖1c所示,邊緣像素區域22對應于液晶顯示裝置出現藍光的區域(即液晶顯示裝置顯示區域邊緣30),中部像素區域21對應液晶顯示裝置正常顯示區域。由于現有的高色域液晶顯示裝置中,藍光光源可以設置為直下式也可以設置為側光式,藍光光源設置方法不同,藍光光源與量子點色彩增強膜層12的相對位置不同。在具體設計時,中部像素區域21和邊緣像素區域22的具體尺寸的確定取決于背光模組10中藍光光源與量子點色彩增強膜層12的相對位置,以及量子點色彩增強膜層12的裁切情況。可選地,邊緣像素區域22的各側邊區域的寬度大于等于2.2mm且小于等于4.6mm。
典型地,如圖2所示,藍光光源11設置于背光模組10的一側。利用仿真的方法,將圖2中的側光式高色域液晶顯示裝置中顯示區域各位置處發出的光的色度與CIE國際照明協會制定的CIE-xy色度圖進行比對,發現靠近藍光光源的側邊區域,距側邊的距離小于或等于為4.6mm時,不同位置色度隨著距側邊的距離的增大而逐漸增大,直至距側邊的距離為4.6mm以上,色度達到穩定值。其余側邊區域,距側邊的距離小于或等于為2.2mm時,不同位置色度隨著距側邊的距離的增大而逐漸增大,直至距側邊的距離為2.2mm以上,色度達到穩定值。據此,為了有效抑制顯示裝置在圖像顯示時出現藍邊現象。可選地,參見圖2,設置邊緣像素區域22中靠近藍光光源11的側邊區域的寬度m為4.6mm,邊緣像素區域22其他側邊區域的寬度n為2.2mm。
在液晶顯示裝置工作過程中,柵極驅動電路逐行對像素單元進行掃描,以使數據信號能夠傳輸到液晶顯示裝置內的每一個像素單元的像素電極上,進而使得像素電極以及公共電極之間會形成電場。該電場的電場強度以及分布情況決定了液晶分子的翻轉角度。像素單元內像素電極支電極的寬度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之和不同,像素電極與公共電極之間形成的電場的電場強度以及分布情況不同,與像素單元對應的液晶分子的翻轉角度不同,該像素單元的透過率不同。
圖3為液晶顯示裝置中任一像素單元內像素電極的支電極的寬度以及相鄰兩個支電極之間的距離的組合與該像素單元光線透過率的對應關系圖。在圖3中,a表示像素單元內像素電極的支電極的寬度,b表示支電極之間的距離,c表示像素單元內像素電極的支電極的寬度a以及相鄰兩個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之和。從圖3可知,改變像素單元內像素電極支電極的寬度a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之和c,確實可以達到改變像素單元的透過率的目的。
本實施例技術方案通過設置邊緣像素區域內至少部分第二像素電極(和/或至少部分第三像素電極)的支電極的寬度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之和與各第一像素電極的支電極的寬度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之和不同,實質上是改變不同發光顏色的像素單元的透過率,使得邊緣像素區域內像素單元的發出的光線偏黃,以補償液晶顯示裝置藍邊區域發出的藍光,進而使得顯示裝置藍邊區域內在黃光和藍光的混合下得到白光。
考慮到現有的液晶顯示裝置中像素單元的發光顏色往往包括三種或四種。下面分別以液晶顯示裝置中像素單元的發光顏色包括三種和液晶顯示裝置中像素單元的發光顏色包括四種為例,分別本實施例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若液晶顯示裝置中像素單元的發光顏色包括三種,分別為紅色、綠色和藍色,可選地,如圖4所示,第一顏色像素單元23的發光顏色為藍色,第二顏色像素單元24的發光顏色為紅色,第三顏色像素單元25的發光顏色為綠色。或者第一顏色像素單元23的發光顏色為藍色,第二顏色像素單元24的發光顏色為紅色,第三顏色像素單元25的發光顏色為綠色等。
邊緣像素區域22內,在設置至少部分第二像素電極241的支電極的寬度a2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2之和c2與各第一像素電極231的支電極的寬度a3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3之和c3不同時,如圖4所示,可以通過設置至少部分第二像素電極241的支電極的寬度a2與各第一像素電極231的支電極的寬度a3不同來實現,或者如圖5所示,可以通過設置至少部分第二像素電極241的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2與各第一像素電極231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3不同來實現。還可以通過設置至少部分第二像素電極241的支電極的寬度a2與各第一像素電極231的支電極的寬度a3不同,且至少部分第二像素電極241的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2與各第一像素電極231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3不同來實現。
同理,邊緣像素區域22內,在設置至少部分第三像素電極251的支電極的寬度a1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1之和c1與各第一像素電極231的支電極的寬度a3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3之和c3不同時,可以通過設置至少部分第三像素電極251的支電極的寬度a1與各第一像素電極231的支電極的寬度a3不同來實現,或者通過設置至少部分第三像素電極251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1與各第一像素電極231的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3不同來實現,亦或者通過設置至少部分第三像素電極251的支電極的寬度a1與各第一像素電極231的支電極的寬度a3不同,且至少部分第三像素電極251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1與各第一像素電極231的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3不同來實現。
由于液晶顯示裝置中藍邊現象僅出現在液晶顯示裝置的邊緣像素區域內,并不會對中央像素區域的顯示造成影響,可選地,可以設置邊緣像素區域內至少部分第二像素電極的支電極的寬度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之和與中部像素區域內各第二像素電極的支電極的寬度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之和不同;和/或設置邊緣像素區域內至少部分第三像素電極的支電極的寬度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之和與中部像素區域內各第三像素電極的支電極的寬度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之和不同。這樣設置的好處,進一步確保液晶顯示裝置中央像素區域和邊緣像素區域均能夠正常發出白光。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示例性地,參見圖6,邊緣像素區域22內至少部分第二像素電極241的支電極的寬度a2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2之和c2與中部像素區域21內各第二像素電極241的支電極的寬度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之和不同,且邊緣像素區域22內至少部分第三像素電極251的支電極的寬度a1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1之和c1與中部像素區域21內各第三像素電極151的支電極的寬度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之和不同。
進一步地,如圖6所示,還可以設置邊緣像素區域22內至少部分第一像素電極231的支電極的寬度a1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1之和與中部像素區域21內各第一像素電極131的支電極的寬度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之和相同。
若液晶顯示裝置中像素單元的發光顏色包括四種,分別為紅色、綠色、藍色以及黃色(或白色),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如圖7a和圖7b所示,其中圖7b為圖7a中區域D的局部放大圖。參見圖7a,液晶顯示裝置中部像素區域21和邊緣像素區域22還包括多個第四顏色像素單元26。
在具體設計時,可選地,第一顏色像素單元23的發光顏色為藍色,第二顏色像素單元24的發光顏色為紅色,第三顏色像素單元25的發光顏色為綠色,第四顏色像素單元26的發光顏色為黃色或白色。或者第一顏色像素單元23的發光顏色為藍色,第二顏色像素單元24的發光顏色為紅色,第三顏色像素單元25的發光顏色為黃色或白色,第四顏色像素單元26的發光顏色為綠色。或者第一顏色像素單元23的發光顏色為藍色,第二像素單元24的發光顏色為黃色或白色,第三顏色像素單元25的發光顏色為綠色,第四顏色像素單元26的發光顏色為紅色等。增加發光顏色為黃色(或白色)的像素單元有助于增加液晶顯示裝置圖像顯示的亮度,且有利于節省功耗。
另外,若第一顏色像素單元23的發光顏色為藍色,第二顏色像素單元24(或第三顏色像素單元25)發光顏色為黃色時,僅通過設置邊緣像素區域22內至少部分第二像素電極241(或第三像素電極251)的支電極的寬度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之和與各第一像素電極231的支電極的寬度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之和不同,即可實現邊緣像素區域22內像素單元的發出的光線偏黃,補償液晶顯示裝置藍邊區域發出的藍光,進而使得顯示裝置藍邊區域內在黃光和藍光的混合下得到白光,抑制高色域液晶顯示裝置中的藍邊現象,提高液晶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的目的。這種方法對現有技術改動很小,能夠以較低的成本達到抑制高色域液晶顯示裝置中的藍邊現象,提高顯示面裝置的顯示效果的目的。
若第四顏色像素單元的發光顏色為黃色或白光。參見圖7b,第四顏色像素單元26包括第四像素電極261,各第四像素電極261包括至少兩個支電極,分別為第一支電極2611和第二支電極2612。
為了有效抑制高色域液晶顯示裝置中的藍邊現象,可選地,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邊緣像素區域22內,至少部分第四像素電極261的支電極的寬度a4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4之和c4與各第一像素電極231的支電極的寬度a3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3之和c3不同。這樣設置的好處是多種不同發光顏色的像素單元共同組合,有助于得到色域更廣的黃色來補償液晶顯示裝置藍邊區域發出的藍光,有助于進一步抑制高色域液晶顯示裝置中的藍邊現象。
類似地,在設置邊緣像素區域22內,至少部分第四像素電極261的支電極的寬度a4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4之和c4與各第一像素電極231的支電極的寬度a3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3之和c3不同,可以通過設置邊緣像素區域22內至少部分第四像素電極261的支電極的寬度a4與各第一像素電極231的支電極的寬度a3不同來實現;或者通過置邊緣像素區域22內至少部分第四像素電極261的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4與各第一像素電極231的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3之和不同來實現;還可以通過設置邊緣像素區域22內至少部分第四像素電極261的支電極的寬度a4與各第一像素電極231的支電極的寬度a3不同,且通過置邊緣像素區域22內至少部分第四像素電極261的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4與各第一像素電極231的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3之和不同來實現。
類似地,由于液晶顯示裝置中藍邊現象僅出現在液晶顯示裝置的邊緣像素區域22內,并不會對中央像素區域21的顯示造成影響,可選地,如圖7b所示,邊緣像素區域22內至少部分第四像素電極26的支電極的寬度a4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b4之和c4與中部像素區域21內各第四像素電極26的支電極的寬度與支電極之間的距離之和不同。
注意,上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及所運用技術原理。本領域技術人員會理解,本發明不限于這里所述的特定實施例,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能夠進行各種明顯的變化、重新調整和替代而不會脫離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雖然通過以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說明,但是本發明不僅僅限于以上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情況下,還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實施例,而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范圍決定。